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衍:北宋宰相、名臣,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

杜衍:北宋宰相、名臣,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98 更新时间:2023/12/15 12:14:23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知永兴军、枢密使等职。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杜衍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杜衍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人物生平

立志苦读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杜衍出生,年幼时母亲改嫁钱氏。

淳化四年(993年),十五岁的杜衍遭两位兄长虐待,用剑砍他。后来他到母亲那里,继父不肯收留,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一富户相里氏看杜衍仪表不凡,将女儿嫁给他。杜衍束发苦志厉操,尤其酷爱读书。

政有能名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中进士甲科。进士及第后,杜衍补任扬州观察推官,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之后受朝廷使者举荐,担任晋州通判。

朝廷下诏令推举品质优良的官吏,杜衍名列其中,升知乾州。陈咨安抚陕西时,朝廷诏令藩府才能赐宴,陈尧咨到乾州,由于杜衍有才能,特地赐宴,将他调知凤翔府。到杜衍罢官回乡时,二州的百姓将他阻拦在州境上,说:“为什么要调走我们贤太守?”

杜衍后以太常博士之职为河东路提点刑狱,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他巡视潞州时,澄清冤案,知州王曙因此写了《辨狱记》。

高继升知石州时,有人诬陷他勾结外族策划变乱,将其逮捕捉拿。此案久不判决,杜衍辨明这一冤案,将诬告者治罪。宁化军守将将人审讯定为死罪,案情不实,杜衍反复核实加以改正。守将不伏罪,上诉朝廷,朝廷诏令刑狱复审,果然那人罪不当死。杜衍又移任京西路提点刑狱,并调知扬州。

天圣六年(1028年),有司上奏称杜衍治狱有功,当受赏赐,于是升为刑部员外郎刘太后(即章献明肃皇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京后,还没有说其他话,太后就问杜衍是否安康。使者将杜衍的治绩向太后汇报,太后感叹说:“我听说他很久了。”

其后,杜衍历任河东转运副使、陕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等职,又升任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他尚未到任,恰遇河北军费匮乏,朝廷调杜衍带工部郎中衔为河北都转运使。他理财有方,不向百姓征收赋税而使军费充足。回京后,杜衍任枢密直学士,他请求外出任职,得以右谏议大夫衔出知天雄军。

杜衍为政严谨细密,不用严刑来督责官吏,但官民也畏惧他的清廉严整。仁宗召他为御史中丞。杜衍上奏认为应常召见中书、枢密的官员,多听取其建议。他针对当时豪商大贾贱收贵卖、囤积居奇困扰民生的情况,提出“年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则农有余利”的常平之法。

杜衍兼判吏部流内铨时,根据因选补条律繁多冗长,使得官吏大多受贿、钻法律的空子的现状,立即颁发给属吏函装铨法。杜衍尽力阅览,将本末典折全部了解清楚。次日,他命令其他官吏不要升堂,各自在本署听取行文书,选举之事全部由自己决定,使官吏不能谋取奸利。数日后,杜衍声震京师。后改知审官院,任内按在吏部时的办法裁决取断。再升任为工部侍郎、知永兴军。当地有位百姓白天失去了他的妻子,杜衍用计捕获了罪犯,将被埋的尸体发掘出来,还发现被罪犯杀死的其他两位妇人的尸体。秦地人大为震惊。后调知并州。

革除民弊

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叛宋建立西夏。朝廷因并州的太原为战略要地,加杜衍为龙图阁学士。

宝元二年(1039年),杜衍迁官刑部侍郎,再次出知永兴军。当时,宋夏战争兴起,百姓苦于征发兵役,官吏因此为奸。杜衍分别计划,根据道路的远近,给予充裕的集合时间,让百姓依次服役,比其他各州节省了一半的费用。他回京后,代任开封府知府,附近的人久闻杜衍的名声,都不敢私自请托。开封府常出能吏,但能兼擅民政的,“惟公(杜衍)一人。”

事上以忠

康定元年(1040年),杜衍升任同知枢密院事,改任枢密副使。宰相打算采用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奏陈的攻守之策,杜衍说:“偶然成功,不是万全之计。”双方进行争论,杜衍自请罢职,但未获准许。仁宗亲自赐诏勉励他。之后任河东宣抚使。

庆历三年(1043年),升为吏部侍郎、枢密使。每次逢到仁宗亲自降旨,杜衍大都不执行,共积累至十多封诏书,便献纳在仁宗面前。谏官欧阳修入朝进对,仁宗说:“外人都知道杜衍封还内降吗?凡是有求于朕的人,每次都以杜衍不同意而告知于请求者从而停止,比杜衍所封还的诏书要多得多。”

辽夏交战后,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想亲自率兵出战。杜衍说:“两国正在交战,军势正盛,不可轻易出兵。”范仲淹在仁宗面前与杜衍争议,并诋毁杜衍,言辞十分尖刻急迫。范仲淹曾以父礼服侍杜衍,至此为公事与其纷争,但杜衍并未因此而忌恨他。辽朝驸马刘三嘏叛逃归宋,辅臣建议厚待刘三嘏,以获取辽朝的军事机密。欧阳修也请求留住刘三嘏。仁宗向杜衍征求意见,杜衍说:“我国提倡忠信,如果自己违背誓约,接纳叛逃之人,那么我们就不理直气壮了。而且刘三嘏是契丹的近亲,却逃跑前来归顺,这样谋身,还能与他计谋国事吗?接纳他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将他归还契丹。”仁宗便将刘三嘏归还辽朝。

白日宰相

庆历四年(1044年)九月二十六日,杜衍升任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正式拜相。他喜欢举荐贤士,抑制佞幸之徒,因而多得罪于人。杜衍的女婿、词人苏舜钦因在文章中的言辞冒犯权贵,监进奏院时,按照旧例,祭祠神庙时要用伎乐来取乐宾客。集贤校理王益柔被杜衍推荐,有人说王益柔曾经戏作《傲歌》,御史便将杜衍与王益柔一一上奏弹劾,想以此陷害杜衍。谏官孙甫说:“丁度趁奏对时求官,请将此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丁度知道孙甫上奏有误,极力请求置对。杜衍由于孙甫刚奉诏出使契丹,于是暂扣此奏,丁度因此对杜衍十分怀恨。等到杜衍被罢职时,丁度草诏指责杜衍结纳朋党。当时,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因主持“庆历新政”,遭到攻讦。仁宗打算罢免二人,杜衍独自为其辩白,反被认为是结纳朋党。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杜衍担任宰相一百二十日后,最终罢相,离京出任尚书左丞、知兖州。[26][27]杜衍在地方颇受爱戴,史称“山东尤尊爱之”。

闲居十年

庆历七年(1047年)正月,杜衍刚刚七十岁,已上奏请求致仕。宰相贾昌朝不喜杜衍,便不按常例,使其刚刚呈上奏疏,就得以太子少师(“三少”之一)致仕(按例应当降诏先挽留)。杜衍致仕后,闲居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皇祐元年(1048年)七月,仁宗加恩旧臣,特授杜衍为太子太保。

皇祐元年(1049年)九月,仁宗下诏命杜衍赶赴都城开封府陪祀明堂,令应天府敦促派遣杜衍上道,都亭驿站设置帐具、几仗等待他。杜衍声称患病,极力辞谢。后来,朝廷又进拜杜衍太子太傅之职,赐其子同进士出身。

皇祐五年(1053年)七月,杜衍被升授为太子太师、资政殿大学士。

知制诰王洙拜谒告归应天府,朝廷命王洙奉诏抚问杜衍,进封祁国公。

至和元年(1054年),杜衍请求让次子、通判应天府杜䜣在期满后能留在应天府任管勾南京留司御史台。仁宗因杜衍是年高德劭的耆老,特诏允准。

病逝南京

嘉祐二年(1057年),杜衍病重,仁宗派宦官赐药,带着太医前去看望,还没有来得及赶上,杜衍便于二月五日(3月17日)在应天府的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杜衍临终时,劝诫其子要竭忠尽孝,收殓自己时只用一枕一席,加以小墓矮坟薄葬即可。他亲自起草遗疏,大致是劝仁宗:“不可因为长久安定而忽略边防,不可因为已经富足而轻视财物的节用,应该及早确立太子,以此安定人心。”全疏之中,没有一句话提及私事。

同年十月十八日,杜衍次子杜将其葬于应天府宋城县的仁孝原。

标签: 杜衍北宋

更多文章

  • 崇祯上帝自杀后三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他还有后人在世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崇祯

    还不知道:明代崇祯皇帝自尽后,他的三个儿子如何了?现在还有后人存世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的崇祯皇帝是有后代的,但是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到底在何处,崇祯皇帝在其登基后生有七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太子朱慈烺,崇祯帝的长子,母亲是孝节烈皇后周氏。他还有6个兄弟,有怀隐

  • 后世对赵抃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抃,北宋

    赵抃(1008年-1084年),男,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北宋时期名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出任武安军(潭州)节度推官,治理崇安、海陵、江原三县,迁泗州通判。至和元年(1054年),授殿中侍御史。历任睦州知州、梓州/益州路转

  • 东汉时期吕布的八健将分别是哪些人?他们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布,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的一方割据军阀,之所以能割据城池,名震一方,除了他武艺高强之外,还有一帮人才辅佐他。吕布手下,谋士有陈宫,大将有高顺,还有著名的八健将,这八健将分别是: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这八健将都是怎么死的呢?八健

  • 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权力有多大 关羽的地位很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刘备

    对关羽在刘备集团权力有多大?地位又有多高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是刘备的八拜之交,说他没有权利,恐怕没人会相信。其实只要稍加分析,便会发现端倪。公元221年,蜀汉才建国,才有了我们后世所说的蜀国。而关羽在219年攻打樊城之战时,就死在东吴之手。那时蜀国尚未建立,关羽

  • 吕后掌权时期,刘邦的儿子分别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汉朝

    吕雉,汉高祖刘邦之妻,掌握政权达15年之久。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皇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但朝政大权却是掌握在刘邦的老婆、汉惠帝的生母吕后手中。吕后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残酷型的女政治家,特别是对待戚夫人的恶毒,简直是令人发指。包括吕后

  • 徐晃在三国武将中是什么排名?实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晃,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徐晃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武艺高强,善于统兵,曹操非常喜欢徐晃,夸赞徐晃有古之名将之风。徐晃这么厉害,但是却先后败给颜良和文丑,既然徐晃打不过颜良和文丑,为何还能跻身一流名将之列?徐晃靠的是什么成为五子良将?徐晃败给颜良,不用

  • 历史上鳌拜真的背叛康熙了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鳌拜,清朝

    鳌拜,是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也是顺治最看重的大臣。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有人说,鳌拜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在位的时候,都忠心耿耿。可是到康熙当皇帝的时候,鳌拜却叛变了。那么,鳌拜在康熙朝究竟有没有叛变呢?按照我们对皇权政治的理解,鳌拜确实是叛变了。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是以皇帝为绝

  • 刘备辛苦了前半生才得到了江山 最后是怎么丢失半臂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蜀汉

    刘备漂泊半生才得到江山,为何后期直接失去半壁江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战败,荆州也成为了无主之地,作为获胜方刘备和孙权自然是顺利接管了这片领土,由于刘备动作更快,荆州大部分地区刘备都拿到了手里,之后又和江东借了荆州的地盘作为

  • 长孙无忌和武则天有什么恩怨 长孙无忌为何落到自杀的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长孙无忌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无忌为何落得自缢的下场?他到底和武则天有什么恩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654年,唐高宗带着武昭仪和十车珠宝驾临长孙无忌府,长孙无忌赶紧设宴招待。席间,李治突然说:“舅舅好福气,子嗣众多还都懂事孝顺。不像我,嫡子一个都没,伤神啊……”说完,还下旨任命长孙无

  •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在玄武门之变前差点被杀,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玄武门之变,唐朝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曾摘下身上的佩剑交给尉迟恭,让他去杀掉房玄龄和杜如晦。我们知道,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后来还都当了李世民的宰相。为什么李世民却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前的节骨眼上,要杀掉自己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