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丁谓是如何用一顿饭打发走了来上任的宰相的?

丁谓是如何用一顿饭打发走了来上任的宰相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2/15 17:59:56

丁谓钦若同为宋真宗朝的“五鬼”之一,但二人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恨不得你吃我,我吃你。

天禧三年(1019年),宋真宗因患中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常常忘了自己说过什么和做过什么。六月,丁谓趁机搞鬼,将曾与皇帝很铁的宰相王钦若排挤出中央,发落到杭州去任职。王钦若可不是任人乱捏的软柿子,虽然权力小了很多,但凭着昔日和宋真宗的“深厚友谊”,再加上自己游刃有余的政治手腕,正图谋东山再起。

天禧四年十二月的某天,宋真宗在宴会上再次见到王钦若,就问他为什么不去中书省上班。王钦若有些哭笑不得,只好如实回答:“臣不是宰相,怎么敢去中书省上班!”听到王饮若的话里明显带了情绪,宋真宗当场吩咐身边的内侍:宴会结束后送王钦若去中书省“视事”。所谓去中书省“视事”,其实就是让王钦若重新当宰相。

然而,对皇帝在酒桌上下达的这道指示,丁谓却假装糊涂,在执行时大打折扣:他既不通知翰林学士院起草任命件,也不在中书省为王钦若安排办公室,而是简单交代手下办事人员说:“王钦若要来中书省,皇帝让我们好好招待!”他显然是想用一顿丰盛的饭食就把王钦若打发走。他这样做也完全解释得通:在正式任命书下来之前,王钦若来中书省只能算作视察工作的客人,好好招待他吃顿饭已经尽了地主之谊。

深知宰相任命程序的王钦若虽被丁谓耍弄,但也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接受。饭后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请护送他的内侍宋真宗传话:没有用白麻纸书写的宰相任命制书,我不敢接受皇帝的口头圣旨。

宋真宗虽然糊涂,但当内侍把话传到之后,还是果断地吩咐执政大臣:赶快让翰林院起草白麻制书!然而让王钦若啼笑皆非和目瞪口呆的是,他等来的不是朝廷颁发的宰相任命状,而是一份“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的任职书,也就是让他以“使相”(所谓使相,即有宰相的名义,却没有宰相的实职,只是挂一个宰相的空名担任地方长官)身份兼任西京留守。

在宴会上,宋真宗明明白白吩咐送王钦若去中书省办公,怎么下达正式任命书时,却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使相呢?

原来,宋真宗和王钦若都被丁谓耍了!

丁谓敢戏耍宋真宗,是因为宋真宗交代起草任命书时,只简单含糊地说要翰林院起草白麻制书,并没有明确强调让王钦若当宰相,这就为丁谓弄权预留了方便条件和政策空间。因为宋朝任命宰相和使相用的都是白麻制书,既然两者都用同一文种,丁谓具体落实皇帝指示时,就可以在皇帝的旨意中掺杂他个人的理解和意见。即使皇帝最后发现了,怪罪下来,他也有狡辩的理由,而不会背上违旨欺君的罪名。

丁谓敢戏耍王钦若,是因为王钦若虽然知道自己会做宰相,但起草制书时皇帝的具体指示是什么,他是不清楚的,事后也不敢打听或无从打听。王钦若能够重新获得皇帝重用,对他来说已经十分荣幸,至于最后得到的是宰相还是使相,丁谓相信他也不会太较真。

一切皆如丁谓所料。宋真宗听说翰林学士院起草了白麻制书并且已对外颁布了,便以为执政部门百分之百地执行了自己的指示,哪里会损伤所剩不多的脑细胞去想丁谓有没有愚弄自己呢?王钦若得到任命书后,更是不敢多问,就去西京做他的留守了。

一顿丰盛的饭食加上一道掺杂了个人意见的白麻制书,就把一个潜在对手成功打发走了。病况一日比一日重的宋真宗一年后便死了,从此丁谓更没了任顾忌。

标签: 宋朝王钦若

更多文章

  • 北宋宰相、奸臣:丁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丁谓

    丁谓(公元966~公元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河北。北宋宰相、奸臣。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封晋国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作恶太多,丁

  • 丁谓:北宋宰相,也是北宋第一的理财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丁谓,北宋

    丁谓,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鹤相”丁谓,苏州府长洲县人。为北宋宰相与当时的经济学家。机敏智谋,多才多艺。曾经参加过澶渊之战,并担任郓州知州,抵御契丹入侵。大中祥符年间,支持泰山封禅,负责修建玉清昭应宫。不过,他也一手促成寇准被罢相,并成为朝廷首席宰相。而丁谓被叫做“鹤相”

  • 集奸臣与能臣于一身的丁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丁谓,北宋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丁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泱泱中华辉煌灿烂的历史中,能臣干吏如繁星璀璨,他们的丰功伟绩,铸就了一个又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这群风光无限的古代牛人中,北宋时期的丁谓却是历史形象与众不同的一位。据史料记载,丁谓虽然为北宋王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曲端怎么死的:南宋第一位被冤杀的大将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曲端,宋朝明将

    提到被冤杀的南宋大将,大家第一个想到绝对是岳飞,为了收回兵权和讨悦金人,在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的操作下,南宋君臣以莫须有之罪名将岳武穆误杀于风波亭,让后世多少看客们为之叹息。但殊不知,在岳飞之前,已有一个在当时影响力不亚于岳飞的边陲大将被南宋君臣同几乎一致的手法陷杀,但这一位,却并未遭到后世太多的同情

  • 曲端一生保家卫国爱民如子 百姓竟投靠敌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曲端,宋朝

    在两宋之交曾经有一位战将,他虽为武官但却饱读诗书,简直是文武双全的奇才。他满腹韬略且有大将之才,在战场上多次打败女真铁骑,使得金国人对之闻风散胆。他就是曲端,一个令人无奈的乱世之将。图:曲端曲端可谓自入世之初便注定了与关陕军旅的缘分。他出生于镇戎(今宁夏固原),在3岁时就因父亲的职位福利而被授予了武

  • 南宋名将曲端生平简介 曲端和吴玠有什么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玠,曲端

    曲端简介曲端生于官宦之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公元1126年,西夏入侵。曲端被派遣第一。夏军突袭南宋军队,危急时刻,曲端苦战,击败敌军。西夏再次席卷而来,宁夏的一部分领土沦陷。镇戎是敌军的必经之地,席贡嫉妒曲端立下的功劳,奏请曲端驻守镇戎。公元1127年,金国进攻山西,关陇地区震恐。各地抗金起义军群

  • 抗金名将曲端的简介 曲端和吴玠有什么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曲端,吴玠

    曲端生于官宦之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公元1126年,西夏入侵。曲端被派遣第一。夏军突袭南宋军队,危急时刻,曲端苦战,击败敌军。西夏再次席卷而来,宁夏的一部分领土沦陷。镇戎是敌军的必经之地,席贡嫉妒曲端立下的功劳,奏请曲端驻守镇戎。曲端图片公元1127年,金国进攻山西,关陇地区震恐。各地抗金起义军群

  •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柳永

    原文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参考翻译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柳永

    原文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参考翻译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

  •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柳永

    原文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参考翻译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