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伯夷

伯夷——史载最早宁愿饿死不食周粟的抱节守志之人

伯夷

伯夷的资料

  本 名:墨胎允

  别 称:伯夷

  所处时代:商末

  出生地:孤竹国(今唐山地区)

  主要作品:古琴曲《伯夷操》

  姓:子

  氏:墨

  名:允

  国 籍:孤竹国

  典 故:夷齐让国,不食周粟

伯夷的介绍

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古之贤者多善操琴,伯夷就是一位古琴大师,他创作的古琴曲《伯夷操》流传至今。伯夷生前主要生活在燕山南路唐山地区。燕山一带历来多隐逸之士,他们多善弹古琴,伯夷遗韵也因此传之不绝。于是,渐渐的在这一带形成了一个古琴流派,称为燕山琴派。燕山琴派弟子们代代相传,世世相因,琴风所致,云开雾散,天清气朗,为伯夷精神又增添了一大传奇。世人皆知伯夷贤,谁闻伯夷琴声远。燕山走来王燕喜,一曲“孤竹”天下传。

有关“伯夷”的历史故事

  • 商朝伯夷简介-商朝伯夷(商末孤竹国君长子)

    伯夷简介:商末孤竹国君长子小编今天讲一位商朝历史人物:商朝伯夷,历史上评为商末孤竹国君长子伯夷,商朝历史伯夷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墨胎允,别称:伯夷,所处时代:商末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

  • 吕姓起源和来历源自炎帝神农氏后裔伯夷为吕氏始祖(吕氏的姓氏来源和古代名人)

    陆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江博一,他来自舜帝。当时由于伯夷掌管礼仪秩序非常出色,而且在掌管时还悉心辅佐于,形成了侯国——鲁国,所以也被视为鲁国的始祖。二是源于姬姓魏。在重耳的随从中,有一个叫魏武子的人。他的儿子被封在鲁国和后厨,所以大多数人都叫他"吕坤"后人会以此为姓。吕姓的由来和由来1。它起源于

  • 伯夷叔齐为何不食周粟?是忠诚还是愚昧?(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的行为看法)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伯夷大叔不吃李周这个历史故事。相传商朝末年,孤竹王中有两个王子,两人互相让出皇位。最后,他们都离开了孤竹国,来到了周国,碰巧遇到了武王的攻击。他们的劝说没有结果。后来周朝取代了商朝,所以他们拒绝吃周朝的食物,宁愿挑欧盟也不吃。很多人觉得伯夷舒淇并不是因为商朝的邪恶而仇恨商朝,认为他们

  • 伯夷叔齐为什么反对周朝(春秋战国时周朝为什么不反抗)

    说到伯夷和舒淇,他们是商朝晚期一个贵族家庭的两个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很受尊敬。此外,关于他们的典故被《史记》作者司马迁列为第一批传记。可以想到他们的想法,那么这两兄弟为什么反对周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一,伯夷叔齐典故伯夷和的故事,讲述了商代后期贵族顾的两个儿子伯夷和,恪守仁义,成为商周时

  • 后人如何评价伯夷叔齐的?伯夷和叔齐故事介绍(伯夷列传中的伯夷与叔齐是什么关系)

    伯夷和舒淇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其中伯夷为长子,舒淇为三子。当时孤竹国的国君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第三个儿子舒淇,但舒淇后来把皇位让给了伯夷。他们之间的故事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很多人把伯夷和舒淇奉为圣人。他们两个有资格成为圣人吗?郭昱晴兄弟在历史上确实罕见,但当时的大环境与和平时期不同。博艺和

  • 解析伯夷叔齐为什么被司马迁如此称颂

    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足见典故中所弘扬的儒学思想是司马迁所尊崇的,非但司马迁极为敬重此二人,历朝历代凡事受到孔子儒学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史学家、艺术家、文人学者以及帝王将相皆以伯夷叔齐为道德典范,歌功颂德。伯夷叔齐图片伯夷叔齐典故讲述的是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

  • 伯夷、叔齐简介

    伯夷、叔齐简介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二人听说西伯昌善养老人,尽往归焉。及至,正值西伯卒,武王兴兵伐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手

  • 伯夷

    伯夷(生卒年不详),子姓,墨胎氏,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

  • 《高士咏。伯夷叔齐》原文、译文及注释

    夷齐互崇让,弃国从所钦。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

  • 《题伯夷庙》原文、译文及注释

    中条山下黄礓石,垒作夷齐庙里神。落叶满阶尘满座,不知浇酒为何人。

  • 伯夷列传原文、翻译和赏析

    伯夷列传两汉:司马迁所属类型:古文观止,写人,传记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

  • 历史上的伯夷是个什么样的人?

    伯夷(生卒年不详),子姓,墨胎氏,名允,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

  • 伯夷叔齐为何不食周粟?是忠诚还是愚昧?

    可能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伯夷叔齐不食周栗这段历史故事,讲的是在商朝末期,孤竹君有两位王子,他们两人相互谦让王位,最后两人都离开了孤竹国,来到了周国,正好碰上武王伐纣,他们二人劝说无果,后来周朝取代商朝,二人因此拒绝吃周朝的粮食,宁肯采薇而食也绝不吃周朝的任何食物,最终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很多人感慨伯夷

  • 后人如何评价伯夷叔齐的?伯夷和叔齐故事介绍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期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其中伯夷是长子,叔齐是三子。当时孤竹国国君是要把位置传给三子叔齐,但叔齐此后却把君主之位让给了伯夷。他们二人之间的故事,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不少人都把伯夷和叔齐当做是圣人。他们两位究竟够不够格当圣人呢?兄弟让国在历史上的确少见,不过当时的大环境也跟和平时期

  • 伯夷叔齐为什么反对周朝

    说到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他们俩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两个亲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可是非常受尊重的。而且关于他们两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可想他们俩的思想,那么他们 兄弟二人为什么反对周超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伯夷叔齐典故伯夷叔齐典故讲述的是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

  • 伯夷和叔齐是谁?伯夷和叔齐有什么故事?

    伯夷叔齐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亲兄弟二人,他们有着高尚的道德仁义情操,因此后世的儒家学派将他们的思想观念融会贯通,并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足见典故中所弘扬的儒学思想是司马迁所尊崇的,非但司马迁极为敬重此二人,历朝历代凡事受到孔子儒学思想影响的

  • 伯夷叔齐:史上最早因不吃救济粮而被饿死的人

    公元前1046年,就在武王姬发准备东征商纣,为即将建立的大周王朝忙碌的不可开焦的时候,这时的首阳山上却发生了一件既可悲又可笑的事情。可悲的是,山上饿死了两个人;可笑的是,这两个人是情愿饿死的,给东西都不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二人都是当时北方孤竹国(其国位于今辽宁境内)的两位王子,分别是国君的

  • 为何后世称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行为

    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人,商朝是中国鬼神论的顶峰时期,一切事情都要问卜后才作。在已天为大的原始社会,君王意识更是根深蒂固,因而周国举兵讨伐商朝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径,伯夷叔齐因此对此事件极为抨击。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武王兴仁义之师伐纣时,二人却出来阻止武王灭商。周国最终攻克商朝,建立周朝。悲愤之下,伯夷叔

  • 伯夷叔齐谏阻武王伐纣而饿死,其实孤竹国与商朝有很深渊源

    这个故事的背后,孤竹国其实不是北方小国,与商朝有很深渊源,伯夷叔齐也有他们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千年前,商朝取代夏朝,商朝的统治范围势力最强的时候,东到海滨,西到今陕西西部,南至长江流域,北到今辽宁一带。孤竹国诞生于商朝初年,位于河北北部。“孤竹”一名,亦作“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

  • 寻吕氏先祖伯夷墓,访南阳谋圣姜子牙的故里

    汉吕侯,即天下吕氏的先祖伯夷。2016年,汉吕侯墓被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南阳城寨西门“永安门”内额曰“吕城肇封”,即南阳向西临近古吕国。如今的卧龙区王村董营,其实就是吕姓发源地、古吕国遗址、吕尚故里(姜子牙)。吕氏先祖伯夷是炎帝的第15世孙,号太岳。帝尧时,伯夷掌管礼仪,后尽心辅佐夏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