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生平简介

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12 更新时间:2024/2/21 12:01:32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教名伯多禄·保禄·鲁宾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朝外交使节。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

人物生平

早年

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年6月28日生于德国锡根,具体诞生日期仅见于其死后9年出版的一幅铜版画,来源存疑,可能是因为6月29日是圣伯多禄和圣保禄的纪念日。

鲁本斯在拉丁学校von Rumoldus Verdonck学习,能阅读古希腊罗马书籍原著。也曾在一个伯爵夫人家里做侍童,因此有机会接受正统的贵族式教育,懂得了上流社会礼仪习俗,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事,精通多种语言。

1592年,开始在母亲的安排下学习绘画,先后从师风景画家维尔哈希特、多才多艺的画家阿达姆·凡·诺尔特以及奥托·凡·韦恩(Otto van Veen),在他们的门下学习了4年时间,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不久又成为从罗马归来的维尼乌斯的弟子,使鲁本斯受益很大,这使年轻画家对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充满美好的往。

1598年,结束学业,加入安特卫普圣路加公会,成为正式画家。

父亲扬·鲁本斯(1530—1587)是在意大利接受教育的安特卫普法学家和舍芬型陪审官,和妻子玛丽亚一共育有6子,改宗新教后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德国。全家暂居锡根,1578年移居科隆。

1587年,扬·鲁本斯去世后,12岁的彼得·保罗·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此后终生未曾改变信仰,而宗教也成为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

负笈意大利

1600年,鲁本斯前往意大利深造,未几就获得曼托瓦公爵Vincenzo Gonzaga青睐,待诏宫廷,从而有缘得见密藏。因为鲁本斯并不打算终老曼托瓦,所以他拨冗造访意大利各地,尤其是罗马、佛罗伦萨、热那亚。

在罗马,鲁本斯以不懈的热情研习古罗马的雕塑和文艺复兴全盛期的绘画,特别是拉斐尔·桑西和米开朗基罗。鉴于这两位大师的很多杰作都是湿壁画,故而这种经历是在任地方都无法替的,堪称其画家修业的完美结束。

1601年至1602年,第一次旅居梵蒂冈期间为位于罗马的耶路撒圣十字圣殿绘制了3幅祭坛画(现存格拉斯的医院)。

1603年,公爵派遣鲁本斯出使西班牙,期间完成名作《莱尔马公爵骑马像》,现存普拉多博物馆。画家还籍此一睹西班牙皇室收藏,其中就包括提香·韦切利奥的大批油画。

1605年底,鲁本斯再访罗马,计划在此停留3年。他被委托为罗马的新堂(又名小谷圣母教堂)的主祭坛创作祭坛画,这对于外邦人是极高的荣誉。在其第一稿中容纳了圣母、圣子、圣额我略以及诸位圣人,然而细致的人物刻画因为教堂不佳的采光而失去了光彩,画家又以3幅石板绘画代替,原稿现存法国格勒诺布尔的博物馆。

在1608年10月祭坛揭幕之前,传来母亲病重的噩耗,鲁本斯立即程返回安特卫普,未料此后再也不曾踏上意大利的土地。

重返安特卫普

1609年,鲁本斯回到了佛兰德斯,并开始为大公爵阿尔贝托及其夫人伊莎贝尔·克拉拉·欧仁妮服务。大公爵及其夫人向他订画,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些参加外交使团的机会。他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知识、政治能力、以及作为艺术家所享有的声誉,都使他得以在一些微妙的场合下仍能表现自如。

他分别于1603年和1628年两次迁居到西班牙,另外也曾定居过英国和法国。这些经历都有助于扩大他的知名度,更有利于推动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同时,也使他得以借机欣赏到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更有助于他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巴洛克式风格并在作品中加以运用。

收藏家们都争相抢购鲁本斯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充斥于欧洲贵族和天主教教士们的生活中,并对当时的美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出自画家自己的笔下、还是由他的画室协助绘制的画作,尤其是版画作品,都充分展现了鲁本斯在艺术上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为他在遥远的国度,包括美洲大陆,都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1608年,他回到安特卫普,次年出任佛兰德斯的统治者伊萨贝拉的宫廷画家,不久便与人文主义者兼名律师的女儿布兰特结婚,画家为妻子画过不少著名的肖像,过着豪华安定的生活。这种安定的生活使画家投入积极的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

其间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强劫留基伯的女儿》、《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表明其艺术创作已进入鼎盛阶段。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誉满欧洲

从1621年至1630年间,鲁本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访欧洲多国进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为西班牙和英国缔结了友好关系。为此他被查理一世封爵,并还为伦敦的宫廷白厅做过一幅题为《祝福和平》的天顶画。鲁本斯本人也显然很喜欢这种外交工作,曾评论说:“画画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的爱好。”

晚年生活

1630至1640年,他已进入老年,因患风湿病而手指成为畸形,但仍坚持作画。一批出色的风景画和人物肖像,用色、用笔更加奔放自如,虽然画作的大部分的要由助手和学生来协助完成,但他亲手制作的那些油画草图,仍可看出他的绘画到后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人物性格

生活中,鲁本斯是一个开朗外向、和蔼可亲、超凡脱俗、极富教养而又活跃健谈的人,他有着令人惊叹的旺盛的精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绘画创作之中,而且也使他能够在致力于绘画艺术之也参加大量的其他活动。

他最初的画作仍然没有完全脱离青年时代的浮夸矫饰的风格;意大利之行中,他临摹了许多绘画艺术大师的作品,模仿他们的画作风格,并从中逐渐学习到了一种古意大利革新主义的艺术倾向,但直到这时,他仍然在正确的道路的周边徘徊。

然而,生活中的大量充实的积累铸造了他强悍的个性,这种现实主义的个性源于佛兰德斯,融入了他罕见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中,体现在他巴洛克式的绘画语言里,得益于这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他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一种充满生机、熠熠生辉艺术表现形式,既迎合了天主教廷反改革的口味,也满足了欧洲的王公大臣们的英雄主义情结的需要,这一点在他的宗教寓言故事画和异教寓言画中都有体现。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美学家沃尔夫林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1864-1945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瑞士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西方艺术科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物介绍曾在慕尼黑、柏林、巴塞尔等大学攻读艺术史和哲学。1893年接替导师雅各布·布克哈特(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史学家和艺术史家)在巴塞尔大

  • 马戛尔尼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年—1806年),出生在北爱尔兰安特合郡的大地主家庭,1759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之后进入伦敦坦普尔大学进修,师从荷兰伯爵亨利·福克斯。简介他是英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曾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于1793年抵达中国,欲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

  •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热那亚、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卡

  • 阿尼巴尔·卡拉齐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阿尼巴尔·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在卡拉齐兄弟中最为著名,成就也最为突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美术上,他推崇古典雕塑和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盛期文艺复兴大师。人物生平(1560.11.3,教皇国波隆那~1609.7.15,罗马)意大利画家,在从风格主义的矫揉造

  • 著名画家普桑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年-1665年),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尼古拉斯·普桑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醉心于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虽然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

  • 德国作曲家巴赫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1700年,赴吕内堡,进入米歇尔学校唱诗班学习。1703年至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任职。1708年,到魏玛

  • 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人物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男,是一位意大利神父,也是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主要作品有《四季》等。人物经历音乐世家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

  • 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人物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1759年),出生于德国哈雷,巴洛克时期英籍德国作曲家。1702年,进入哈雷大学法学院学习。1703年,加入汉堡剧院;在此期间,陆续创作了《阿尔米拉》《尼禄》等在内的首批歌剧。1706年,赴意大利,在此期间结识了科

  • 西班牙诗人贡戈拉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贡戈拉·伊·阿尔戈特,西班牙黄金时代诗人、剧作家,著名文学流派“贡戈拉主义”(夸饰主义)的创始者。生于科尔多瓦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法官。15岁进入萨拉曼卡大学学习神学。1589年回到科尔多瓦,在大教堂获得一个闲差神职,但不受教规的约束。1617年去马德里,获得国王宫廷小教堂神父的职位。1626年退居

  • 约翰·邓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2年1月22日—1631年3月31日),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教士,被T·S艾略特特别推崇,于其中布罗茨基和这位久远年代的异国诗人,曾在欧洲大陆游历,也曾是宫廷中潇洒倜傥、前途无量的绅士。1598年,约翰·邓恩被任命为伊丽莎白宫廷中最重要的一位爵士的私人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