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杀华佗的历史真相 华佗不为人知的野心

曹操杀华佗的历史真相 华佗不为人知的野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87 更新时间:2024/3/12 2:29:46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曹操闻听华佗医术精湛,征召他到许昌为自己看病。曹操常犯头风眩晕病,经华佗针刺治疗有所好转。《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做自己的侍医。但是华佗却不愿意。他借口妻子有病,告假回家,不再到曹操那里去了。曹操非常愤怒,派人到华佗家里去调查。曹操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他小豆四十斛;要是没有病,就把他逮捕来办罪。

网络配图

传说华佗被逮捕送到曹操那里以后,曹操仍旧请他治病。他给曹操诊断了以后,对曹操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而要全部治好,使之不再重犯则需要先饮"麻沸散",麻痹脑部,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这样才可能去掉病根。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将华佗杀害。

被关进牢狱以后,华佗知道曹操不会放过他的,于是抑制住悲愤的心情,逐字逐句地整理他的三卷医学著作-《青囊经》,希望把自己的医术流传下去。这三卷著作整理好以后,华佗把它交给牢头,牢头不敢接受。在极度失望之下,华佗把它掷在火盆里烧掉。牢头这时候才觉得可惜,慌忙去抢,只抢出一卷,据说这一卷是关于医治兽病的记载。华佗没有留下专门著作。这是我国医学的一个重大损失。

但是,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任何过失吗?

《三国演义》中有一节"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描写了华佗被曹操杀害的情形。《三国演义》虽然是文学作品,其中有着大量的虚构成分,但是,华佗因为要给曹操"开颅医病"而被曹操杀害确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华佗真是这样一个人吗?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末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

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众所周知,科举制起源于隋朝,东汉时期普通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途径只有被"举孝廉",也就是因为品德高尚而被推荐进入官场。

沛国相陈珪和太尉黄琬都曾荐举华佗为孝廉,征辟他做官,但是华佗却颇为自负,认为自己才气大,而不屑于去做他们举荐的那些低级文案工作,再者,华佗此时已经迷恋上医学,他不愿意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

除此之外,华佗开颅面临的医学问题还有不少,不论那一项不具备开颅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曹操不开颅尚且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如果开颅必然是九死一生。生性多疑的曹操岂能容忍这样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认为华佗是在故意暗害自己也是讲得通的。

网络配图

曹操杀害华佗虽然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好恶,但是,从《汉律》上讲,也有他的依据。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以"动以王法从事"著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甚至齐家、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而令华佗命丧黄泉的是主要是后者。

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申屠嘉传》便载有人"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以此为华佗定罪,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正如《三国志·方技传》中写道的那样"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华佗在行医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由于他的医术高明,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这些高官权贵的眼中,华佗即使医术再高明,也只是一个医生而已,在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

恰恰在此时,曹操得知了医术高明的华佗,而华佗也仿佛看到了走入宦途的机会。华佗正是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网络配图

但是,曹操毕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识破了华佗的用心。他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曹操对华佗的"要挟"很不满,他并没有满足华佗的要求。

于是,华佗便以家中有事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华佗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大怒,将华佗拘捕。为了治病,曹操再度容忍华佗,没有将他处死。但是华佗却提出了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去掉"病根"的治疗方法。多疑的曹操再也不能容忍,将华佗杀害。

那么,假如曹操真的同意用此方法疗病,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首先,动手术则克服不了感染的问题。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华佗所使用的器械"利斧"根本不可能做到无菌,在有菌的条件下进行头部的手术,曹操在手术后肯定会发生颅内感染,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仅仅一个感染就足可以致曹操于死地。现代医学那么发达,手术后的感染经常发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感染不愈合。曹操那时动手术,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除非曹操的抵抗能力非常强,否则他是必死无疑。然而曹操当时已经不再强壮了,他的抵抗能力能经得住华佗的折腾吗?

网络配图

其次,华佗能够顺利地进行脑部手术吗?华佗的确是当时最杰出的神医,但他对人的大脑研究以及是否做过脑科手术,在史书中并无一字记载。按照颅脑的解剖来看,人的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也不同,有分管语言的语言中枢、有记忆中枢、有视觉中枢、味觉中枢。人类认识大脑的解剖只不过是近代的事情。就是现在,大脑斜坡部位仍是手术的相对禁区。按照当时的认识,华佗不可能知道大脑的精细解剖结构。如果真动手术,稍有不慎,曹操就会立即命丧黄泉。

再次,华佗能否对曹操进行急救也是一个问题。开颅手术时要有起码的急救设备,比如心电监护设备,输血补液设施,吸氧设备等,这些起码的设备缺一不可。一旦血压下降或者是心跳骤停,在这些起码的急救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曹操开颅就会凶多吉少。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曹操喜爱甄氏 为何选择儿媳甄宓家为冥婚对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

    曹操想给自己的死去的幼子曹冲找个对象,结果找到手下的大臣商量,碰了一鼻子灰。曹操虽然生气,可还真拿人家没有办法。曹操此人一贯是阎王脾气,只有他负人,不能人负他。网络配图 这样的曹操怎么会忍受折扣窝囊气呢?这就要说到曹操当时的形势了。曹操此人有许多缺点,但也有许多优点。比如他能够分得清楚轻重缓急,分得

  • 三国马超血拼曹操:竟是公然认贼作父?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超

    一直有个说法,英雄注定是孤独的。可像马超这般孤独的英雄,恐怕不多。当然,倘若翻开演义,锦马超无疑是风光的,“银甲白袍,眼若流星”,无论搁置哪个朝代,都绝对是帅哥一枚。当然,回归战场,这位被西凉兵士奉为至尊战神的男人,曾把三国第一奸雄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惊叫“马儿不死,吾无葬地”,即便后来军事失误,

  • 解密:历史上是谁把曹操变成了白脸的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

    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曹操是最具争议者之一。对他的评价历来在奸臣和枭雄这两极中摇摆。“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为他“招黑”无数,而政治、军事上乃至诗歌创作上硬邦邦的成绩也为他赢得了受人尊重的资本。作为著名人物,历代对他的评价也同步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态,很值得研究一番。网络配图1958年前

  • 曹操身高只有一米六 刘备长相一个比一个怪异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

    话说这三国时代是人才辈出,风起云涌啊。关于这三分天下的曹操、刘备和孙权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小说里描写他们的英雄气概,心计和手段层出不穷,但是,他们长得怎么样呢?是高富帅还是丑八怪呢?我们先来看一看曹操。说曹操,曹操到,其实曹操可能到的没那么快,因为曹操是个小短腿。这曹操本来就是个富二代,他爹曹嵩,很

  • 流血不流泪!历史上的枭雄曹操为谁流过泪?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

    曹操哭过几次:曹操,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后世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将曹操刻画成了一个奸雄人物。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性情中人,也多次为他人流泪,那么曹操在史书上到底哭了几次?网络配图从戏剧到小说都把曹操描绘成一个白脸奸臣,阴险多疑、手段毒辣。史上的曹操确实是个文武全才,曹操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所受的痛苦

  • 刘禅为何不如曹丕?看刘备和曹操的遗嘱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

    曹操和刘备的儿子都是标准的“官二代”。但曹操的儿子在他死后,光大了他的事业,武能治国,文能传世;刘备的儿子在他死后,特别是在大管家诸葛亮死后,力不能支,被人吞并,束手就擒。同样是“官二代”,差别怎么这么大呢?网络配图 一是基因的关系。后世公认,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从正面说,是机智、果敢、有

  • 揭秘:真实关羽:因被曹操抢走小老婆而动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

    本性关羽与曹操争妻在电影《关云长》中,导演给男主角甄子丹安插了一段儿女情长的故事,彻底颠覆关羽不近女色的形象。事实上,对关公感情史的“探究”近些年来越发引人关注。2004年的一个关公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就曾指出“关羽不但喜欢美女,并且曾和曹操争过美女”。在《三国

  • 曹操墓并无金银珠宝 丧葬简单竟成千古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墓

    自古以来帝王都流行的是厚葬,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修建的陵墓都是十分华丽,耗资巨大。唯独曹操开了薄葬的先河,他不建立土封,也不种植树木,甚至随葬的时候都没有金银玉器。网络配图历史上就连汉代的最后一个皇帝都是穿着金缕衣去世,而号称武帝的他,却穿着简朴的衣衫入殓。曹操作为一个先河,引领了几代的帝王进行薄葬,

  • 换妻如换衣的曹操 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曹操,一代枭雄,不但喜欢别人的女人,更是喜欢四处采花!曹操给人的印象更加的像是色魔,而不是情种。那么,曹操到底有多少个女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操的女人非常多的,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后来拜为王后),曹操的选择,是很有眼光的。曹操选择美女,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

  • 奸雄曹操为方便儿子当皇帝玩什么阴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都并非那各时代的人,不可能去一睹他的风采,我们能做的只有从历史留下遗迹中,找到一丝丝痕迹,把曹操的真实面目找出来。毫无疑问,曹操平定北方、发展屯田、恢复中原经济这些功绩是无法抹去的,但是也不能对这些过分的夸耀这些,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