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曾经为曹操找到三个统一天下的良机,可惜均未被采纳

此人曾经为曹操找到三个统一天下的良机,可惜均未被采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67 更新时间:2024/1/22 10:46:25

说起汉末三国时期的谋士,不管是否曾熟读汉末三国史,大多数人都能够列举出数人,例如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冢虎司马懿、鬼才郭嘉、毒士贾诩,等等,并能够说出理由。的确,这些人的才干都不容否认。那么一向喜欢读史、评史,擅长古为今用的毛主席,最认可哪一个三国谋士呢?其实,他最认可的这个人,并不属于以上列举的众人,很多不熟悉三国历史的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又有何德何能呢?

此人名叫刘晔,字子扬,是正宗的汉室宗亲,他的祖上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这个人自幼便聪慧异常,且处事果决,年仅十三岁,便受母亲遗命,诛杀了家中不安分的侍婢;二十余岁则诛灭了当地的豪强郑宝,之后投奔曹操,成为了曹操谋士集团的一员。如果仅仅是这样,毛主席不会在《三国志·刘晔传》之前批注“此传可一阅,放长线钓大鱼,出自刘晔”一言,更不会要求每个干部都熟读刘晔的传记。那么刘晔到底有什么本事呢?

据记载,他自曹操时期前来投奔,一直到曹叡时期去世,是曹魏的三朝旧臣。在这三位主公在位期间,他各自为其找到了一次吞并其他诸侯,扩大曹魏地盘,甚至统一全国的机会,这三人中,只要有一人听取了他的建议,三国历史都将改写。只可惜不管是曹操也好,曹丕也好,曹叡也好,都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从而错失了良机。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曹操时期--拿下蜀地,吞并刘备

曹操征讨汉中的时候,刘晔以主簿的身份随军出征。可能曹操之前根本没有到过汉中,不了解当地的地势,所以到了汉中之后,他一见山路艰险,运输粮草困难,就打起了退堂鼓,说这个邪教盛行,交通不便的地方,取之何益?我们不浪费粮草了,直接退兵吧。《三国志》记载:“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是刘晔苦苦劝说,认为就算立马退兵,也会造成损失,不如进攻,他才迫得张鲁投降,拿下了汉中之地。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拿下了益州,刘晔建议曹操说,你征战多年,早已威名远扬,如今拿下了汉中,蜀地应该人人自危了,发果我们趁机进军,绝对可以顺利拿下西川。毕竟刘备取益州的手段并不光彩,他现在也不得民心,这是我们的好机会。可是这次曹操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说“得陇不复望蜀”,选择了退兵。试想,如果曹操当初继续进军,一举拿下益州,把刘备封在荆州的方寸之地,然而再与孙权争雄,是否便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僵局,从而增大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呢?

二、曹丕时期--出兵东吴,据有江东

曹操时期,刘晔未能助曹魏一统天下,到了曹丕时期,他又发现了一个良机。当初蜀将关羽主动发动襄樊之战,结果后方遭到东吴袭击,终被东吴擒杀。而东吴又不想独自承担刘备的怒火,于是不但将关羽的头颅送来了曹魏,还在曹丕称帝之后上书请降。这个时候,刘晔看透了孙权的想法,也看透了江东的危势,于是建议曹丕趁东吴内外交困之时出兵,一举拿下吴地。《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刘晔说)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可是曹丕像他的父亲曹操一样,拒绝了刘晔的建议,并认为东吴是真的投降。到了陆逊击败刘备,东吴不再对曹魏恭恭敬敬,甚至拒绝送质子的时候,他才勃然大怒,发兵攻打,结果无功而返。而这一结局也在刘晔的预料之中。

三、曹叡时期--袭取辽东,稳定统治

到了曹叡时期,三足鼎立之势已经稳固,轻易不可动摇,所以刘晔没有再提出攻打蜀汉或东吴的主意,但是他依旧找到了让曹魏发展壮大的良机。《三国志》中提到:“辽东太守公孙渊夺叔父位,擅自立,遣使表状。晔以为公孙氏汉时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则由海,陆则阻山,外连胡夷,绝远难制,而世权日久。今若不诛,后必生患。若怀贰阻兵,然后致诛,于事难。不如因其新立,有党有仇,先其不意,以兵临之,开设赏募,可不劳师而定之。”

意思是说,辽东地区自汉代起,就由公孙家族统治,已经在当地扎根了,很难拔除,再加上中原通往当地的交通不便,很难出兵,如果等他们造反再镇压会非常困难。不如趁公孙渊篡权,当地形势不稳定,出兵攻其不备,并在当地募兵,彻底消除后患。可是魏明帝曹叡,如同他的父祖一样,又一次拒绝了刘晔的建议。结果不久之后,公孙渊以不满曹魏给的封赏为由,起兵造反,司马懿亲自出兵,才将其镇压,然而因为司马懿做的太绝,他虽然平定了叛乱,却放弃了辽东之地,并导致了高句丽王朝的频繁入侵。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刘晔之才不容小觑,他能够提前看透天下大势,并未雨绸缪,这样一个人才,也不怪乎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十至耳”,也不怪乎能够成为毛主席最为欣赏三国谋士。只可惜,如今他的知名度完全不及诸葛亮、司马懿、郭嘉等人,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标签: 三国,魏国

更多文章

  •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输给刘备呢?真的是因为使人不明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曹操

    纵观三国历史刘备和曹操可以说是宿敌,在历史上曹操和刘备交手多次,但几乎每次曹操都将刘备打的落荒而逃。但唯独在汉中之战时败给了刘备(这里我排除了赤壁之战是因为赤壁之战是刘备和孙权联手才击败了曹操的缘故)。那么一向用兵如神的曹操为何在机赤壁之战后又在汉中之战栽了个跟头呢?曹操在汉中的失败又和哪些因素相关

  • 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到底是真是假呢?看完这个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曹操

    这几天看到有网友发帖子问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到底是真是假,很快就有网友回复:别被罗贯中忽悠了,也别被《三国演义》误导了!历史上根本没这事!其实近年来随着一些势利文人的美化,对曹操的所谓平反被很多人所接受,对于《三国演义》似乎有了反着看的趋势,所谓反着看就是只要《三国演义》赞美的,那就是虚伪的,反之,书中

  • 曹操为什么为要赐死和曹冲齐名的神童周不疑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曹操

    曹冲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神童,也是曹操最为疼爱的儿子。然而,却过早地夭逝,极令人惋惜。曹操对曹冲的去世更是哀痛不已,曹丕便宽喻曹操,曹操却说道: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而据史载,其时却有一位与曹冲齐名的天才少年,也因曹冲的去世,而死於曹操之手。此天才少年叫周不疑,为荆州牧刘表的别驾刘先的外甥。别驾

  • 《三国机密》曹操死前对一事念念不忘,竟不是称帝,而是因为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机密

    位三国迷最喜爱《三国机密》的哪位谋臣和英雄,反正事儿菌很喜欢曹操。虽然正史都说他是奸臣和枭雄,但是在三国战乱纷纷的时代,谁又能评论孰是孰非,谁是正义的谁又是邪恶的呢?可怜曹操英雄一世,死前也没有一统江山,最可悲的是身后的曹魏还让司马家渔翁得利!但是你知道吗,曹操临死前最念念不忘的事儿不是一统江山,也

  • 曹操为什么会成功?六个小故事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他文武全才,善于打仗,他在总结前人兵法的基础上自己写兵书。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善用人才,知人善任。《三国志》中,有这样几个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很会笼络人心。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刘备身上。当落魄的刘备带着他的两个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投奔曹操时,曹操看出了刘备的与众

  • 郭嘉明明料事如神,为什么会劝曹操放过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郭嘉,刘备

    如果说曹操手下最得力的几个谋士是谁?应该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人物是郭嘉。在曹操的智囊团队中郭嘉不仅深谋远虑而且还是年龄最为年轻的一位。郭嘉病逝的时候年仅38岁,但是他追随曹操的的时间就有11年。在此期间郭嘉协助曹操一统北方建立了赫赫功勋。曹操对郭嘉的感情不亚于刘备对诸葛亮,甚至曹操因为郭嘉年纪较轻想在

  • 曹操虽然有很多儿子,但是最疼爱的却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曹操一生有20多个儿子,其中最出色的4个,他们就是: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对于曹丕、曹植和曹彰3人老兵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曹丕文武兼备,但文学修养不如弟弟曹植;曹植凭着七步成诗,成了网友心中最出色了文人;曹彰是曹操儿子中唯一的武林高手,老兵前面也说过,有网友称曹彰的武力可能不输于赵云和马超。而我们

  • 《三国机密》刘平首选并非救汉室,皇后假死归隐?曹操是最惨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机密

    《三国机密》中刘平到底是真正的仁者,还是一个妇人之仁的帝王,其实他所谓的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没有那么绝对的定论,很多事情不是想起来那么简单,皇帝看似的懦弱,其实正是他的仁,他宁可被误解,也希望早一天结束乱世,不再让老百姓流离失所。他的道可以参看汉献帝一生的评价:不负苍生!东汉末年,任是谁也无法扭转

  • 三国时期刘备错过一个神射手,却是曹操求之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

    要说三国神射手,很多读者会想到黄忠、赵云等人来,但二人的射术仅在三国演义中有描绘,史书上却没有任何记载。反倒是小说中打了一辈子酱油的糜竺有个“便弓马,善射御云”的记载,让人大跌眼镜。曹操、曹丕、孙权都喜爱射稚,吕布也有辕门射戟的记载,这些倒是善射的记载,但却都是“静态”射击,难度有限。实战派第一射手

  • 曹操手下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 成员皆是百里挑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曹操,虎豹骑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首先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三国志·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据《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