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文王姬昌简介 创易经伐商殷,历史上一位名君

周文王姬昌简介 创易经伐商殷,历史上一位名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49 更新时间:2023/12/8 10:40:49

周文王姬昌简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封神演义》演绎为西伯侯),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生于西岐(今宝鸡市岐山县)。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传在羑里(今河南境内)根据伏羲氏(人皇始祖)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

人物简介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华夏族(汉族)人,西周奠基者。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之位,又称西伯昌。共在位50年。商纣时为西伯(“伯爵”),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其子武王姬发有天下后,追尊他为文王。

主要事迹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

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骨烂。但是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经过一番思考,周文王想利用这个刑法进一步争取民心,提高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于是,周文王来到朝歌,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并说明来意,愿以此要求纣王答应一件事,就是废除炮烙。商纣王本来就听说这种刑法在商朝里人民的意见很大,现在又能得到一块土地,就同意了周文王的请求。周文王借此大肆宣传,诸侯和百姓都称赞周文王功德无量。文王虽然损失了一块土地,但是他得到广大诸侯的拥护,这将为他兴周灭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周国当时有一块珍贵的玉版,价值连城,殷纣很想得到他。起初,纣令胶鬲来索取,文王不给。因为胶鬲是一个贤臣,常能出一些发展生产、爱护人民、训练军队的好主意,如果胶鬲得到商纣王的信任和重用,这对周国是不利的。胶鬲得不到玉版,说明他没有能力,商纣王就会轻视他、鄙弃他,胶鬲在殷王朝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后来,殷纣派费仲来取玉版,文王经过一番思考后,最后给了他。因为费仲是一个奸臣:他经常教殷纣寻欢作乐的办法,使殷纣穷奢极欲,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他又经常拨弄是非,说诸侯和大臣的坏话,造成外部的孤立和内部的不和;同时还尽量搜刮诸侯和人民的财物供纣享用,造成君民之间尖锐矛盾。费仲得到玉版,殷纣会更加的信任和重用他,从而大大削弱殷王朝的实力。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磻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士,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搜求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西安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中国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圣贤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周文王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还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称文王这样的圣人,500年才出一个。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就更数不胜数了。其实,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人们对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礼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它的意义还是积极的,所以说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后世的儒家,为了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把文王当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孔子就特别推崇文王,他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但文王的言论,今天已经所见无几。据说文王善演周易,今天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也许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标签: 周文王周朝皇帝

更多文章

  • 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约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创建者,汉族,姬姓,名发,谥号武王,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约前1050年文王死,他继承王位,沿用“受命”年。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属国。周文王在位50年,做了许多灭商的准备,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他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励精图治

  • 周武王姬发简介 周世祖武王西周王朝开国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周武王,周朝皇帝

    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人物简介西周世祖武王(约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建立

  • 周昭王姬瑕三次攻楚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昭王

    周成、康王时期,东都洛邑建成,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里以上,初步巩固了对“东土”的统治。周共王时,楚国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国家已呈勃兴之势。所以到周昭王时期(约公元前1000椙?77年),周、楚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了,周昭王集中全力,打击楚国。据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

  • 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 周穆王姬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穆王,周朝皇帝

    周穆王姬满,在位55年。周朝第五代王。姬姓,名满。姬瑕之子。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 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并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竟达3000条之多

  • 周穆王姬满简介 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穆王,周朝皇帝

    周穆王姬满,在位55年。周朝第五代王。姬姓,名满。姬瑕之子。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并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竟达3000条之多。后

  • 西周第六位君主: 周共王姬繄扈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周,姬繄扈

    周共王姬繄扈(?-公元前900年?),姬姓,名繄扈(yīhù,一作伊扈),周穆王姬满之子,西周第六位君主。谥共王,一作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其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继承王位约公元前9

  • 西周第七位君主: 周懿王姬囏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西周, 姬囏

    周懿王姬囏(约前937—前892年),姬姓,名囏(jiān),周共王姬繄扈(yīhù)之子,西周第七位君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懿王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太平御览》引《史记》:

  • 西周第九代国王: 周夷王姬燮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周,姬燮

    周夷王姬燮,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出生地楚国丹阳今湖北荆州,在位时间前895年至前880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姬燮在位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因此诸侯有的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周夷王曾听信谗言,烹杀齐哀公;出兵讨伐太原之戎,攻至俞泉,获一千匹马。公

  • 姬燮为什么要杀齐哀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姬燮,周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夷王本想杀齐哀公树威信,为何诸侯们反而更不来朝拜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竹书纪年》中记载了一件命案:“(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说的是周夷王三年,周夷王召集诸侯,并当众烹煮齐哀公的事。那么周夷王姬燮究竟和齐哀公有什么仇什么怨,竟然一

  • 周夷王姬燮简介 周夷王继位期间诸侯国叛乱不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夷王,周朝皇帝

    周夷王姬燮,生卒年不详。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燮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竹书纪年》记载: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