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曹操和刘备:刘备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吗

解密曹操和刘备:刘备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13 更新时间:2024/2/1 5:53:29

这几年为曹操翻案的文章特别多。虽然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道理,但是被骂的还是占多数。

其实说起为曹操翻案,大家想到的就是毛泽东。

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曹操得到毛泽东的点评是最多的。毛泽东肯定曹操的政治功业,称赞曹操的军事才能,还欣赏曹操的文采风骚……

在毛泽东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曹操,读史时多次点评曹操,并给予高度评价。

不过曹操跟刘备一样,人无完人,刘备有缺点,只是他被一本《三国演义》给美化了。而曹操同样也有不足的地方,并不能因为翻案了就把他说成很完美了。比如杀皇后,比如徐州屠城,这些都是曹操一生中无法回避的污点!

下面这篇文章不能说分析得没有道理,但同样也是选择性的论证。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感情倾向是相当明确的:刘备姓刘且是皇家血统,称王即皇帝位没有什么不可以;而曹操作为汉臣,勿庸说什么举动,就是流露出一点想法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故此,书中对曹操口诛笔伐、对刘备歌功颂德之处并不鲜见;不过有意思的是,即使从《三国演义》本身来看,二人的形象的最终成立似与作者初衷相违,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1、刘备儿时与小朋友在那棵“童童如车盖”的桑树下玩时,有过惊人之语:“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所谓“三岁看老”,刘备的野心自幼便有;并且这愿望中还存在一个逻辑问题:当时仍是刘家天下,试问刘备的天子梦何以实现?要么犯僭自立,要么最好是有人将当今天子赶下台,自己顺理成章去作替补?第一条路风险太大,第二条路则需贵人相助,没想到最终遂其愿者却是死对头曹丕――可怜曹丕这个冤大头,赶下一个皇帝挪出两个帝位,别人上去落得千古美名、自己上去却背上个千古骂名并且连带祖宗也搭了进去,只能算个小赢家。俚语云“猫扳甑子--替狗干事”。

至于曹操,幼时志向却是“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他年轻时曾去汝南找擅长看相的许劭问前程,当劭称其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时,“闻言大喜”,看得出曹操对臣子这一目标定位是非常明确的,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若曹操想做天子,许劭的话只能令其怏怏而归。

2、刘备口口声声要扶持刘家天下,实则口是心非:一是初见诸葛亮时,孔明先生建议其凭“人和”(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夺荆川作基地展宏图,刘备表示为难,因为“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但当诸葛亮称刘表将不久于人世,刘璋暗弱、其地盘早迟将归其所有时,“玄德闻言,顿首拜谢”――这说明替刘家守天下是假、为自己抢地盘是真。二是当曹丕废了献帝、诸葛等人欲给刘备黄袍加身遭其坚决反对时,诸葛亮使出了一招以退为进计――在家装病。在诸葛亮的床边、这个非常私人化的隐秘之所,刘备终于是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这一切都是他渴求的,只是怕名份上说不过去而已。当诸葛亮表示刘备当皇帝名正言顺、不存在任何道义方面的障碍时,他也就不再假惺惺地推辞了。

第三,刘备在已有一嫡子刘禅的情况下力排众议收年纪比刘禅大的刘封作干儿,很多人感到费解:一是没有必要,二来也给将来传位留下后患(在究竟选刘禅还是刘封作世子时刘备曾问计诸葛亮,聪明的诸葛亮踢开了这个皮球,接下这个皮球的关羽说了句实话终究为之喝下苦酒――关键时刻,刘封经人提醒想起了这件事情,拒绝发兵救援关羽,成为关羽兵败因素之一)。在刘备看来,一个亲儿子明显不够,再收个干儿子,兄弟俩的名字组合起来就是“封禅”――也就是天子祭拜天地之礼,这是刘备不便公开示人的真实动因:按“五行”、“四柱八字”相生之说,收义子、拜义父等并非只是形式上增加一门亲戚,而有相互福佑之力隐于其中,其间奥妙无穷也。这种想法不仅古时有,当今乐于此道者仍不在少数。

第四,刘备当皇帝后决定做的第一件事情即是兴兵讨吴,为关羽报仇。老部下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刘备听了很不高兴;赵云进一步指出:“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刘备回答说:“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断然予以拒绝。汉献帝只是一座桥,过河之后已无任何价值,完全可以拆掉;忠君报国不过是句迷人的口号而已。

反观曹操,却没有类似行径。铜雀台建成之时,众官称颂曹操功德巍巍、合当受命(虽是溢美之辞,却也是事实),酒后的曹操说了几句心里话:“……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所言不虚。曹操是比较超脱的,对名份看得并不重,至少对帝位没有兴趣。当曹操就孙、刘各霸一方、不尊朝廷怎么处理时,献帝说了这么一句话“君若肯相辅则幸甚;不尔,愿垂恩相舍。”献帝的话已经到嘴边,曹操若真有做皇帝之意,顺着献帝搭的台阶下去将其取而代之也未尝不可,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3、曹操做了魏王,不管献帝内心是否情愿(看不出曹操本人或手下动用过什么威胁手段),却是正式册封,是合法的;刘备的汉中王,则出于先斩后奏,没有得到正式批准,连刘备自己也觉得底气不足――“不得天子明诏,是僭也。”,“僭”者,超越本分,这在重视礼教、特别是崇尚尊卑有序的封建社会是有违纲常之举,不是一件小事情。

所以,就罗贯中自己的叙述来看,在处理大是大非问题的表现上,曹操远比刘备光明磊落,尤其是刘备之“仁义播于四海”,本质是作秀,目的是收买民心而已。曹操外小人、内君子;刘备外君子、内小人,借用吕布的一句话就是:“是儿最无信者!”。

标签: 曹操和刘备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把守华容道放走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

    赤壁一战,曹军大败。曹操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命,一路上连遭伏兵劫杀,最后只剩三百余骑往华容道走去。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乱不整,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不可胜言。行不数里,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问何故,曹操道:“

  • 汉献帝窝囊一辈子 曾一句话吓得曹操魂儿都飞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献帝

    在大家的印象中,汉献帝是一个非常窝囊的皇帝,一辈子被人摆布。诚然,在权臣横行的情况下,汉献帝的确没什么作为。但是,他曾经也一句话吓得曹操魂儿都飞了,你敢相信吗?网络配图曹操刚迎接他的时候,汉献帝一直以为曹操是忠臣。随着时间的发展,汉献帝越来越感到自己没有任何权力,每天就像一件艺术品被摆放在龙椅上。史

  • “三国演义”曹操宠臣夏侯恩死于长坂坡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宠臣夏侯恩

    众所周知,曹操有两把宝剑,一把是倚天剑,一把是青釭剑。曹操非常重视夏侯恩,便让夏侯恩保管青釭剑。后来,青釭剑就成了夏侯恩佩剑。青釭剑作为夏侯恩佩剑,曾跟随夏侯恩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提到了青釭剑。即:“青釭剑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青釭剑本是夏侯恩佩剑

  • 曹操评价司马懿是个奸臣 为什么至死都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

    一个敢做敢为,敢与全天下为敌,实属古今少见。一个不敢得罪任何人,把自己藏得极深,甚至在临死前都在向魏表忠诚,没有人真正看明白司马懿哪句是真话。那么曹操和司马懿谁厉害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曹操和司马懿谁厉害。网络配图这两个人没有可比性,性格也完全不同。曹操雄霸一方,天下三分之时,司马懿还刚出生。司马

  • 宛城之战中曹操损失了哪员大将和哪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宛城之战

    宛城之战张绣投降之后,曹操设宴宴请张绣及其部下,饮酒作乐。本来张绣投降后,是一片平静的氛围,但却因为曹安民的推荐,曹操执意要娶张绣叔叔死后留下的遗孀邹夫人,使得张绣觉得倍感羞愤,起兵攻打。一天晚上,曹操喝醉酒之后,进入卧房,一时兴起,便问他的左右侍从,在这座城里可有妓女?曹操的兄长的儿子曹安民,一下

  • 曹操送完赤兔送美女 为何还是拴住关羽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

    自宋元以来,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就可以在民间流传。到了元代,无论是市井酒肆、还是戏曲舞台,都出现了类似的故事情节。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更是将这一故事推向了顶峰。从此,这个故事响彻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不过,即便关羽斩了颜良、文丑,然后悄悄离开,还有不少人觉得这样仍然没有将关羽的形象推至

  • 揭秘曹操死前发生一件怪事竟预示他的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

    民间传说,曹操死后三天下葬,所有城门大开,抬棺之人鱼贯而出,奔向四面八方,最终在高陵下葬,沿山坡密密麻麻排列若干陵寝,形成一片墓葬群,真正的曹操墓就藏在里面,这就是所谓“曹操七十二异冢”。曹操怕贼人惦记,去盜他的墓,故布疑冢,让盗墓者无法找到真正的曹操墓。生性多疑的性格甚至在死后都表露无遗。网络配图

  • 曹操手下一位传奇将军竟然16岁就当了中郎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将军

    其实讲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会想起另一个人----乐进。因为无论是在三国演义里面还是三国志里面,有很多战役他们都是并肩子上的。相对来说,乐进以勇猛闻名,李典以智谋见长,这一对搭档,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李典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有才华。网络配图父亲李乾,早期跟随曹操破黄巾,击袁术。

  • 曹操的父亲曹嵩之死为何陶谦莫名的背了这个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的父亲曹嵩

    《三国演义》之中曾经提到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名夏侯嵩,后来因为被大太监曹腾收为养子,才改姓为曹的。书中还提到曹操和自己手下的几个姓夏侯的大将都是关系非常的密切的,《三国演义》本来就是一部小说,它的历史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曹氏家族和夏后氏家族吧,曹氏和夏侯氏都是毫州的名门望族,两家世

  • 三国刘备急于称帝但为何曹操一生都不愿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

    很多人一直在说,诸葛亮如果想当皇帝,可以轻而易举地废除刘禅并取而代之。没必要为此推测争执得面红耳赤,看看曹操父子两代人完成代汉自立的过程,或许对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了解取代汉室之难度有所裨益。自董卓及其部属李傕、郭汜之乱后,那位叫做刘协的献帝,不仅是名存实亡,而且已命悬一线,最先刘协为董卓手中的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