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王禀

王禀

王禀

王禀的资料

本名:王禀

别称:王正臣

主要成就:太原援绝,军民断粮,城陷,犹率疲兵巷战,身中数十枪,后投河死

王禀的介绍

王禀(?~1126),北宋名将,字正臣,王抟七世孙,开封(今属河南)人。行伍出身。宣和元年(1119年),官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童贯、谭稹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向杭州和歙州(治今安徽歙县)进发,企图在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会合。方腊部将方七佛进围秀州(今浙江嘉兴),并分兵进入湖州(今属浙江)境内。正值王禀率领东路宋军从北而来,方七佛义军迎战,不胜,退守杭州。义军秀州之战失利,杭州失去屏障。二月,王禀部包围杭州,义军经过苦战,因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杭州失守,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三月初,义军再次进军杭州,不胜。继而王禀部攻陷睦州,三月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洞。宋军东路王禀部、西路刘镇部会合,层层包围帮源洞。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军腹背受敌,奋起抵抗,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今河南开封)

宣和四年(1122年),任宣抚司都统制。曾从参与伐辽白沟之战。后金攻北宋,完颜宗翰率兵攻太原,童贯弃城还京,独留王禀与张孝纯守城。王禀统领宣抚司兵,与太原知府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悉为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王总管”之名遂传遍太原。惟援兵久久不至,太原人疲马乏,终至城破,孝纯被俘,王禀自率残兵与金军巷战,身中数十枪,携长子王荀投汾河死,以身殉城。《水浒传》中以童贯手下大将登场,于征方腊之战力斩敌将景德。后诬陷活阎罗阮小七谋反,使小七有功无赏,罢官回乡。

有关“王禀”的历史故事

  • 历史上真正的王禀,一代抗金名将最后投河身亡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水浒传》中的王禀是奸臣童贯的手下,此人后来和梁山好汉们组成了攻打方腊的军队。但是王禀是个心思极重的人,在战斗的时候偷偷保存自己的实力,并等待会好窃取梁山好汉们的功劳。后来,梁山好汉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击退了方腊,而活阎罗阮小七是个比较不知轻

  • 王禀:时势造英雄!靖康之变中出现的英雄!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王禀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公元959年,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年纪轻轻就一病而亡,他儿子柴宗训年仅6岁,继位登基当上后周皇帝,符太后垂帘听政,辅佐幼帝治理国事。周世宗之死,后周文武百官一时群龙无首,一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权有了觊觎之心,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周世

  • 王禀

    王禀(?—1126),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字正臣。北宋名将,行伍出身。北宋宣和元年(1119),官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四年,为宣抚司都统制,从童贯攻辽,败于白沟。七年,金攻宋,童贯弃太原还京,留他为副都总管,统领宣抚司兵守太原。靖康元年(1126)六月,除建武

  • 王禀:宋朝的抗金英雄,最后结局怎么样?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位将军便是王禀,在《水浒传》中,他受到童贯的命令,与梁山好汉一同征讨,虽然阵斩了曾与赛仁贵郭盛打的不分胜负的起义军大将景德。但在之后因妒忌宋江等梁山好汉攻破方腊大营的头功,便将看见阮小七曾穿方腊黄袍的事情报告给宋朝皇帝。这

  • 靖康之变中王禀扮演者什么角色?北宋难道没有可用的将领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北宋将领王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提及宋朝,最让人称道的是经济繁荣,而最让人遗憾的是对外作战能力太弱。自大宋建国以来,便以重文轻武为国策,在军事方面,将调兵权和统兵权相分离,导致兵将分离,将不专兵。这样一来,确实可防止有人以手中军权谋反,但长此以往,

  • 真实的王禀是怎样的?其实并不是水浒传中的奸臣

    说到王禀,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公年1005年,历经长达二十五年的战火,北宋和辽国

  • 北宋名将王禀是怎么靠智慧守住太原城的?

    首先等到金兵在木板上放的柴草多了的时候,就命士兵把许多油灯浮在水上,灯火遇到草木,将草木点燃起来,然后士兵们拼命地拉动吹风器,火借风势,立刻燃起冲天的火焰,这样粘没喝填护城河的计谋又失败了。粘没喝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人做外形很象鹅的车,在车下面装上车轮,上面包上生牛皮和鹅皮,这样在陆地上人可以推着走

  • 王禀是太原保卫战的民族英雄,为何在《水浒传》中成为反派角色?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对中国的小说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从诞生开始就影响着中国小说文学的发展路途,也对中国民间认识两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小说中不只塑造了水泊梁山一般单八将的草莽英雄,也引入了很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共同的组成了一部宏大的著作,再现了两宋时期草莽

  • 揭秘:北宋大将军王禀为何在水浒传里成了奸贼?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禀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颇受人们喜爱,尤其是梁山一百单八位将领,除宋江之外个个都是忠义无双的好汉,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到凛凛英风扑面而来。当然在水浒传当中还有一批反派角色,就是朝中高俅为首的奸臣,

  • 宋朝名将王禀,靖康之耻中以身殉国,真的是奸臣吗?

    还不知道宋朝名将王禀是不是奸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公年1005年,历经长达二十五年

  • 水浒传中一奸贼王禀,其实在宋朝全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水浒传》是古典文学名著,它自问世以来,以其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和详实逼真的场景刻描写,展示了北宋末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大起义。书中那些威猛忠义的英雄好汉,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到凛凛英风扑面而来。在梁山好汉等一批正面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批奸邪小人,有位居宰辅祸国害民的高俅、童贯

  • 宋朝大英雄王禀,在《水浒传》里却被形容成奸臣!

    《水浒传》是古典文学名著,它自问世以来,以其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和详实逼真的场景刻描写,展示了北宋末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大起义。书中那些威猛忠义的英雄好汉,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到凛凛英风扑面而来。在梁山好汉等一批正面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批奸邪小人,有位居宰辅祸国害民的高俅、童贯

  • 宋钦宗撕毁和议 守城英雄王禀让太原变成硬骨头!

    自从宋钦宗撕毁了和议书,决心用武力确保三镇不失后,从上一年的十二月开始,太原就一直被层层围困。事件起因可点击:金国来袭童贯跑路,好在此人坐守危城奋死抵抗!但全城军民毫不气馁,他们同仇敌忾,多次打败金军的猛烈进攻。客观地说,一个孤城能够坚守到现在,实在是个奇迹。可惜盼望了九个多月,没盼来解围的援兵,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