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的江山为何不能长久因见不得人的事做太多?

曹操的江山为何不能长久因见不得人的事做太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06 更新时间:2024/3/12 2:30:35

像曹魏这一种,在乱世中经营出一片大好河山,足以把另两国给完全吞掉,实现统一。但最大好河山到了别人手里,统一与他也没什么相干。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有人认为,曹操的江山之所以不能长久,是因为他早年干过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件事就是盗墓。

网络配图

这话说起来有些迷信,但曹操早年之说以发迹,成为一方足够,还真是靠干这事起来的。

公元189年,曹操在朝中尚未得势,权臣董卓率兵进京都洛阳,废少帝,立刘协为帝,并自称太师,独掌朝政。曹操见天下人怒董卓,便改名换姓,逃出京城洛阳,回老家陈留,经父亲同意后“散家财,合义兵”,号天下英雄讨伐董卓,一时群雄纷纷响应。

反董卓的队伍很快就拉起来了。可是,曹操家境一般,就算把家底全卖了,对于养活一支军队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怎么办呢?借钱,养军队可是无底洞,谁敢借?敲诈富户,那会失掉民心。总之,靠不上别人了。曹操是个很睿智的人,既然活人的钱搞不来,那就找死人拿。就这样,曹操走上了盗墓的道路。

一般干这种事,顾忌名气,自己也不过暗中指使心腹去操作。但曹操不一样,他公开成立了有组织有纪律的专业盗墓班子,还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所谓“发丘中郎将”,也就是发掘坟墓并盗取财物以充军饷的人,俗称: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而“摸金校尉”则精通《易经》,懂风水、辨气象,应该算是盗墓中资深的技术人员之一,军衔与发丘中郎将同级。

组织了专业的盗墓队伍,盗谁的墓自然也要经过深思熟虑。盗老百姓的墓,肯定会被老百姓骂娘。再说,老百姓的墓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如果盗的是帝王陵寝,效果就不一样了,第一、百姓有仇富的心理,再一个帝王都是死了很多年的,与活着的百姓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所以盗他们的墓,百姓不会有什么意见;第二、帝王值钱的赔葬品甚多,随便整一个,可以吃上好几年。经过开会讨论后,最终曹操瞄向了离老家不无远的梁孝王刘武的陵墓。

网络配图

梁孝王刘武本是汉文帝的儿子,也是汉景帝的弟弟,活着时虽只是个封王,但富可敌国,因此对自己的陵墓更是倾注了无比的热情,修建的极为奢华,堪比帝陵。在他死后,更是将许多金银珠宝、玉器古玩等都随他一同陪葬。

所谓“干就干大的”,对于这样一位虽不是帝王,但堪比帝王的梁孝王刘武的陵墓,曹操和他的盗墓骨干们马上开始着手准备。

梁孝王刘武的陵墓园规范很大,许多墓室的外面都用上千斤的塞石封死了墓道。在当时那种没有机械化设备的情况下,曹操只能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穿凿,据说多的时候,人数达到一个师的规模。

关于曹操指挥军兵盗墓的情节,在建安七子之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中有记:“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曹操的军队在盗墓时可谓破坏极为彻底,这也和如今的盗墓者一样,奔着什么值钱拿什么走,所以曹操的盗墓班子“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至于曹操盗了多少宝物,历史上没有留下记录。不过,据史书记载,曹操挖的第一桶金,竟将军队养活了三年之久。要知道当时时政不稳,战争频繁,军队损耗巨大,没有足够的资金,是难以支撑的,由此推测,梁孝王刘武的墓中宝物何其多也。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曹操盗墓之后,许多人也跟着打起了盗墓的主意。

网络配图

曹操做为一名盗墓经验丰富的领头人,深深明白“厚葬”易招贼惦记的道理。在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文中强调自己死后,要选土地贫瘠的薄地为基,并以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上不封陵,也不植树,更不要将金银、器具、珠玉等随葬。

除了“薄葬”,曹操对自己的身后事依然不放心,又采取了“疑冢”的策略。据史书记载,曹操死后,邺城城门尽开,竟从邺城城内陆续抬出72具棺椁,并在不同的地方建了72座曹操墓。

曹操真真假假的坟冢让盗墓贼们眼花缭乱,不知真假,又过了千百年,盗墓者依然没能找到曹操真正的墓。可见,曹操的反盗墓手段何其高也。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史上真实关羽:身高堪比姚明 与曹操争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羽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此联出自《三国演义》第77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在这里作者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爱好以及品德各方面的特点,都做了全面的概括与评价。而此后人们对于关羽外在形象和内在人格的认识几乎都浓缩在这34个字之内。但在

  • 演义中以方术戏耍曹操的左慈,正史是如何记载此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曹操,左慈

    动荡之世,或出大奸之人,或出豪杰英雄,或出隐逸之士,似乎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东汉末年,政局动荡,战争不断,偶有奇人异事,似乎是情理之中。东汉末年有一道士,名左慈(156?--289?),字元放,少明五经,兼通星纬,学道术,明六甲,传说能役使鬼神。比“大师”王林抓蛇更刺激,比日式“死亡凝视”更玄幻,“怪

  • 解析一代枭雄曹操的成功八大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

    曹操是东汉末年很厉害的角色,可惜生下来却是宦官的后代,因为当时不受人待见。又因为年轻的时候不喜欢死读书,而被人讥笑为不学无术,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后来却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枭雄,这却是为什么呢?其一,曹操有雄心壮志。曹操是个有大胸襟的人,他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和平昌盛富足的社会。正如他的一

  • 就因为出了这点差错,曹操一生也没能统一全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

    在中国历史上,在乱世时平定天下的帝王有好几人。汉末乱世,军阀割据,曹操手下贤才云集,良将齐全,曹操本人又文韬武略,论才能理应并不输给那些实现统一的帝王们。然而他却倾尽一生也未得天下,这是由于他生平中做出过某些错误的决策断送了他一统天下的大业,还是因为当时的大环境所造成的必然结局?小编认为主要是内政出

  • 中国史上十大枭雄盘点,刘邦曹操前5都进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曹操,慕容垂

    战争的环境塑造了无数乱世枭雄。不过在中国历史上,能排的上号的枭雄并没有几个,就连曹操也只能倒数。NO10、刘邦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流氓,而且是个赤裸裸的色鬼。当年在老家的时候就不学好,村东头有个酒店,店里老板娘有点儿姿色,这小子就天天去,每天都喝个烂醉还说胡话。按理说窈窕书女君子好求也没啥,更可气的是你

  • 曹操在自己手下那么多大将中最喜欢哪个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三国曹操手下有哪些大将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英雄尽出,各为其主。作为爱才之心不问出处的曹操,他的手下自然召集了一批名将。武力值第一名,典韦,虽然不及吕布和赵云,但是也是一流水平,关于前两者的排名虽然一直有争议,但是对于他三国排名第三的排位几乎没有异议。他用的武器是八十多斤的双戟和十余只小戟背在背上,就

  • 曹操手下猛将无数,为什么只有典韦最配称为古之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典韦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恶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恶来,是商纣王的大臣,天生神力,以勇武闻名。据《墨子》中记载,“纣有勇力之人,生捕兕虎,指画杀人”,这个勇力之人指的就是恶来。从这可以看出,恶来是一个力大无穷,甚至能手搏猛虎的猛将。同时,恶来也是商纣王的忠臣,周武王伐纣时,恶来力战而死。由此可见,古之恶来有两个

  • 大臣当权朝中,他拿曹操没辙,而康熙帝却能轻松扳倒鳌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鳌拜,康熙,汉献帝

    汉献帝大半辈子都被曹操操控着,毫无反抗之力。鳌拜在康熙帝手上也就只嘚瑟了2年就被康熙搞定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康熙能力远超汉献帝?说实话,康熙帝确实实力派,但汉献帝能力并不是弱到不能直视。东汉末年的时候,宦官们压根就不把皇上放在眼里,皇帝皇子的生杀大权甚至还在他们手里,在这样情况下,汉献帝能够自保已

  • 通过"望梅止渴"巧计足见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望梅止渴"是大家熟悉的一个成语,它出典于三国时期的一个小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也有叙述。一次,曹操和刘备同来到后园的小亭对饮,曹操说:"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于是二人对坐

  • 曹操的千秋大业毁于这四个人,临终忏悔:错杀两人,错放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

    曹操一生杀人无数,对于曹操来说,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必定要以万千枯骨作为代价,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用在曹操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曹操少年的时候还仅仅是一个整日只知道提笼架鸟,斗鸡遛狗的纨绔子弟,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天天不务正业的坏孩子,最终竟然成为了乱世枭雄,曹操青年时最引以为傲的一句话就是别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