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053 更新时间:2023/12/14 12:51:52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 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⑻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极点。

⒂至:非常,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鉴赏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创作背景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1]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中曹操四大谋士为何集体失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赤壁之战,曹操

    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另一说是包括贾诩在内的五大谋士。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四大谋士,才让曹操得以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并一举平定北方。由此可见这四大谋士的谋略技能应该是不差的。那么,为什么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四大谋士的曹操,

  • 趣味历史:论曹操手下的亲属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曹操手下的亲属将领

    曹操手下的将领 大致分为两派 一派是亲属派 一派是外姓派。我个人认为曹操手下亲属派将领中 最强的是夏侯渊,夏侯渊字妙才,很早便跟随曹操起兵,而他的战功主要是在赤壁之战以后,在曹操平定马超后,令夏侯渊镇守长安,夏侯渊击退了几次马超残余力量的进攻,并且"虎步关右"消灭了盘踞在凉州多年的河首平汉王宋建

  • 关于曹操的家世和身世具体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的家世和身世,曹操

    (一)家世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字季兴。历事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汉灵帝四个皇帝。他最初得到皇帝的青睐,是因为陪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汉顺帝读书。从黄门从官迁为小黄门,又迁中常侍。在省内(即宫内)供事三十多年,一直小心谨慎,其家族也从不在家乡横行霸道。而且曹腾又经常向皇帝推荐一些名士,

  • 曹操其实是高帅富 “容貌短小”是后人贬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

    曹操身材如何,在《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记载,《魏书》里也没有。认为曹操个子矮的人,证据无非就是《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以及《魏氏春秋》,《三国演义》是小说就不用提了。《世说新语》他的本质也是“笔记小说”,也属于小说,虽然里边有的内容可信,…曹操身材如何,在《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记载,《魏书》里也没有

  • 刘备有多强 要让曹操孙权二打一斗他地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曹操,孙权

    曹操、孙权、刘备在三国这个牌桌上斗地主,从实力对比上看,刘备无疑是最为娇弱、手里牌最烂的那个。从来都是贫农身份的刘备,在三国纷争的某一个阶段,居然也阔气起来,荣登地主身份,惹得曹操、孙权联合起来二打一斗他地主。那是刘备刚占据益州,关羽还在荆州北抗曹操、南拒孙权的时候。刘备先是在西线打败了曹操,攻取汉

  • 曹操到底有几个老婆?曹操纪念馆有何特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

    曹操到底有几个老婆曹操一生共有妻妾15人,这15为妻妾在相关书籍都有过记录,除此之外,曹操的宠姬还有很多。曹操最早娶了一位刘夫人,刘夫人和曹操的关系特别好,婚后也恩爱有加,可是刘夫人在生下长子曹昂和清河公主之后,便去世了。当时,曹操陆续已经娶了几位夫人,丁夫人便是其中的一位。丁夫人没有生育能力,于是

  • 如果郭嘉不早逝会不会成为曹操的托孤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嘉,曹操

    郭嘉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单单看他死后,曹操的痛哭流涕就知道他对曹魏集团的重要性了;赤壁战败,曹操更是怀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下属。那么,如果郭嘉去世不那么早,曹操在临终前会像刘备对诸葛亮那样,对郭嘉托孤吗?首先我们看看“托孤”于郭嘉之说的由来,无非是曹操的一句“欲以后事属之”,这在三国志中出现过两次,一

  • 曹操麾下第一名将竟被一东吴小将活活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曹仁,朱桓

    曹操手下名将不少,比如著名的五子良将,又有曹氏兄弟夏侯兄弟等等。但是,在将星如云的曹魏军团中,有一个人却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他就是曹操嫡系将领---曹仁。曹仁能够善守,被曹操委以重任,堪称曹魏军中第一将。但是,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曹仁竟然是被东吴一位籍籍无名的将领击败致死。(当然,击败致死曹仁后,这

  • 从对待部下老妈的方式 看曹操刘备成败的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刘备,吕布

    曹操和刘备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对头,两个人视同水火,根本不兼容。刘备自己就总结说:“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曹操和刘备这种戏剧性的角色冲更是如此。比如,两人在对待别人母亲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俩人的胜

  • 康熙能扳倒鳌拜 为何汉献帝却无法诛杀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鳌拜,汉献帝,曹操

    汉献帝时期,天下诸侯纷争,有一个问题在于董侯在继位问题上有问题,类似于汉献帝的还有周平王,所以一直不能服众。但这个问题我想应该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至少没有周平王继位问题那么严重。范文澜先生在评论唐文宗甘露之变时说道:“他(唐文宗)看宦官仅仅是若干个阉人,不看见宦官代表着一种社会势力,甚至不看见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