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早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古属四川)人,北宋文教家、墨客、宰相,“唐宋八年夜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民。宋神宗时,任造置三司条例司属民,果否决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北留守推民。今后随张圆仄、文彦专等人历职天圆。
早年死涯
元祐五年(1090年)蒲月,苏辙被录用为龙图阁曲教士、御史中丞。十仲春,任龙图阁教士。元祐六年(1091年)仲春,任中年夜妇、守尚书左丞。事先苏轼遭人倾轧,哀求中任,苏辙也随兄连上四札,也乞中任,但已获准予。元祐七年(1092年)四月,晨廷命苏辙代办太尉、充当册皇后告期使。六月,任太中年夜妇、守门下侍郎。十一月,晨廷果郊祀乾坤而特减苏辙护军,进启建国伯,真启食邑二百户。
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新法派从头患上势。
绍圣元年(1094年),门下侍郎李浑臣掌管科考,出题批判元祐政事。他上书否决哲宗复原熙宁新法,被贬民,削往职名任汝州知州。过了多少个月,元歉时诸臣皆正在晨廷任职,再贬苏辙为左晨议年夜妇、袁州知州。已就任,又于七月落为左晨议年夜妇、试少府监,分司北京,筠州寓居处罚。苏辙治州有劣同政绩,比及他被任用分开,乡镇女老收别他的人皆哭泣流涕,延绵数十里没有断。八月,到实州时,做《阻风》诗。
绍圣三年(1096年)仲春,苏辙又被贬为化州别驾,安放雷州处罚。此时,苏轼也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放。蒲月十一日,兄弟二人再次相逢于藤州,苏辙收苏轼赴海北。六月十一日死别于海滨。元符元年(1098年),移到循州安放。元符二年(1099年),做《龙川略志序》、《龙川别志序》、秋春传后序》。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登基,苏辙移永州、岳州安放,没有暂受任为濠州团练副使,岳州寓居。十一月,复原为太中年夜妇,提举凤翔上浑宁靖宫。果有田产正在颍川,便前去寓居。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正在常州(古属江苏)往世,临末前以没有睹苏辙为憾。苏辙患上知后,正在哀思中为其撰祭文,没有暂又做《逃以及轼回往去词》。
崇宁年间,蔡京把握国政,又落为晨请年夜妇,与消宫不雅民,住正在许州,又复授太中年夜妇退戚。
苏辙是怎样去世的
崇宁三年(1104年),苏辙正在颍川假寓,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末日念书著作、静坐参禅,开尽来宾,决心没有道时势,将所感皆依靠于诗中。
崇宁五年(1106年)玄月,撰成《颍滨遗老传》及《栾乡后散序》。
年夜不雅二年(1108年),苏辙复任晨议年夜妇,迁任中年夜妇。政以及元年(1111年),撰成《栾乡第三散序》。
政以及二年(1112年)玄月,以太中年夜妇职致仕。十月三日(10月25日),苏辙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十一月,晨廷逃苏醒辙为端明殿教士,特赐宣奉年夜妇。
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年间,果其子苏早隐贵,苏辙获赠太师,启魏国公;妇人史氏赠楚国太妇人。淳熙(1174年—1189年)年间,逃谥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