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绍为什么要打曹操?原因是什么

袁绍为什么要打曹操?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81 更新时间:2024/1/16 19:41:55

袁绍为什么要对曹操动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话说派儿子找来了作为援军,并把作战计划写成书信派秘史送出城去,其实计划也很简单,就是黑山军赶到后,举火为号,然后公孙瓒出城,和黑山军两相夹击袁绍军。

然而,不幸的是,袁绍的这位信使却被袁绍军抓获,信件也被截取。得知了公孙瓒作战计划的袁绍决定将计就计,赶在黑山军到达之前就举火。城中的公孙瓒看到信号,以为是黑山军已经赶到,就打开城门,率兵出击。袁绍则预先设好了伏兵,袭击公孙瓒,把公孙瓒打得大败,只好又退回到城内坚守。

这下袁绍可不再僵持了,因为他知道黑山军就要赶来救援了。于是袁绍乘胜加紧进攻,下令挖掘地道,挖到公孙瓒部队固守的城楼下,用木柱撑住城楼,然后继续往前挖,估计已经把城楼的根基挖掉了一半时,便纵火烧毁木柱,木柱烧毁后,城楼的根基失去支撑,就倒塌了。

袁绍用这种方法逐渐攻到了公孙瓒所在的中京,渐渐到达了中央的土丘。公孙瓒对于袁绍的这种进攻方式无法应对,自料必败无疑,为了防止家人被俘受辱,便把自己的妻子儿子全部杀掉后,引火自焚了。

袁绍则催促士兵登上高台,斩下已经自焚而亡的公孙瓒的首级,公孙瓒的部将田楷、关靖等也在这一战中阵亡。袁绍命人将他们的首级一并送到许都彰功。至此,公孙瓒势力彻底覆灭,袁绍则占据了幽州,兼并了公孙瓒的部队,统一了北方幽、并、青、冀四州,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军阀割据势力。

同时在此期间,经历了的降而复叛,虽然曹操之后又发起过两次进攻,但都没能击破张绣。而张绣最终则是在的建议下再次投降了曹操,成为了曹操的部下。

曹操南方的,竟然在寿春称帝,建号。结果不但,而且成了众矢之的。尤其是麾下的儿子,公开宣布与袁术划清界线,独立成了江东势力,使得袁术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加上袁术称帝后,奢侈荒淫,,也与他脱离同盟关系,并大举击败了他。这些变化使袁术的势力是一落千丈。于是曹操看准时机,亲自征讨袁术,在蕲阳擒斩袁术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袁术再度奔逃到淮南。

而对于东边的吕布,曹操则收纳了前来投靠的势力,并和刘备一起进军徐州扫平了吕布。

如此一来,曹操解决了自己的局面,而袁绍虽然彻底消灭了公孙瓒,完成了北方四州的统一,但是也失去了最好的消灭曹操,夺取从而挟天子号令天下的时机。而消灭公孙瓒统一北方四州和消灭曹操夺取汉献帝哪个更重要即便是在当时袁绍的军师也已经建议的很清楚了,无奈袁绍没有这个眼光,也就不能听取和采纳更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在袁绍看来,自己拥有了北方四州,实力已经十分雄厚,仍然完全可以从容的消灭曹操势力,从而占据中央的。而且这时实力大增的袁绍,其野心已经更加膨胀,尤其自己的弟弟袁术竟然公开称帝,虽然成了众矢之的,但是袁绍的心思也不由得有了非分之想,因此给献帝的进贡也就渐渐稀少了。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认识到自己实在是没办法和自己一直以来看不起的袁绍相比的,面对已经无处容身的局面,便写信给袁绍说:

“的天下早就丢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成为了傀儡,政令皆出自私门。英雄豪杰争夺追逐,分割地盘。这和末年的七国争霸没什么两样,结果只能是强者兼并天下。我们袁家受命于天,理应当,符命、祥瑞都显示得了。现在您拥有四个州,户口达百万人,论势力谁都不可能同您争强,论地位谁都不可能比您更高。曹操虽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么能够将断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将已经灭亡的朝廷重新振兴呢?现在我恭敬地将天命送给您,希望您使它振兴。”

袁绍见信虽然不敢声张,只是回信给袁术,表示同意接纳他,但是心里却是也已经有了非分之想。于是他指使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耿苞私下对他说:“赤德已经衰败,是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汉朝是所谓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袁绍向军府僚属公开了耿苞的这些言论,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看到大家的反应,知道时机还不成熟,唯恐泄露了自己的野心,落得和袁术一样的下场,不得已下令杀了耿苞。

另外,当初收留吕布的张扬在曹操消灭吕布的时候,曾经率军对吕布相呼应,只不过距离较远,而且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起到帮吕布摇旗呐喊的作用。然而却被自己的部下杨丑所杀来呼应曹操,并打算带领张杨的部下投奔曹操。此时,张扬的心腹武将眭固在杨丑投奔曹操之前又杀了杨丑替张扬报了仇。而眭固占据了河内郡后,则带领张杨部下屯军在射犬(河南省武陟县西北),打算投奔袁绍。

而这时曹操已经消灭了吕布,面对河内的局势当机立断,派遣史涣曹仁急攻眭固。眭固自领亲兵出奔袁绍,于犬城被史涣等截击,兵败被斩。曹操再围射犬,众人皆降,曹操因此吞并了河内郡。

标签: 袁绍三国

更多文章

  • 田豫能力有多强?刘备错过,最后成曹操手下王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田豫,三国

    田豫能力有多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是不是在座的小伙伴们有不少喜欢《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一支深受各位观众们的喜爱,因为他的丰功伟绩是所有人都比不上的,再加上他的长相也可以说是在所有将士们中是十分英俊的了。但是关于赵云,你们又知道多少呢?如果你们不知道,可以

  • 刘备跟曹操,孙权的实力差距很大吗 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刘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众所周知刘备是三国蜀汉创建者,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手下人才济济,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武有五虎上将等人,纸面实力应该说还是可以的,割据一方应该问题不是很大。至于问题中刘备为什么难以统一三国呢?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一,刘备成功相比

  • 一向奸诈的曹操因为哪些手下的死而大哭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曹操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一向以仁义著称的刘备,曾数次因属下的离开或死亡而哭泣。那么,麾下猛将如云,向来被传为奸诈小人的曹操,有没有同样的行为呢?有没有谁值得他这般痛惜呢?答案是有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最令曹操痛心的三位——一哭荀攸,两哭典韦,三哭郭嘉。一哭荀攸据《三国志・魏书・荀攸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到底有多少诸侯听他的命令?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曹操

    汉献帝刘协从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但他毕竟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他,谁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地方割据政权发号施令。这个道理虽然简单,真正明白的人却不多,袁绍就不懂。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他,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到没有谁"能

  • 曹操为什么药杀掉牛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牛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司马懿可谓是晋王朝的开创者,虽然他没有真正的称帝,但是如果没有他在前面所做的一切的话,司马家是不可能够取代魏国,掌控当时的天下。因此无论是史书中还是司马家,都把司马懿看成是司马王朝的奠基者。据说曹操曾梦见过三马同槽的一个梦,当

  • 曹操好色的性格是他最后没能成功的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却有一个不太好的嗜好:好人妻。这种嗜好,让曹操失去了很多,影响到三国的走势。公元197年,

  • 曹操一生最恨的三个人分别是谁?有刘备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越风光的人仇人越多,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一生都在奋斗,从底层小干部到权倾天下,与曹操结怨的人多不胜数。要说谁是曹操最大的仇人,首先得排除刘备、孙权。孙刘二人虽然长期与曹操对抗,但这种对抗是政权层面的对抗,刘

  • 曹操儿子那么多势力肯定不小 曹氏江山为何没有守住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儿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氏江山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有着那么多的后代,可终究没能守住江山!众所周知,曹操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的奇妙,而他这个人也是非常的厉害,有着杰出的才能,在当时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有韬略的军事家,此外,我

  • 在曹操的后代之中 他们的寿命为什么都那么的断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后代

    还不知道:曹操后代寿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对于阅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非常熟悉,当时在东汉之后,天下分成了三个部分。曹魏、孙吴以及刘汉,各自分占天下一角之地。当时在公元220年的时候,也就是曹操死后,由他的儿子曹丕去进行即位。可是曹丕这个人非常短命,

  • 同样狡诈多疑,为何曹操比司马懿更受欢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与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有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 其性格中皆有“多疑”的因素, 是二人大智过人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使他们常常成为政治上、军事上的胜利者, 成为真正的英雄。曹操足智多谋, 对谋士提出的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后, 能够消除疑问, 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表现出果断精明, 可谓“虑无不周”, “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