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拿破仑的英雄末路是怎样的

拿破仑的英雄末路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96 更新时间:2023/12/31 7:13:36

1814年4月20日上午11点,拿破仑在俄、奥、普、英的监护及千名骑兵的簇拥下,开始厄尔巴岛进发。他在流放途中乘坐一辆六匹马拉的“卧车”,他身后紧跟着十三辆马车。根据与联军达成的协议,拿破仑可由一千二百名皇家卫队骑士护送车队护送,但是,只能送到纳韦尔。从罗昂开始,由奥地利和哥萨克的骑兵部队取而代之。这使拿破仑大为恼火,他声称自己拒绝一切护卫队员。

除此外,没有任强制束缚,拿破仑亲自选择休息地点和出发时间。沿途遇上的部队向他举枪致敬,田野上响起阵阵鼓声。而且几乎每到一处,人们一得到他到来的消息,都纷纷出来向曾经的皇帝致敬。途中欢呼声不断,但拿破仑心情十分平静。

厄尔巴岛是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岛上仅有居民数千人。这是一个罕为人知的小岛。位于科西嘉东面五十公里处。1814年曾属拿破仑在意大利的领地。这个小岛群山巍峨,奇峰林立,最高峰的海拔可达到一千多米,景色宜人,气势颇为壮观。而且岛上枝蔓丛生,山花烂漫,是个颇有情调的小岛。

拿破仑天生不是一个安分守己、满足现状的人,他又怎么会在这样的小岛上安度余生呢。自从他来到厄尔巴岛以后,岛上的景象便有了很大的改观。因为拿破仑对这个小岛拥有完全的主权。对于一个掌握了整个欧洲,享受过最豪华的宫殿生活的帝来说,厄尔巴岛不过是一块被大海撕裂的礁岩而已。

然而拿破仑似乎很满意岛上的生活。在厄尔巴岛生活的那段时期,拿破仑组织了一个微型国家,修海港,建船队,造都市房屋和乡间别墅,组织由六百多位老兵组成的军队训练、检阅、演习,保持他们强健的体魄和昂扬的斗志。他带领人民铺路修桥,为人民的健康着想创办医院,为岛民素质考虑兴建学校、戏院、兵营等等。还有一系列复兴工业的措施。岛上的居民由衷地钦佩和热爱拿破仑。英国特派员尼尔·坎贝尔曾说:“他好像在不知停息的运动中得到很大的乐趣,为看到陪同他的人累得筋疲力尽而高兴。”

拿破仑在岛上设立了总督府,委任巴尔为总督,德普奥为行政官,佩吕兹为司库。四名内侍从地方显贵中挑定,费洛·德·博勒加尔为首席医生。另又挑选了三十五名仆人和一百匹马。还组织了一个作战部来管理卫队。岛上的保安和防务都有了新的章程。

这位胸襟宽广的帝王并没有因为退位而丧失了他王者的激情,恰恰相反,在厄尔巴岛,他又一次施展了他天才般统领者的才能,把厄尔巴岛组建成立一个国家的模型。岛上苦闷孤寂的生活,让拿破仑倍加思念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而这时约瑟芬的死,又给了拿破仑以沉重的打击。

母亲莱蒂齐娅来看拿破仑了。多年的风霜在母亲的头发上留下了痕迹,她已白发苍苍。莱蒂齐娅对厄尔巴岛这个独立小“王国”很满意,认为这里才像人间的天堂,尽管这里条件并不十分好,她仍愿意住在这里,因为拿破仑在这里。这就是慈母的心。母亲来了之后,妹妹宝琳也来陪哥哥了。

个性骜不驯,放荡不羁的宝琳经组织上流社会的戏剧演出和化装舞会,并在舞会上极尽疯狂,通宵达旦。虽然拿破仑曾多次训斥妹妹的张扬作风,但是,他心底里对妹妹还是很满意的。母亲和妹妹的到来使拿破仑摆脱了孤寂之苦,成了拿破仑流放期间真正的心理慰藉。

在厄尔巴岛蛰伏的十一个月中,拿破仑试图对自己的一生作全盘的审查。他对处事认真的德鲁奥谈起:在布拉格会议上没有媾和,那是他的错误;当时他恃有过人之才和可用之兵,因而失策;“但那些责备我的人从未陶醉于幸运的体会。”及至后来,重登皇帝宝座,他又说在厄尔巴岛上,仿佛在坟墓中听到了后代对他的定论。

但他更关心法国和欧洲局势。有两件事令拿破仑极为恼火。一是复辟了的波旁王朝拒付二百万法郎的年金,二是奥地利当局不准拿破仑与皇后和罗马王相见,并把罗马王作为人质。而且皇后也好像另有了新欢。在巴黎的塔列朗等人并不放心将拿破仑留在厄尔巴岛上,他们希望拿破仑早点死掉,并策划把拿破仑送到一个气候不调的岛上。

不久,报上登载了这方面的消息。报上说,拿破仑有可能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去。拿破仑还从报纸上得知联军内部由于利益冲突失和的消息。“看来我的机会又来了。”拿破仑自言自语地说。

当拿破仑在厄尔巴岛打盹的时候,欧洲的各派人士立刻长长地出了一气,纷纷粉墨登场。

1814年4月6日,“好战英雄”拿破仑向国内外宣布退位,元老院召唤路易十八归国即位。4月24日,路易十八到达加来。5月2日,他在圣多昂发表一项宣言,允诺尊重民主宪政。6月4日,宪法在两院中宣读。这位身躯硕大,胖得连走路都要倚靠两边拐杖的王位继承人,穿着一件蓝色翻领大袍,胸前挂着一个旧式金牌,蹒跚地进入了杜伊勒里宫。波旁王朝复辟了。

路易十八执政以后,在国外流亡的那些王党分子也都先后回国。这些素来娇生惯养的贵族,他们所盼望的只是恢复革命前的种种特权,好让他们享受不劳而获的幸福。除此之外,便是对革命党人进行疯狂地报复。而他们的总代表路易十八也不准备兑现自己的诺言,他在短期内把一万多名军官免职,将无能的贵族安排在高官显职上,领取厚薪。他

免除教会学校一切租税,并使教会不受政府管辖。他还给被枪杀的王党分子树碑立传,追封因谋杀拿破仑而被处死的卡杜达尔为贵族。路易十八及其亲信极力恢复旧制度、旧秩序,取消了一切革命成果。从德意志各要塞撤回来的,以及从西班牙、俄国和英国牢房放出来的士兵们,他们对于波旁王朝的软弱无力愤愤不平,群言鼎沸。

战士归来,法国将他们遣散,或只发一半薪饷,暂予安置。波旁王朝如果善于处理问题,也许可以把他们争取过来。但波旁王朝的人物,特别是那个堪称流亡贵族典型的阿图瓦伯爵,偏偏是最不识时务的,他们把拿破仑的老近卫军撇开,另行建立一支享有特权高薪的王室卫队,由六千名贵族和保王派先生们组成。

农民,特别是那些占有在革命中没收的贵族土地的农民,同样感到不安。地主的要求越发苛刻,使他们苦不堪言。拿破仑王朝的结束,也使大陆封锁政策随之瓦解。扑面而来的大量英国商品席卷法国,一时挤兑了不少法国商业和工厂,使许多商人面临破产的危机。

农民们开始怀念拿破仑时代的土地自主了;商人们开始怀念拿破仑时代的财源昌盛了;知识人士开始怀念拿破仑时代的自由民主气息了;将士们开始怀念他们心中依然伟大英明、曾与他们同甘共苦的拿破仑了。他们开始在一起寻求兵变、寻求他们的精神上的伟大拿破仑。

经过革命洗礼的法国人民很快认识到路易十八回国不是来解放他们的,而是来建立一个新的专制制度。拿破仑统治下的专制政府,至少还能给法国带来荣誉和活力,而路易十八的专制统治,则显得腐化和无能,只知道压迫百姓。波旁王朝开始不得人心,尤其是遭到遇的将军们更加怀念拿破仑了。

1814年11月,战胜拿破仑的欧洲俄、英、奥、普四大强国,在维也纳讨论欧洲善后问题。身着华丽礼服的国王、贵族、外交家们,胸前佩带各色勋章,一边举杯痛饮,庆祝太平,一边又为战利品的分配不均而争吵不休,甚至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于是维也纳的和平会议丑戏连台,滑稽至极。

俄国想占领波兰的全部,要求把拿破仑时期的华沙大公国和俄属波兰合并起来,建立一个王国,由沙皇统治。普鲁士支持俄国的要求,并要求合并全部萨克森领土,以补偿其让给俄国原属普鲁士的波兰领土。英国和奥地利坚决反对。英国不愿俄国过于强大而向欧洲西进。奥地利不愿将加里西亚、克拉科夫和维斯瓦河一线让给俄国,也不愿普鲁士因合并萨克森而更加强大。

这样,维也纳会议的四强形成了两个对立阵营,即俄普为一方,英奥为另一方。法国代表塔列兰权衡利弊,决定加入英奥一方。1815年1月3日,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亲自拟定了一个对付俄普的同盟条约,梅特涅和塔列兰都加入同盟,各国答应出兵15万。塔列兰高兴地写信给路易十八说:“陛下,反法同盟已经永远解散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拿破仑的宝藏到底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812年5月,法国皇帝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对俄国进行远征,并于同年9月14日占领莫斯科。拿破仑在莫斯科掠夺了许多战利品和奇珍异宝,其中包括古代的武器、克里姆林宫中的珍贵物品、教堂的装饰品以及绘画和雕像等。此时的莫斯科几乎是座空城了,大部分居民已随俄军撤退,近20万人口的城市剩下的还不到1万人。当天

  • 拿破仑怎么一夜间当上司令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1769年,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是一个左撇子,他的原名叫拿破仑·布宛纳巴,1796年才改名为“波拿巴”。拿破仑一开始自认为是一个非法国人,希望有一天能让科西嘉岛从法国独立出去。1778年12月15日离开故乡前往法国。1779年1月1日进入奥顿中学。在父亲卡洛·波拿巴的安排之下,

  • 拿破仑在实战中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到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贵妇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随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率的法军多

  • 拿破仑怎样进行军事立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拿破仑的军事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军队的管理和指挥,把军队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形成了一定的准则,这就同“朕即国家”下的封建王权的军队有了根本的区别,从而维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军队的领导和控制,拿破仑的军事法规主要散见于他制定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方面,虽然没有呈现出系统,但却具有准

  • 拿破仑如何成为欧洲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8月底,俄国将领库图佐夫与奥地利联军向巴伐利亚乌尔姆开进。拿破仑于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师东进,10月12日法军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取得乌尔姆战役胜利,反法联盟投降。随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又于1

  • 拿破仑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

  • 历史名人对拿破仑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雨果: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

  • 赖雅日记:张爱玲的忘年跨国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赖雅原是德国移民后裔,年轻时就显露了耀眼的文学才华,他个性丰富多彩,知识包罗万象,处事豪放洒脱。结过一次婚,有一个女儿。但生性奔放自由的他,很不适应婚姻的束缚,便与女权主义者的前妻解除了婚约。在这以后的岁月里,他也结交过不少动人的女友,但她们中没有一个愿意也没有本事与这个男人共结连理,直到他65岁遇

  • 拿破仑怎么拯救了美国两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拿破仑,我们知道是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虽然拿破仑最终失败了,但是拿破仑的丰功伟绩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不过今天讲的事实拿破仑拯救美国的故事,可以说拿破仑无意中拯救了美国两次。我们知道拿破仑在当上了法国皇帝之后开始横扫欧洲,在欧洲大路上这个时候已经无敌了,但是远在海外的英国这个时候是一直反对自己

  • 拿破仑与希特勒的异同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世界历史上,试图统一欧洲的强国有不少,但是真正尝试着做到这些,并且搅得欧洲天翻地覆的只有两个,拿破仑法国与纳粹德国。拿破仑与希特勒两个人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国领袖,风云人物,曾经都试图征服欧洲,最终都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两者身上有不少共同点,但是也有本质的区别。首先,两者存在着不少的共同点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