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弗莱明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弗莱明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906 更新时间:2024/2/13 19:05:39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这些都是有毒的细菌,弗莱明收集了它们,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制服它们,把它们培养成无毒细菌的方法。其中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葡萄球状的细菌,存在很广泛,危害也很大。弗莱明试验了各种药剂,力图找到一种能杀灭它的理想药品,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当他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器前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唉,怎么搞的,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原来,这只贴有葡萄状球菌标签的培养器里,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弗莱明没有马上把这培养器交给助手倒掉,而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

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在青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状球菌消失了。难道是这种青霉菌的分泌物把葡萄状球菌杀灭了吗?想到这里,弗莱明兴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状球菌已经全部死去,只留下一点枯影。他立即决定,把青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养。

几天后,青霉菌明显繁殖起来。于是,弗莱明进行了试验:用一根线蘸上溶了水的葡萄状球菌,放到青霉菌的培养器中,几小时后,葡萄状球菌全部死亡。接着,他分别把带有白喉菌、肺炎菌、链状球菌、炭疽菌的线放进去,这些细菌也很快死亡。但是放入带有伤寒菌大肠杆菌等的线,这几种细菌照样繁殖。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结果。让人又感到遗憾的是,当时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所以弗莱明暂停了实验,但是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家开辟了道路。

10年后对青霉素的再次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更是震惊了世界,因此,这次研究被世人称为“青霉素的二次发现”。1940年,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仔细阅读了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对这种能杀灭多种病菌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知道,要提取出这种物质,需要各方面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他邀请了一些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病理学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实验组。这之中,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是他最主要和得力的助手。

在弗洛里的领导下,联合实验组紧地开展了研制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钱恩提取出了一小匙青霉素。把它溶解在水中,用来杀灭葡萄状球菌,效果很好。即使把它稀释2百万倍,仍然具有杀灭能力。随后,他们开始了更努力的提取工作,终于获得了能救活一个病人所需的青霉素,并救活了一名病人,证明了这种药物的无比效能。

弗洛里清醒地意识到,青霉素要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必须改进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但这对联合实验组来说,却是无法办到的事。当时的伦敦正遭受德国飞机的频繁轰炸,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很不安全。

1941年6月,弗洛里不顾钱恩的反对,带着青霉素样品来到不受战火影响的美国。经过和美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制成了以玉米汁为培养基,在24℃的温度下进行生产的设备。用它提炼出的青霉素,纯度高,产量大,从而很快开始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从而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因在青霉素发现利用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机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出来的药物,它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这一医药学上的重大发现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的。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这些都是

  • 南希·韦克:二战最美女间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南希·韦克,因为面容姣好又极富个性,被誉为“最勇敢的美女间谍”,是纳粹出价500万法郎悬赏通缉的“黑名单”第一人。战后,她获得多国荣誉勋章,她的故事屡被改编成小说、电影。南希天性中有着冒险和勇敢的品质,明星般的面容下更有机灵的头脑。16岁时,她身揣200英镑离家出走,这点钱还是她姨妈去世时的“遗产”

  • 薄伽丘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137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后世。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

  • 彼特拉克:人道主义的奠基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意大利文:Francesco Petrarch,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和道德观的建立与他是分不开的。生平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父亲是佛

  • 拉斐尔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拉斐尔·圣乔奥(意大利文: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简称拉斐尔(拉丁文:Raphael),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亦是建筑师。他的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他的代

  • 茜茜公主:欧洲最美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茜茜在15岁嫁给奥地利皇帝的时候,按照当时人的正常标准,茜茜是一个没什么女人味的女性,为此在婚后最初的几年时间中,作为一位“想下来的丑小鸭”,皇后的形象是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不过随着茜茜在往后的4年中生下了三个孩子之后,茜茜也逐渐进入到了20岁这个黄金年龄段。到了茜茜婚后五年之后的1860年代,年

  • 莎士比亚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鲁迅曾称他作“狭斯丕尔”),代表作有《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

  • 塞万提斯和他的骑士文学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西班牙语: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全名: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年9月29日-1616年4月23日),出生于西班牙埃纳雷斯堡,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被誉为是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唐·吉诃德》达到了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

  • 丢勒:游走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画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

  • 蒙田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蒙田(1533.2.28-1592.9.13),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主要作品有《蒙田意大利之旅》《随笔集》《热爱生命》。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这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的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