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何三哭郭嘉:揭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曹操为何三哭郭嘉:揭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12 更新时间:2024/4/12 11:29:11

郭嘉是怎么死的?曹操为何三哭郭嘉呢?郭嘉是曹操远征乌丸回来的时候病死的,当时郭嘉在易城。《三国志郭嘉传》的记载是:“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可见当时曹操已经从柳城班师回来,但是郭嘉的病情实在太重,曹操还没到易城,郭嘉就病逝了,享年38岁。所以才有“太祖问疾者交错”的说法,如果两个人在一起,那么就不用不断派人去问病情了。郭嘉的病情,起于身体虚弱,又长年生活放纵,不拘小节,曾多次被陈群指出批评,这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加上多年来一直操劳过度,处心积虑为曹操谋划,身体越加羸弱,最后在北征的途中不适应气候和水土,终于在易城病倒,最终没能等到曹操回来就去世了。曹操关于“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绝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的说法是在给自己的赤壁之败找台阶下。

网络配图

首先,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不是没打过败仗,比如濮阳败给吕布、宛城败给张绣、征刘表张绣中贾诩之计等,何以见得郭嘉在,曹操就一定能避免赤壁之败呢?

其次,曹操手下谋士众多,并不是每件事情郭嘉都会给曹操出主意,有主意他就会说,没有主意他可以闭口不言,自有他人为曹操出谋划策。比如官渡之战,郭嘉主张曹操迎战袁绍并给曹操作了一定能战胜袁绍的有力分析,使曹操建立了必胜的信心。但在战争相持阶段,是荀彧而不是郭嘉给曹操写信阻止了他撤军的打算并最终赢得胜利。因此,何以见得赤壁之战时,郭嘉就一定有主意出给曹操呢?

第三,从正史对郭嘉的记述来看,他擅长的是战略分析,是对战争胜负走势的把握,而排兵布阵、具体的用兵韬略则是曹操的长处而非郭嘉的强项。换言之,如果郭嘉在,除非郭嘉能说服曹操根本就不下江东,否则,只要孙、曹在长江对垒,那末,曹操的失败就将不可避免,郭嘉恐怕也无能为力;第四——我以为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官渡一战,曹操打败了当时最强大的袁绍,收取荆州又出乎意料的顺当,他的骄傲情绪不可抑制的膨胀起来,恐怕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就算当时郭嘉活着并给他以提醒,想必也不会入他耳,充其量是有礼貌的挡回去。

网络配图

总之,自古骄兵必败,曹操就是犯了这个忌,与郭嘉在不在关系并不大。当然,历史没有“如果”,都是各人的想象。见仁见智吧。

郭嘉是曹操最为倚重的最有谋略的谋士,可惜天不假寿。郭嘉生前死后,曹操曾三哭郭嘉。

一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乌丸的行军路上。按照《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的说法,当时“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服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郭嘉年纪比曹操小得多,作为下属,生病之时,领导前来探视问计,已属难得和高看,哪能指望领导伤心流泪!可是,这位大领导曹操就真这样哭了一回!

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很厉害。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难攻。这时,陆逊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

二哭郭嘉发生在当年九月,曹操讨平乌丸三郡回师到达易州时。郭嘉已经病得很严重,奄奄一息。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问疾者交错”。即一遍又一遍地问候。郭嘉一死,他“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节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曹操亲自参加了郭嘉的葬礼,哭得很伤心。并且对荀攸等人说,他打算让郭嘉做他的接班人。可是他却中年夭折,难道这是命吗?可以说,郭嘉之于曹操,犹张良之于刘邦。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没有郭嘉恐怕难以想象。所以,郭嘉死,曹操大哭、特哭,确实是发自肺腑的,很真诚。

网络配图

三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赤壁大战回归的路上。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的记载:“太祖征荆州还,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的记载是:“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当时主要谋士都在。曹操怀念郭嘉,毫不掩饰对众谋士的失望,认为如果有郭嘉在,绝对不会让他吃这样的败仗!真让一帮谋士无不黯然自惭,无地自容。听,那一声接一声的“哀哉,痛哉,惜哉”,让我们听到了曹操呼天呛地的号啕。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遭受的最大的打击,犹似雄鹰折翅。他此一哭,与其说是在懊悔与自责,不如说是对统一中国梦想的破灭和绝望。所以此哭是他平生最痛心的一次,达到了悲伤的顶峰。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刘表其实很牛掰!有他在曹操无法染指荆州一步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表

    《三国演义》实在是一部旷世巨著,特别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可谓是无与伦比,甚至是很多配角的形象都让后世深入人心。当然了,因为是艺术创作,所以免不了要艺术加工,于是很多人物就被夸大了,有些人物就被黑化了。他既极其缺乏开拓精神,又管不好小老婆,还限制不了她娘家人对政事的干预。他不仅坐失了官渡之战和柳城远

  • 司马懿与曹操惊人相似 为何两人到死都不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

    三国时代,政权分割,藩王争乱,整个政治局势很不明朗,呈一片混沌之势。政权的交替过程如同一条流经山路十八弯的长河般,这时常出现比汪洋大海还要疯狂的巨浪和风啸。然而有一个家族,宛如一艘巨轮,在惊涛骇浪中,在急弯险滩间,自由如常地行驶着,安全地抛锚登陆。这个家族,就是魏晋史上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司马家族。而司

  • 传奇名将凭一流的“嘴遁”拯救了曹操的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浩

    熟读汉末三国史书,我们都晓得,蜀汉的名将辈出,比方关羽、张飞、黄忠、赵云等,《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曾把黄忠、赵云比方成为刘备的虎伥,并不是褒义,而是文韬武略,忠勇狠恶之辈。换句话说,如许的人能够说是刘备的亲信之人,怎样差遣必定服从。除刘备,曹操也有一些亲信虎伥,此中就有一名不能不提,这人受命讨贼,却凭

  • 三国历史上曹操为何要让出大将军的职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乱世之中,军权很重要,可是打开历史书我们却发现,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很特别的人,居然让过大将军的头衔。这里究竟有什么猫腻呢?网络配图原来自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实力大大增强,这引起了其他诸侯的不满。尤其是袁绍,当时袁绍占有冀青幽并四州,兵精粮足,手下又有一般文武大臣。和曹操

  • 曹操为何没能统一中国 最好的时机他却犹豫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

    公元208年,曹操在当阳击溃刘备之后,他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南下,占据了江陵。江陵,也就是如今的荆州市。这是个被誉为与三国关系最密切的城市,不仅仅是作为战略要塞,是魏、蜀、吴三国长期拉锯的地方,更因为在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中,有八十二回写到了此处。不过虽然江陵这么重要,但曹操在这里呆的时间并不长,

  • 曹操之子曹冲的简介 曹操为何要杀周不疑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之子曹冲

    曹冲,字仓舒。生活的时间是公元196年-208年,一共十三年,也就说曹冲死的时候还是个未成年人,根本不是成年人。曹冲像仓舒,和普通的字不一样,他的字是小字,意思就是小名、乳名。仓通苍,苍就是青天,舒的意思是展翅高飞,合起来的意思是像雄鹰一样,在蓝天展翅高飞。表明他的父亲曹操对他的期望,希望他能自由翱

  • 三国探秘:北方还未稳定曹操为何就急于南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曹操可谓史上罕见的文武全才,一生杀伐决断绝不含糊。但曹操急于南征荆州是人生的大败笔,北方未稳却急于南征,一项老辣果决的曹操为何会犯这样的错误呢?网络配图公元208年,对于三国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历史的结局当然无法更改,曹操率领最豪华的阵营,集23万左右的大军最终在赤壁一战,被周瑜三万人马打得人仰马翻,

  • 此人威震天下 若是他还活着曹操刘备都会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

    在罗老的《三国演义》里面,许多东吴人物都受到贬低受到忽略,不过有一个却是特例。罗老花了大量笔墨对他进行了极为用心的正面描述,这个人,就是少年英雄孙策。孙策出场时是三国一众英雄里面年纪最小的,在文中的第七回,袁术唆使孙坚向刘表发起进攻,当时孙策刚成年,仅18岁。之所以说他是少年英雄,因为他年纪虽小,但

  • 曹操“三大谋士” 每一位都神机妙算有勇有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荀攸

    东汉时期的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他的诸多诗词读起来都充满感情而耐人寻味,一首脍炙人口的《短歌行》(其一)饱含着他对天下贤士的渴望之情。曹操虽然聪明、有雄才大略,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他之所以能够为曹魏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他身边的众多谋士相助脱不了干系,今

  • 曹操死后真的有七十二处墓冢吗?说法源自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临死之前,嘱托后人设立72疑冢以防别人挖掘自己的坟墓,那么在历史上曹操真的设立72疑冢了吗?这种说法又是源于何处呢?七十二疑冢,是指传说中的曹操坟墓。传说曹操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河北省磁县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关于曹操陵墓,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特别是“七十二疑冢”的真相,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