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孟之道: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孔孟之道: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0 更新时间:2023/12/15 2:26:49

千百年来,老百姓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至圣孔子逝世时七十三岁,亚圣孟子是在八十四岁时辞世的。

孔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不可动摇的地位,他们自然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孟子并非孔子的学生,事实情况是这样的:孟子是子思(孔子之孙)门人的学生,子思曾受教于曾参(门人尊称为曾子),而曾参是孔子的主要门徒之一。

作为孔孟之间的两环,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曾子和子思。

曾参字子舆,是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以修身和孝行著称,又颇多著述,是一位很有名的儒家大师。身后被尊为“宗圣”。

曾参相传为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裔,是孔子早期学生曾点的儿子,也就是说他们父子都是孔老夫子的门徒。曾参年轻时,家族已经衰败,为维持生计,他跟母亲一道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过着“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清贫生活。曾参是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投到老师门下的,他性情沉静,忠诚老实,谦恭勤谨,有大丈夫之勇,深得孔子喜爱。由于有了孔子的悉心教授,而曾参自己也勤奋学习、严格修身,所以他很快就成了一个博学多才,学有所成的人。

那时,曾参的父母还在世,为了养家,他去莒国当了一个“得粟三秉”的官。这期间,曾参收徒讲学,弟子也达七十多人,后来成为大军事家的吴起就是其中之一。父母死后,他南游楚国,也做过“尊官”。然而后来还是告别了政坛。齐国、楚国、晋国分别想迎他为“相”、“令尹”、“上卿”,他一概不就任,而专心致力于钻研学业,传授弟子,终成一代儒学大师。更为难得的是,他一生中还撰有《孝经》、《曾子》、《大学》等多种著作,是孔门弟子中著述最丰的一个。

孝行在曾参的思想和行为中始终占着最突出的地位,他本人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啮指心痛”讲的就是他的故事——曾参这个孝子服侍母亲的孝敬之心达到了极点。一次,曾参在山中砍柴,家里有客人来到,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但曾参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指头,曾参忽然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跪在母亲前面,询问缘由。母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

民间还流传着曾参杀猪的诚信故事:曾参的妻子原来答应杀猪给儿子吃,后来又舍不得了,曾参斥责了妻子的不严肃态度,说:“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而后,杀猪以兑现前诺。

大家非常熟悉的“吾日三省吾身”也和曾参有关,那是《论语》记载的他的话语,就是说一个人每天都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对各种问题及时反省。

曾参的思想学说是比较丰富的,影响也很广,历代统治者赠他“太子少保”、“郕伯”、“郕侯”、“武城侯”、“郕国公”等谥号。元代至顺元年(1330年),更被封为“郕国宗圣公”,成为孔子弟子中仅有的“二圣”之一(另一圣为“复圣”颜回)。

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之孙,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非常遗憾的是,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礼相待,但终未被起用。

《汉书·艺文志》曾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可惜已经失传。子思上承曾参,下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中庸》一篇亦为儒家心性理论的主要著作之一。

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论子思、孟轲之学,谓:“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韩非子在其《显学》篇中论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子思之儒”亦为其中一派。

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追封子思为“述圣公”,以后就称作“述圣”。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苏东坡和佛印的“互怼”日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年间,有一位大才子苏轼,又名叫苏东坡,他是一个才高八斗,又极有情趣的人。现在流传下来了许多苏东坡的文学作品,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同时,他还留下了许多美食的方子,比如回赠肉等。传说,苏东坡和大和尚佛印是一对好朋友。佛印大师生性老实,经常被苏东坡打趣儿。苏东坡有时候,在佛印身上占了便宜,就非常高兴地回

  • 东坡爱竹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东坡常写竹,不宁唯是,东坡还要画竹,有《竹石图》留于后世。他不仅是一代文豪,在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墨竹之爱,是东坡爱竹的升华。将自己所钟爱之竹形诸纸上,必全神贯注,凝神屏息,所得墨宝必是作画者精神心血凝聚的产物。而从东坡对墨竹的探讨,则更可见东坡的艺术追求。 说起东坡与墨竹,还有一人必须一提,这便是

  • 苏轼美食诗六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来君子远庖厨,文人性雅,大多不会去碰庖厨这样的大俗之物!唯独苏东坡,既能大雅,也不嫌大俗,大俗大雅之间,悠游世间,洒脱不羁!东坡好吃、善吃、精于吃,自然也擅辨食材、精通厨艺!这个大吃货,不仅首创了很多新菜,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吃的诗词: 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

  • 宰予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宰予简介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

  • 端木赐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端木赐简介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

  • 路易十六生平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路易十六生平简介 路易十六(Louis Ⅹ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岁),波旁王朝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他既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欧洲历史中

  • 吉伦特派领导人:罗兰·德拉普拉蒂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罗兰·德拉普拉蒂埃(1734~1793),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时期吉伦特派领导人之一。1734年2月18日出生。1780年与马农·菲丽蓬小姐结婚。1784年罗兰在亚眠和里昂任工场督察员,曾参加《百科全书》修改工作。罗兰夫妇深受启蒙思想熏陶,积极支持法国大革命。1790年,罗兰被选入里昂市议会,在该

  • 吉伦特派领导人:布里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德·瓦尔维尔,法国大革命时期吉伦特派领导人,生于沙特尔,平民出身。早先在律师事务所中充当书记员。1780年出版《关于所有权与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盗窃的哲学探索》,提出“财产即盗窃”的论点。后曾因出版反专制政体的小册子而被囚禁。1785年在奥尔良公爵办公室任职。1788年创立“黑人之

  • 法国大革命代表人物之一:马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让·保尔·马拉(Jean-Paul Marat,1743~1793),法国政治家、医生,法国大革命时期民主派革命家。1783年弃医从政,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马拉即投入战斗。他创办的《人民之友》报(初称《巴黎政论家》),成为支持激进民主措施的喉舌。曾几度停刊,到1792年9月21日出版近1000期

  • 法国大革命代表人物之一:罗伯斯庇尔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马克西米连·佛朗索瓦·马里·伊西多·德·罗伯斯庇尔(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法国革命家、政治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1758年5月6日,罗伯斯庇尔出生在阿尔图瓦郡阿拉斯城。祖父和父亲都是律师。他的童年时代由外祖父抚养和教育,起先在阿拉斯城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