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宋宫词》寇准巩固元侃太子地位

《大宋宫词》寇准巩固元侃太子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78 更新时间:2024/2/23 5:50:23

《大宋宫词》序幕,箭伤发作的宋太宗决意破除杜太后“金匮之盟”中传弟不传子的禁锢,越过本应继承皇位的秦王赵廷美,在自己的三个儿子中确立储君。

赵元侃能碾压秦王赵廷美与两个哥哥上位,完全得益于赵普力荐。而事实上,力推赵元侃成为储君者,却是《大宋宫词》第三集中得以登场的寇准。寇准不负厚望,明察秋毫,为赵元侃洗清了杀人嫌,巩固了赵元侃的太子地位,推动了剧情发展。

赵普与寇准,谁才是力助赵元侃成皇太子的功臣?在《大宋宫词》中是赵普,但事实并非如此。

寇准入朝

《大宋宫词》中,宋太宗答应群臣彻查赵德昭被毒死一案,同意“大理寺少卿寇准负责彻查此案,寇准开始闪亮登场。

寇准出身名门望族,“少英迈,通《春秋》三传。”他考取进士之时,年仅19岁。宋太宗有个怪癖,深信“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每次在金殿考察进士时,经常嫌弃并淘汰少年英俊者。有人劝寇准殿试时虚增岁数,寇准断然拒绝欺君之举。考取进士后,他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兜兜转转重新成为京官。

寇准在宋太宗诏令百官言事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劲头,直言不讳对朝政“极陈利害”,与察言观色和善于打太极拳的政治老油条们形成鲜明对比,使“帝益器重之。”

他在吏部担任考察八九品官员的东铨期间,曾在金殿奏事,因建议不符合宋太宗心意而惹怒宋太宗。宋太宗几次发怒起身欲退朝,却被寇准拽住衣角不放,只得好好坐在龙椅上,被迫同意寇准的意见。宋太宗冷静下来后,“由是嘉之”,公开表扬:“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准秉性刚直,嫉恶如仇。朝廷处理过两桩贪腐受贿案件,犯罪情节较轻的的祖吉被处以死刑,受贿千万的王淮在大老虎哥哥庇护下,仅被撤职杖责,且很快官复原职。朝臣议论纷纷,寇准亦忿忿不平,一直寻找机会进谏。

恰逢次年春大旱,宋太宗邀请群臣“问时政得失。”群臣宽慰他,干旱纯属天意,与皇上德政无关。

寇准却直言不讳:“《洪范》云,天人相互感应。可见,大旱是因我朝刑罚不公!”

宋太宗大怒,起身回后宫。怒气平息后,宋太宗悟出寇准太宗言有所指,特意召其入后宫问他为何说刑罚不公?寇准请他将二府同时召入后,才有理有据道“去年,祖吉与王淮均犯贪腐受贿罪。

祖吉赃少被杀头,‘盗主守财至千万’的王淮却因哥哥王沔身居高位而逍遥法外。这不是刑罚不公又是什么?”宋太宗厉声责问王沔,得知寇准所奏属实后,被寇准的忠君爱国之心感动,“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寇准凭借自己的忠诚与才干,得以进入朝廷决策圈子。

寇准与同事因一件小事闹到宋太宗面前,宋太宗为摆平关系,将二人各打五十大板,把寇准赶出朝堂出任青州知府。寇准出京后,宋太宗“念之,常不乐”,经常问左右:“寇准在青州乐乎?”复召寇准入京之意极为明显。“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都为寇准说好话。寇准在青州只呆了一年,便回京“召拜参知政事宰”,又加“给事中”。

可见,寇准是以卓越的行政能力得以封相和成为皇宫政治顾问,而非以善于侦破疑难杂案而进入宋太宗视野。换言之,《大宋宫词》中给予寇准“大理寺少卿”身份,不仅降低了他的政治地位和权力,更改换了他的专业与特长。

立储风波

宋太宗决定破除“传弟不传子”的祖训后,秦王赵廷美郁愤难平,后因“被谋反”于38岁时在流放地房州“因忧悸成疾而卒。”

宋太宗长子被理所当然视为第一皇位继承人,但他却因四叔冤死而精神失常被废为庶人,自动退出皇位争夺战。

陈王赵元僖被封为开封府尹兼侍中,成为公认的准皇储。他力挺第三次拜相的赵普,赵普投桃报李为他美言,使他晋封许王,稳固了皇储地位。赵普被罢相后,赵元僖见风使舵,与宰相吕蒙正眉来眼去。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赵元僖早朝后突患恶疾,当日病逝,年仅28岁。

宋太宗一子发疯一子夭亡,痛不欲生,遂暂停立储之事。有些大臣哪壶不开提哪壶,“上言请立太子。”宋太宗大怒,将这些没有一点儿眼力劲的大臣“谪之岭南”,使朝臣自此无人再敢议论立储之事。

立储功臣

可是,随着箭伤的频繁发作,宋太宗再也无法回避立储问题。他把寇准从青州召回京城后,主动征求意见:“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寇准意味深长回答:“陛下为天下选择储君,一不可与妇人和宦官商议,二不能与近臣商量。臣希望陛下自己选择能够‘副天下望者。’”

宋太宗低头沉思良久,屏退左右后低声问:“襄王可乎?”寇准顺水推舟:“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宋太宗由此下定决心,“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宋太宗携赵元侃至祖庙举行告祖仪式后,回宫途中,闻讯而来的“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宋太宗醋意大发,召问寇准:“太子才立,就如此深得人心。这是想把我置于何地?”

寇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宋太宗依然半信半疑,进后宫问嫔妃们同样的话,“宫中皆前贺。”宋太宗这才相信寇准说的是实话,从后宫出来后,宴请寇准,君臣们“极醉而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长歌行》云洲现乐嫣踪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李长歌觉得很可笑,隼竟然叫一个中原人来为自己效力,不如杀了省得日后追悔莫及。长歌趁隼不注意,拔起隼身上的匕首要刺向隼,反被隼抓住将匕首扔掉。长歌质问隼为什么要这样羞辱她,隼觉得自己只是不想她这么轻易就死了,告诫她还是设法活下去,哪怕为了有朝一日能杀了他能为公孙恒报仇,若是自己定会想方设法在鹰师站稳脚

  • 《大宋宫词》苏义简的原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大宋宫词》中苏义简有着爽朗清举的少年之姿,有一身正义凛然的气质。历史上有苏义简这个人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呢?苏义简这个人物想一出场就有不少争议,历史上并没有关于苏义简的记载。但还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原型是刘娥的前夫龚美,后来被刘娥认作哥哥,改名为刘美。苏义简一登场就称呼刘娥为嫂嫂。抛开历史溯源,苏义

  • 《大宋宫词》郭清漪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大宋宫词》里的出身高贵郭清漪,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任皇后,仗着刘太后的权势,不懂得谦让和宽容,更逐渐养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刘太后逝世后,被废后出家。当初她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赵恒在外征战,而汴京城又发生了地震,如果不是她命硬的话,不仅孩子活不下来,就连她自己能不能活下来,都在两可之间。后来赵恒征战回来,

  • 《大宋宫词》王钦若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杨门女将》里遭穆桂英痛斥的王大人原型,正是《大宋宫词》第七集中出现的王钦若。剧中,辽军大举南侵,占据边境重镇镇州。已经从赵元侃改名为赵恒的皇太子坐在宋太宗前召开朝廷会议,商议应战还是议和。皇太子主张“以和为上”,惹得宋太宗勃然大怒,坚持欲趁机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父子俩各持一端,群臣莫衷一是,难以表

  • 《长歌行》长歌知隼的良苦用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隼命人送㮶州一站的战利给牙帐,穆金问隼怎么不亲自去一趟,这么大的攻绩不去大可汗面前表表忠心,否则以大可汗多疑性格还以为隼有其他想法。隼向来不亲往,若这次去了大可汗才会有想法。长歌来找隼,提出做他的军师。隼问原因,长歌一直在想,大可汗让鹰师作为攻打㮶州先锋,可是特勤带的并不是攻城的队伍,且之前并未和大

  • 《大宋宫词》赵廷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大宋宫词》的王储争夺战,就是在赵光义的伤痛中拉开的序幕,赵光义三皇子元侃,赵光义弟弟秦王赵廷美是角逐的双方。秦王赵廷美其实也有继承权。自周朝建立宗法制以来,我们中国的皇帝们,一直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父终子及的传统。所以从传统说,皇子元侃的合法性是最强的,秦王赵廷美就算登基,也是被暗讽的大逆不道。然而

  • 《大宋宫词》德昭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赵德昭虽然排行第二,但因长子赵德秀夭折,死时连名字都没有取,所以赵德昭实际上是赵匡胤嫡长子。然而赵匡胤死后,赵德昭并没有当上皇帝,皇位由赵光义继承,但是赵德昭依然有机会。德昭是谁按照所谓“昭宪顾命”,赵光义死后,皇位应

  • 《大宋宫词》赵吉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刘娥是没有孩子的,不然也不会出现狸猫换太子了,但是具体的原因没有详细记载,以她受宠的程度,可能是身体原因,又或是其他原因,毕竟后宫不是个干净、安全的地方。刘娥皇后出身很低,在被宋真宗买回来之前还嫁过一次人,刘皇后一生经过两次婚姻都没有留下子嗣,。宋真宗一生有过六个儿子,两个女儿,除了六子赵祯和

  • 《大宋宫词》丁谓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丁谓在《大宋宫词》第七集中高调亮相:他出类拔萃的科考文论令皇太子眼前一亮,殿试答辩时气定神闲侃侃而谈,句句打动皇太子之心。“我大宋之国土,可成为子民栖居之家园,亦可成为杀人之修罗场!”他认为:“唯有让战求和,方能休养生息!”皇太子正中下怀:“丁谓此言甚合我意,此次新科状元非你莫属!”之后,丁谓继续着

  • 《大宋宫词》萧绰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电视剧《大宋宫词》中出现了萧绰,她的服饰非常有考究,气场也很足。实际上这位萧太后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她的原型便是大辽的萧太后。因为关于萧太后的服饰在史料中记载很少,所以没有历史资料可以参考,于是剧中萧太后的服饰是在工作人员研读大量契丹服饰文字和参考各种资料后制作的。所以说本剧中的萧太后服饰还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