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叔虞是晋国始祖 却为何失去了在晋祠的主神位?

唐叔虞是晋国始祖 却为何失去了在晋祠的主神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25 更新时间:2024/1/14 23:11:01

晋祠位于晋源镇西南10里,背靠悬瓮山,前临晋水,自唐代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著名风景区。关于晋祠的最早记录出现在郦道元《水经注·晋水》中:“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同一时期的《魏书·地形志》也提到“晋阳西南有悬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可见,晋祠最早是祭祀晋的始封之主唐叔虞的祠堂。晋祠的主神在宋以前一直都是唐叔虞,直到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的《新晋祠碑铭并序》中,唐叔虞的位置也没有动摇。但几十年后,昭济圣母突然出现,将唐叔虞从主神位上挤了下去。到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高汝行主持重修晋祠时,在圣母殿南侧又建了一个梳妆楼,楼中坐瓮女神就是后来的水母。

晋祠

关于唐叔虞,《史记·晋世家第九》中记载,邑姜梦到天对武王讲:“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后来邑姜生子,手中有文“虞”字,便取名为“虞”。武王崩,成王立,唐地反叛,被周公诛灭。成王年幼时曾与叔虞戏耍,削桐叶为珪,交给叔虞,说道:“以此封若”,史官听到后,请成王择日立叔虞。成王说:“吾与之戏耳”。史官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叔虞封到了唐。因唐地有晋水,叔虞子燮改国号为晋。这就是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

宋代之前,晋祠就是指唐叔虞祠,而且其位置就在今日之圣母殿。《水经注·晋水》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宋太平兴国九年赵昌言撰《新修晋祠碑铭并序》载:况复(唐叔虞祠)前临池沼,泉源鉴澈于百寻;后拥危峰,山岫屏开于万仞。整个晋祠内,唯有今日之圣母殿的位置能够符合这两个文献的描述。到了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弋彀撰《重修汾东王庙记》时,唐叔虞祠已经改在今日坐北朝南的方向上了。唐叔虞究竟为何失去了在晋祠的主神位?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唐叔虞其实是一个有“前科”的神。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任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时逢隋朝江山风雨飘摇,狼烟四起。是年,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反隋,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商议将集兵平叛,此时李渊已早有夺取天下之心,于是命李世民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去招兵买马,不到半个月,李世民便募集了一万兵马,李渊又遣密使召建成和元吉二子来到太原。王威和高君雅见形势不对,唯恐李渊造反,便想借请李渊赴晋祠祈雨的机会拿下他。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密告李渊。五月,李渊将此二人斩首之后,在唐叔虞祠下誓师,第二年夺取了长安。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重回晋阳,次年诣晋祠,写下不朽名篇《晋祠之铭并序》,这通碑如今还保存在晋祠博物馆的唐碑亭内。唐叔虞固然没有辜负李渊的期望一路保佑他顺利地夺取了天下,但自己也背上了一个保佑造反的恶名。但如果认为赵宋朝廷是因此将唐叔虞请走的,那何以在重修晋祠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层,甚至在太平兴国碑中,仍旧不遗余力地称颂唐叔虞“泽及民生”之德呢?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经过充分筹备,第三次下河东。四月二十日,赵光义亲抵晋阳城下,驻马“汾东行营”(今太原市晋源区庞家寨东北,也就是后来的平晋县所在),亲自督军日夜不息攻打晋阳。五月,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降宋,城内粮草断绝,人心涣散。五月初五日,刘继元终于纳表投降。但晋阳的苦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刘继元投降之后,晋阳百姓还在继续抵抗,尤其是民间的习武组织“弓箭社”更是给宋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老百姓甚至拿砖头瓦块攻击宋军。

赵氏兄弟费尽心机和气力打下晋阳,本就怒火难平,百姓的抵抗更是火上浇油。赵光义大骂晋阳人是“盛则后服,衰则先叛”的顽民,竟然下令将晋阳所有百姓驱逐出城,在五月十八这一天,一把大火将千年古城化为灰烬。老幼不及出城焚死者甚众。第二年,赵光义再次引汾、晋二水灌晋阳废墟,终于连废墟的痕迹也没有留下。宋朝将太原府治移到北面20公里的唐明村,也便是现在的太原市,同时在“汾东行营”边上筑起一个周边不过四里的小城平晋县,禁止当地百姓返回晋阳故城居住,并将赵光义指挥作战时驻扎过的行营改建为统平寺,后来真宗赵恒将其改名为崇圣寺,立“崇圣寺碑铭并序”碑于寺中,夸耀其平定北汉之功。

赵光义攻下晋阳之后,还仿照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在晋祠立了一通“新修晋祠碑铭并序”碑,俗称“太平兴国碑”。传说这块碑的碑文被当地人逐字逐句地凿掉了,现在晋祠胜瀛楼下立着一通光秃秃的“无字碑”,据说就是当初的“太平兴国碑”。太原县从明至清共五个版本的县志,只有嘉靖《太原县志》录了这通碑文,其他县志对此只字不提。而唐叔虞也正是在北汉被征服之后的最初这段时间被请出了正殿。

标签: 唐叔虞周成王晋国始祖

更多文章

  • 周武王的儿子是谁 周武王儿子唐叔虞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武王,唐叔虞,晋国始祖,邑姜,周成王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

  • 伯夷叔齐墓遭盗挖 网友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伯夷叔齐

    12月3日,有市民反映称,位于新郑市的伯夷叔齐墓出现两个盗洞,担心裏面有文物遭到破坏。上午11点,记者来到新郑市孟庄镇寺西村,穿过京广铁路,在一片荒草地中来到伯夷叔齐墓的所在地。据了解,现存伯夷叔齐墓为二塚,两塚南北相距约三十米,两塚皆高约五米,周长皆三五十米。“这次被盗的是位于北侧的叔齐墓,墓塚上

  • 伯夷是谁?颛顼的老师伯夷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伯夷,颛顼,上古贤人

    颛顼的老师叫“伯夷父”,也叫“伯夷”,是上古著名贤人。此“伯夷”并非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中春秋初年“孤竹国”的“伯夷”,所以上古之书以“伯夷父”加以区别。伯夷姓“姜”,为炎帝后裔、“共工”兄弟之孙,曾担任颛顼的“大祭司”和“太岳”。“太岳”即“华山”,山高接天、可通天神。炎帝的后裔都崇拜天神

  • 伯夷简介 商末孤竹国国君孤竹君之长子伯夷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伯夷,商朝,商朝人物

    伯夷简介:伯夷,商朝末期孤竹国国君,姓墨胎氏,名允,是殷商契的后代。其父把国君之位继承与其弟叔齐,叔齐又让位给伯夷,而伯夷以为是忤逆了父亲的命令而逃跑了,叔齐而不想继承,也一起逃跑了。接下来介绍一下伯夷的生平。人物生平事迹3000年前,秦皇岛一带正是孤竹国管辖的区域。这个古代方国建国很早,历经了商和

  • 雷震子是什么神?封神榜中雷震子的师傅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雷震子,神话,封神演义

    雷震子是什么神?雷震子,封神演义人物之一。文王姬昌第一百子,云中子弟子。面如青靛,发似朱砂,眼睛暴湛, 牙齿横生,出于脣外;身躯长有二丈。“两枚仙杏安天下,一条金棍定乾坤。来历:姬昌的第一百个儿子。小时候被云中子带上昆仑山修行,因为吃了不可思议的杏,而长出能起风发雷的一对翅膀武器:风雷二翼、黄金雷锤

  • 雷震子是谁的儿子?雷震子是姬昌的儿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神话,姬昌

    雷震子是是姬昌的儿子吗?封神榜中,说周文王路过某一山头,天上打雷就生出一个雷震子,不知道雷震子的亲生父亲母亲是谁?雷震子简介封神演义人物之一。文王姬昌第一百子,云中子弟子。面如青靛,发似朱砂,眼睛暴湛, 牙齿横生,出于脣外;身躯长有二丈。“两枚仙杏安天下,一条金棍定乾坤。风雷两翅开先辈,变化千端起后

  • 封神英雄榜第4集剧情 姜子牙救下了姬昌雷震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封神英雄榜

    封神英雄榜第4集——姜子牙救下了姬昌、雷震子两位王子为姜子牙所救,为了替母后报仇,二人决定听姜子牙所言,赴太华山云霄阁和九桃山桃源洞拜赤精子仙人和广成子仙人为师。西伯侯府内,侯爷姬昌卜得凶卦,太姒、伯邑考、散宜生等都劝侯爷不要前往,觉得此次奉召入宫必有危险。姬昌为了不招致纣王猜忌,依然决定前去拜见,

  • 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正财神——你所不知的赵公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财神,赵公明

    导读:赵公明于秦代出生在终南山下周至赵大村。传说出生时在三月十五日黄昏后天将黑时。赵公明,姓赵名朗,亦称玄朗,字公明。赵公明家境贫寒,年青时为木材商打工,力大技精,,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赞赏,多次奖励。赵公明攒下钱财以后,又借贷工友的钱款,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自任木商,

  • 杨六郎改名之谜:竟是为了避财神赵公明之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六郎,财神赵公明,避讳,宋真宗

    杨六郎杨延昭简介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小说中为杨业六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他自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

  • 赵公明是谁?赵公明为什么是财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公明,商朝,财神

    赵公明是谁: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下西安周至县赵大村人,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相传为武财神。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