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会偏爱四川的生姜?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会偏爱四川的生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12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2:57

从先秦至南北朝,蜀姜以其优良的品质独占鳌头,成为曹操孙权等历史名人竞相追逐的美味。好辛香的四川人对辛辣的姜,更是钟爱有加,苏东坡做东坡鱼、东坡肉、芥菜羹,都要用姜。姜在川菜中被广泛使用,形成一种经典味型姜汁味。

曹操说:恨无蜀中生姜

这是一次神奇的饭局,曹操笑着对左慈和众宾客说:“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者,吴松江鲈鱼为脍。”左慈立刻表示他有办法弄到鲈鱼。于是,左慈当场将清水倒入一铜盘,用竹子作渔竿,鱼钩放上钓饵,置于铜盘。接着从铜盘中钓出一条三尺长的鲈鱼,生鲜可爱。曹操与众宾客目瞪口呆。传说左慈从小就有神通的本事,所以曹操令左慈又钓了一条同样大的鲈鱼。曹操亲自将鲈鱼切片,赐予众宾客。这时曹操不无遗憾地说:“今既得鲈,恨无蜀中生姜。”

古人吃鱼,喜欢做成鱼脍,就是将鱼切成薄片,直接拌着姜葱之类的佐料生吃。历史上遐迩闻名的“金齑鱼脍”之金齑,就是指的姜丝或姜末。当时,左慈为了不使曹操失望,即刻离席,转眼工夫,就从成都市场上买来蜀姜献给曹操。故事出自晋人干宝的《搜神记》。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也有类似记载。显然,故事是虚构的,左慈不可能在转瞬之间往返于许昌与成都,两地相距数千里。不过,曹操对蜀姜情有独钟,未必就是虚构。很可能是曹操酷爱蜀姜,人们就编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其实,不仅占据中原的曹操喜食蜀姜,据守江南的孙权也是如此。晋人葛洪编撰的《神仙传》记载:吴主孙权得鲻鱼,打算作鱼脍。这时,孙权对道士介象说:“得蜀姜作齑甚好,恨尔时无此。”介象说他可以弄到蜀姜。于是,介象使用法术,差遣一个士兵,闭着眼睛,骑在青竹杖上,直飞成都,在市场上买到蜀姜后,又骑着青竹杖返回建业(南京)。御厨用蜀姜为孙权作了鲻鱼脍。

孔子说:不要撤掉姜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说:食物颜色不正,不吃;烹调欠火候,不吃;肉切得不合规矩,也不吃;更重要的是“不撒姜食”。也就是说,调味品中不能缺少姜。孔子这一主张,提升了姜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虽然不能断定曹操和孙权喜欢食姜是受孔子影响,但可以肯定,无论是曹魏的许昌,还是孙吴的建业,皆有生姜。令人好奇的是,曹操和孙权为何偏偏对蜀姜情有独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说:“中国土不宜种姜,仅可存活,势不滋息。种者,聊拟药物小小耳。”意思是中原地区的土壤不适宜种姜,仅可存活,不能大量滋长。为了药用,少量种了一点点。贾思勰的话说明南北朝以前,中原地区(包括江南)的姜,品质不佳。这是曹操和孙权都喜欢蜀姜的直接原因。

先秦时期,蜀姜已经名扬天下。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记载:“和(调和五味)之美者,阳朴之姜。”东汉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李时珍《本草纲目》亦言:“杨(阳)朴,地名,在西蜀。”司马迁《史记》曰:“巴蜀亦沃野,地饶卮(紫)姜。”晋人左思《蜀都赋》亦云:“其圃则有……甘蔗辛姜。”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也说:“生姜、干姜生犍为川谷。”宋人苏颂《图经本草》有川西广汉出产优质姜的记载。秦汉时,优质蜀姜就销往中原和江南。汉代崔骃《七依》说:“洞庭之鲋(鲫鱼),灌本之鳐,滋以阳朴之姜,蔌(sù,蔬菜的总称)以寿水之华。”《史记》还说:若是有“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可见,早在西汉时就有靠种生姜成富豪,身价与享有封邑千户的官侯等同。姜汁味,川菜经典味型

三国的两位霸主曹操和孙权都喜欢蜀姜,而坐镇成都的蜀主刘备呢?近水楼台先得月,想来刘备也不例外。自秦汉以来,川菜中许多菜品都离不开姜,或生姜、干姜,或泡姜、姜汁,或姜油等。蜀姜既可盐腌单吃,煎、炒、烧、煮、蒸、炖、拌等形形色色菜肴,也可用姜当作料。唐代咎殷《食医心镜》记载成都人的鲫鱼脍法:取“半斤重鲫鱼一尾,切碎(切片或丝),用沸豉投之(豆豉汁煮沸后,浇在生鱼片上),入胡椒、蒔萝、干姜、橘皮等末。”不仅味道鲜美,还可治五痢。姜也是四川历史名菜“东坡鱼”不可或缺的作料。苏东坡言其作法:“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入盐,以菘菜心芼(拌和)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苏东坡煮荠菜羹也用生姜:“取荠一二升,净洗,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取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蚬壳,当于羹上面不得触,触则生油气不可食,不得入盐、醋。”苏东坡作《元修菜》也是“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著名的“东坡肉”同样要用生姜。

姜在川菜中被广泛使用,并形成一种经典的特殊味型:姜汁味。其传统菜肴就有姜汁蹄花、姜汁拐肉、热味姜汁鸡……数不胜数。

标签: 魏武帝曹操三国

更多文章

  •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没有在发迹后将姓氏改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武帝,曹操,三国,

    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曹操不复姓》曹操姓什么,这有好几种说法。史书上也很模糊,对曹操的老爸曹嵩,追溯曹操姓氏的关键因素,史

  • 揭秘:甄夫人是谁?她与曹操三父子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甄夫人,曹操,曹植,曹丕

    她是名门世家之女,容貌美艳,贤淑有德,被称为洛神的她几乎具备了那个时代对于女子的全部要求,堪称十全十美的尤物。随着曹操高陵墓的挖掘出土,全国掀起了一股“曹操热”。有个女人曾让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几欲反目。曹操父子三人都追求过她,足见她是个很了不得的女人。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

  • 曹操厉行节俭成伟业:用餐仅一道肉菜 不准熏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三国,名将,

    曹操算是东汉、三国时代的“极品”: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是极致的;其节俭,也是极致的。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才能,与其生活上的节俭区隔开来,其实不然,曹操的节俭,和其他才能是相通的。他的廉洁,促成其政治军事成就;他的政治军事生涯,养成其廉洁的品质。节俭清廉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

  • 陶谦为何会杀害曹操父亲?陶谦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陶谦,曹操,三国

    说起陶谦必然要说起曹操,他两人之间的渊源也是非常深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陶谦杀害了曹操的父亲,但是究竟是否是他杀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印证,在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也会发现,其实杀曹操父亲的并不是陶谦。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陶谦曹操之间的渊源吧。虽然说曹操的父亲并不是经过陶谦的手杀死的,但是也和他脱不了干

  • 中国古代军事文书:战斗檄文为何让曹操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军事,檄文,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源流考证从官文书演变到军事文书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到汉代,檄文已比较

  • 赤壁之战东吴完胜 孙权为何还要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曹操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那时的孙权,是何等的豪壮!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又夺取了荆州的江北南郡

  •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朝代:两汉作者: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

  • 赤壁之战中曹操四大谋士为何集体失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赤壁之战,曹操

    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另一说是包括贾诩在内的五大谋士。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四大谋士,才让曹操得以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并一举平定北方。由此可见这四大谋士的谋略技能应该是不差的。那么,为什么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四大谋士的曹操,

  • 趣味历史:论曹操手下的亲属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曹操手下的亲属将领

    曹操手下的将领 大致分为两派 一派是亲属派 一派是外姓派。我个人认为曹操手下亲属派将领中 最强的是夏侯渊,夏侯渊字妙才,很早便跟随曹操起兵,而他的战功主要是在赤壁之战以后,在曹操平定马超后,令夏侯渊镇守长安,夏侯渊击退了几次马超残余力量的进攻,并且"虎步关右"消灭了盘踞在凉州多年的河首平汉王宋建

  • 关于曹操的家世和身世具体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的家世和身世,曹操

    (一)家世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字季兴。历事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汉灵帝四个皇帝。他最初得到皇帝的青睐,是因为陪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汉顺帝读书。从黄门从官迁为小黄门,又迁中常侍。在省内(即宫内)供事三十多年,一直小心谨慎,其家族也从不在家乡横行霸道。而且曹腾又经常向皇帝推荐一些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