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是怎么度过危机的?曹操为什么对他发难?

孙权是怎么度过危机的?曹操为什么对他发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197 更新时间:2023/12/15 3:22:47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少年孙权初掌江东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病逝之后,临终受托的张昭、周瑜等人,全力辅助孙权,使他很快将工作步入了正轨。在此期间,曹操还假借天子的名义,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并驻守吴郡。这也算是得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名正言顺地成了东吴之主。正当一切都在井然有序进行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孙权始料未及的事情。

根据《江表传》中的记载:“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下书责权质任子。”这里“质子”其实就是“人质”的意思,是从春秋时期延留下来的一种管理制度。众所周知的秦始皇嬴政,幼年时期就是在赵国当过质子;而三国里的曹操,少年时也在朝廷中当过质子。质子政策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一种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行为。

遣送质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便朝廷对地方大员的管理,以防止拥兵自重、叛乱等行为的发生;二是地方大员遣送质子,也是向朝廷表示忠心和臣服的一种体现。孙权面对“遣送质子”的事情,感觉非常棘手,所以就招来了群臣商议对策。不过在商议对策的过程中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以张昭等人为首的“投诚派”;一种是以周瑜等人为首的“反对派”。

根据《江表传》中的记载:“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为什么犹豫不能决呢?张昭作为东吴重臣,统领文官体系,怎么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拿不出主意呢?所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曹操下书遣送质子的“投诚”行为。

其实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们赞成遣送质子的行为,也很好理解。文官谋事,以文治安邦为主,最忌刀兵相见,安详平和、兴盛繁荣是他们最大的追求。而当时的情况是:“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这也说明曹操当时刚打完胜仗,军队的士气比较旺盛,文官们就害怕曹操会以此事为借口出兵讨伐东吴,万一东吴的将士不敌,先前的一切努力就全部白费了。不过,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呢,文官们对于名节是非常珍视的,他们非常重视“正名”。关于这一点可以这样理解: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权接受朝廷的委任,以讨虏将军的身份驻守吴郡。这对于文官们来说,就是被朝廷认可的“正名”。所以,现在按照朝廷的惯例遣送质子也是很合理的行为。如果不送的话,那就违背了朝廷的意愿和制度,说明有不诚之心,成了想要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

以周瑜为首的武将体系反对遣送质子,这就更好理解了。武将谋国,靠的就是兵锐将猛、战场杀敌。虽然在战场上也会使用权谋诡计,但主要还是用刀兵强弱来说话,武力定国安邦是他们最大的追求。这和文官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江表传》的记载中,虽然周瑜在陈策的时候,细数了一大堆东吴现存的优势,比如“境内富饶,人不思乱,兵精粮多,所向无敌”等等。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在安抚孙权和众文官大臣们的场面话。他真实反对的依据是在哪里呢?《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的记载中说得很明白,孙策在兼并江东的时候,曹操就意欲出兵征伐孙策了。为什么最后没有出兵呢?“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这就是原因:袁超势力强盛,而孙策的军事也不弱,曹操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军力。

现在虽然袁绍兵败,忧愤而死,但是实力并没有伤及根本。根据《三国志袁绍传》中的记载: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占据着重要的郡县并且还手握重兵,依然是曹操的头等大敌。再加上江东平定多年,通过孙策的治理,现如今的军事实力,也远比当时更强,所以,周瑜是坚决反对向朝廷遣送质子的。

另外通过这件事情,也从中看出了孙权虽然少年聪慧、沉稳、有见地,但是毕竟在年龄和经验方面还是存在在很大的不足。这在《江表传》的记载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体现。在张昭和周瑜他们僵持不下的时候,孙权也没了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向母亲吴国太求助。“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孙策)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有了母亲的这句话,孙权才下定了决心“遂不送质。”还有就是在《三国志董袭传》中:“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这一点也说明了孙权当时年龄和经验的不足,执政能力和水平还是很让吴国太担心的,所以亲自过问东吴的情况。

在“遣送质子”这一件事上凸显了很多问题。首先,以张昭为首的文官体系相对保守、文弱,遇事缺乏主动性,大有“小富则安”的思想在里面作祟;其次,通过这件事也彰显了周瑜纵观全局的分析能力,对当前的整个大局势看得非常透彻;最后,就是孙权毕竟由于本身性格、年龄和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统御全局、审视判断的能力,还有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标签: 孙权曹操

更多文章

  • 曹操爱子曹冲为何早夭?曹冲之死是天意还是人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冲,曹操

    对曹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有关曹冲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曹冲称象”。实际上,这个故事并未见诸于《三国志-曹冲传》之中,只见于《后汉书》之中,其真伪尚待考证。但是,曹冲的聪明、仁德,却是有明确记载的:(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

  • 曹操为什么不在煮酒论英雄时不把刘备杀掉?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汉朝

    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为何不杀了刘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的故事大家想必都或多或少看过、听过一些,刘备虽然最后输了,出现了白帝城托孤那悲惨的一幕,可在众多谋臣武将的辅佐下,他在那个乱世表现得还是十分耀眼的,曾经差点就把曹操给弄死了。每每这时,就会

  • 曹操手下的五个兄弟,个个都是曹魏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曹操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我们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霸业,说实话,除了个人的魅力之外,其拥有的亲族将领也是成功的必备因素,在曹操起家的过程中,他有五个兄弟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俱是一时之名将,他们有独眼龙、飞毛腿,还有曹操家的钱都不如的贪财鬼!NO.1

  • 曹操最看重的五个儿子,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三国

    对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在三国中几乎是无人能敌的枭雄,刺董卓,杀吕布,破二袁,最终一统中国的北方,他在三国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在那个时候做到了地广人多,连儿子的数量也是比孙权和刘备加起来还要多得多,历史上记载的有二十五位。曹昂那么,在这些

  • 令曹操忌惮一辈子的三位名将,有两个都在蜀汉阵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都在为争夺天下而招兵买马。在常年的战乱中,东汉的局势逐渐问题,三个国家在汉室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他们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天下最大的枭雄,也是三国中势力最大的一方。曹操一生都在乱世之中,可

  • 吕布的师傅左慈,曹操想杀都杀不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左慈,三国

    说到《三国演义》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其实三国里面有许多隐藏的高人,比如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张角的恩师南华老仙,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说的这个人也不为大家所知,这个人是左慈。左慈,字元放,汉族,今天安徽庐江郡人氏,东汉末年术士。少明五经,精通星学之道,会道术,明六甲,传说中

  • 关羽在曹操阵营是什么地位?能超过夏侯惇和张辽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三国

    大家好,说起关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是刘备阵营首屈一指的大将,地位在诸将之上,理所当然地成为武将中的一哥,无人能比。假如,关羽一直不离开曹操,他在曹操阵营的地位,会和谁相当?能超过夏侯惇和张辽吗?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败走,投奔了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获,关

  • 曹操生性多疑,谁是他最信任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汉朝

    曹操如此多疑,他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即便是有着最坚硬细密的刺的刺猬,也有柔软的肚皮。即便是一个被定义为"奸雄"的能人,他也会心甘情愿地对一些人示以信任,依赖这些人为他征战、谋略。所以"白脸"的曹操,即便在招纳英才时只在乎其才能而不在乎其德行,但还是在心中放

  • 曹丕重用人才看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学曹操唯才是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丕,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丕重用人才看的是什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无论是对于当下,还是对于历史,这句话都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所以,当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三国这段历史时会发现,这段群雄逐鹿的精彩大戏

  • 康熙都能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什么不能除掉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献帝,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献帝和曹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们通常认为鳌拜是权倾朝野的权臣,说一不二的那种,康熙是凭借一己之力把鳌拜扳倒的。但实际情况鳌拜只是康熙四个辅政大臣之一,和他搭班子的还有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三人。论资排辈,鳌拜是四人中最低的一个,他的权势并不像影视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