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什么要热脸贴田畴的冷屁股 硬要封赏田畴呢

曹操为什么要热脸贴田畴的冷屁股 硬要封赏田畴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69 更新时间:2023/12/11 1:42:09

曹操一生爱才重才,对人才的封赏也从来不吝啬。可是,有一位叫田畴的官员,自己明确表示不愿意当官,官再大也不当。朝中大臣包括曹丕都同意人家不当就算了,为啥曹操还要追赶着热脸贴田畴的冷屁股,硬要封赏田畴呢?

田畴是什么人?田畴是幽州人,曾经多次拒绝袁绍的征召,不想在袁绍手下当官。可是,当曹操出兵远征匈奴的时候,田畴在曹操第一次派遣使者发出邀请时,就立马来到军前效力。正是由于田畴的帮助,曹操得以通过卢龙塞,绕过乌丸军队主力,从汉武帝时期的一条古道,突袭乌丸后方,并成功歼灭乌丸主力,杀死了乌丸大单于蹋顿。乌丸平定后,袁绍的两个儿子千里亡命,最终死去,曾经属于袁绍的北方四州基本安定下来。可是说,安定四州,田畴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封赏田畴是按照律法,按照制度去做,本来没什么争议。

可是,田畴却拒绝封赏。

田畴是不是矫情?世上哪有人有官也不当呢?

世上还真有这样的傻子,田畴就是一个。

曹操当初答应了田畴的申请,可是在赤壁之战归来,曹操思前想后,觉得不行,曹操说:“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田畴辞官,完成了田畴的志向,让世人对田畴的评价更高了,可是却破坏了王法制度!

曹操的话说的很重,田畴辞官和王法制度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先搁置一下。

当时,朝中对田畴的态度有两种看法。

一种以曹丕为首,包括荀彧钟繇等朝廷重臣,他们都认为,田畴的行为和古代的楚国令尹子文和楚国的申包胥一样,虽然逃避赏赐,但是也不应该勉强,可以以此来褒奖他们的节操。

一种是朝中的一些谏官,这些人都没有名字流传下来,他们认为,田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他们认为田畴自命清高,违背圣人的大道,只顾建立自己的名声,不但不应该封赏,而且应该免除官职,加以处分。

第一种人是朝中权贵,他们个个都是人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虽然出发点可能不同,但是都支持田畴。曹丕想表示自己对贤人的仰慕和包容,为自己博得爱才重才的名声。荀彧是正人君子,虽然辅佐曹操,但心中常存汉室,对于田畴的行为很敬佩。钟繇是汉末大儒,曹魏铁杆,更是曹丕死党,不过也认同田畴追求节操的做法。

第二种人大都是揣摩曹操的心意,一看田畴多次拒绝,想必曹操生气,于是建议处罚田畴。

这些官员在给田畴定罪的时候,用了一个词“违道”,帽子很大。在个人节操和圣人大道面前,田畴的行为就变得罪恶,渺小了。

其实这两种人都没有弄懂曹操。

曹操到底在想什么呢?

回顾一下田畴的几次辞官,第一次是认为天子受到西凉军阀挟制,第二次是认为袁绍不遵法度,放纵亲信,两次都是因为执政者犯有严重错误。而袁绍五次征召田畴,田畴不去,曹操征召一次,田畴就来了,让曹操觉得田畴认可自己,非常有面子,于是才第二天就下令让田畴不担任自己个人的属官,而成为朝廷的县令。可是,当平定乌丸之后,田畴竟然再次为官,就把使得曹操又陷入等同于董卓、袁绍的地步了。

因此曹操才生气,成全了田畴,不就是让王法大制受损,让代表朝廷的自己名声受损吗?

那为何当初曹操同意田畴辞官,在赤壁大败之后为什么又旧事重提,执意要封赏田畴呢?

因为时势不同了。当初,曹操已经平定乌丸,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你田畴不当官我还求着你当官吗?可是等到赤壁大败之后,朝中反对曹操的势力暗流涌动,许多人都在议论为什么曹操会如此大败,甚至可能在策划罢黜曹操。曹操急需要找到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如果能够成功封赏田畴,不就证明曹操是高于董卓,高于袁绍,是一个受到田畴,受到民众认可的优秀执政者吗?

于是,曹操一而再,再而三的派人去找田畴,给田畴施加压力。

虽然朝中重臣都支持田畴辞让,可是曹操还是坚持封田畴为亭侯,并且派和田畴关系最好的自己的兄弟夏侯惇前去游说,可依然没有结果。最后曹操只能够无可奈何的接受现实。在个人权力和公众舆论面前,曹操很明智的选择了尊重舆论,这是曹操的无奈,也是曹操的大度。不过,曹操还是强行任命田畴为议郎,也不管田畴来不来上任,总算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标签: 三国曹操田畴

更多文章

  • 曹操大败乌丸之后为何重赏曾经反对自己的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乌丸,袁绍

    曹操平定乌丸,听取郭嘉建议不顾荆州刘表,用田畴之计策冒险突进,大败乌丸。可是当成功归来后,曹操会怎样对待那些曾经劝阻自己进攻的人呢?在曹操平定袁绍势力的时候,袁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到了境外乌丸大单于蹋顿军中。汉末大乱,蹋顿兴起,击败了其他乌丸部落,自称单于。又因为协助袁绍攻打幽州的公孙瓒有功,受到袁绍

  • 曹操最敬重的谋士王修为何事以死威胁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王修,三国,

    他是曹操非常敬重的一位谋士,曾为一事以死威胁曹操,他的故事被列入《百孝图》,历史是一部大书,每个人都会在这部大书写下一笔。不同的是,有的人蜻蜓点水,有的人粗笔勾勒,只是无论深的还是浅的,只要自己用心经营,总能收获一笔无形的财富。三国时期,有个叫王修的,就是一个志向高洁的人,尽管他遵守大义,可总能安贫

  • 解密:曹操为何想杀手下一生正气的组织部长毛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三国,毛玠,

    他是曹操的组织部长,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却因一句话曹操想杀他曹操说他:“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陈寿评他:“毛玠清公素履。”他就是陈留平丘人(今河南封丘)毛玠,早年做过县吏。后想投刘表,却最终选择了曹操。毛玠先在曹操处做功曹。后来曹操担任司空丞相,毛玠转

  • 忠肝义胆:陈宫被俘后为什么不向曹操求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陈宫,曹操

    陈宫是吕布的谋士,曹操东征吕布时被叛将捉住献给曹操。失去了陈宫,吕布登上下邳城的白门楼,看到曹操紧紧地将城池包围,只好投降。投降后的吕布向曹操求情,希望放了自己,虽然曹操权衡利弊,最终杀了吕布,但曹操也曾犹豫过,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杀心。在当时天下纷争不息特殊时期,文士武将只要投降一般都会被留用,只

  • 解密:魏武帝曹操批名将张辽何事并非大将所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张辽,名将,

    有句话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侠客勇士或许管用,但如果是统兵大将也这样做,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了,起码对于曹操来说是这样。张辽曾经只身前去招降一个叛将,事情虽然成功,但回来后曹操却批评了他,说这种事情不是大将所为。张辽被称之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一生战功卓著,为曹操父子所倚重。张辽字文远,雁

  • 揭秘:司马懿竟曾扮演家奴躲过曹操天幕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司马懿

    尽管三国群雄们厮打得火热,但最后赢家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捡了大便宜的司马懿。翻开司马家和曹家的交情,其实还是颇有渊源。司马懿的父亲,名叫司马防,曾担任洛阳令一职,而我们的曹操同志职场的第一桶金,正是洛阳北部尉洛阳北部尉一职。也就是说,在某个时期,司马防还曾是后来风光无限的曹阿瞒的直接领导。有了着这层

  • 董承欲挟天子以令诸侯 结果便宜了曹操遭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董承,三国演义,忠臣,汉灵帝,董太后,曹操

    汉献帝到洛阳后,将护驾有功的四人都封了大官:董承为卫将军,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当时张杨、杨奉驻扎在京城外围,而董承和韩暹则留在了皇帝身边。此时没有了外敌,这群野心家的本来面目也就暴露无遗了。首先发生矛盾的就是董承和韩暹。史书记载:当时董承和韩暹为了争夺领

  • 为什么说乾隆作诗四万首比不上曹操三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曹操

    帝王好写诗,堪称中国一绝,帝王写的诗不怎麽样,也是中国一绝。在中国,凡帝王,无论识字的,不识字的,无论会写字的,不会写字的,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找到九五之尊的感觉之后,都想在诗词或者艺文上,表现一下自己。莎士比亚生逢两代君主,伊丽莎白和詹姆士,这两位都是戏剧的行家,但他们从不亲自操刀,只是让莎士比亚

  • 曹操为何把关羽和甘糜两位嫂子关一座房子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关羽,糜夫人,

    关羽降曹后,曹操为了破坏关羽和刘备的关系,故意只给关羽和甘糜二夫人一座房子,想让关羽给刘备带绿帽子。要说这做小兄弟的就是亏。《三国演义》中,老大刘备有四个老婆,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和吴夫人,个个都有出镜的机会。老二关羽还行,小说第73回借诸葛瑾之口说出关羽是有老婆的。老三张飞的老婆书中提都没提-—

  • 曹操的倚天剑能够和武神赵子龙手中的青釭剑起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赵云,青釭剑,倚天剑

    近期,古侠剧《武神赵子龙》正在湖南卫视热播,该剧的主角正是被刘备评价为浑身都是胆的赵云赵子龙将军,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对于子龙将军单骑救阿斗的故事应该不会陌生,而就在这场战斗中,赵云将军抢得了原本是曹操佩剑的青釭剑。据说此宝剑削铁如泥,十分锋利,在小说中,赵云挥舞此剑在曹军阵中所向披靡也从侧面印证出此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