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打天下“祖逖”,丢天下“祖约”,兄弟俩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打天下“祖逖”,丢天下“祖约”,兄弟俩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1/7 15:35:49

因为“闻鸡起舞”与“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祖逖永远被大写在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历史的民族英雄榜上。东晋的北伐大业因祖逖忧愤而死最终功败垂成,而祖逖的一世英名,却让一奶同胞的亲弟弟祖约败坏殆尽。

在祖约看来,他的一生,始终笼罩在哥哥祖逖的光影之下。当初只是成皋县令、从事中郎中低级干部的他,人生命运的转变,恰恰是在祖逖北伐建功立业之后,“及逖有功于谯沛,约渐见任遇”。随着祖逖功绩的凸显,祖约也逐渐进入高层视野,成为中央掌握的后备干部。

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祖逖见北伐无望,朝廷内患又日渐滋生,忧愤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

立志偏安江南的东晋,并不关心祖逖留下来的北伐大业由谁继承,关心的是谁来继续统帅祖逖的部众,确保刀把子牢牢握在自己人手里。

弟以哥贵的祖约成为朝廷眼中的最佳选择,虽然与祖逖、祖约同父异母的祖纳曾向晋元帝司马睿打小报告,说祖约这小子后脑勺有反骨,应该压制而不是提拔,如果一味纵容,将来刀把子可能就是对内而不是对外了。

但司马睿觉得祖纳是在对祖约羡慕嫉妒恨,坚持用祖约管理刀把子。孰料祖纳竟是一语成谶,不幸言中。

官好当,事儿却不一定好干。祖约接过祖逖的大旗,不但未能将哥哥的事业发扬光大,继续北伐,反而是江河日下、丢土失地。

就在祖约接任豫州刺史的第二年,即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祖约就先丢襄城(今天河南襄城)、城父(今天安徽毫县东南),再失陈留(今天河南开封附近),退守寿春(今天安徽寿县)。祖逖辛辛苦苦收复的几块中原失地,又被后赵夺去。

守不住哥哥祖逖的功业,是能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毕竟兄弟俩能力有大有小,不能强求。但将刀把子对内,犯上作乱,却是大是大非的底线原则了。

当初王敦作乱时,祖约是以平叛军的角色勤王救驾的,受封五等侯,进位镇西将军。但晋明帝去世后,祖约没有当上辅政大臣,开牙建府的报告又一直得不到中央批准,逐渐与组织离心离德。

恰巧这时苏峻起兵造反,约祖约同去。祖约思来想去,决定干他娘的,反了。遂同苏峻一起攻入建康,赶走皇帝,当上侍中、太尉、尚书令,党政军三位一体,在首都建康即今天南京很是快活了一把,史称“苏峻、祖约之乱”。

可惜好景不长,勤王军攻进南京,苏峻兵败被杀。而祖约,则率领宗族和亲信百余人去投降后赵皇帝石勒

当初哥哥祖逖带领宗族亲信一路向北,是北伐中原;今天弟弟祖约带领宗族亲信一路向北,是投降胡虏。倘若祖逖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不知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叛逃后赵,给祖约带来的不是卖国求荣的荣华富贵,而是几乎满门的灭顶之灾。人家石勒虽是胡人,但对叛国之臣也是瞧不上的。

祖约到后赵后,石勒一直躲着不见他。有人建议石勒,现在北方粗定,不应再招降纳叛,应该发扬爱国的正气,打击叛逆的邪气,“当显明逆顺”。祖约这小子,不能再留了。

石勒下诏给祖约:爱卿你来这么久了,朕也没顾上见你。这样,过两天带上你的一家老小,开个party快活快活吧。

等到宴会那天,石勒推脱身体不舒服没有现身,让手下大臣代为招待。祖约明白,这是要将祖家一网打尽的节奏。死到临头,祖约要一醉解千愁,喝的酩酊大醉,抱着外孙嚎啕大哭。

最终,祖约一家老小百余人全部被杀,妻妾女儿被分给胡人为奴,“亲属中外百余人悉灭之,妇女伎妾班赐诸胡”。

祖逖的脸面,就这样被丢土失地、犯上作乱、通敌叛国的弟弟祖约给一点点丢尽。

幸好祖逖的在天之灵还在眷顾着祖家。当年受过祖逖厚恩,此刻官拜后赵左卫将军的王安,将祖逖年仅十来岁的小儿子祖道重暗自救下,“安窃取以归”,这才为祖家留存一丝血脉。祖道重先是出家为僧躲避灾祸,后赵灭亡后才回到东晋,“复归江南”。

标签: 晋朝祖约祖逖苏峻之乱

更多文章

  • 王元姬:司马昭的正妻,儿子是开国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元姬,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昭的正妻,她是王朗孙女,儿子是开国君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正史上的王元姬,出身名门,她的祖父王朗是曹魏的司徒,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被孙策打败,后来在曹魏任职,在诸葛亮北伐时,被诸葛亮在阵前骂死的“皓首匹夫”。王元姬的父亲,便是在曹魏担任中领军,也是三国时

  • 王元姬:司马昭的正妻,还是王朗的孙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元姬,晋朝

    王元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元姬,司马昭的妻子,晋武帝司马炎的母亲。父亲王肃,祖父王朗。一般人对王朗的记忆,通常就是《三国演义》中,第一次是孙策平定江东的一个军阀。第二次登场是诸葛亮北伐时,在阵前与诸葛亮舌战,被诸葛亮驳倒,一时气愤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这段被称

  • 晋朝杜弢起义的结果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弢起义

    杜弢起义原因永嘉年间,曾出现过最有名的一次流民起义,由于当时官吏、土民大量杀害流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时任晋醴陵令的杜弢为首领,带领众流民发动起义,这也是杜弢起义原因。杜弢起义图永嘉年间,巴蜀地区的流民大都分布在荆、湘之间,由于当时流民地位低微,官吏与土民经常杀害当地的流民。永嘉五年春天,晋湘州刺史

  • 杜弢之乱: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弢之乱,杜弢,西晋

    永嘉六年(312年),晋荆州刺史王澄屡攻杜弢,均被起义军击败。晋琅琊王司马睿遣周顗接任荆州刺史。建平流民傅密等投奔杜弢。杜弢别将王真(一说王贡)袭沔阳(今湖北沔阳西南),周颉狼狈失守。晋征讨都督王敦遣武昌太守陶侃、寻阳太守周访、历阳内史甘卓诸军共同镇压杜弢起义军,王敦进屯豫章(今江西南昌)为诸军后援

  • 杜弢起义的背景原因,杜弢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弢起义

    永嘉年间,巴蜀流民分布在荆、湘之间,屡为官吏、土民所侵害。永嘉五年春,晋湘州刺史荀眺欲以造反罪杀尽流民,流民四、五万家被迫起义反晋,共推蜀中才子,时任晋醴陵令的杜弢为首领。杜弢自称梁、益二州牧,领湘州刺史。四月,杜弢起义军攻长沙(今属湖南)。五月,荀眺弃城逃奔广州,被起义军擒获。后伪降于征南将军山简

  • 国库空虚怎么办?宰相王导亲自“打广告”卖衣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朝,王导

    《晋书》记载,东晋初年,国家立足未稳,再加上苏峻之乱的折腾,中央政府元气大伤,财政困难。有大臣建议皇帝变卖库存物资来补贴维持政府运转的经费,但一统计才发现国库差不多等同于空库了,里面只有几千匹粗丝布,并且这种粗丝布当时已经没有用了,根本卖不出去。怎么办呢?宰相王导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这种粗丝布做了一

  • 东晋宰相王导之孙,王谧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谧,东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王谧的故事。东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寒门子弟之间界限非常鲜明,一个把持着东晋朝廷的重要职位,一个只能从事小官吏。这两个阶层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琅琊王氏作为东晋豪门大族,更是出了王导、王羲之这样的大人物。按理说王家的人是

  • 司马睿和王导是什么关系?司马睿为何会那么信任王导?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睿,东晋

    司马睿和王导,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建兴四年(316年),长安陷落,愍帝被俘。次年,从长安逃出来的平东将军宋哲到达建康(即建业,为避愍帝讳而改),宣布愍帝命名司马睿摄万机的诏令,司马睿称晋王,年号建武,东晋实际上建族立起来了。又次年,愍帝死讯

  • 庾亮是谁?庾亮辅政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庾亮辅政,庾亮,司马绍

    庾亮是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兄长,是庾琛的儿子。庾亮的姿容俊美,善于言谈议论,喜好老庄之学,为人严肃庄重,一举一动遵礼而行,即使在闺阁之中,也并不需要严教就能自守礼法。时人把他与夏侯玄、陈群相提并论。庾亮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征辟他为掾属,但庾亮没有接受,随其父住在会稽。他俨然自守,人们都有些顾忌他的方

  • 东晋的庾亮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在掌权期间的表现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朝,庾亮

    东晋的庾亮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在掌权期间的表现怎么样?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晋明帝司马绍在平定王敦后,因病逝世,年仅二十七岁。五岁的皇太子司马衍即位,是为晋成帝。晋明帝的皇后庾氏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朝中大权落在了庾太后的哥哥中书令庾亮的手上。庾亮,字元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姿容俊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