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穆之的死为何会让刘裕草草结束了北伐之战?

刘穆之的死为何会让刘裕草草结束了北伐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55 更新时间:2024/1/4 13:33:5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穆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提起“刘裕”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

是诛杀了六位皇帝的“六位帝皇完”、“屠龙高手”?

还是北伐中原、攻略天下的“南朝第一帝”?

小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艰难的北伐之路,尤其是在刘裕北伐的终点——灭后秦之战,本来一帆风顺的北伐,收复关中,以此为根据地,刘裕完完全全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席卷河西、河北、河东,完成统一大业。

可是,历史的走向都随着因为一个人的突然去世而发生了剧变——刘裕匆忙撤军,关中诸将倾轧,导致关中得而复失,从此刘裕再也没能大举发动北伐之战……

这个人叫刘穆之。

或许会有同学有疑问,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他的死会让刘裕草草结束北伐之战,匆忙率军南撤,导致了关中得而复失呢?

刘穆之在刘裕集团中的重要性,就好像是萧何刘邦集团、诸葛亮刘备荀彧曹操的重要性一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刘穆之,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位“南朝第一帝”、“屠龙高手”刘裕。

刘裕与刘穆之的相遇,是在公元404年,刘裕在京口召集北府兵旧部宣布起兵讨伐桓楚之时,急需一位能够掌管文书,协助自己处理政务,并且能在关键时刻给自己建议的谋士,经名士何无忌推荐,刘穆之加入了刘裕的政治集团,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刘穆之的辅佐之下,刘裕得以安心在前线征战,不久便击败了不得人心的桓楚政权,桓玄随后被杀,刘裕得以开始控制晋室。

在这个时候,东晋因为桓玄作乱,已经几乎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虽然刘裕击败了桓玄,并且消灭了桓楚政权,但是朝中仍有权臣刘毅、司马休之等人对刘裕形成掣肘,国内又有孙恩、西蜀等割据势力割据一方,对刘裕掌握晋室大权形成了极大地威胁。

在刘穆之的帮助之下,刘裕先后剿灭了孙恩、卢循等起义军,灭亡了西蜀,剪除了刘毅、司马休之、诸葛长民等政治集团,彻底掌握了东晋的朝政大权。在此过程之中,刘穆之又多次对刘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得刘裕发动北伐之战,消灭了南燕,降服了仇池,迎合了东晋军民急于收复故土的心理,赢得了极大地政治声望。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北伐,还是镇压国内动乱,刘裕大多时候都是亲自率军出征,而朝中政务则是悉数托付给了刘穆之,刘穆之因而得以总揽朝政,官至尚书右仆射。在刘裕南征北战之时,刘穆之总是能够为刘裕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兵员补给,可以说刘裕的军功,绝对有刘穆之的一半。

公元416年,后秦高祖姚兴去世,诸子争立,经过了一番龙争虎斗,其子姚泓即位,随后对参与争位的兄弟及其党羽举起了屠刀,导致后秦人心浮动,再加上姚兴去世之前连年与胡夏、南凉等国征战不休,后秦已然元气大伤,再无此前北方强国之势。

刘裕见此,急召心腹刘穆之商议对后秦战事,经过刘穆之的分析,使得刘裕定下了调集主力北伐后秦,争取一举消灭后秦,继而以关中为根据地,逐步消灭西秦、胡夏、北魏的基调。

同年八月,刘裕已经做好了对后秦战事的准备,作为先锋军的王镇恶、檀道济二人已经抵达了后秦边境,只要刘裕一声令下,便能撕开后秦军防线,直扑关中。在刘裕前往北伐大本营彭城之前,他再次召见了辅佐了自己十余年的老兄弟刘穆之,看到刘穆之这段时间的操劳,使得刘裕大为感激,遂将刘穆之擢升为仅次于自己的尚书左仆射,如往常一样,再次将朝政大权托付给了刘穆之。

可是,刘裕万万没想到,他与刘穆之的这一别,从此便天人两隔……

因为后秦末帝姚泓不得人心,再加上后秦元气大伤,秣兵历马的刘裕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便攻灭了后秦,俘虏了姚泓。公元417年冬,刘裕率领东晋主力抵达长安,本想在此稍作休整,经略关中,便北上消灭不可一世的胡夏政权。可就在此时,后方传来了尚书左仆射刘穆之劳累过度,染上重病,不治而亡的消息。

刘裕得知消息后,不禁悲从中来,而后急忙召集军中文武群臣,做出了率晋军主力南撤,保证后方稳定的决策。但是,此时的刘裕并不打算放弃关中,仍准备以此为北伐基地,攻略天下,遂留下了次子刘义真与王修、王镇恶、沈田子等文臣武将镇守关中。这样的阵容不可谓不豪华:王修是刘裕的心腹,又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早年便在刘裕麾下效力;王镇恶出身于关中王氏,其祖父是前秦名相王猛,熟读兵书,能征善战;沈田子则是最早投靠刘裕的那一批人,在消灭刘毅、司马休之以及灭后秦之战中皆立下了赫赫战功,刘裕本以为有他们三人坐镇关中,可谓是万无一失。

可是,就在刘裕南撤不久,沈田子嫉妒王镇恶的功勋,遂设计诛杀王镇恶,王修为安抚军心,遂下令斩杀沈田子,此时刘义真又受小人蛊惑,诛杀了王修,使得关中大乱,不久便在夏主赫连勃勃大举进攻关中,奉命北上接应的名将朱龄石也因此战死,关中因此失陷。

随着关中的失陷,刘裕的北伐战略受挫,再加上刘穆之的后继者徐羡之并不能如同刘穆之一般居中持重,刘裕因而只能自己坐镇建康,但是并未放弃北伐的打算。公元418年,因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老兄弟刘穆之的突然病逝,让刘裕深感自己年华不再,于是便加紧了篡国的步伐,暂缓了北伐。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宋,史称“刘宋”。在刘裕建国之后,为了消弭东晋弊病,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刘宋国力大增,刘裕又开始积极筹备北伐之事。可就在北伐之事准备妥当,刘裕准备御驾亲征之时,这位一代枭雄却突然病倒,期间曾有短暂病愈,但是刘裕已经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便开始安排后事,至死再也没有大举北伐。

一个时代的终结总是象征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公元422年,刘裕在建康病逝,享年六十岁,“刘裕时代”终结。次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天下进入了“拓跋焘时代”……

标签: 刘穆之东晋

更多文章

  • 刘穆之不死刘裕就能统一天下吗 事实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穆之,刘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穆和刘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当年辛弃疾的一首词小编至今还记忆犹新,而这首词也是辛弃疾对于宋武帝刘裕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起于贫寒,中年投军,不惑之年方才出人头地,对内平定桓玄、孙恩、司马休之叛乱,对外灭南燕、后秦、碾

  • 郗璿与王羲之的关系 郗璿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郗璿与王羲之

    中国历史上关于东晋书法家郗璿简介的内容,多半被收录在《晋书》以及她的夫婿——书圣王羲之的生平资料中。据郗璿简介描述,郗璿家境十分显赫,娘家世代书香,父亲郗鉴是东晋初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书法家,在当时的书法界很有影响力。郗璿自幼耳濡目染,经常与父兄切磋,因而也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郗璿就

  • 郗璿与王羲之的关系是怎样的 郗璿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郗璿与王羲之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关于东晋书法家郗璿简介的内容,多半被收录在《晋书》以及她的夫婿——书圣王羲之的生平资料中。据郗璿简介描述,郗璿家境十分显赫,娘家世代书香,父亲郗鉴是东晋初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书法家,在当时的书法界很有影响力。郗璿自幼耳濡目染,经常与父兄切磋,因而也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郗璿就

  • 郗鉴为女儿郗璿挑丈夫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还未成名的王羲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郗璿

    郗鉴,东晋时期的朝廷重臣,官至太尉,位居三公之列,还是当时的有名的书法家,共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名叫郗璿,不仅长着一张倾国倾城的脸蛋,且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有一种常人难以比拟的内在气质。郗璿十六岁的时候,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出身显赫的公子哥,但在郗鉴看来,这些人都配不上女儿郗璿,他必须要

  • 前凉太祖张轨:因永嘉之乱而被迫割据独立的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前凉,张轨,东晋,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雍州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家世孝廉,以儒学著称。张轨年少时已聪明好学,甚有名望,曾隐居于宜阳郡的女几山上。西晋建立后入朝任官,因与中书监张华议论经籍意义和政事而深得对方的器重。历任太子舍人、尚书郎、太子洗马、太子中庶子、

  • 张轨是什么人?身逢乱世,独霸一方,却不失臣节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轨,汉朝

    身逢乱世,独霸一方,却不失臣节的西晋凉州刺史张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轨是西汉开国功臣常山景王张耳十七世孙。父祖均为三国曹魏的官员。张轨自幼聪明好学,颇有大志,才能出众,因逢乱世,隐居在宜阳的女几山。晋平天下,张轨出仕,继承了叔父恩荫的五品官。西晋重臣中书监张华十分器重

  • 西晋权臣快婿韩寿为何最后落得断子绝孙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西晋权臣快婿韩寿

    韩寿(?—公元300年)字德真,西晋时期南阳堵阳人,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曾祖父是曹魏时期的司徒韩暨,先祖为西汉初年诸侯王韩王韩信,同时他还是西晋权臣贾充的女婿。韩寿本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韩寿简介上提到韩寿早年在西晋朝廷做官,是贾充的幕僚。因为常去贾充府中开会,加上他容貌俊俏,因此被情窦初开

  • 韩僧寿是什么人?隋朝名将韩僧寿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僧寿

    韩僧寿(548年~612年),字玄庆,隋朝名将韩擒虎的二弟,兄弟都是隋朝名将。韩僧寿,字玄庆,隋朝名将韩擒虎的二弟。和哥哥韩擒虎一样,也以勇烈闻名于世。曾因平定尉迟迥之乱有功,被授予大将军,封爵昌乐县公,食邑一千户。开皇年间,多次打败突厥,威慑突厥,升官至上柱国,封爵江都郡公。隋炀帝即位,改封为新蔡

  • 宋词之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赏析,该词描绘了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词,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宋代】辛弃疾,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

  • 刘琨:曾与祖逖闻鸡起舞,一曲胡笳救孤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琨,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琨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琨(271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刘琨和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都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琨工于诗赋,颇有文名。晋惠帝时,因贾后(贾南风)擅权,其侄贾谧任秘书监时,招揽了一批文人出入其府邸,时人称这批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