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第一猛将刘牢之,他最后的结局有多惨?

东晋第一猛将刘牢之,他最后的结局有多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95 更新时间:2023/12/29 0:51:5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牢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刘牢之是东晋劲旅北府军的主要军事将领。在各次战斗中,他都勇猛无比, 屡获大捷。尤其是在著名的淝水大战中,刘牢之率军屡挫强敌, 擒斩敌将,

为东晋王朝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东晋内部那种复杂的政治权力斗争中, 刘牢之屡为人作嫁衣裳,最终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以自缢身死的结局完成了他人生的后归宿。

刘牢之,字道坚, 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生年不详,卒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

年)。论门第,刘牢之算是江东名门之后。其曾祖父刘羲以善骑射为晋武帝司马炎所赏识, 历任北地(今甘肃庆阳)、雁门(山西玉右)太守。晋朝南渡后, 其父刘健,

以勇武和军事指挥才能为皇帝所赞赏,拜征虏将军。出身在这样的一个家庭, 刘牢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家风的熏陶, 好学不倦,沉毅坚定有计谋, 尤好军事。

他父亲刘健颇为自负, 屡对人言:

“此吾家千里驹也。”长大后的刘牢之以功业自许,而当时的客观形势也为刘牢之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 国家分裂,

战乱不休。到了四世纪, 在北方的五胡十六国,逐渐为占据关中一带的氐族人苻坚所统一。

公元三五七年, 苻坚在长安称帝,史称前秦皇帝。由于苻坚的宽容大量、善于用人, 国势一度强盛,

并统一了北方。当时黄河以北、关中、巴蜀地区都归属于前秦的统治范围。见北方已告统一,苻坚就想立不世之功, 统一全国。对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

他必欲吞之而后快。于是,经常派兵南侵。江淮地处南北要冲, 战争格外频繁。为抵御苻坚的南侵,东晋王朝也在积极备战。其中之一就是在原来军事建制的基础上,

另外组建一支军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府军产生的时代背景。

当时东晋的宰相是有名的谢安。他见苻坚崛起北方,虎视江南, 而东晋原有部队成分复杂,战斗力不强, 就命他的堂弟谢玄招募劲勇,组织新军。公元三七七年,

谢玄奉命镇守广陵(即今江苏扬州) ,并悬榜招募劲勇, 组建北府军。刘牢之闻讯, 欣然前往谢玄军营应募。谢玄见刘牢之乃将门之后,仪表又不俗, 就收入帐下,

不久即命为参军。因当时谢玄的大营在健康的北面,所以历史上把谢玄组建的这支部队称为北府军。由于刘牢之精明沉毅,通晓军事, 勇猛善战,

所以深得谢玄赏识。刘牢之很快被选任将领。

从此,刘牢之倚仗自己的军事才能, 加上朝中谢安、谢玄等人的支持, 手握北府重兵,东征西讨, 在中原大地上所向披靡,

为东晋王朝屡立大功。刘牢之也因之成为朝中著名战将,为人们倚重瞩目。公元三七八年,苻坚派大将俱难、彭超率军南侵。五月,

秦军攻陷盱眙。苻坚闻讯后,复以六万之众围攻三河(即江苏宝应)。见强敌人侵,东晋孝武帝命谢玄率兵抗敌。晋军与秦军对峙于三河。此时,刘牢之向谢玄献计:

曹操袁绍之计,让主力坚守正面,

自己率精锐一部突袭秦军后方。谢玄深表赞同。于是,刘牢之独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远程奔袭秦将俱难屯留在盱眙的辎重。接敌后,刘牢之奋勇当先,

指挥部队杀散守卒,烧其粮秣, 获其运输船队。秦将见粮草被烧,不能久持, 只好撤军退去, 从而解除了秦军对三河的围攻。因功,刘牢之被拜为鹰扬将军,

授广陵相。

公元三八三年,苻坚终于定下南下灭晋的决心。他集马步军八十万, 号称百万之师,向东晋王朝发动了全面进攻,

想一举荡平东晋。其主攻方向在淮北、寿阳一带。为表示对此次战役的重视,苻坚亲任大军的最高指挥官, 随军引动,

他的弟弟平阳公苻融任前线指挥官。至此,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大战终于拉开了战幕。符坚南下的消息传到建康,东晋王朝上下进行了紧张的军事调度和备战:

以将军谢石、朱序镇守寿阳; 以谢玄率北府兵在淮水一线布防,

阻断淮河交通以遏制晋军西进。宰相谢安坐镇建康,随时指挥调度。整个建康呈现出一派紧张有序的大战前的气氛。

谢玄领命后,率军进至洛涧二十五里处, 扎住阵脚, 然后命刘牢之率精兵五千为先锋,直趋洛涧。到达洛涧后, 刘牢之立即率参军刘袭、诸葛求等,

挥军渡水。晋军冒矢前进,拼死冲杀, 斩杀秦将梁成及秦弋阳太守王咏。秦军为之崩溃。然后, 刘牢之分军截断秦军退路。秦军争越淮河逃命,刘牢之率军乘胜追击,

斩杀秦军一万五千之众, 并尽获秦军器械军资。是役,使秦军闻之大惧, 连苻坚在登上八公山时, 都误认为山上的草树灌丛都是晋军。成语“八公山上,

草木皆兵”盖源于此。

刘牢之率北府兵在洛涧大破秦军之后, 秦军士气大伤, 就向后溃退。如此一来, 退却得秦军带动后面的部队,以为秦军真的败了, 加上晋将朱序在后面大喊:

“秦军败了 !”一路上,秦兵如大山崩塌一样, 向长安方向狼狈退去。连苻坚也无法收拾这个局面, 好在亲兵的保护下向长安逃奔而去。据说晋军淝水大捷的消息传到建康时,

宰相谢安正与人下围棋。谢安看完战报后就扔在一边,棋友问他前线战局如何, 谢安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小儿辈已破贼。”可当他下完棋回家时,激动得跌跌撞撞,

不知所以,连自己的鞋底也被门槛碰掉了。同时, 牙齿也碰掉了几个。可见他当时高兴、激动的样子。作为大战前线先锋的刘牢之,朝廷提升他为龙骧将军,

授彭城内史,赐爵武冈县男,以表彰他在关键时刻立下的功劳。

公元三八四年,苻坚之子苻丕据守邺城(河北临漳)。为燕王慕容垂所逼, 苻丕请降于晋。谢玄派刘牢之率军二万救邺。受命之后,刘牢之引军先据枋头(河南浚县)

, 随而进攻黎阳(河南浮县)。解了邺城之围后, 接受苻丕投降, 随后又大败慕容垂。第二年,刘牢之解救泰山郡,生俘秦将张遏, 使东晋王朝的势力在淝水大战之后,

达到河南、山东、河北一带, 刘牢之又为东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权力这个东西有时真像一条毒蛇。如果耍蛇的技术不过关,反会被蛇咬一口,

立成致命伤。在中国历史上,多少名将名相都被这条蛇咬过, 被咬者的结局都非常惨, 北府名将刘牢之也不例外。

标签: 刘牢之东晋

更多文章

  • 刘牢之是什么人?掌握北府军的他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牢之,晋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牢之的故事。元377年,间隔产生经历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另有六年。其时谢玄镇守广陵,而他的叔叔谢安统辖东晋朝政。谢安其人,颇有品格清高,因他四十岁以前不亲热宦途,遁世在会稽山与王羲之等游山玩水,而他的名

  • 才女谢道韫巾帼不让须眉!谢道韫有哪些经典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晋,谢道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才女谢道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诗词史上,男诗人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绝大部分都是男人。但是也有几位女子,她们以自己卓尔不群的才情,撑起了诗词领域的另一片天空。而其中更有几位女诗人,才情横溢、风华绝代,比起那些男诗人来,不仅毫不逊色,甚至

  • 谢道韫写过哪些诗词?诗词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诗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著名女诗人谢道韫诗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咏絮当年,娴花映水初惊艳;清心何处,山月当空雪照明。注:谢道韫小时有“未若柳絮因风起”句,被叔父谢安赞赏,成为名句。——谢道韫《赞魏晋才女谢道韫四联》2、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

  • 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流芳百世:千古第一奇女子谢道韫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东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谢道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对一个女子最高的评价是巾帼不让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因此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才会得此称誉。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她闻名于世、流传千年,是因为一句极具美感的诗,世人知其一,却不知她的生平事

  • 赏析东晋才女谢道韫的代表作,全文大气磅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东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谢道韫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谢道韫[yùn],生卒不详,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还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女子并列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陈郡谢氏家族在谢玄时代

  • 出生大户人家的才女谢道韫,她最后为何还会晚景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东晋

    谢道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虽然我国的封建史是由男权社会主导的,但这并未妨碍奇女子被载入史册。四大美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仅靠一副好皮囊,就能在青史上留下姓名;孟母、钟无艳、长孙氏,以忠孝贤德闻名于天下,更是成为后世的道德楷模。不过,在两千年的封建史上,世

  • 谢道韫与王凝之的婚姻生活如何?他们相配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东晋

    谢道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谢安在雪夜见识了亲侄女谢道韫的才华后,寻思着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华相配的如意郎君。然而,虽然晋朝名士辈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假风流之辈。当时王谢两家的名声和地位在当时首屈一指,而他两大家族之间的联姻自然是门当户对、顺理成章

  • 权臣司马元显因为轻敌而被桓玄杀了全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字郎君,出生在河内温县,是东晋的宗室和权臣。司马元显的父亲叫做司马道子(公元364-公元402年),是中国东晋时期的皇族。司马元显出生在一个皇室家庭,从小就学习兵书和武艺,在他10岁那年就被封为琅琊王,后来升迁为骠骑将军,之后还一直多次被升迁,官位至徐州刺史和太子太傅。晋孝帝年间,朝廷腐败,

  • 东晋权倾朝野的司马元显真的是死于轻敌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是东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官职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在当时权倾朝野,最后讨伐桓玄兵败被杀。那么,司马元显生平都有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来看看司马元显的生平简介。公元382年,司马元显出生于河内温县。他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孙子,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的长子,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侄子。因为他属于东晋皇族,这

  • 司马元显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逼桓玄入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元显,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元显骄傲自满,致使桓玄逼入朝野,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坑爹可能是现在人常用的一个形容词,他是指一个人的无能,总是给自己的父亲带来各种麻烦,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也有很多坑爹的事情,比如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就是古代坑爹的典范。西晋时期有一个大臣名叫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