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折桂令·春情》徐再思原文翻译赏析

《折桂令·春情》徐再思原文翻译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38 更新时间:2024/1/1 18:00:06

《折桂令·春情》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下面是这首元曲的赏析,欢迎参考!

折桂令·春情

元代: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了相思。

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

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

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注释

①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

②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③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④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简析

此曲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首三句说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澜起伏。三、四、五句写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十分贴切。六、七句写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这意境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乍暖还寒时侯,最难相息”相近。此曲押韵有其特色,开头处连用“思”字三次,结尾处连用“时”字四次。连环重叠,写法大胆而自然,颇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也写得真率坦诚,不假辞藻而墨花四照,与这首[折桂令]异曲同工。所以,《坚瓠壬集》卷三说这两曲“得其相思三昧”。

赏析

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倩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身似浮云”,状其坐卧不女游移不定的样子;“心如飞絮”,言其心烦意乱,神志恍惚的心理;“气若游丝”则刻画她相思成疾,气微力弱。少女的痴情与相思的诚笃就通过这三个句子被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北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的脉络很清晰,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阿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更多文章

  • 《水仙子·夜雨》元代曲作家徐再思,风格自然清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水仙子·夜雨》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这是一首悲秋感怀之作,不但写伤秋的情怀,也包含了羁旅的哀怨,更有对父母的挂念。作者先写秋叶和秋雨勾起了心里的烦愁。梧桐落叶声声似乎提醒人秋天来了,雨点打在芭蕉叶上也仿佛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三更才勉强入眠,不过三更就又醒了来,连一个好梦都没法做成

  • 徐再思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简介,与贯云石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徐再思(约1280~1330),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

  • 乔吉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元代杂剧家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朝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

  • 元代才子乔吉写下千古奇词,读着像绕口令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乔吉,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乔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当大唐的诗意婆娑了整季的烟雨,当大宋的词风吹低了时光的声音,那些依然执守着理想的倔强少年该何去何从?唐宋数百年间,做着文学梦的人遥不可数,凭借一首诗就能平步青云并不是妄想,通过一首词获取利官高禄也不是痴念,多少人希望一炮而红,而更多人

  • 元代杂剧家:乔吉生平简介 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代,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

  •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元朝杰出数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

    朱世杰是元朝一位杰出的数学科学家。朱世杰,字汉卿,号松庭,燕山(今北京)人氏。他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以数学名家周游各地20 多年,四方登门来学习的人很多。他的主要著作有《算学启蒙》三卷和《四元玉鉴》三卷。说起朱世杰周游各地,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13 世纪末,历经战乱的祖国为元王朝所统

  • 朱世杰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相关著作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

    朱世杰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以数学名家周游各地20多年,四方登门来学习的人很多。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

  • 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朱世杰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朱世杰在当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出“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此外他还创造出“垛积法”,即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与“

  • 成吉思汗非常敬佩的敌人札兰丁·明布尔努 为什么会走上绝路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商队前往花剌子模王国,这支商队在行进到锡尔河上游的讹答剌城之后,因为城主海儿汗想要夺取商队的财宝,便下令杀死所有商队的成员,成吉思汗在得知此事之后十分愤怒,发誓要为死去的商人报仇。商队被害的事件直接导致了一个王国的灭亡,成吉思汗在商队遇害不久后便率军西征,在经过一系列的战

  • 札兰丁·明布尔努曾战胜蒙古铁骑 为什么他也能够让成吉思汗如此佩服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关于成吉思汗这个人有太多的争议,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太凶残,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是事实,只因为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才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正所谓人无完人,也有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若总是去扒一些细节,他的确做过太多错事,比如“我来,我见,我征服”的思想,这话虽然是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