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无忌和武则天有什么恩怨 长孙无忌为何落到自杀的地步

长孙无忌和武则天有什么恩怨 长孙无忌为何落到自杀的地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88 更新时间:2023/12/15 13:50:20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无忌为何落得自缢的下场?他到底和武则天有什么恩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654年,唐高宗带着武昭仪和十车珠宝驾临长孙无忌府,长孙无忌赶紧设宴招待。席间,李治突然说:“舅舅好福气,子嗣众多还都懂事孝顺。不像我,嫡子一个都没,伤神啊……”说完,还下旨任命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子为官。

长孙无忌一听,这是来拉拢我了,便装糊涂说:“陛下说笑,臣的嫡妻无子时,臣未舍弃才有现在的福气。不过臣还有欠缺,但臣知陛下能做得更好!”李治和武昭仪听了,看向对方,知道这老狐狸拒绝合作了,便告辞而去。

可武昭仪不死心,又让母亲杨氏去劝说,被拒绝!再派礼部尚书许敬宗前去,还是被拒!武昭仪气极了,暗下决心:“等我上位,定要这家伙好看!”

第二年,李治不管长孙无忌等人反对,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昭仪,长孙无忌十分生气,也怕武则天算账,便联合褚遂良上书请求复立王皇后,而这只会加快武则天的打击。

659年,武则天授意许敬宗弹劾长孙无忌勾结外官谋反,李治虽不忍,却还是听从了武则天的话,将长孙无忌削爵流放黔州。不久后又反悔,派许敬宗等人重审,可武则天怎么会给长孙无忌翻身的机会。

于是再次授意许敬宗,让其先下手为强,去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尽!长孙无忌没办法,只好自缢。临终前,他不甘地说:“我竟败于妇人手里,天意啊!”

李治为什么要得到长孙无忌的同意才好废后呢,这还得从长孙无忌的分量来说。

长孙无忌,是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将门之后。受父亲影响,长孙无忌也懂些行军的技巧,但与父亲长孙晟不同,长孙无忌更善权谋,懂变通。

609年,长孙晟去世,由于异母兄逼迫,十来岁的长孙无忌只好带着母亲和妹妹投靠舅舅高士廉,因此结识李世民,成了好友。

高士廉见李世民野心大,便和长孙无忌商量,将其妹妹长孙氏嫁给李世民,长孙无忌转而成了李世民的大舅子。等到李渊太原起兵,长孙无忌便投到了李世民的麾下,凭借其计谋,迅速成为李世民集团的核心。

626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言,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逐出秦王府,长孙无忌成了秦王府唯一的心腹幕僚,他对李世民说:“情势危急,殿下再不决策,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因此决定动手,长孙无忌十分高兴,秘密召回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商议玄武门伏击李建成。事成后,被封为太子左庶子。等到李世民受禅登基,改迁为左武侯大将军,并带兵平定了罗艺的叛乱,足见军事才能。

627年,随着皇位的稳固,李世民大封功臣,长孙无忌钦点为功劳第一,被封为齐国公并任吏部尚书。可李世民觉得还不够,便让长孙无忌任尚书右仆射,可却被他拒绝了!

这下李世民纳闷了,别人嫌官小,你长孙无忌怎么还拒绝呢?长孙无忌便和李世民说:“臣是功臣,却也是陛下的大舅子,属外戚,不可过于恩荣。”李世民听了十分欣慰,改任其为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之后,还是让其任司空,可见其器重。

637年,李世民决定分封自己的十四个功臣为世袭刺史,世代有一州之封地,长孙无忌也在其列,封为赵州刺史,可他又不高兴了,对李世民说:“我们这些人跟着陛下就是希望能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你现在搞个分封制,不是违背初衷么?”

李世民听了觉得有道理,只好作罢,但还是改封长孙无忌为赵国公,赐予一千多户封邑。

643年,李世民为了彰显自己善待功臣,想出个新花样,命人绘制二十四功臣图呈列于凌烟阁,长孙无忌排在第一位。

也就在这一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李世民询问长孙无忌说:“李恪和李治两子谁更适合做太子?”长孙无忌说:“晋王宅心仁厚,更适合做太子!”

李世民听了大笑说:“该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亲外甥才这么说吧?”长孙无忌并未因此改变说法,依旧推举李治,李世民因此下旨册立李治为太子。

649年,李世民于宫外病逝,临终前将李治托付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太子李治则抱住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请教该如何应对。长孙无忌便叫李治秘不发丧,赶紧回京登基,政权得以平稳交替。

因此,长孙无忌在李治登基后被任命为太尉和扬州都督,带头整修律法,帮助李治取得了“永徽之治”的良好开局。

653年,房遗爱谋反案发,长孙无忌因为太子一事与李恪有所嫌隙,便暗示房遗爱攀咬李恪,李恪为此被杀,可见长孙无忌在朝中势力之大!这也渐渐引起了李治的不满,尤其是武则天一事,长孙无忌的反对增加了李治改立皇后的难度,也遭到了武则天的记恨!

等到武则天坐稳后位,长孙无忌自然要遭殃!不仅被削爵流放,最后更被逼自缢,让人惋惜。

庆幸的是,长孙无忌死后的第十五个年头,李治回忆起长孙无忌对唐朝的功劳,恢复其官爵声誉,让其陪葬昭陵,也算是一点弥补。

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和大舅子,抛开外戚身份不说,其本身的能力是有的,多次帮助李世民完成关键决策,又临终受托,帮助李治取得“永徽之治”的成绩,位列凌烟阁第一也合情理!但是其权势渐大,终究引起帝皇不满,再加上反对武则天做皇后,就彻底和高宗和武后闹翻了,最终只落得个自缢身亡,让人惋惜。

标签: 唐朝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在玄武门之变前差点被杀,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玄武门之变,唐朝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曾摘下身上的佩剑交给尉迟恭,让他去杀掉房玄龄和杜如晦。我们知道,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后来还都当了李世民的宰相。为什么李世民却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前的节骨眼上,要杀掉自己的心腹

  • 正史中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是如何败给关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于禁,三国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不仅打的曹操大将曹仁不敢出来,来增援曹仁的于禁和庞德也被关羽击败,于禁全军覆没,随即投降了关羽,只有庞德不降,被关羽斩杀。于禁作为曹操五子良将,假节钺,地位最高,被关羽击败之后,心里服关

  • 司马遹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遹,晋朝

    司马遹,晋惠帝司马衷的庶子,也是唯一的儿子。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因为他自幼聪明,所以很得晋武帝喜爱,成为晋武帝心目中晋惠帝的理想皇储。可惜司马遹还没有等到继承晋惠帝的皇位,就被贾后害死了。那么司马遹为何没能继承皇位,拯救西晋一,武帝爱孙司马遹是晋惠帝与谢玖之子,因为自幼聪明伶俐,因此很得其祖父晋武帝的

  • 程咬金的一生对唐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程咬金,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程咬金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随唐太宗李世民打败窦建德,消灭王世充,还参与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位。那程咬金是如何为唐朝立功的呢一,投靠李密程咬金(后改名知节)少年时就十分勇猛,善用马槊。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召集数百乡亲

  • 东吴实力比蜀汉还要强 伐魏为什么由蜀汉来做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吴,蜀汉

    对东吴的实力比蜀国要强,可是为什么伐魏的任务要由蜀国来做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一个极其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各地军阀战争不断,到最后只剩下三个强大的实力也就是魏、蜀、吴了。而这三个强大的势力按综合实力来分魏国第一、吴国第二、蜀国最差。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三

  • 诸葛亮手里为什么总拿着一个扇子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扇子

    对诸葛亮为什么总是手持一把鹅毛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的故事里,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不费一兵一卒借来十万利剑,空城吓跑司马懿十万大军,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硬生生的骂死了王朗,一个个经典桥段都让诸葛亮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机妙算,

  • 刘邦年轻是无赖却能当泗水亭长 背后支持他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泗水亭长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年轻时仅是一个地痞无赖,为何能当泗水亭长,谁在背后帮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泗水亭长,这个官名我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因为这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当过的第一个官职,然而我们都知道,年轻的刘邦就是一个地痞无赖,除了吹牛什么都不会,三十多岁不娶媳妇,也从来都不会

  • 武悼皇后杨芷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何会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芷,晋朝

    杨芷,西晋武悼皇后,史上最惨的皇太后。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杨芷出身于名门望族弘农杨氏。她家世代为宦,不过到她父亲杨骏的时候,却只担任了高陆县令这一微小的官职。虽说是名门闺秀,但杨芷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却是受堂姐杨艳的举荐。杨艳是司马炎第一任皇后,她和司马炎由于是少年夫妻,两人的感情非

  • 尉迟恭为何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尉迟恭,唐朝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为了表彰那些功勋卓著的功臣们,专门在长安修建了一座塔——凌烟阁,把最突出的二十八个人的画像悬挂在里面。其中,有李靖那样的将才,有魏征那样的相才……尉迟恭靠的什么呢?他靠的是生死不渝的赤胆忠心。(一)与李世

  •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赵抃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抃,北宋

    赵抃(1008年-1084年),男,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北宋时期名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出任武安军(潭州)节度推官,治理崇安、海陵、江原三县,迁泗州通判。至和元年(1054年),授殿中侍御史。历任睦州知州、梓州/益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