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关羽为何愿意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揭秘:关羽为何愿意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13 更新时间:2024/1/23 4:56:32

说起关羽的为人,我们总会为其忠义所叹服,“千里走单骑”更成为其忠义的伟大证据。然而,在三国中,关羽的忠义似乎很特别,让人琢磨不透,说其忠吧,他可是投降过曹操的人,虽然说三国演义里面为他正名是降汉不降曹,但他为曹操杀颜良文丑,华容道义释曹操,说其不忠吧,兵败被俘以后他又不投降孙权,被孙权杀头还把头送给曹操,可以说关羽的忠义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谜。

网络配图

那么,关羽为何宁愿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呢?对此,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关于关羽投降曹操似乎给出了三个原因:1、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只能暂时投降;2、关羽与曹操说好只投降汉朝政府而不投降曹操;3、关羽还与曹操约定: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就要离开曹操。

对于《三国演义》给出的关羽投降曹操的三个原因,应该是作者为了拔高关羽而写的,真实的情况绝对不是这样,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当时的刘备和关羽协助曹操生擒吕布之后,刘备当然想曹操把徐州还给他,因为徐州是刘备好不容易弄来的根据地,后来被吕布和袁术联合攻击下丧失的,刘备先是投降吕布,后投降曹操,就是为了获得这块根据地,可是,刘备协助曹操攻下徐州之后,曹操并未将徐州给刘备做根据地,而是让车胄做了徐州刺史。这下,刘备不干了,就率领关羽、张飞等杀死了徐州刺史车胄,刘备当然想取而代之,但发现有麻烦,于是,叫关羽代刺史职务,自己带着张飞、老婆孩子等躲到了河南豫州的小沛,刘备的沛公称呼就来自这里,其实是要关羽当冤大头,自己躲在一旁看事态发展。

没有想到曹操不按刘备套路办事,率先击败了躲在豫州小沛的刘备,并且俘虏了刘备的老婆孩子,刘备带着张飞投奔袁绍去了。曹操再反过来打关羽,所以说关羽为了照顾刘备的老婆孩子那是戏说,是为了拔高关羽。而关羽投降曹操是投降汉也不真实,因为关羽的主人刘备就代表汉,而曹操在关羽的心中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说投降曹操就是投降汉也说不通,只能证明自己包括刘备是乱臣贼子,而且后来他也没有理由再去寻找刘备。

网络配图

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关羽被曹操围困走投无路到被俘虏之后,因为曹操爱才,毕竟,关羽是难得的大将,“万人敌”的称号不是假的,所以,希望关羽投降于他,助其征服天下,曹操手下的许多谋臣武将都是这样过来的。当时的曹操对关羽也应该有许诺,如高官、美女等,特别是告诉关羽,刘备已死或不知下落,这种方式其实与曹操劝降其他有才之人是一样的,而且为了拥有关羽这样的人才,虚报军情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当然,当时的关羽如果不投降,和陈宫高顺沮授的结局绝对是一样的,曹操对于不投降他的人才绝对不会手软。

关羽眼看效忠无门,何况,关羽出身草根,想有一番事业,现在,作为有皇家身份的刘备或死或亡,依靠刘备已无希望,只得投降曹操。所以,关羽投降曹操,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是和其他英雄一样是顺应历史潮流。当然,关羽应该也有自己的打算,先投降再说,刘备是生是死以后会知道的,然后再作打算,但他绝对不敢与曹操讨价还价,只是自己心里的打算,以后伺机而动。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关羽虽然在口头上不敢与曹操要条件,但内心给自己约定了条件。

后来,参加曹操指挥的官渡之战后,才知道刘备还活着,就在袁绍那里,曹操知道事情败露之后,害怕关羽投奔刘备,就派张辽来试探关羽,这个时候关羽的忠义就表现出来了,他对张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当然还是想留关羽为自己所用,毕竟,关羽杀颜良解其白马之围他是见识了的,所以,加重赏赐。但关羽的忠义确实令我们叹服,他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从而成全了关羽“千里走单骑”的一段人间佳话,也成全了关羽的忠义之名,关羽最终在历史的传说中成大神其实就从这里开始。

后来,关羽追随刘备借荆州,取益州,刘备终于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割据一方霸主,关羽也因此成为刘备手下第一大将。公元219年,刘备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法正发动了汉中战役,大败曹操,成就汉中王。关羽一人镇守荆州,发动了震惊华夏的江陵战役,当然是想最终在中原会师刘备大军,瓦解曹操政权。然而,事与愿违,就在关羽即将成功之际,曹操联合孙权,共同发起了剿灭关羽的战争,关羽在前后夹击,又在内部出现叛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和儿子关平被吕蒙手下大将潘璋的部将马忠所擒。最终被杀。

网络配图

许多人看到这里就会发出疑问,既然关羽能够投降曹操,实现曲线忠义,那为何关羽被孙权所俘虏之后为何不再投降孙权,然后再图投奔刘备呢?其实,关羽两次战败都没有血战到底,这也是关羽两次都被擒的根本原因,说明了关羽其实并不想死,但他为何在被吕蒙俘虏之后不投降呢?其实,翻遍《三国志》的《关羽传》、《孙权传》、《吕蒙传》、《潘璋传》,对于关羽被俘之后的细节都没有描写,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细节,都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是俘虏之后就被杀了。但是,在《关羽传》中的注解一栏中的《蜀记》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也,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所以,我们不得不推断有三个可能:一是关羽遭遇埋伏,被俘虏之后其实已受重伤,根本就没有活过来的可能,所以被杀;二是关羽被俘之后,孙权方根本就没有问关羽是否愿意投降,不问青红皂白马上将关羽杀害了,然后孙权方砍下其头颅向曹操请功去了;三是即使根据《蜀记》,当时孙权还是不想杀关羽,但其手下认为必杀,否则,后患无穷,并且以曹操当年不杀关羽带来的后果为现实事例,所以,孙权下令将关羽杀了。最终的结局是曹操给其头颅厚葬,孙权给其身子厚葬,刘备给其衣冠厚葬。

所以,如果单纯凭《三国志》的史料,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根本原因是关羽投降曹操,是想达到曲线忠义的目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有柴烧,而且关羽最终也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关羽后来被孙权俘虏后,关羽可能还是想故伎重演,但孙权没有给关羽投降的机会。

标签: 关羽曹操孙权

更多文章

  • 解密曹操和刘备:刘备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和刘备

    这几年为曹操翻案的文章特别多。虽然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道理,但是被骂的还是占多数。其实说起为曹操翻案,大家想到的就是毛泽东。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曹操得到毛泽东的点评是最多的。毛泽东肯定曹操的政治功业,称赞曹操的军事才能,还欣赏曹操的文采风骚……在毛泽东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

  • 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把守华容道放走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

    赤壁一战,曹军大败。曹操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命,一路上连遭伏兵劫杀,最后只剩三百余骑往华容道走去。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乱不整,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不可胜言。行不数里,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问何故,曹操道:“

  • 汉献帝窝囊一辈子 曾一句话吓得曹操魂儿都飞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献帝

    在大家的印象中,汉献帝是一个非常窝囊的皇帝,一辈子被人摆布。诚然,在权臣横行的情况下,汉献帝的确没什么作为。但是,他曾经也一句话吓得曹操魂儿都飞了,你敢相信吗?网络配图曹操刚迎接他的时候,汉献帝一直以为曹操是忠臣。随着时间的发展,汉献帝越来越感到自己没有任何权力,每天就像一件艺术品被摆放在龙椅上。史

  • “三国演义”曹操宠臣夏侯恩死于长坂坡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宠臣夏侯恩

    众所周知,曹操有两把宝剑,一把是倚天剑,一把是青釭剑。曹操非常重视夏侯恩,便让夏侯恩保管青釭剑。后来,青釭剑就成了夏侯恩佩剑。青釭剑作为夏侯恩佩剑,曾跟随夏侯恩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提到了青釭剑。即:“青釭剑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青釭剑本是夏侯恩佩剑

  • 曹操评价司马懿是个奸臣 为什么至死都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

    一个敢做敢为,敢与全天下为敌,实属古今少见。一个不敢得罪任何人,把自己藏得极深,甚至在临死前都在向魏表忠诚,没有人真正看明白司马懿哪句是真话。那么曹操和司马懿谁厉害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曹操和司马懿谁厉害。网络配图这两个人没有可比性,性格也完全不同。曹操雄霸一方,天下三分之时,司马懿还刚出生。司马

  • 宛城之战中曹操损失了哪员大将和哪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宛城之战

    宛城之战张绣投降之后,曹操设宴宴请张绣及其部下,饮酒作乐。本来张绣投降后,是一片平静的氛围,但却因为曹安民的推荐,曹操执意要娶张绣叔叔死后留下的遗孀邹夫人,使得张绣觉得倍感羞愤,起兵攻打。一天晚上,曹操喝醉酒之后,进入卧房,一时兴起,便问他的左右侍从,在这座城里可有妓女?曹操的兄长的儿子曹安民,一下

  • 曹操送完赤兔送美女 为何还是拴住关羽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

    自宋元以来,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就可以在民间流传。到了元代,无论是市井酒肆、还是戏曲舞台,都出现了类似的故事情节。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更是将这一故事推向了顶峰。从此,这个故事响彻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不过,即便关羽斩了颜良、文丑,然后悄悄离开,还有不少人觉得这样仍然没有将关羽的形象推至

  • 揭秘曹操死前发生一件怪事竟预示他的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

    民间传说,曹操死后三天下葬,所有城门大开,抬棺之人鱼贯而出,奔向四面八方,最终在高陵下葬,沿山坡密密麻麻排列若干陵寝,形成一片墓葬群,真正的曹操墓就藏在里面,这就是所谓“曹操七十二异冢”。曹操怕贼人惦记,去盜他的墓,故布疑冢,让盗墓者无法找到真正的曹操墓。生性多疑的性格甚至在死后都表露无遗。网络配图

  • 曹操手下一位传奇将军竟然16岁就当了中郎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将军

    其实讲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会想起另一个人----乐进。因为无论是在三国演义里面还是三国志里面,有很多战役他们都是并肩子上的。相对来说,乐进以勇猛闻名,李典以智谋见长,这一对搭档,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李典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有才华。网络配图父亲李乾,早期跟随曹操破黄巾,击袁术。

  • 曹操的父亲曹嵩之死为何陶谦莫名的背了这个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的父亲曹嵩

    《三国演义》之中曾经提到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名夏侯嵩,后来因为被大太监曹腾收为养子,才改姓为曹的。书中还提到曹操和自己手下的几个姓夏侯的大将都是关系非常的密切的,《三国演义》本来就是一部小说,它的历史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曹氏家族和夏后氏家族吧,曹氏和夏侯氏都是毫州的名门望族,两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