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亶父做出的主要成绩有哪些 历史上对他为什么会有争议

公亶父做出的主要成绩有哪些 历史上对他为什么会有争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30 更新时间:2023/12/11 1:32:19

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称周太王,豳(今陕西旬邑)人。上古周部落的领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

主要功绩

迁周于岐

先周部落从公亶父迁岐到文王建丰,是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周姬姓氏族与姜姓氏族联姻,并向东发展,为武王灭商准备了条件。其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社会形态则已由居幽时的酋邦模式而进人了早期国家时期。有关这次迁移,其它史书也都有载。《竹书纪年》:(殷)武乙元年:“那迁于岐周。”陈逢衡谓:“当云那侯亶父自那迁于岐周。”武乙三年:“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自公亶父迁岐之后,先周历史便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与姜姓氏族联为婚姻。公亶父带领着姬姓部族来到岐山周原之后,便与原先已住在南面渭水流域武功、扶风、宝鸡一带的姜姓部族联为婚姻。此后,姬姜两部落便世为婚姻,如武王妻曰邑姜,西周康王、穆王、鼓王、孝王(或为夷王)、厉王、幽王的妻子均为姜女。

公亶父首先采取了一系列创建国家文明的措施。《周本纪》说公亶父率部落居于岐下之后,“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就使国家的存在形式带有亲族关系和地域关系的双重内涵。而公职官员的任命,也开始脱离血缘关系,渐次形成一复杂的官僚统治集团。行政机构的充实和健全,正不断加强着周国家权力的运作。同样,在意识形态领域,亦紧紧适应着这种社会构成和政治秩序的演进,出现了宗庙之祀和家社之祭并重的整合,初步形成了一套发于家族或宗族、涵盖社会、上达国家的祭祀系统。

实始翦商

周太王迁岐建国后,“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标志为:周人打破戎狄的包围,获得了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但是,这时戎狄的危胁依然存在,周人的力量不足以与强殷杭衡,于是太王根据天下形势的分析以及自身安全的需要,制定了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即加强与附近各部落的友好交往,东联强殷,西抗诸戎,为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了实现这个联殷图存的目的,大王采取了臣属于商王朝的政策。

公亶父一方面强化着统治阶级的政治地位,同时也有效地调整着周围各社会阶层的关系。”公亶父的功业在于使先周部落内部实力得到了充实与发展,而至其儿子王季,孙子文王时,先周部落便开始向外扩展。最后到武王时,终于推翻了其东方强国商朝。

人物评价

司马迁:“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家族成员

父亲:公叔祖类

妻子:太姜

长子:太伯(亦称泰伯、吴太伯)

次子:虞仲(亦称仲雍、吴仲雍)

三子:季历(亦称公季、王季、周王季)

孙子:周文王、虢仲、虢叔、季简(仲雍之子,吴国君)。

历史争议

《崔东壁先生遗书》已指出《史记·周本纪》之误,认为“古公亶父”之“古”是“昔”之义。孙作云先生考证:“`公亶父”不能称为“古公亶父”,或“古公”。《诗经》四字一句,故在公亶父,前加一“古”字,以足其文。司马迁不察,在《史记·周本纪》中一再曰“古公亶父”或“古公”,这是不对的。顾颉刚先生《上古史讲义·周人的崛起》中注释曰:“古”,与《尚书》的“旧者稽古”相同,是说远古的意思,不是人名,人名只有三个字,即“公亶父”是周人开国始祖,所以诗才称“绵绵瓜贬,民之初生”,决不会从中间的太王讲起,公亶父与周太王为二人。谭戒甫先生亦认为古公亶父、太王亶父是二人,一前一后含。王玉哲先生说:“关于古公亶父的史料太贫乏,截止到现在这个问题还难以定论,上面这些说法可以并存,以待博闻。杨宽先生论日:“公亶父如同公刘、公非、公叔祖类一样,以“公”为尊称。《史记》称为“古公亶父”是不对的,《诗经》四字一句,前加“古’字,是“昔”的意思。崔述《丰镐考信录》卷一0称他为太王,是出于文王称主以后的追述。”此论与孙作云先生之说相斌应以“公亶父’幸说为确。至于“公亶父”、“周太王”或“太王亶父”为一前一后的二人之说,显然不妥,应是亶父的不同称谓,无可怀疑。

人物陵墓

周太王陵是周王朝奠基人,周人先祖古公亶父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岐山县祝家镇岐阳村。周太王陵始建年代不详,误传为周幽王墓,万历岐山知县于邦栋始辨正之。现周太王陵墓丘高3.5米,围大约50米。前有清乾隆四十八年邑令平世增立的墓碑一座,高3米,上刻清陕西巡抚毕沅题字“周太王陵”,碑楼、碑座已残,2000年岐阳村重修墓碑。

史籍记载

《史记·周本纪》

标签: 周朝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死得最冤大将魏贲:曾挥手擒拿南宫适 却被地雷阵给轰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姜子牙

    通天教主大败之后逃回碧游宫,苦心炼制六魂幡,日夜参拜,想在万仙大阵中取四圣以及姜子牙、姬发性命。这一节我们暂且搁下。且说诛仙阵被破后,姜子牙大起兵马,兵临界牌关下。界牌关总兵名叫徐盖,此人乃是凡人武将。见周营大兵压境,惶恐不安,一心投降。不过,他麾下有两员大将王豹、彭遵,都是身怀道术的截教门人。在他

  • 封神榜里的南宫适是谁?其与历史形象有何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封神榜,南宫适,商朝,

    南宫适(生卒年不详),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指的就是南宫适。据考证,南宫适是周文王四友之一,武王兴周灭纣时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以赈济贫弱萌隶。南宫适是最早的见于文献(《周书·君奭》)的南

  • 封神英雄榜姜王后 姜王后托梦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封神英雄榜,姜王后托梦

    封神英雄榜姜王后《封神英雄榜》中的姜王后与其他版本电视剧中的姜王后的人物设定基本一致。妲己与纣王没日没夜的饮酒作乐,众朝臣劝奏纣王无效,于是面见姜王后,希望她出面点醒纣王,让纣王以国事为重。姜王后拿着众朝臣联名上书的走着去面见纣王。没想到刚好看见纣王与妲己的奢靡的生活,于是请求纣王将妲己这个狐媚君王

  • 封神英雄榜姜王后:被妲己迷惑的纣王残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王后,封神演义,封神榜

    封神英雄榜姜王后《封神英雄榜》中的姜王后与其他版本电视剧中的姜王后的人物设定基本一致。妲己与纣王没日没夜的饮酒作乐,众朝臣劝奏纣王无效,于是面见姜王后,希望她出面点醒纣王,让纣王以国事为重。姜王后拿着众朝臣联名上书的走着去面见纣王。没想到刚好看见纣王与妲己的奢靡的生活,于是请求纣王将妲己这个狐媚君王

  • 商末一等一的忠贞直臣梅伯用生命为商朝作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忠贞直臣梅伯

    梅伯是商朝时期的诸侯也是一名赠太师,生于公元前1579年,毕生忠心耿耿忠于纣王为商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却因为奉劝纣王不要用过于残忍的酷刑置人于死地而被纣王处于炮烙之邢处死,一代忠臣用生命为商朝做出了最后的贡献。相传炮烙之邢是纣王为了取悦苏妲己而想出来的一种残忍的酷刑,妲己虽为一个女子,但是内

  • 梅伯上大夫受炮烙而死 梅伯封的什么神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梅伯上大夫,梅伯封是什么神

    梅伯上大夫梅伯生于公元前1579年受炮烙之邢死后葬于豫州汝南郡东郊,是商汤后裔,也是梅姓人的始祖,在殷商时被君王封其为伯爵所以后来被世称为梅伯。后来到商纣的时候为商纣王所用被封为上大夫、诸侯、赠太师,梅伯上大夫也是商朝末年是一等一的忠贞直臣。梅伯上大人在商朝末年纣王当政的时候也被封为卿士,他一生为人

  • 封神榜里的梅伯是谁?他最终被封为什么神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梅伯,封神榜,大臣,

    梅伯,是商朝的诸侯,商朝司徒,赠太师,葬豫州汝南郡东郊,也就是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姓子孙。商朝末年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

  • 揭秘邓九公之死:为何被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邓九公

    封神演义人物各具不同,邓九公何许人也?邓九公其女邓婵玉,女婿土行孙。虽结局邓九公是斩首示众,但姜子牙为其封神封邓九公为青龙星。邓九公在封神演义之中所塑造出来的人物身份是三山关总兵,然而所使用的武器是青龙刀,然而现在讲到邓九公是谁?其了解他身份的人也是众多,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邓九公曾多次出兵攻打西周,而

  • 封神榜里的邓九公是谁?他最终被封为什么神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九公,封神榜,土行孙,

    邓九公,小说《封神演义》人物,成汤三山关总兵。其女邓蝉玉,女婿土行孙。闻太师奉纣王之命讨伐西歧命丧绝龙岭之后,纣王启用邓九公(曾多次打败南伯侯鄂顺)出兵攻打西周。后邓九公与女邓婵玉归周,斩杀商营多员大将,后随黄飞虎征青龙关时斩了青龙关守将丘引部将“朱雀星”马方,由此可见青龙的武艺高强,后哼哈二将中的

  • 土行孙又矮又丑 为何邓九公愿意把漂亮女儿嫁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土行孙,封神榜,邓九公

    话说在商朝的闻太师在绝龙岭战败身死之后,商纣便在覆灭的路上一走不复返,因为当时朝歌中已经没有能够与之相比的人物,无论是跟他同阶的雷开一众,还是小一辈的殷成秀等人,都没有能够力挽狂澜的能力,再加上纣王的昏庸无道,不断残害朝中的优秀人才,于是闻太师在生前所累积的功业迅速垮塌,紧随着的就是纣王统治力的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