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富察氏——满清一门盛贵 百年煊赫的氏族

富察氏——满清一门盛贵 百年煊赫的氏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74 更新时间:2023/12/21 12:13:12

富察氏,满族姓氏,满族八大姓之一。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女真最古老的姓氏。金朝时期,为女真黑号之姓第二姓,与皇室世代姻亲。金元时,曾冠汉字姓李,中华民国建立后,八旗取消,改姓富、傅、付。富察氏支系繁多是今天满族中仅次于关姓的大姓。

富察氏家族有一个称谓——“禁卫军世家”。封建王朝的禁卫军是护卫皇帝安全的最亲近的部队。而五代富察氏家族的著名成员几乎都是禁卫军出身,并且都但当过禁卫军的首领。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也是后妃频出,以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最为尊贵。下面就来认识一下这个百年煊盛的“富五代”。

第一代

富察·哈什屯,满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将领。

其祖父旺吉努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归靠,授佐领。其父富察·万吉哈袭领其佐领之职。哈什屯初任前锋校,隶属正蓝旗,清太宗时改隶属镶黄旗,受到皇帝的赏识,仕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皇太极死后,力主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登基为帝,多尔衮执政时期,因不愿依附于他遭受打击报复,是典型的“保皇派”。

第二代

米思翰(1633—1675),哈什屯长子,清初重臣。承袭祈福世职,兼管牛录,被授为内务府总管。辅政大臣从假尚方器物,力拒之。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帝正式亲政,康熙深知米思翰为官清正,授他为礼部侍郎。

康熙八年(1669年),米思翰又被提拔为户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

康熙十二年(1673年),米思翰首议撤三藩并且力主武力撤藩,是康熙的忠实拥护者,可惜,最终没有看到三藩平定的那一天便去世了,年仅四十三岁。

第三代

马斯喀(?-1704),米思翰长子,清朝将领。初授侍卫兼佐领。康熙二十七年,自护军参领授武备院卿;三十五年,马斯喀跟随康熙亲征讨噶尔丹;三十六年春,授昭武将军(相当于戍卫区司令军级少将);四十一年,授镶白旗蒙古都统;四十三年,卒,赐白金千,遣内大臣奠茶酒。

马斯喀是第一位担任禁卫军首领的富察氏家族成员,五代富察氏家族的成员中,几乎都是以武立身,而马斯喀也算是其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了。

马齐(1652年-1739年),米思翰之子,清初大臣。属于清朝入关后第二代满族贵族。

康熙八年(1669年),马齐以"荫生"的方式步入仕途(注:荫生名义上是入监读书,实际只须经一次考试,即可给予一定官职,有特殊照顾的成分,算是贵族特许待遇),被授为工部员外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马齐、于成龙等前往查核湖广巡抚张汧贪婪不法之事,张汧是当时的权臣明珠所举荐,但马齐严格审查,依法从事,因此声名大显,人称他是廉洁奉公,无所畏惧的清官。此案为康熙罢黜权相明珠提供了有利的证据,马齐以刚直不阿而深受康熙的嘉赞,仕途由此扶摇直上。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马齐官职升为左都御史,两年后迁议政大臣。马齐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担任武英殿大学士,开始步入仕途的高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月,康熙帝御书"永世翼戴"匾额颁赐马齐。

此后在“九子夺嫡”的阵营中,保举皇八子允禩为太子,遭康熙严责,被革去大学士之职,直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年底才重新被用。这是马齐的宦海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马齐是康雍乾三朝宰相,不论是殿阁大学士还是太子太保、太保,都是文臣的极致官阶,他是“富五代”中以武立身的特列,即使后来遭受罪责也可以东山再起,一生平安顺利,生前位极人臣,死后无限哀荣。

马武(?-1726年),谥勤恪,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米思翰之子。

康熙年间,担任侍卫,后兼管佐领,升任二等侍卫、一等侍卫。康熙四十三年,任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康熙五十年,任内务府总管。康熙六十年,任镶白旗蒙古都统。康熙六十一年,任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

马武是富察氏家族中担任禁卫军首领时间最长的一个。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护卫皇帝安全的工作上打拼。

李荣保(?—1723),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米思翰之子,袭世职,兼管牛录,累迁至察哈尔总管。

在富察氏第三代的成员中,李荣保的地位并不突出,但是其子女(九子二女)却光耀门庭,长女孝贤纯皇后(乾隆皇后),其子傅恒算是家族最为出众的人。

第四代

富良,马齐的儿子,清初重臣米思翰之孙,袭爵,进一等伯,十五年,加封号曰敦惠,累迁西安将军,兼领侍卫内大臣,“禁卫军世家”的又一分子。

保祝,马武的儿子,清初重臣米思翰之孙。监生出身,初授侍卫,累迁直隶提督。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李荣保长女,乾隆帝元配妻子。乾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乾隆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可见乾隆对她的感情有多么的深厚。

傅恒(约1720年-1770年),李荣保的儿子。字春和,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清朝名将、外戚,满洲镶黄旗人。

乾隆时期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

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军攻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军入缅甸作战,屡败缅军。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不久病逝。

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傅恒是富察氏家族最为出众的人物,身为国舅深得乾隆信任,二十年的宰相,文武双全。《清史稿》评价:"傅恒以受降还师,德心孚契,自以其谨慎,非徒藉贵戚功阀重也。"

傅清(?-1750年),李荣保次子,傅恒之兄也,清朝大臣。雍正间,授侍卫。乾隆初,累迁至直隶天津镇总兵,后以都统身份为驻藏大臣。乾隆十五年,殉职,追封一等伯,谥襄烈。

第五代

福灵安,字瑾林,满洲镶黄旗人,傅恒长子,多罗额驸,授侍卫。准噶尔之役有战功,给予云骑尉世职。三十二年,授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福隆安,傅恒次子,乾隆驸马,兵部、工部尚书,一等忠勇公。乾隆二十三年,授和硕额驸、御前侍卫。曾参与平定大小金川之乱,担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福康安,傅恒第三子,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

嘉庆元年(1796年)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

福康安是家族中最耀眼的一个,其身世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种种的疑问与争议(传言是乾隆的私生子)。

福长安,傅恒第四子。傅恒的四个儿子中,最没出息的一个,党附和珅,在大多富察氏家族的成员都瞧不起和绅的时候,而福长安却偏偏与和绅交好,最终落的个半生流离,夺职流放的悲凉下场。

除了上述各时期炙手可热的人物外,富察氏家族还有很多达官显贵,富察氏家族与清朝同起、同兴、同衰、同败,就像一面镜子,用一家之况缩略了整个王朝的发展史。

标签: 富察氏

更多文章

  • 富察贵人是被甄嬛说的故事吓疯的吗 事实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甄嬛,富察贵人

    甄嬛传中的富察贵人为什么疯了?甄嬛只不过讲了一个故事,哪有听到鬼故事就被吓疯的道理呢?说明富察贵人根本不是被甄嬛吓疯的,而是有更恐怖的事情将她逼疯。富察贵人出身比常人显赫,但是性格却很傲视无力。受的皇帝恩宠,就让各嫔妃看不顺眼,看不惯。她能够怀孕的概率,就好像能中彩票一样,偏偏她就中了。后宫都是母凭

  • 电视剧甄嬛传中人物富察贵人简介 人物原型及党派推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富察贵人,甄嬛传

    富察贵人,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的人物,由赵秦扮演。富察贵人是满军旗出身,其性自大傲慢、恃宠生娇。但性格懦弱胆小,害怕鬼神之说。入宫初期就颇得圣宠,与齐妃交好。在甄嬛、华妃相继失宠后,怂恿齐妃在长街责打甄嬛,并叫其罚跪。甄嬛复宠后,被甄嬛以人彘故事吓疯。党派推测富察贵人在宝华殿为皇后祈福回宫的路上,被

  • 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富察·景寿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富察·景寿,清朝

    富察·景寿(1829-1889年),满洲镶黄旗人。云贵总督明瑞曾孙,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清朝大臣、外戚,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道光二十四年,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次年,尚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五年,以为蒙古都统,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与怡亲王载垣等为

  • 雍正亲自选中的嫡福晋,富察皇后到底有何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富察皇后,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富察皇后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延禧攻略》其中那一位,温淑善良,端庄明理的富察皇后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感受。当时雍正亲定富察氏为乾隆的嫡福晋,原因:真正的白富美,并非高攀!乾隆十三年,和结发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破灭了,乾隆情绪崩溃,在当时朝

  • 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富察皇后与继后待遇差别太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清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乾隆的故事。乾隆有三位皇后,有一位皇后,让他一直都记恨着,首先来说说第一位皇帝,就是嫡妻富察氏,这位是乾隆心中的白月光,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真实的历史中,这位富察皇后,都是乾隆最喜爱的女人,记挂了一辈子。

  • 固伦和敬公主:富察皇后唯一长大的女儿,一生幸福美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固伦和敬公主,清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固伦和敬公主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乾隆,中国历史上掌握实权最久的皇帝。在他64年的统治时期内,这个史上堪称最安乐的帝王,有过许多的宠妃,然而他与富察皇后之间的爱情故事,却让这个滥情的皇帝多了几分柔情的形象。自从嫁给乾隆后,美丽贤淑的富察皇后与乾隆伉俪情深,恩

  • 蒲松龄为何到了70多岁还要参加科举考试?他为何一直不能通过乡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蒲松龄,科举考试,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蒲松龄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名臣左宗棠,3次参加会试,全部名落孙山,终生只是一名举人身份。晚年时,慈禧太后“科外开恩”,赐予了他一个“同进士”身份,这才圆了他的进士梦想。可是,与蒲松龄相比,左宗棠算是一个幸运儿了。蒲松龄从19岁第一次参加童生试,到72岁参

  • 蒲松龄考了44年的试,为什么举人都中不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蒲松龄,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蒲松龄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古代的时候,想要走入仕途,凭借的是科举高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寒门子弟才能够走入仕途。隋朝时期,隋文帝发明了科举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在隋朝时期,科举制并没有得到实施

  • 《聊斋志异》: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作,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聊斋志异》,清朝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

  • 吐蕃与大唐的相互扶持,揭秘长庆会盟的起因经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庆会盟,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长庆会盟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进入9世纪开始,吐蕃王朝的王室内部及社会各阶级的矛盾日趋严重,而当时的大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时间不长,再加上朝廷朋党之争日渐严重以及后期的宦官干政使得大唐王朝也江河日下。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两个即将败落的王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