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之乐必与德行相配:晋平公误听神曲晋旱三年

古之乐必与德行相配:晋平公误听神曲晋旱三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05 更新时间:2023/12/7 20:13:26

许多人都有洗澡时冲着热水哼小曲的爱好。即使在大澡堂里也不例外。人类的这个爱好看来是共通的。古时候的君王,也多有唱两口的爱好。舜帝曾经作五弦琴,用来歌唱《南风》的乐章;自夔开始则作乐以赏赐诸侯。基层干部出身的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也曾舞着剑唱《大风歌》。君王和普通人不同的是:普通人唱两嗓子是内心感情自然流露,君王唱两嗓子则往往要和治国大业联系在一起。在以往的印象中,音乐工作者和演员们差不多,在封建年代里是地位比较低下的阶层。读《史记》才看出,他们曾经和今天在新社会一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慢说君王们纷纷和歌唱家们交朋友,在治国理政方面,乐师亦可能有超越能臣骁将的作用。

《史记·乐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卫灵公有一次要去晋国,走到濮水流域,住在宾馆里。半夜里突然听到琴声,问左右跟随的人,都说没有听到。于是召见乐师师涓,让他仔细听一听,把琴谱记下来。师涓于是取出琴,一边听卫灵公叙述一边拨弄,随手记录下来。第二天说:已都记下了,但还没有练习,请再住一宿,熟习几遍。于是又住一宿。第二天说练习好了。这才动身到晋国,见了晋平公。平公设国筵招待他们。饮酒到痛快的时候,卫灵公说:我们这次来时的路上得了一首新曲子,请为您演奏以助酒兴。即命师涓在晋国乐师旷的身边坐下来,取琴弹奏。弹了没一会儿,师旷制止说:这是亡国之音,不要再奏了。他说:这是师延作的曲子,他为纣王作了这种靡靡之音,武王伐纣时,师延向东逃走,投濮水自杀,所以这首曲子必是得之于濮水之上,先听到此曲的国家就要削弱了。平公说:寡人所喜好的就是音乐,但愿能够听完它。于是师涓把它演奏完毕。

平公说: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动人的曲子了,还有比这更动人的吗?师旷说:有。平公说:能让我们听一听吗?师旷说:必须德行深厚的才能听此曲,您还不能听。平公说:寡人所喜好的只有音乐,但愿能听到它。师旷不得已,取琴弹奏起来,奏第一遍,有玄鹤十六只飞集堂下廊门之前;第二遍,玄鹤伸长脖子鸣叫起来,随琴声跳舞。平公大喜,起身为师旷祝酒。问道:再没有比这更动人的曲子了吗?师旷道:有。过去黄帝曾以此曲合祭鬼神,只是您德义太薄,不配听,听了将有败亡之祸。平公说:寡人这一大把年纪了,还在乎败亡吗?我喜好的只有音乐,但愿能够听到它。师旷没有办法,取琴弹奏起来。奏了一遍,有白云从西北天际出现;又奏一遍,大风夹着暴雨,扑天盖地而至,直刮得廊瓦横飞,左右人都惊慌奔走。平公吓得伏身躲在廊屋之间。晋国此后大旱三年,寸草不生。

这个故事让人对音乐不能不产生敬畏。但今天,哪些音乐是值得人们敬畏的呢?亦或哪些天灾是人们听了不配听的音乐而产生的呢?《史记·乐书》载: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而人心的变动,是物造成的。心有感于物而变动,由声表现出来;声与声相应和,才发生变化;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律变化,就叫做音;随着音的节奏用乐器演奏之,再加上干戚羽旄以舞之,就叫做乐了。所以说乐是由音产生的,其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生哀痛心情时,其声急促而且由高而低,由强而弱;心生欢乐时,其声舒慢而宽缓;心生喜悦时,其声发扬而且轻散;心生愤怒时,其声粗猛严厉;心生敬意时,其声正直清亮;心生爱意时,其声柔和动听……世道太平时的音中充满安适与欢乐,其政治必平和;乱世时候的音里充满了怨恨与愤怒,其政治必是倒行逆施的;灭亡及濒于灭亡的国家其音充满哀和愁思,百姓困苦无望。声音的道理,是与政治相通的。

这些话是多么精妙啊!想想“文革”期间的音乐,多么粗俗而暴戾;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的音乐,则趋清雅透喜悦。想想美国人天天听着靡靡之音成就了第一强国,而有些小国寡民天天唱着领袖语录却穷困不堪。大约上下一心、通人性、解人情,则国盛;强求形式、昧心灵、背人性,则国衰。而这是透过音乐能够体现出来的。濒于灭亡的国家即便强制刻意营造出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也能听出其背后的虚浮与踉跄。是什么德行产生什么音乐,还是什么音乐陶冶出什么德行?或是德行与音乐相辅相成?汉武帝在渥洼水中得了匹神马,就做了一首歌颂马的《太一之歌》。后来兵伐大宛得到一匹千里马,就又做了一首歌来唱。汲黯进谏说:凡王者作乐,上以继承祖宗功业,下以感化亿万百姓。如今陛下得到一匹马,又是作诗又是作歌,还要作为祭祖的郊祀歌,先帝和百姓怎能知道这乐歌的含意呢《史记·乐书》?看来德行对音乐的影响更主动些。

标签: 古代晋平公

更多文章

  • 曹成公: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九任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成公,春秋

    曹成公,姬姓,曹氏,名负刍。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九任君主,曹宣公之子,杀太子而立,在位二十三年(前578年-前555年)。在位期间,晋楚争霸,成公亲近晋国,屡次跟随晋国会盟征战。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年),夏天,晋厉公、齐灵公、宋共公、卫定公、曹成公、郑成公、曹宣公、邾定公、滕文公会盟,讨伐秦国。五

  • 揭秘:蔡昭侯为什么会被大臣射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蔡昭侯,春秋

    伐陈之战的第二年(前493年),夫差又打上了蔡国的主意大家记得,夫椒之战之前,楚国曾侵占蔡国国都,并将蔡人迁到长江和汝水间。伐越胜利后,吴王夫差就和蔡昭侯谋划,希望能把蔡国迁到州来(今安徽凤台),永远成为吴国边境的附庸国。蔡昭侯迫于夫差的淫威,只好答应了。但他也对夫差提出个问题:国家的宗庙和国人祖坟

  • 赵氏孤儿案第7集剧情 屠岸贾与赵朔韩厥的较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氏孤儿案,赵氏孤儿案第7集剧情

    赵氏孤儿案分集剧情介绍第7集多亏韩厥的马车坏了程婴才追到了韩厥。韩厥不相信程婴所言还要追赶辛夷,程婴跪在地上求韩厥回去。赵朔回去禀报晋景公韩厥去追自己的小妾了,晋景公问屠岸贾怎么看待此事,屠岸贾说事情真相还未查明不能这么定了韩厥的罪,但韩厥这么不明不白的消失了不得不做出应对。晋景公下令勉去韩厥的官职

  • 历史上赵氏孤儿案韩厥是个怎样的人?韩厥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氏孤儿案韩厥,赵氏孤儿,韩厥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韩厥是谁?韩厥守宫是什么意思,韩厥怎么死的,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谥号献。即韩献子,韩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始为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优秀而又稳健的政治家,公忠

  • 晋定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定公,晋国

    晋定公,姬姓,名午,晋顷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在位共37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晋定公刚即位,荀寅便有意趁此时机消灭赵氏。晋定公十二年,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是太原第一座古城。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升任晋国正卿,赵鞅囚禁同

  • 春秋初年晋国第十一任国君:晋文侯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晋文侯,春秋

    晋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兄,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晋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780年-公元前746年在位。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晋文侯的叔父晋殇叔篡夺君位,晋文侯逃到其他诸侯国避难。公元前781年,晋文侯以武力夺回君位。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

  • 王诩有着怎样的战术理论?对中国有着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诩,鬼谷子

    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绝不为过!鬼谷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胸怀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为了终结战国数百年乱局,不再战火连绵,拯救天下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 王诩: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创始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诩,鬼谷子

    鬼谷子名王诩,又名刘务滋、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一说汉水之滨关内云阳(陕西石泉县)人。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

  • “纵横家”的开山祖师鬼谷子王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鬼谷子,纵横家

    鬼谷子是兵家著名的代表人,他处在春秋战国时期,丰功伟绩数不胜数。鬼谷子出生在战乱的世代,从小到大经历过也看到过战争的悲剧和残酷性,所以他从小就立志一定要平息战争,要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政治风貌。鬼谷子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各国开始崭露头角,不过有很多人不服气甚至嫉妒他的才能,觉得他的存在威胁到了自己的

  • 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友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伍子胥,申包胥

    伍子胥和申包胥,两个曾经是至交好友,后来因为灭楚护楚的问题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成为死敌。就个人成就和后世知名度来说,伍子胥和申包胥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伍子胥出生贵族,很早就已经出名了,后来到了吴国之后,更是闻名于春秋各国。反观申包胥,连生卒年都没有人知道,后世唯一知道就是他在秦国驿馆大哭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