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植上奏的《上疏陈审举之义》中,都提到了哪些?

曹植上奏的《上疏陈审举之义》中,都提到了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21 更新时间:2023/12/15 7:04:59

曹植,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三国时期,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植给魏明帝曹叡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疏,即著名的《上疏陈审举之义》。

曹植写这份奏疏,是想要提醒曹叡多重用曹氏、夏侯氏等宗亲大臣,不要让大权被异姓臣子掌控,在奏疏中,曹植这样提醒曹叡:

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唯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这是以春秋时期的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的历史教训来提醒曹叡,大权被异姓掌控是非常危险的,是取祸之道。

曹植写这份奏疏,除了提醒魏明帝曹叡要小心异姓臣子外,最主要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复出,重新参与军政事务。

当时的政治背景是,曹魏的军政大权,确实在一点点地向异姓臣子一边倾斜,主要标志就是出现了一位异姓大将军司马懿

在曹植上奏疏的四年前,即曹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魏明帝曹叡命骠骑将军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这是自曹魏开创者曹操起兵以来,首次有非曹氏、夏侯氏的外姓大臣成为一线军事战略区的军事主官。

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时任大司马,曹二代领军人物之一的曹休去世。

同年,曹叡以前将军满宠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负责对东吴的扬州战略区的军事防御重任(此前是曹休负责)。

两年后,即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另一位曹二代领军人物,时任大将军的曹真奉调入朝,升任大司马。

同年,曹叡升任司马懿为大将军、大都督,并授予假黄钺之权,让他在曹真入朝后,接替曹真负责的直面蜀汉的雍凉战略区的军事重任。

此时,曹魏直面蜀汉和东吴的三大军事战略区,已经出现了两位非曹氏、夏侯氏的异姓主官,还把大将军一职授予给了异姓。

另外,在曹植上奏疏的这一年,大司马曹真病死,司马懿成为曹魏政权中,军事职务最高的人。

当年,曹魏军中元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也战死了(有分析说是被司马懿阴死),司马懿在雍凉战略区中一手遮天。

在这种情况下,曹植急了,以他的政治才能当然看得出曹魏政权面临的危机。

当初,曹丕代汉时,答应了士族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把选官之权让出了一大部分给士族,作为士族支持曹丕建国的交换条件。

而曹丕用来保证曹魏皇权还能压制住士族的唯一手段就是,让军权还处于皇权掌控中。

但到了曹植上奏疏的太和五年时,连军权都开始脱离曹魏皇权的掌控,皇权式微,士族慢慢做大,久而久之,曹魏就不是曹魏了。

这一切的根源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曹氏、夏侯氏的人才断层,曹真、曹休死后,剩余的曹二代、曹三代中无拔尖的人才涌现。

其二是如曹植这样的宗亲,曾经跟魏文帝曹丕有过争储经历的,即使有才,曹丕和曹叡父子也不敢用,反而要严密防备。

比如,曹植上疏时,身经百战的曹一代中的代表人物曹洪都还活着(第二年跟曹植一起去世),但曹叡却不敢用,因为曹洪当初在曹丕和曹植争夺储位时,就是支持曹植的。

如此,在面临蜀汉和东吴的军事压力时,曹叡只能被迫使用异姓大臣来掌军,也因此,引来了曹植的长篇大论。

曹植希望曹叡能赶紧重视军权旁落的危机,希望曹叡能起用自己,能起用诸多快养成废物的曹氏、夏侯氏宗亲。

曹植也知道曹叡这个侄子不待见自己,但既然身为曹氏子孙,曹植不得不站出来提醒曹叡,并试图说服曹叡让自己参与军政事务。

但曹植做出的努力毫无用处,曹叡肯定不可能起用曹植及亲近曹植的宗亲,哪怕权力慢慢向士族倾斜也在所不惜。

至于其余的曹氏、夏侯氏宗亲,明知道他们没有才干,也不敢拿一线战略区去给他们练手,万一打点大败仗,皇权会衰落得更快,这是个死结。

于是,曹植洋洋洒洒写的《上疏陈审举之义》,除了记载进史书给后人感叹,在曹叡心中毫无波澜。

或许,曹叡还要担心曹植是不是想出来争权,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在曹植上疏之后,曹植就又给曹植换封地了。

并且,《三国志·曹植传》中还记载:“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

在曹叡心中,曹植出山比异姓掌军权还可怕。

曹植提醒曹叡重视宗亲,远离异姓大臣的这份奏疏,也是曹植在政治上最后的挣扎了,第二年,即曹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植去世。

曹植写下《上疏陈审举之义》的十八年后,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事变”,一举篡夺了曹魏的所有权力,曹魏进入司马氏掌权时代。

标签: 曹植三国

更多文章

  • 孙权到底有什么成就 孙权为何能够三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权,三国

    对孙权文不如曹操,武不敌刘备,凭什么能三分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孙权,大家总是会心一笑,脑海中立马闪现出“孙十万”这个称号,而只要问问大家关于孙权的评价,那基本都是一边倒的差评,似乎孙权这个人根本没啥能耐。但为啥孙权文不如曹操,武不如刘备,却能同曹操、刘备并列,

  • 朱瞻基为了更好的体验民间疾苦,曾亲自下地耕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瞻基,明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大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的故事。朱瞻基在任期间基本延续了仁宗皇帝朱高炽的各项仁政,整顿统治机构,对冗余的部队进行大刀阔斧的精简和裁冗,使得人民逐渐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稳定提高,使得整个大明王朝呈现出一幅盛世美景。

  • 杜如晦的出身如何?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如晦,唐朝

    杜如晦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为李世民立下奇功。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杜如晦是唐朝名相,与房玄龄合称房谋杜断,二人齐心协力,努力治理天下,使得唐朝蒸蒸日上,为贞观之治的出现立下了巨大功劳。那杜如晦是如何为大唐尽职尽责的呢一,出身名门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祖上世代为官,因此家世显赫。他小时候就十分

  • 杜衍:北宋宰相、名臣,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杜衍,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知永兴

  • 崇祯上帝自杀后三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他还有后人在世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崇祯

    还不知道:明代崇祯皇帝自尽后,他的三个儿子如何了?现在还有后人存世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的崇祯皇帝是有后代的,但是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到底在何处,崇祯皇帝在其登基后生有七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太子朱慈烺,崇祯帝的长子,母亲是孝节烈皇后周氏。他还有6个兄弟,有怀隐

  • 后世对赵抃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抃,北宋

    赵抃(1008年-1084年),男,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北宋时期名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出任武安军(潭州)节度推官,治理崇安、海陵、江原三县,迁泗州通判。至和元年(1054年),授殿中侍御史。历任睦州知州、梓州/益州路转

  • 东汉时期吕布的八健将分别是哪些人?他们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布,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的一方割据军阀,之所以能割据城池,名震一方,除了他武艺高强之外,还有一帮人才辅佐他。吕布手下,谋士有陈宫,大将有高顺,还有著名的八健将,这八健将分别是: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这八健将都是怎么死的呢?八健

  • 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权力有多大 关羽的地位很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刘备

    对关羽在刘备集团权力有多大?地位又有多高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是刘备的八拜之交,说他没有权利,恐怕没人会相信。其实只要稍加分析,便会发现端倪。公元221年,蜀汉才建国,才有了我们后世所说的蜀国。而关羽在219年攻打樊城之战时,就死在东吴之手。那时蜀国尚未建立,关羽

  • 吕后掌权时期,刘邦的儿子分别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汉朝

    吕雉,汉高祖刘邦之妻,掌握政权达15年之久。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皇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但朝政大权却是掌握在刘邦的老婆、汉惠帝的生母吕后手中。吕后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残酷型的女政治家,特别是对待戚夫人的恶毒,简直是令人发指。包括吕后

  • 徐晃在三国武将中是什么排名?实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晃,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徐晃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武艺高强,善于统兵,曹操非常喜欢徐晃,夸赞徐晃有古之名将之风。徐晃这么厉害,但是却先后败给颜良和文丑,既然徐晃打不过颜良和文丑,为何还能跻身一流名将之列?徐晃靠的是什么成为五子良将?徐晃败给颜良,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