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是怎么看一个人的人品的?对于叛徒他如何处置

曹操是怎么看一个人的人品的?对于叛徒他如何处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64 更新时间:2024/1/20 2:12:25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曹操的故事。

历史上说曹操只看重人的才能,不看重人的品德,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那么

曹操的很多谋士其实以前都是从袁绍那里过来的,比如郭嘉,比如荀彧,这些人为什么离开袁绍来投奔曹操呢?历史上的曹操能够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还有用人之识。

曹操对待人才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那么曹操是怎么成人之美的呢?

三国时期有个人物叫王修,是袁绍儿子袁谭的手下,后来袁谭被曹操打败,在战争中被杀。当时王修在外地负责运粮,听到袁谭的死讯,下马嚎啕大哭。然后王修骑着马去拜见曹操,要为袁谭收葬。

王修就说了,“我深受袁氏的恩情,现在我请求为袁谭收葬,之后就算把我杀了,我也无怨无悔!”曹操一听,这是义士啊,任用还来不及呢,怎么能杀了呢,就让王修为袁谭收葬,成全王修的忠义,后来还任命王修做官。

曹操在兖州时,有两个部将徐翕、毛晖。当时兖州大乱的时候,这两个人都背叛曹操。后来两个人亡命逃跑,去投靠东部的一个诸侯叫臧霸。臧霸最后归顺了曹操,曹操就命令刘备前去见臧霸,并让臧霸奉上二人首级。

这个时候臧霸就对刘备说:“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就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事,去杀害投降我的人。我受曹操存命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王霸之道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刘将军能为我辞却这个命令。”

刘备回来以后就把臧霸的话告诉曹操,曹操叹息:“这正是古人仁德的做法,臧霸现在却能加以奉行,这也正是我的愿望啊。”于是曹操不仅不杀那两个人,反而还任命徐翕、毛晖做郡守。

我们大家都知道关羽千里走单骑。当时关羽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之后在白马之战中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立了大功。在关羽斩杀颜良之后,将曹操给自己的金银财宝原封不动放好,挂印封金,就此离开曹军去找刘备。曹操的手下这个时候都要派人去追关羽,曹操及时制止手下,说道,“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关羽各为其主,不要追了,让他去吧。所以关羽离开曹操,曹操的手下并没有追杀关羽。曹操一句各为其主,成就了关羽千里走单骑,义薄云天的美名。

无论王修、臧霸还是关羽,他们的举动都是义举。曹操成人之美,其实就是成就别人的美德和义举。曹操成就了别人,别人也自然会来报答曹操。王修虽然以前是曹操敌人袁谭的人,但是后来曹操把自己的都城邺城交给王修管理,王修赏罚分明,把地方管得特别好。不仅如此,有一次都城发生叛变,王修是第一个带着兵马赶到的。臧霸也是一样,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臧霸集中兵力抵挡来自青州方向袁绍的进攻,后来成为魏国的镇东将军,三朝元老,到了曹操孙子曹睿做皇帝的时候才在任上病亡。

曹操不仅能成人之美,还有容人之量。什么是容人之量?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在袁绍军中发现大量书信,都是自己的将领和袁绍往来的书信,也就是说很多人吃着曹操的饭,心里想着砸曹操的锅,这个时候曹操怎么做的呢?曹操下令把这些书信全给烧了。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那个时候,我都不能自保,况且诸位呢?这一把火烧掉的不仅仅是书信,烧掉的还是过去的是是非非。

这个事情说明什么?说明曹操是个非常大度的人。

历史上做过这件事的人不止曹操一人,总共有三人,而且这三人都是开国皇帝。其中一位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刘秀当时在中国北方和王郎决战,最后攻破邯郸,得到上千文书,全是自己手下和王郎联系的书信。刘秀看也不看,把所有的将军召集起来,然后把书信全都拿出来,这个时候那些将领估计心里凉了半截,只见刘秀一句话也不说,点起一把火,把这些书信全给烧了,然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令反侧子自安”,就是你们之前那些因为写了信件而辗转反侧,内心不安的人,现在你们可以安心了,我刘秀既往不咎。

还有一位做过这个事情的人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开国皇帝萧道成,萧道成这个人是个大胖子,史书记载“腹大如瓠”,就是肚子和葫芦一样,圆鼓鼓地翘起来。当时有个大臣刘休范叛乱,萧道成就前去平定刘休范的叛乱。当时叛军声势浩大,很多官兵都暗中和刘休范通信,暗中勾结。萧道成的军队攻克叛军营垒,缴获数千份这样的“投名状”,萧道成二话不说,立即全部烧掉书信,然后登上城楼,高声对众人说:“刘休范父子日前已被杀死,尸体就埋在南山之下。我是平南将军萧道成,各位好好看清楚了。你们递给叛军的名帖早被我烧了,不要担心了,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吧。”

曹操、萧道成、刘秀都是一代明主,开国皇帝,四个字形容他们的行为,就是既往不咎。既往不咎说起来容易,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有人就做不到既往不咎,谁呢?袁绍。

袁绍手底下有个谋士叫田丰,田丰在官渡之战之前劝阻袁绍不要和曹操打,袁绍认为田丰阻塞军心,就把田丰关起来。等官渡之战失败了,袁绍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田丰给杀了。

袁绍说了这么一句话,“唉,我不听田丰的话,打了大败仗,让天下人耻笑。”然后就把田丰给杀了。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吃了败仗,反而怪罪田丰,把田丰杀了,肚量之小实在让人叹息。

反观曹操对于背叛他的人也是非常宽容的。曹操有个手下叫魏种,是曹操亲自提拔举用的,结果后来兖州叛乱,曹操就对身边人说了,别人可以叛变,但是我知道魏种的为人,魏种一定不会背叛我的。没想到魏种真的就叛逃了,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说道,“你魏种有本事逃到天涯海角,要是让我找到你,有你好看!”等后来曹操生擒魏种,曹操叹息了一下,“唉,魏种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干的。”曹操又亲自为魏种解开束缚,任用他做官。

曹操这一辈子啊,其实背叛曹操的人不多,基本都集中在兖州这个时期了,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徐翕、毛晖、魏种,还有一个人叫毕谌,当时在兖州也给跑了。《三国志》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在兖州之乱的时候,毕谌的老母亲、妻子被张邈给劫持了。没办法,曹操当时送毕谌离去,说,“你老母亲在张邈手里,你还是离开我吧。”毕谌当时非常感动,表示我虽然离开曹公您啊,但我绝无二心。曹操也非常感动,哭得一塌糊涂。

等毕谌离开曹操,就把这话忘了,找到老母亲也不回来了。毕谌先是投奔张邈,后来又投奔吕布。后来可好毕谌被曹操给抓了,大家都非常担心,觉得这次毕谌八成是在劫难逃了。谁知道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对父母孝,那一定会是个忠臣,你这样的人就是我要的。”然后曹操还封他做鲁相,“鲁国缺人管理,毕谌你去最合适。”

类似的还有陈琳,我们都知道陈琳写了个讨曹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骂了个狗血淋头,曹操不以为意,后来还重用陈琳。曹操晚年经常头疼,有一天发病,非常难受,正好在读陈琳的文章,陈琳这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曹操读到精彩的地方就不觉得自己头疼了,高兴地跳了起来,“陈琳把我头痛治好了!”

所以我们看历史的曹操,确确实实是个大气、有肚量的英雄,有句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用来形容曹操再合适不过了。

曹操不仅能成就别人,能容忍别人,还有用人之识。说到曹操用人,就不得不提曹操的《求才令》。曹操先后三次颁布《求才令》,广招天下的贤才。《求才令》有这么一句话,“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你们要替我发掘那些出身低下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我都希望能得到并任用他们。三次求才令一出,就是希望天下的人才不要有任何顾忌,都来投奔自己。

但是对于曹操这三次《求才令》,后世有一种比较极端的解释。一些人认为曹操求才不求德,不看中人的品德,这种说法是偏颇的,并不是曹操真正的本意。

曹操《求才令》的第一个意思是,有很多人才特立独行,他们的行为不被当世人理解,世人认为他们品行不端,或者是有人造谣,使得他们名誉不好,曹操眼里这样的人依然值得任用。在《求才令》中曹操提到“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就是说韩信这个人,小时候胯下之辱,所以很多人瞧不起他,其实他是个大勇之人,最终成就了王业,流传千古。像韩信这样的人,我曹操愿意任用。

而在现实中,曹操确实是这么做的,曹操手底下有很多人才的行为被认为不端。比如著名谋士郭嘉,郭嘉从小“不与俗接”,平时不和普通人交往,后来做官也是我行我素,不讲礼仪。曹操手下有个官员陈群,陈群就看不惯郭嘉。认为郭嘉行为不点检,好几次在朝廷之上,当众训斥郭嘉,郭嘉自己倒是神态自若,依然我行我素。但是曹操不以为意,依然非常重用郭嘉,因为郭嘉虽然不服礼教,但非常聪明,是个人才。

曹操的第二个意思是,很多人才出身卑微,这种人只要有才我就重用。曹操在《求才令》中提到“萧何、曹参,县吏也”。就是说萧何、曹参两个人出身低微,但是依然是栋梁之才。所以英雄不问出处,出身再差也没有关系。

曹操确实说到做到,曹操的手下很多人出身都很不好,比如于禁和乐进,这两个人都是曹操手底下的猛将,他们以前是干啥的呢?于禁以前是当小兵的,乐进是“帐下吏”,说白了就是个跑腿的,连个士兵都不是。再比如说毛玠,就是给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人,毛玠出身也不好,县吏,所以曹操用人不看出身。

曹操的第三个意思,就是你哪怕是投降过来的,也没有关系,我也用你。求才令有这么一句话,“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就是说管仲这个人以前是齐桓公的敌人,曾经弯弓射箭射中过齐桓公,但是齐桓公依然重用管仲,成就一番霸业。曹操也是如此,对待投降自己的人也是重用,比如张辽、徐晃、张郃。张辽以前是吕布的人,徐晃是杨奉的人,张郃是袁绍的人,但是到了投降曹操以后曹操都重用。曹操是非常看重张辽的,史书上记载,有一次张辽出征归来,曹操亲自出城迎接张辽,接到自己车子里,两个人一起回城,以示张辽的尊贵。

所以我们看,曹操并不是说一味的不追求道德,曹操的求才令是有特定语境的。曹操对有才的人求才若渴,对于道德高尚的人更是非常喜欢。曹操手底下很多受到重用的人为人都非常正直,道德都非常高尚,比如毛玠,比如王朗,比如华歆,比如崔琰。

论语有这么一段,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就是有人问孔子,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啊?孔子就说了,你身边的人高兴,远方的人来投奔你,这就是最高境界。我们说曹操能够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还有用人之识。真的做到了“近者悦,远者来。”

标签: 曹操三国

更多文章

  • 曹操手下那么多谋士,就无人识破火攻之计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研究三国历史的时候,想必我们怎么都无法回避的就是赤壁之战,这样一场战役,在三国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原本曹操的军队明显占据优势,可后来居然被周瑜和诸葛亮等人联合采用火

  • 曹操败走华容道,诸葛亮为什么放他走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曹操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十分值得深思的现象,那就是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有的更多还是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利益之下,可能双方会化敌为友,在利益之下,也可能会对有些事情故意为之。比如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中,这样的利益关系就

  •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跟着一无所有的刘备呢?为什么不选择孙权或者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蜀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诸葛亮早年躬耕南阳。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211年,随刘备夺得汉中。221年诸葛亮被任命

  • 曹丕为什么没有听从曹操的嘱咐,不要重用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丕,曹魏

    曹丕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三国中,司马懿的阴忍、权谋无出其右者,再加上曹操、曹丕、曹叡一个比一个短命,一个比一个能力差,到了年幼的曹芳一代,司马懿家族玩弄曹氏于掌股之间,最终在曹芳祭拜父亲曹叡的时候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三族,夺取大权。曹操出生沛国谯县,汉相曹参

  • 曹操的妻子中,有哪几位是他抢来的?她们本来是谁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曹魏

    曹操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曹操虽然是战乱时期的枭雄,但他仍旧是一个男人,是男人就会贪图美色。普通男人一生娶一个夫人,然而曹操不一样,他是枭雄,俗话说的好“美女配英雄”,那枭雄怎么办呢?一是靠实力,二是靠抢。据记载,曹操有妻妾14位,其中杜夫人、尹夫人、邹夫人曾

  • 在官渡长达一年半的战争中,曹操运用了哪些兵法来取得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官渡之战,三国

    官渡之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曹操仅以2万兵马击败袁绍11万大军,杀敌8万人,此战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之战。在官渡长达一年半的战争中,曹操运用了什么兵法,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公元199年,袁绍聚集10万兵马,

  • 靠自己的雄才伟略成长起来的曹操,为什么会被后人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曹魏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起曹操,人们总要将他称为“枭雄”或“奸雄”,这都是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赐。尤其是那句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被后人诟病。而真实历史中的曹操,其实是靠自己的雄才伟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一生南征北战,最终成为三国

  • 曹操晚年杀了杨修,为什么没杀司马懿?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汉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操的故事。三国曹操既是大英雄又是大奸贼,让人既爱又恨,曹操一生成功之处很多,但失败之处也不少,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留下了司马懿,祸害曹魏,对于人才,曹操的眼光一向很准,信奉不用就杀的原则,为什么曹操

  • 在长坂坡战时,下令活捉赵云的曹操手下为何没有敢出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长坂坡之战是赵云的巅峰之战。当时刘备被曹操击溃,逃跑时丢了甘夫人和刘禅,赵云发现后只身返回去救两人,他遭遇了曹操的数万追兵。曹操看到赵云的英勇表现后,爱惜其才,下令让士兵不要射杀赵云,要活捉赵云。为何曹操想活捉赵云,张辽、许褚等

  • 曹操身为臣子,为什么会对身为君主的汉献帝破口大骂?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曹魏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相信熟读三国的人应该都了解曹操、汉献帝刘协等历史人物吧?那么曹操作为一名臣子,为什么大骂自己的君主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呢?,下面我先再来简单介绍一下曹操和刘协这两位东汉末年的人物。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