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冤案:曹操为何要杀死伏皇后

千古冤案:曹操为何要杀死伏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05 更新时间:2024/1/19 12:14:03

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伏皇后被废,“下暴室,以幽崩”,罪名很蹊跷,“阴怀妒害,苞藏祸心”。这是汉末最著名的一段公案,《后汉书》用“假为策”三字作了注解,暗示曹操对这位弱女子下如此狠手,有些莫名其妙。吕思勉先生曾怀疑另有隐情,曹操杀之属于不得已,有为其开脱之嫌。

此案并不复杂,只是细节经不起推敲。《后汉书》说,董承父女因衣带诏被诛,“(伏)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裴注《三国志》也说,“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可见主要证据来自一封书信。那么,伏皇后到底写信没?

网络配图

董承的事情,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伏完死于建安十四年,如果确有这封书信,它是如何传递出去的?汉献帝投靠曹操后,“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曹操的耳目太多了,后宫搞什么小动作,不用过夜,曹操就会知道,那几年怎么没被发现?十四年后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伏皇后的父亲伏完,是个学者型官员,深谙保身之道。比如建安元年,他以皇帝老丈人的身份出任辅国将军,仪比三司。但他认为“政在曹操”,自己需要避嫌,于是主动请辞,转而担任一些没有实权的闲职,得以善终。如果确有这封要命的书信,恐怕早付之一炬了,他不可能不为女儿的安危考虑。

也许这封信原本就子虚乌有,伏皇后很冤。

另外,《孝献帝纪》的一则记载也让人狐疑:“(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算算时间,短短36天,了结一个要案,册立一个皇后,这么短促,曹操急个什么劲呀?问题和目的,大概都在这儿。

网络配图

实际上,建安十八年曹操做的几件事,已然预示了这个结果。其一,将全国十四州合并为九州,以巩固自己作为丞相驾驭地方的权力;其二,将原来的幽、并二州及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的河东等四郡并入自任州牧的冀州,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三,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送人宫中,封为夫人,以抵御残存且颇为强大的后族势力。

斯年春天,他还曾起兵四十万,亲征孙权,旋即退兵,说对方军容严整,难以取胜,好奇葩的借口。我个人以为,他是在试探孙权的实力,刘备远在西南,对中原腹地构不成威胁。这种试探暴露了他的守成心态,——就这么着吧,六十岁的人了,有此霸业,足矣!也正是因为这种守成心态,促使他容不下任何危及其既得权益的力量存在,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也”。

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须加以剪除。从案子侦办过程与结果来看,大概情形也能反映他的这种心态。裴注《曹瞒传》载曰:“公(曹操)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画面感很强很凄惨,一副不容商量的架势。

伏皇后的两个儿子被鸩杀,六个兄弟以及宗族百余人被连坐而死,流徙涿郡的,只有十九人,而且都是妇孺。显然,曹操是绞尽脑汁绝其后患的,这是一桩有预谋、分步骤制造出来的冤案。《拾遗记》里说“伏皇后聪惠仁明,有闻于内则”,怕是言不由衷,尤其那个“明”字,简直不着调儿。审时度势,曰明。如果伏皇后在曹氏三姐妹同时晋封贵人的时候,识相些,知趣些,主动让出皇后之位,我不知道曹操会怎么处置啊,反正肯定不至于被偷偷杀死,更不会祸延家族。

网络配图

故事无论悲喜,在此终将落幕。对汉献帝而言,可资利用的宦官,早已成为历史,如今外戚势力也流水落花春去也,仅有的翻盘链条完全断裂,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建安二十年五月,曹操进爵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六年后,曹丕代汉,魏王朝诞生,东汉正朔就此终结。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用了一个十分拙劣的借口杀死了伏皇后,其根本在于巩固自己的权力,伏皇后之死实属冤案。

标签: 伏皇后曹操

更多文章

  • 曹操的多疑症:利用文字狱杀死六位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

    据《曹瞒传》,曹操杀人之前,常常还会演出一幕"流涕行诛"的小活剧,待戮之士倘以为曹操这把眼泪乃反悔之兆,事到临头只会更加泄气。曹操先杀祢衡,继杀孔融,后杀许攸,又杀崔琰。杀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同时,也爱才吧,最后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泄密,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是

  • 曹操竟好男色:一生最宠爱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

    曹操即便弥留时光,仍然不忘房中之事,非要将一干女子一阵嘱咐(详见曹操《遗令》,载于《三国志》)。当然,即便曹操这般富有想象力的男人,天马行空一番房事之余,有时也难免玩一把怀旧,换换口味,亲近一番男性结实的躯体。为何说曹操“怀旧”呢?原来,自汉代以来,上层人士皆有好男色的风雅,这似乎是公开的秘密。但凡

  • 荀彧为什么先帮助曹操 后来又反对曹操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荀彧,曹操

    荀彧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是曹操的重要谋臣。后为什么又反对曹操封王?他又何以因小小嫌隙而致杀身?荀彧为什么助曹操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而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那年他才29岁。曹操非常的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当时他还给曹操提出了

  • 曹操家族DNA:古墓牙齿解开曹操身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这一说法有误;而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专家表示,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的双重验证,认为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

  • 历史探秘:曹操有没有设七十二疑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七十二疑冢,曹操

    导读: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临死之前,嘱托后人设立72疑冢以防别人挖掘自己的坟墓,那么在历史上曹操真的设立72疑冢了吗?这种说法又是源于何处呢?网络配图七十二疑冢,是指传说中的曹操坟墓。传说曹操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河北省磁县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关于曹操陵墓,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特别是“七十二疑冢

  • 纵横沙场四十年的曹操为何没法统一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只剩下江东政权摇摆不定。从曹操写给孙权的信来看,他颇有已视江东为囊中之物的自大。网络配图但

  • 魏武王曹操高陵被发现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陵,曹操

    2009年12月27日,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吉利,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

  • 一代枭雄曹操:偏爱玩弄敌将妻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关于曹操的风流韵事,历史对其记载最多的就是和儿子争夺女人,偏爱寡妇等等,但你可知,在曹操的私生活中,还有一项,那就是玩弄女人,这里的“玩弄”,指的不是什么爱呀、情呀,为此,“奸雄”曹操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色魔。知道曹操有过多少女人吗?关于曹操有过多少女人这已经无法统计,因为遗留至今的资料很不全面。从《

  • 法孝直不仅深得刘备的信任而且让曹操悔恨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三国

    222年8月,蜀主刘备统帅的东征大军在夷陵在东吴大将陆逊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成都,负责留守的丞相诸葛亮慨叹道:“法孝直若在,一定能制止主公,不让他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溃败!”那么问题来了,连诸葛亮都无法改变刘备的主意,为何说他为何能左右刘备的东征?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最信

  • 黑暗时代:曹操是个杀人屠城的职业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黑暗时代

    《周书・武帝纪》记载,事情解决后,就在他开始亲政的第二年(公元573年,建德二年十二月),又将群臣、沙门、道士等,召集到一起,再次排列“三教”的顺序。这次,经历了长时间的相互辩论,结果是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最后。这个结果,使皇帝陛下感到满意。他明白,该到收场的时候了!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