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禹杀防风氏是误杀吗?大禹为什么要杀防风氏?

大禹杀防风氏是误杀吗?大禹为什么要杀防风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165 更新时间:2024/1/7 14:28:57

大禹防风氏是误杀吗?大禹为什么要杀防风氏?

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

王权立威说

《国语·鲁语》说:“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就是说在这次会合氏族部落首领时,防风氏族部落的首领晚到一步,禹就杀了防风氏首领。禹已经掌握着可以置单个氏族部落于死地的军队。所以这一次杀防风氏,而且当着所有氏族部落首领的面杀防风氏,就是要杀鸡给猴看,就是要杀一儆百,就是要一改过去一盘散沙、每个氏族部落首领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的局面。由此,各个部落的首领自然见禹而胆寒,不敢自行其是。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禹真正实现了号令天下,成了真正的“九州王”。

年老昏聩误杀说

夏禹王治水成功后,召集天下各路诸侯,在绍兴茅山开庆功大会。

庆功大会开了三天,却还没见防风氏的影踪。直到庆功会快结束时,防风氏才气喘吁吁地赶到!

禹王问防风氏为啥迟来晚到?

防风氏说,我接到通知后马上动身,不料路上碰到天目山“出蛟”,苕溪河“泛洪”,水急浪高,无法渡河,故此迟到。

禹王耳朵里,这几天塞满了奉承话、颂扬声,自己有点肉骨头敲敲—昏咚咚了,对防风氏迟到格外恼火,一时怒气冲天地说:“你防风氏离茅山最近,可是偏偏你迟到,你不是居功自傲、目无君王是什么?”

盛怒之下,下令杀掉防风氏,杀一儆百,显显自己的威势。

后来禹王亲自盘问左右官员,同时派人到防风国去察访实情。

几天后,察访的人都回来向禹王禀报:防风氏赴会途中,确实是由于天目山“出蛟”,苕溪河“泛洪”,防风氏指挥部下打捞落水的百姓,忙得几天饭也没顾得上吃,所以才耽误了会期。

禹王听了,想到防风氏疏导千河百港流归太湖,又在防风领地内疏理了湘溪、英溪、阜溪、塘泾河,开凿了下渚湖通往东苕溪的河道;还跟随自己风里来雨里去,帮自己立下了治水大功。禹王越思越怪罪自己,勿知勿觉中淌下了泪水。

这样,禹王就下令敕封防风氏为防风王,令防风国建造“防风祠”,供奉防风王神像,让官府和百姓每年祭祀。祭祀日是夏历八月廿五,并载入夏朝祀典,传之后世。据传,禹王还亲临防风国参加防风王的第一次祭祀仪式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这应该算大禹错斩防风氏。不过如果我们入局当时的时代情景,其实也可以做出第三种判断,大禹以治水联络各方力量,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并最终逼迫舜禅让于己。这样的人对防风氏这样施展仁政的地方领袖或许天然就报以一种灵敏的警惕和敌视。杀之,既可以防范于未然,亦可在自己势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威慑各路氏族首领。大禹时代的中原进一步整合,到了夏时期,即便有大禹的禅让,各路首领也不敢去伯益那里而是去启那里汇报朝贡,可见大禹的影响力在当时有多深。这样子的人,又怎么会是昏聩误杀部下呢。

标签: 夏朝防风氏

更多文章

  • 防风氏是大禹杀死的吗?大禹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防风氏,上古

    防风氏,传说中古代一个部落。他们个子有三丈三尺高,臂力过人,其首领被大禹所杀。后来夏朝有个诸侯国叫防风国,到了商朝后改名为为汪芒国,其国民也取国名中的汪宇为,世代繁行至今。禹误杀防风氏舜年老以后,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在治水的时候,为了方便统等,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9个大州,

  • 防风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防风氏有几个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防风氏,上古

    传说故事防风氏居住在浙江封山、禺山一带。封山分东岭、西岭,至高处为乾峰。封山之阳有湖曰风渚,环湖四周有九里长,湖分上下,上为上渚,港叉纵横迷离,汀渚星罗棋布,物产丰饶、很适宜农耕及渔猎。防风氏方国的人非常有智慧也很勤劳,开垦荒地,种植水稻。据一本叫《述异记》的古书记载,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吴越地区

  • 防风氏: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防风氏,上古

    防风氏,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人物,他是巨人族,有三丈三尺高。他是远古防风国(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又称汪芒氏,传说今天汪姓的始祖。防风氏生活在夏商之前的尧舜禹时代,当时,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这个部落叫做防风族,,因为他们生活的地点是一片沼泽地。 而他们的后代也顺理成章的姓“汪”,换句话说,防风氏

  • 以利亚是谁 圣经中他是神启事件最多的先知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以色列,圣经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对犹太教最著名的师徒先知的横空出世绝非偶然,此时正是北方王国的第一个宗教黑暗时期:执掌北方以色列国的暗利王朝第二代国王亚哈,不仅残暴自私还是个信仰苍白的懦夫。他娶了黎巴嫩南部的西顿王国公主耶洗别为妻。在这个以邪恶著称的王后的指使和压力下,推罗人的各种巴力神崇拜统治了这个北方王国。到

  • 圣经系列故事之:以利亚求告上帝蒙应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以色列,圣经

    亚哈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见以利亚, 以利亚前来对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上帝,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上帝,就当顺从巴力。”众民一言不答。 于是,以利亚和巴力的先知各挑选一只牛犊,切成块子,放在柴上都不点火。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上帝。巴力的先知求巴力巴力的先知先祷告

  • 唐代重要兵书《太白阴经》:阵图·风后握奇外垒篇 全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代,《太白阴经》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道家著作,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筌,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10卷。现存《墨海金壶》、平津馆影宋抄本等。那

  • 黄帝与风后是怎么相遇的?风后有哪些本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帝,风后

    想知道黄帝与风后是怎么相遇的?风后有哪些本事吗?其实风后是三皇之一伏羲氏的后代,在上古时代的中国神话传说中,他被人文始祖黄帝招过去当宰相,为黄帝逐鹿中原,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司马迁《史记》开篇《五帝本纪》的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这里的意思是说,风后和力牧、常先、大

  • 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黄帝臣子 风姓部落的首领风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帝,上古

    风后是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黄帝臣子。它有两种说法,一说风后即风伯,后是领袖君长称呼(如夏后启,后羿等), 即风姓部落的首领。风后一职,主司天文传于民间,预测风雨。风后,山西解州人,生于海隅之地,务农自耕,精于《易》数,明于天道,甘贫,隐逸为乐。最早为风姓氏族伏羲和女娲的长子,名为风后,少典兄,是整

  • 有关于风后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后,上古

    玉帝看凡界世人疾苦,就叫风后下界,为人世间造福。一日,至田中耕锄,见天日晴和,乃唱歌曰:上天圆圆,下地方方。生逢斯世,得遇明王。歌罢又耕。帝车驾人马至近,风后不顾,只躬身锄地。帝观之良久,自思曰:“其人虽一耕夫,堂堂仪表,必有可取。”即命近臣去问何处人氏。近臣领命问之,风后对曰:“君臣别途,各安其事

  • 黄帝的第一任宰相风后 据传最早的指南针就是他制造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宰相,中国

    宰相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甚至直到今天还有着类似“宰相”的职位,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宰相是什么时候吗?《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这里面的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是四个人名,在黄帝时期,正是他们四人辅佐黄帝治理天下,其中的风后便是我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