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名将刘牢之:出身尚武世家,最后却自缢而死

东晋名将刘牢之:出身尚武世家,最后却自缢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95 更新时间:2023/12/18 12:43:0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牢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世以将显”,满门习武

刘牢之(?一402年);

字道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祖刘义,“以善射事武帝(司马炎)”。父亲刘建,亦以“有武干,为征虏将军”。史书说他“世以壮勇称”,可谓“将门虎子”。

其子刘敬宣及外甥何无忌也堪称一代名将。刘敬宣八岁丧母,起家为王恭前军参军。历任司马元显征虏将军、谘议参军,加宁朔将军。刘牢之败后,曾投后秦和南燕,404年复归东晋,官至青冀二州刺史,颇具才略,415年为晋宗室谋害。

何无忌更是“酷似其舅(刘牢之)”,后来他和刘裕(即南朝的宗武帝)、刘毅等起兵反桓玄,玄闻之“忧惧无复为计”,说三人“共举大事,何谓无成!”桓玄果真败在他们的手下。何无忌先后作过安成郡公、都督荆江豫三州八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右将军、督豫州扬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等职。义熙六年(410年),在镇压徐道覆起义时战败身死。

戎马一生,“战无不捷”

北府兵之有“百战百胜”的称号,是与刘牢之的赫赫战功连在一起的。他自377年与何谦、高衡、诸葛侃、田洛、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到402年被桓玄夺去兵权,自缢而死,共在军中战斗了25年,身经百战,功居北府军全军之首,举其荦荦大者为:

一、北府兵刚建立不久,即公元379年,前秦派句难、彭超等率兵6万南下至离广陵仅百余里的三阿(今江苏宝应),建康震动。刘牢之受命拒战,“破难辎重于盱眙,获其运船”,使难、超惨败。刘牢之因功迁鹰扬将军、广陵相。”

二、公元383年,前秦大举出兵东晋,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在前秦和东晋间打响。此役对前秦而言,是为了统一中国;对东晋则关乎生死存亡。秦军号称“百万”,列阵千里,水陆齐进,势在必得。苻坚就扬言“鼓行而摧遗晋,若商风之陨秋箨”。甚至在出发前就做好了“灭晋”后的安排,如他下诏预授晋孝武帝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说“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在长安为这些人修盖住宅,灭晋的信心十足。

没料到开战之初,刘牢之即受命率5000精兵,渡过洛涧(

在今安徽怀远境),一举破其前锋,并斩秦将梁成及弟云。又“分兵断其归津”,使秦军“步骑奔溃,争赴淮水”,晋军于是“杀获万余人,尽收其器械。”虽然决战还在后头,但秦军的锐气已被击垮,成语“草木皆兵”即源于当时秦军(包括苻坚本人)的畏难慌乱之状。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符)坚之败也,虽功始牢之,而成于(谢)玄、琰。

这里他有意贬抑刘牢之,但也说到“功始牢之。

三、淝水之战的胜利,为东晋北伐中原,

“兴复旧都”创造了条件。刘牢之和一些参战将领也乘胜利的余威在东起淮泗,西至荆襄的千里边线开始出击。尤其是刘牢之,一路领先,于第二年(384年)正月进克淮城(安徽亳县),八月攻下彭城,九月又奉命攻取鄄城,河南城堡望风降附。385年初又渡河攻占黎阳(今河南浚阳东北),并进军邺城,使后燕慕容垂北趋中山(河北定县),以避晋军的兵锋。但东晋王室久居江南,已无收复北方进而统一全国的决心,牢之被借故召回,英雄无用武之地。连收复的地方也得而复失。

四、397——398年间,青兖两州刺史,掌领北府兵权,又是“国舅"的王恭,两次举兵讨伐在朝的王国宝、司马元显等人,同时联合殷仲堪、杨全期、桓玄等各方将领遥相呼应。刘牢之时任王恭的府司马,领彭城内史,加辅国将军,在王恭第二次举兵时他担任前锋,也就在这次起兵当中,他倒向朝廷,袭击王恭,使恭败死。

随即,桓玄、杨全期、殷仲堪等自动罢兵。刘牢之即以“都督兖、青、冀、业、并、徐、扬州、晋陵诸军事”,代替王恭,执掌北府兵权,达到权力高峰。他起自小将,一朝发迹,引起“众情不悦”,特别是杨全期、桓玄等还率兵逼近京师,“上表理王恭,求诛牢之”,牢之也不示弱,带北府之众,驰赴京师,到达新亭,因桓玄等受诏退去,刘牢之复又还镇京口。

五、和在其它战场上一样,刘牢之因“战无不捷”而成为镇压农民起义最凶狠的刽子手。东晋末年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对东南门阀士族地主势力的一次大清洗,很多士族地主为义军所杀。如王凝之全家,谢邈、谢冲一门,孔道、孔福兄弟等。甚至在肥水战中巧施计策的卫将军谢琰也因骄横“不为武备“连同其子都成为义军的刀下鬼。起义军的所向克捷引起东晋朝廷的恐惧。执政的司马道子无他谋略,“唯日祷蒋侯庙”。司马元显则每战“频不利”。独刘牢之“屡胜,杀伤其众”,因而进拜前将军,都督五郡诸军事,他或自己出马,或遣部下刘裕及其子刘敬宣征讨,屡屡“大破之”,孙恩沉海死后,他更是“威名转振”!

反复无常,“二三之甚"

《晋书》列传记有:

“生灵道断,忠贞路绝,弃彼弊冠,崇兹新履。牢之事非其主,抑亦不臣,功多见疑, 势陵难信,而投兵散地,二三之甚。”

字里行间既对刘牢之的生非其时、事非其主、为臣不易的境遇寄予了同情,同时又对他反复无常,“二三之甚”的行径作了谴责。

刘牢之朝秦暮楚,向背无恒的特性与吕布确有很多相类之处,但吕布乃纠纠武夫,勇而无谋,而刘牢之除骁猛善战之外,还“沈毅多计数”,既可决胜千里之外,又能运筹帷幄之中,故多任前锋或常参府事。

他先事王恭为府司马,也为王恭出过力,397年,他还讨灭了因反对王恭而起兵的王廠。所以,被王恭仗之为爪牙。但王恭对他仅“以行阵武将相遇,礼之甚薄。”使自负才能的他深怀不满。利之所在,遂倒向司马元显,他在元显手下的活动主要为镇压孙恩起义,前述他在同农民军作战中是唯一保持不败的晋军将领,其对司马元显的“功绩”自可想见。

但孙恩起义被镇压下去后,东晋朝廷以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讨伐手握重兵,时时要挟朝廷的荆州刺史桓玄时,身为前锋都督的刘牢之,明知以己之兵力与才力,"取玄如反手”,却又踌躇不前进而接受桓玄的收买,背叛司马元显,使北府兵不战而败。他的理由是

“虑平玄之后,功盖天下,必不为元显所容,与其如此,倒不如假手于玄,诛除执政,然后乘玄之隙,可以得志于天下。”

王夫之对他这一想法曰“其诈而愚也。”果然,他投桓玄之后不久,即被革去了兵权。这时他又反悔了,遂准备聚集力量,“以图再举。”但部下已纷纷离他而去,他也在众叛亲离中自缢而死。

且不说刘牢之先后投靠又先后背叛的王恭,司马元显、桓玄之流,在当时都是些“乱臣贼子”,对后世更无任何进步作用可言,刘牢之向背如何,都不影响后人对他的客观评价,但其作法实属不可取。其叛服无常的行为不仅最终断送了自己,也为世人所不齿。就连他多年的部下刘袭都指责他“一人而三反(一反王恭,再反司马元显,复反桓玄),岂得立也!”

当时,刘敬宣转移家口时逾期未归,刘牢之以为其被刘袭杀害,所以,自缢而死了。桓玄却不想饶他,下令将其开棺斩首,露尸街头。到后来,刘裕打败桓玄后,才为刘牢之恢复了职位和封爵。

刘牢之勇武类吕布,北伐似后来岳飞,但又与他们有很大区别。他比吕布多些谋略,也比岳飞多些野心,只可惜在关键时候错投桓玄,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如果他不投靠桓玄,始终抓牢手中的兵权,没准儿就没有后面刘裕的崛起了。

标签: 刘牢之东晋

更多文章

  • 东晋第一猛将刘牢之,他最后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牢之,东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牢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牢之是东晋劲旅北府军的主要军事将领。在各次战斗中,他都勇猛无比, 屡获大捷。尤其是在著名的淝水大战中,刘牢之率军屡挫强敌, 擒斩敌将, 为东晋王朝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东晋内部那种复杂的政治权力斗争中

  • 刘牢之是什么人?掌握北府军的他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牢之,晋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牢之的故事。元377年,间隔产生经历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另有六年。其时谢玄镇守广陵,而他的叔叔谢安统辖东晋朝政。谢安其人,颇有品格清高,因他四十岁以前不亲热宦途,遁世在会稽山与王羲之等游山玩水,而他的名

  • 才女谢道韫巾帼不让须眉!谢道韫有哪些经典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晋,谢道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才女谢道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诗词史上,男诗人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绝大部分都是男人。但是也有几位女子,她们以自己卓尔不群的才情,撑起了诗词领域的另一片天空。而其中更有几位女诗人,才情横溢、风华绝代,比起那些男诗人来,不仅毫不逊色,甚至

  • 谢道韫写过哪些诗词?诗词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诗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著名女诗人谢道韫诗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咏絮当年,娴花映水初惊艳;清心何处,山月当空雪照明。注:谢道韫小时有“未若柳絮因风起”句,被叔父谢安赞赏,成为名句。——谢道韫《赞魏晋才女谢道韫四联》2、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

  • 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流芳百世:千古第一奇女子谢道韫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东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谢道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对一个女子最高的评价是巾帼不让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因此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才会得此称誉。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她闻名于世、流传千年,是因为一句极具美感的诗,世人知其一,却不知她的生平事

  • 赏析东晋才女谢道韫的代表作,全文大气磅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东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谢道韫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谢道韫[yùn],生卒不详,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还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女子并列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陈郡谢氏家族在谢玄时代

  • 出生大户人家的才女谢道韫,她最后为何还会晚景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东晋

    谢道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虽然我国的封建史是由男权社会主导的,但这并未妨碍奇女子被载入史册。四大美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仅靠一副好皮囊,就能在青史上留下姓名;孟母、钟无艳、长孙氏,以忠孝贤德闻名于天下,更是成为后世的道德楷模。不过,在两千年的封建史上,世

  • 谢道韫与王凝之的婚姻生活如何?他们相配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东晋

    谢道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谢安在雪夜见识了亲侄女谢道韫的才华后,寻思着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华相配的如意郎君。然而,虽然晋朝名士辈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假风流之辈。当时王谢两家的名声和地位在当时首屈一指,而他两大家族之间的联姻自然是门当户对、顺理成章

  • 权臣司马元显因为轻敌而被桓玄杀了全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字郎君,出生在河内温县,是东晋的宗室和权臣。司马元显的父亲叫做司马道子(公元364-公元402年),是中国东晋时期的皇族。司马元显出生在一个皇室家庭,从小就学习兵书和武艺,在他10岁那年就被封为琅琊王,后来升迁为骠骑将军,之后还一直多次被升迁,官位至徐州刺史和太子太傅。晋孝帝年间,朝廷腐败,

  • 东晋权倾朝野的司马元显真的是死于轻敌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是东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官职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在当时权倾朝野,最后讨伐桓玄兵败被杀。那么,司马元显生平都有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来看看司马元显的生平简介。公元382年,司马元显出生于河内温县。他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孙子,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的长子,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侄子。因为他属于东晋皇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