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辅佐过赵国三代王侯,赵国贵臣肥义是个什么样的人?

辅佐过赵国三代王侯,赵国贵臣肥义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6 更新时间:2023/12/27 16:17:13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

——《资治通鉴·第四卷》

读通鉴,有些朋友可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某些有作为的君王或将相身上,从而忽略了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人物。但我认为,那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聊到的肥义,此人就值得我们关注。

肥义曾辅佐过赵肃侯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可谓赵国的三代辅臣,但在《资治通鉴·第二卷》中,司马光却称肥义为“贵臣”(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在史料中,对臣子的称呼有贤臣、权臣、奸臣、能臣,但称贵臣却极少。那么,司马光为什么要称肥义为贵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肥义是个怎样的人。

在《资治通鉴》中,关于肥义的记述主要有以下几处:

第一处:公元前326年,赵国赵肃侯去世,其子即位为赵武灵王;设置“博闻师”的官职三人,又设左、右司过的官职三人。赵武灵王即位后,先问候先王的贵臣肥义,增加了他的俸禄。

此处记载主要说明赵武灵王厚待肥义。赵武灵王为何要厚待肥义?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肥义是赵武灵王父亲赵肃侯的贵臣。在赵肃侯去世前,估计把肥义当作类似于顾命大臣,交给赵武灵王;其二、当时赵武灵王刚刚上台,

年纪小(15岁),尚无法亲政,必须倚靠诸位大臣。

而肥义也没有辜负赵肃侯的顾命托付和赵武灵王的厚待,在他与赵成等大臣的主持下,赵国不仅成功解决了“五国会葬”的危及,后来还让赵武灵王顺利亲政。

第二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大兵经房子城,抵达代地,再向北直至大漠中的无穷,向西攻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与大臣肥义商议让百姓穿短衣胡服,学骑马与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这样做,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带头改穿胡服。

此处记载发生在胡服骑射变革前夕,赵武灵王与肥义商量推行胡服骑射的事。我们在前文曾提过,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时,遇到了重重阻力。就胡服骑射的问题,赵武灵王首先与之商议的不是自己叔叔公子成,而是肥义,可见肥义在赵武灵王心目的地位和份量。

对于赵武灵王准备推行的胡服骑射,肥义没有像公子成或“国中之人”那样表示异议与反对。肥义为什么没有反对?可能有两种情况:一、肥义是个有远见的务实的人,并非拘泥于古礼旧俗、顽固不化的卫道士;二、肥义内心表示反对,但由于对赵武灵王的忠心,所以没有表现出来。那么,哪种情况更符合肥义此人呢?由于史料没有进一步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联系肥义后来的表现,我认为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关于肥义的第三处记载,在《资治通鉴》第四卷,这是我们要重点聊到的,因为从本处记载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肥义是个怎样的人。

公元前295年,赵主父与齐国、燕国联合灭掉中山国,把中山王迁到肤施居住。赵主父回来后,论功行赏,大赦罪人,设酒庆祝,全国欢宴五天。赵主父把长子赵章封到代,号称安阳君。

安阳君平素为人骄横,内心对弟弟赵何被立为王十分不服,赵主父派田不礼做他的国相。李兑对肥义说:“公子赵章身强力壮而怀有野心,党羽众多而贪欲极大,田不礼又残忍好杀,十分狂妄,两人互相勾结,必定会图谋不轨。小人有了野心,就要轻举妄动,他只看到想获取的利益,看不到带来的危害。一场灾难就在眼前了。你身居要职,权势很大,你将成为动乱的由头,灾祸也将集中在你身上。你何不称病不出,把朝政交给公子赵成去处理,免得被祸事牵连。这样不好吗!”

肥义回答说:“当年赵主父把赵王嘱托给我,说:‘不要改变你的宗旨,不要改变你的心意,要坚守一心,至死效忠!’我再三拜谢承命并记录在案。现在如果怕田不礼加祸于我而忘掉当年的记录,就是莫大的背弃。俗话说:‘死者复生,生者不愧。’我要维护我的诺言,哪能光顾保全生命!你对我的建议是一片好心,但是我已有誓言在先,决不敢放弃!”

李兑说:“好,你勉力而为吧!能见到你恐怕只有今年了。”说罢流泪而出。

在此处的记载中,李兑的建议是明哲保身,肥义坚守的是诚信重诺的道德担当。可见李兑是智谋之人,而肥义则是忠信之士。身处乱世,是明哲保身还是勇当重任,肥义与李兑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后世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计个人得失,但求问心无愧。”等名言名句,这些名言名句用在肥义身上也挺合适。真正对国家社会有作为的人,大都是不顾个人得失勇于担当的人。

然而,勇于担当不仅需要精神,而且还需要能力。后来事情的发展正如李兑所料,肥义果然首先死在赵章发动的政变之中。

面对赵章的蠢蠢欲动,李兑几次入见公子赵成,商议防备田不礼。肥义也做了相应的防备,他对信期说:“公子赵章与田不礼语言动听而本质凶恶,在内讨得主父的欢心,在外恣意施暴。他们一旦假借主父的命令来发动政变,是很容易得手的。现在我忧虑此事,已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强盗在身边出入不能不防!从此以后,有人奉主父命来召见赵王必须先见我的面,我将先前往,没有变故,赵王才能去。”信期说:“好。”

因为赵章的蠢蠢欲动,肥义已经担忧得废食难安,但他的防备工作却只是仅次而已。当赵主父封赵章为安阳君

,提出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郡称王时,也不见肥义反对。诸位注意,这与当初肥义没有反对赵主父胡服骑射何其相似?这很能说明问题,肥义此人在道德上无可挑剔,对赵武灵王的忠诚也几乎到了愚忠的程度,但他个人能力有限。我们假设,如果在赵主父在废长立幼时,或是后来对赵章产生不该有的怜悯之心时,肥义能够明确立场坚决反对,或者在赵章图谋政变之前,肥义能够先下手制服赵章,那么,赵国是否还会发生后来的悲剧?

公元前295年,赵主父和赵王出游沙丘,分别住在两个行宫里。赵章、田不礼乘机率领门徒作乱,他们假称赵主父的命令召见赵王,肥义先进去,被杀死。高信便与赵王一同抵抗。公子赵成与李兑从国都邯郸赶来,发动四邑的军队入宫镇压叛乱,杀死赵章及田不礼,处死全部党羽。赵武灵王赵主父则是在这场政变中被公子成、李兑困在沙丘宫,活活饿死。于是,公子赵成担任相国,称为安平君;李兑被任命为司寇。当时赵惠文王还年幼,政权都掌握在公子赵成、李兑手中。

肥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揭露赵章的政变图谋,救了赵何一命,在道德上仍然无可指责。但他无力阻止赵章发动政变,则再次说明其个人才能上的不足。这,就是我们在本文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肥义是个德高望重却才能不足的人。换句话说,肥义是个道德君子,却称不上能臣。那么,肥义应该称什么臣?

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时可能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在《资治通鉴》第一卷中曾把人分四类:德才兼备的圣人、无德无才的愚人、德胜于才的君子和才胜于德的小人。以此对应肥义,肥义显然是君子。但肥义在道德上的愚忠以及在能力上的不足,都够不上称之为贤臣、能臣。

韩非子·八说》里有一句话,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

“爵尊而官大”对肥义正合适,于是司马光称肥义为“贵臣”。

标签: 战国肥义

更多文章

  • 黑臀、肥义、小白……先秦时代的人名为什么都这么奇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人名

    我们在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人名都特别奇怪,即使是国君们也不例外,比如晋成公姬黑臀、齐桓公小白、鲁成公姬黑肱……在我们看来,这些名字起的简直是不知所谓。那究竟为何会是这样的呢?公子小白这就先要来说一说先秦姓氏的含义了。先秦姓氏与今天的不同,姓和氏代表了两种东西,姓是氏族或者部落

  • 战国时期的李兑兵围主父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兑

    李兑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曾任赵惠文王的相国,与公子成平定“沙丘之乱”,而被封为司寇,公子成死后成为相国,由于赵王年幼,他成了赵国政权的实际把持者,一时权倾朝野。李兑主张联齐抗秦,与苏秦联合五国攻秦,谋取陶邑之地。但最终被中惠文王罢免,不知所终。网络配图兵围主父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赵武灵王传位

  • 赵盾弑君与赵氏孤儿的因果:过于跋扈引发了祸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盾,赵氏孤儿,权臣,

    口碑不错、一直被当作贤臣的赵盾,这个人真的很矛盾。晋襄公死后,赵盾在拥立问题上出尔反尔,一边派人去秦国接年长的公子雍即位,一边让年幼的夷皋抢先坐上君位,转过头来又派兵攻击护送公子雍反晋的秦国军队,导致本来可以缓和的秦晋外交关系一下子又降到冰点。夷皋成为晋灵公后,赵盾专权,架空灵公,并首次以臣子身份僭

  • 赵盾是谁? 赵盾弑君了吗?赵盾弑其君的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盾弑君,赵盾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说: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

  • 东施效颦的故事简介 成语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故事,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的故事】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

  • 东施效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施效颦,故事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

  • 左宗棠和李鸿章:晚清文臣与武臣的较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

    当帝国内战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李鸿章还只是一介幕僚而已,而左宗棠已经开始独立领军作战。当李鸿章回淮之后,在国内位列前排的徽商集团的直接支持下创建了后来雄霸帝国的淮军集团,就兵出上海之后,更是背靠江浙财阀及外国资本主义财团,可谓财雄势大,兵强马壮!在当时所有被曾国藩考虑到的人当中,最后就李鸿章选择了上

  • 清朝第一武臣岳钟琪与雍正皇帝的“猫鼠游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钟琪,雍正

    岳钟琪(1686-1754),字东美,号容斋,汉族,清四川成都人。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嫡传后裔。据《清史稿》载,钟琪之父岳升龙,康熙三十五年随驾西征葛尔丹,功擢四川提督。岳钟琪由捐同知改武职从军,康熙五十八年,“以先锋随康熙子永禵入藏”平乱,打箭炉大捷,擒叛军头子兰占巴,长途奔袭,神兵天降,占领拉萨。

  • 被忽略的抗倭名将檀武臣:数次击败倭寇生俘多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抗倭,檀道济,武将,

    檀武臣(约1548-1610),字以忠,号思吾,明南直隶池州府建德县步头村人(今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出生数月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陈氏当年才17岁,因受三贞四节的影响,一生不再改嫁,决意要把武臣培养成人。武臣到了读书的年龄,母亲就将其送到一个私塾先生那里读书,武臣自幼虽喜爱读书,但对四书五经不感

  • 晋悼公:一位天生的帝王!自他以后晋国无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悼公

    晋悼公还没有继承晋国国君之位的时候,一直居住在东周,人称“公孙周”。晋悼公少时起就聪明伶俐,博闻强识,名声很大。当时晋厉公在位,大家都在他的手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世人都说:“晋侯州蒲不似人君,唯周子才堪匹配。”可见,在大家心目中,早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