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程婴与公孙杵臼之间有何渊源 公孙杵臼的死因

程婴与公孙杵臼之间有何渊源 公孙杵臼的死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25 更新时间:2024/1/3 11:47:57

公孙杵臼在《赵氏孤儿案》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身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他是如何和程婴一起营救赵氏孤儿的?在《赵氏孤儿案》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又是怎么死的?公孙杵臼,春秋时晋国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忠义故事《赵氏孤儿》的主角。晋景公三年和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自己献出了生命。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

人物简介

公孙杵(chǔ)臼(jiù),为春秋时晋国人(一说为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逯家庄村人),[1]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生卒年俱不详,主要活动在晋景公时期(前599-前581年)。

晋襄公死后,赵盾谋立公子雍,狐射姑则谋立公子乐(都是晋文公之子),并将其从陈国迎回,想与赵盾争权。赵盾派公孙杵臼等人将公子乐截杀。最后狐射姑被迫出奔。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和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自己献出了生命。

生平经历

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十五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迹,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以上为杂剧《赵氏孤儿》改编史记后版本在《史记》中程婴带孤儿藏匿到山中。15岁时,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

《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在邢台,历代《顺德府志》和《邢台县志》都有记载:“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为程婴匿赵武处。”赵孤庄村原名是单羊村,因赵氏孤儿这段故事而改名为赵孤庄村,并一直沿用到现在。目前对邢台赵氏孤儿文化的抢掠集中在石家庄井陉、山西盂县和邯郸,井陉弄了个感恩文化节,盂县弄了个藏山风景区,邯郸弄有七贤祠,唯有邢台不重视历史文化,甚至还有把赵孤庄错写成赵古庄的,并且把解放前的和赵氏孤儿有关的遗迹破坏殆尽,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虽然其他地方都弄得轰轰烈烈,但都掩盖不了他们本身的荒谬性。下面试分析之。

先说邯郸,邯郸所谓是赵氏孤儿藏身地的说法很不靠谱,但来源简单,其根据是来自丛台边的七贤祠,其中因有程婴、公孙杵臼像,就附会说邯郸是赵氏孤儿的藏身地,这种附会不见于历史记载,其荒谬性不值一驳,我们主要看石家庄井陉、山西盂县、邢台赵孤庄所说的那个更有道理,众所周知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那先看争夺赵氏孤儿的地方当时属于晋国吗。

盂县---盂县,俗名原仇。亦名仇犹,戎翟之国也。周定王十四年(公年前455年),智伯灭仇犹。赵襄子五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又为赵氏所灭,仇犹属赵。

井陉---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时属中山国。

邢台-----春秋末期(约前629年)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

以上可知盂县和井陉当时都不属于晋国,盂县当时属于戎翟之国(中山国前身),后来被智伯占,赵氏孤儿(赵武,前598年-前541年),而智伯灭仇犹是前455年,说明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智伯灭仇犹时的前100年,盂县当时既不属于晋国,时间又相差100年,赵氏孤儿的故事是不可能发生在盂县的。井陉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时属中山国,自始至终就没属于过晋国,而只有邢台是属于晋国的,并且从时间上也符合,说明晋国的赵氏孤儿故事只可能发生在邢台,下面说明故事发生在邢台的合情合理性。

赵氏孤儿藏匿处本在邢台赵孤庄,如今石、邯等市惘顾历史拼命宣传是在他们那里,其实想想常识都不可能,石家庄井陉和山西的藏山在战国时期都属于狄人所建的中山国内,并不在晋国国境内,而晋国和中山国是宿敌,战争时有发生,且不说赵氏孤儿如何轻易穿越两军严密封锁把守的国界线,就算能轻易穿过,他又如何能保证藏在一个世代为敌的中山国比藏在晋国内更安全,而程婴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把孤儿抚养成人,还有更大的责任,即要教给赵氏孤儿文化,又要和韩厥等大夫保持联络,假如赵氏孤儿是在井陉或者山西盂县的藏山,试问其藏在中山国的深山老林中与野兽为伍与狼虫为伴,有多危险,中山国可能抓住把他们杀掉,狼虫虎豹可能把他们吃掉、衣食不全疾病食物中毒随时可能夺取他们的命,赵氏孤儿这样重要的人物,有程婴和韩厥一部分晋国重臣的暗助,焉能将其放在一个随时可能丧命的地方?况且韩厥又如何能轻易越过边防重军把守的边界线到宿敌中山国境内去联系程婴呢?藏在这种艰苦的地方十几年,能活下来的几率于多大,赵武在深山几十年如果不认字像个狼孩似的,如何能在回朝后马上当上卿大夫啊。

所以赵氏孤儿不可能藏在深山难以生存的地方,藏在井陉和盂县的可能性为零,反观邢台当时的情况,比较符合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地,邢台当时处于晋国东阳之地,属于分封的邢大夫(巫臣,原为楚人,后奔于晋,封邢大夫,理邢国地,后升为邢侯)所管辖的地方,类似一个封国,有自己的独立性,晋国君主一般不会干扰邢地事务,又与晋国君主隔着太行山的障碍,邢台既属于晋国,晋国对其统治力又比较弱。

所以有一定的安全性,对于赵氏孤儿此类宫廷丑闻,恐怕晋王是不想让他的封国臣子知道了来议论自己而失去自威信的,况且晋王本已经以为赵武被火烧死了,所以程婴大可不必藏于深山老林九死一生的境地,完全可以隐姓埋名藏于乡野,这才是最佳选择,赵孤庄此地属于丘陵边缘,西走二十多里就能入山,处于邢城郊野,离城有二十多里,如果事情紧急,快马加鞭眨眼就能消失于茫茫山林不见影踪,如果日子太平,程婴大可以在村中置一院落,并做些营生,一方面教育赵氏孤儿认字学点文化,一方面去城中打探些消息或者和韩厥等保持联系,十几年的藏匿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报仇雪冤恢复大夫的地位吗,那不学认字怎么行啊,赵氏孤儿后来因为韩厥的帮助得以恢复上卿身份,这至少说明韩厥是可以联系到程婴的,而单羊村这个地方时相对固定也好打探的,“邢城西北二十五里单羊村”,联系也比较方便,否则藏身深山老林,像盂县的藏孤洞,井陉的赵孤台,都是现在起的名字,就是韩厥要找程婴,恐怕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吧,总而言之,邢台赵孤庄是不仅被历史所记载,而且有其当时的古名“单羊村”,并且也是合乎情理的,而盂县和井陉之说都与情不合、与理不通,现在的相关遗迹名称又都是附会的,说赵氏孤儿藏于他们那里是讲不通的.

标签: 公孙杵臼程婴

更多文章

  • 公孙杵臼是谁?公孙杵臼与程婴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公孙杵臼,程婴,

    公孙杵臼是谁?提到公孙杵臼,其实看过《赵氏孤儿》的人应该都知道有关于他的故事。其实公孙杵臼是春秋时晋国人,本来是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但是后来发生了变故,由此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诞生了。算是在这个故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这个故事也被后人广为流传。那么到底公孙杵臼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如何献出生

  • 程婴与公孙杵臼的故事 公孙杵臼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公孙杵臼,程婴 公孙杵臼,程婴杵臼,赵氏孤儿

    公孙杵臼在《赵氏孤儿案》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身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他是如何和程婴一起营救赵氏孤儿的?在《赵氏孤儿案》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又是怎么死的?公孙杵臼,春秋时晋国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忠义故事《赵氏孤儿》的主角。晋景公三年和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自己献出了生命。后世

  • 春秋时齐国奸臣:竖刁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竖刁,春秋

    竖刁(?-?),春秋时齐国奸臣,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齐桓公病危时作乱,最终被埋伏的兵甲杀死。他善于揣摸人的心理,极尽阿谀迎之能事,深得齐桓公的宠爱。竖刁,也作"竖刀"(拼:shù diāo ;五笔:jcuf ngd;ㄕㄨˋ ㄉㄧㄠ )春秋时齐桓公的宦官寺人貂谀事桓公,颇受宠信。桓公卒,诸公子争

  • 齐桓公时期的竖刁:史书上记载最早的一个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宦官,竖刁,齐桓公,

    周朝开始有了太监制度,但是没有留下第一个做太监的人名。因为西周作为一个部落时,就已经开始有受过宫刑的人伺候贵族的事,应该是无名无姓。第一个有名姓留传下来的宦官不是赵高,也不是嫪毐,而是齐桓公姜小白时代的竖刁!竖刁(竖刀),春秋时齐国宦官,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而齐桓公也因为这件事而不听管

  • 奸臣竖刁: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第一个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监

    【导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监是谁?太监(tàijiàn)也称宦官,指中国古代被割去睾丸后失去性能力的男性,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周朝开始有了太监制度,但是没有留下第一个做太监的人名

  • 揭秘战国杨朱的学说没落是因为焚书坑儒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朱

    杨朱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确实曾经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过,但是后期因孟轲等人都对杨朱学说排斥,后世的学者也对它望而却步。再加上秦始皇焚书,汉朝皇帝独尊儒术,导致杨朱学说在后世就失去了地位。杨朱画像杨朱是在墨子提出自己的墨家思想之后,因为墨家思想对人道德的约束超越了人的极限,所以杨朱才提出了自己学说,来反驳墨

  • 杨朱思想介绍 关于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朱思想,一毛不拔

    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一个学派,杨朱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又名阳子居。杨朱本来是一个隐士,所以对于他的生平还有他的著作等,后世都无法一一探知。但是杨朱创立的学派却向后世客观的阐述了杨朱本人的发展意义,这对后世许多学派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就算是到了今天,我们还是可以用杨朱学派的观点来对生活中的许

  • 列子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列子杨朱,道家

    在《列子》中也有关于杨朱的一篇文章,被称为是《列子·杨朱篇》,这篇文章又名叫做《达生》,是为数不多的记载杨朱的文章之一。杨朱在这篇文章中,杨朱把名和实的关系两两分开,认为名实不一定时相符的,实也未必就依附于名。杨朱列举了,管仲、尧、舜、伯夷、叔齐等人生平的际遇,来论证社会上的种种的“实名贫,伪名富”

  • 春秋战国时期最神秘的思想家—告子,只留4个字却影响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觉醒的一个时期,百家争鸣当中,诸子百家粉墨登场,造就了一派文化盛世。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中国的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但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很多的事情已经无法考证,也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最神秘的时代之一。而在诸子百家之中,有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虽然他的名字可能大家并不是太熟悉,但

  • 《活色生香》小雅惠子和安逸尘最后在一起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活色生香,小雅惠子,安逸尘

    电视剧《活色生香》小雅惠子结局是什么?小雅惠子最后和安逸尘一起了吗?剧中,由舒畅饰演的小雅惠子是一名调香大师,能用香改变他人意识。安逸尘的日本同学,喜欢安逸尘,心机叵测。最后被人暗杀,死在安逸尘怀中。天鹅姐姐女巫小雅惠子 《活色生香》由李易峰、唐嫣、陈伟霆、舒畅等明星主演,这部民国剧讲述了两代人错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