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尔托夫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马尔托夫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03 更新时间:2023/12/12 22:25:39

马尔托夫(MapTOB),男,1873年~1923年,原姓名采捷尔包姆·尤里·奥西波维奇,俄国孟什维克代表人物之一。

1895年参加彼得堡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0年起为《火星报》编辑。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带头反对列宁的建党原则,成为孟什维克的首领之一。斯托雷平反动时期为取消派领袖之一。1917年起领导左派社会革命党人,1919年起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0年起迁居国外,发起组织第二半国际。

布尔什维克党是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领导俄国人民在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首次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工人阶级国家政权的政党。它的产生、巩固发展,是与列宁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

长期以来,为了维护布尔什维克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列宁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在建党初期,列宁就同马尔托夫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1898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在明斯克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但是,这次大会没有制定党的纲领和章程,没有把俄国当时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团体组织起来。这些小组和团体没有统一的路线,没有中央统一的领导。

实际上,这次大会没有把社会民主党组织起来。大会以后,国内的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斗争浪潮日益高涨。这就提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即如在俄国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别于第二国际各国党的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使之能够担负起领导俄国革命的重任。

在这种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于1903年7月17日—8月10日在国外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在《火星报》所提出和制定的原则的基础和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党”。

也就是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当讨论党章第一条时,列宁和马尔托夫在入党条件问题上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列宁提出的条是:“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

马尔托夫提出的条文是:“凡承认党纲、并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为实现党的任务而积极工作的人,可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二者分歧的焦点是,作为一个党员要不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从表面看虽然二者只有参加不参加党组织之差,但却包含着原则性的分歧,关系到建立一个什么样党的问题。

列宁认为,党员只有“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党才能成为一个集中统一、有严密组织的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马尔托夫则主,作为党员只需“经亲自协助党”就行了。按照他的观点,就可以把一切愿意入党的人全部吸收到党内来,不要求他们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也不用党的纪律约束他们。这样一来,任何一个罢工者或知识分子,都有自行列名入党的权利,从而使党失去明确的组织界限,变成一个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和不定型的团体。

其实,马尔托夫的条文是抄自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章第一条。该条文指出:“凡承认党纲的原则并尽力帮助党的人都可以成为本党党员。”显而易见,马尔托夫所主张建立的党,正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类型的党。

为了纯洁党的组织,保持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列宁在会上曾作了几次发言,同马尔托夫的错误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指出:“既然问题是要在两个条文中选择一个,那我决不放弃我的坚定信念,我认为马尔托夫的条文比草案初稿更坏,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给党带来不小的危害。”

大会在投票表决时,马尔托夫的条文以28票赞成、22票反对和1票弃权通过。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了,但列宁同马尔托夫的斗争仍在继续。列宁并没有因为马尔托夫的暂时胜利而改变自己的坚定信念。

1904年2—5月,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这一光辉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马尔托夫的条文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深刻地揭露了该条文的阶级实质。列宁指出:“总之,马尔托夫同志的条文要么是一纸空文和空洞的辞藻,要么就多半是而且几乎完全是有利于那些‘渗透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而不愿意加入组织的‘知识分子’。

马尔托夫的条文在口头上是维护无产阶级广大阶层的利益的,但是事实上却是为那些害怕无产阶级的纪律和组织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利益效劳。

列宁在揭露和批判马尔托夫错误思想的过程中,全面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这就是: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部队;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和其他一切群众组织的领导者;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工人阶级政党必须有全党共同遵守的统一纪律;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加强同本阶级群众的联系,等等。

列宁提出的这些建党原则,对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只要按照这些原则建设党,一定会把自己的队伍日益紧密地团结起来,建立一支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有了这样的政党,无论是已经衰败的俄国专制政权还是正在衰败的国际资本政权,都是支持不住的。

列宁通过对马尔托夫错误思想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逐步地认识到列宁条文的正确性和马尔托夫条文的危害性。

1905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在伦敦举行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讨论和通过了新党章。

列宁的条文被列入该党章之中。这样,列宁在维护党的先进性问题上同马尔托夫开展的一场激烈斗争,最终以列宁的完全胜利和马尔托夫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查理大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查理大帝(Charlemagne或Charles the Great,公元742---公元814年),或称为查理曼、查尔斯大帝、卡尔大帝(德语:Karl der Große),法兰克王国加洛林国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查理曼帝国。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利奥

  • 查理大帝为什么被称为欧洲之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查理曼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不仅文治武功显赫,而且也注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兴办学校,聘请知名学者讲学。搜集和抄写古代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手稿,抄写的文字是用所谓加洛林小草书体,这是一种清秀优美的拉丁字母,后来稍加修改一直使用至今。修道院设立图书馆,收藏教父作品以及古希腊罗马作家的作品。查理曼还邀请欧

  • 薛定谔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中工作17年。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Paul Dir

  • 薛定谔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1926年薛定谔提出其波动方程时已39岁,在这一点上,他倒是与其柏林大学的前任普朗克不无相似。据说他的这种创造性的激情,恰恰来自圣诞节假期中与情人的幽会,且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一连发表了六篇论文,不仅建立起波动力学的完整框架,系统地回答了当时已知的实验现象,而且证明了波动力学与海森

  • 丹尼斯·海斯人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丹尼斯·海斯(Dennis Hayes)1970年全球首次地球日(Earth Day)活动的组织者,创建了地球日联盟(Earth Day Network),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主义者,被誉为“地球日之父”。人们习惯把他在1970年发起的这次地球日活动视为美国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他于1990年组织了第一次

  • 阶梯金字塔是谁建造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伊姆霍特普(Imhotep)是埃及一位十分罕见的神,事实上他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这与法老王自命为神不同),他是一位天才人物。他是第三王朝最有作为的一位法老——左塞王的维西尔(古代法老身边的权臣,帮助管理国家处理家族事物,相当于宰相),对自己领地掌管得非常好,并兢兢业业的为法老辅政。伊姆霍特普

  • 图坦卡蒙身世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图坦卡蒙(Tutankhamun,前1341-前1323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他原来的名字叫“图坦卡吞”,意思是“阿吞”的形象,后改为图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的形象。说明他的信仰从崇拜阿吞神向崇拜阿蒙神转变。图坦卡蒙9岁君临天下,19岁暴亡,死因为一种家族遗传病。图坦卡蒙并不是古

  • 图坦卡蒙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结合一些文献史料的记载和出土的壁画文物大体可以得知:由于图坦卡蒙登基时年纪非常小,只能同老臣阿伊共掌大权。他在18岁时突然死去。接下来,老臣阿伊继承了王位。对图坦卡蒙的死,历史上没有任何记录。虽然考古学家在对他的木乃伊进行的检验时,发现他的头上有一处受伤的痕迹,但在他死以前已经部分治愈,可能是意外受

  • 巴西球王贝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贝利(Pelé),全名埃德森·阿兰特斯·多·纳西门托(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1940年10月23日出生于巴西,前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曾被国际足联誉为“The King Of Football”(“球王”)。1956年,贝利于桑托斯队开始职业生涯,期间获得

  • 巴西足球队卡卡的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卡卡(巴西足球运动员)一般指里卡多·伊泽克森·多斯·桑托斯·雷特。里卡多·伊泽克森·多斯·桑托斯·雷特(Ricardo Izecson Dos Santos Leite),1982年4月22日出生于巴西巴西利亚,巴西足球运动员、前巴西国家队的核心人物,司职进攻性中场(前腰),绰号“卡卡”(Kak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