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99 更新时间:2024/1/5 4:24:26

顺治只活到23岁,一生只钟爱董鄂妃,那他的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作为大清入关以来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与其最为钟爱的董鄂妃的传奇爱情故事,始终让人感怀动容。

而三千佳丽中,如此独饮一瓢水的顺治,为何在他23年有限的生命里,一共孕育了14个孩子,这些孩子又是和谁生下的呢?

顺治废后而又立后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长河中,皇室共孕育了上百名皇子公主,其中以康乾盛世为最多子女时期,康熙帝共有55位子女,乾隆则有27位。

而到了晚清衰败时期,从同治开始,直到清朝在溥仪手中灭亡,都一无所出。

在大清刚入关之际,大清王朝政权不稳,顺治以六岁少儿之身登基,而多尔衮被封摄政王,辅佐顺治治理朝野。

待顺治娶亲之时,多尔衮遵照满蒙联姻的惯例,为年幼的顺治帝挑选了来自科尔沁草原亲王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将其册封为皇后。

但顺治并未对博尔济吉特氏产生好感,两年后想将其废除后位,降为妃子。群臣听此消息后议论纷纷,便开始展开争论,并劝阻顺治,不同意将博尔济吉特氏废除皇后之位。

但早已下定决心的顺治已经做好十足的准备,于是将博尔济吉特氏废除后的第二年五月,迎娶了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女儿另一个博尔济吉特氏。

但这段感情的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因为顺治此生最为疼爱的女人——董鄂妃出现了。

顺治心中的“白月光”

董鄂妃虽是满洲正白旗,但自幼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她,具有与北方满族女子不同的柔情似水,善解人意的性情。

而且经由汉族文化的熏陶之下,董鄂妃精通文史、谈古至今,腹有诗书气自华。

再加上其面容姣好,在初入宫时,就备受顺治的青睐,授册封为贤妃仅一月余后,顺治晋封其为皇贵妃,并在册封书上写“聪慧端庄,品性优良,还没有人能够比得上董鄂妃。”

这样的晋升速度,已经属于清朝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情况,更为让人意外的是,顺治在册封董鄂妃为皇贵妃时,还颁布了诏书,并且大赦天下。

这一次册立皇贵妃的礼制,是按照皇后的礼制举行的典礼,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董鄂妃知书达理、识文断字,她深知后宫不能干政的祖训,而每当顺治想要其批阅奏折时,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同顺治讲大清后宫干政的带来的种种劣处。

董鄂妃总是如同琴瑟和鸣的夫妻一般,侍奉在顺治左右,于是顺治对于这样有貌,又能够善解自己心意的“红颜知己”甚为疼爱,给了董鄂妃超越祖制的无上荣光。

在古时后宫中都是母凭子贵,得一龙子就能保住嫔妃此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而在顺治帝眼里,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备受宠爱,也是因为此子是顺治与心爱之人的结晶,与传宗接代所生孩子具有不同的意义。

于是在皇四子出生后,也是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并且在诏书中还叫其为皇之第一子生,可顺治对其的重视,将其视如嫡出。

但天意弄人,顺治与董鄂妃唯一的孩子出生不过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为了表达他对于孩子的疼惜,与安慰董鄂妃沉浸在痛失爱子的悲痛中,将皇四子追封为和硕荣亲王,大规模为其修建陵墓,并且为其大操大办葬礼。

董鄂妃因自幼体弱多病,又遭受痛失爱子的打击,使得其不久后就缠绵于病榻,三年后的八月十九日便就此香消玉殒,逝世后顺治追封其为孝献皇后,以皇后的礼制举行葬礼仪式。

顺治的14位子女

虽然顺治独宠于董鄂妃一人,但是作为王朝的统治者,天下的君主,不能只顾情爱而不顾人民,势必要担任起传宗接代,维系皇室血统的任务。

在顺治短暂的23岁人生中,后宫共孕育了14位皇室血脉,其皇长子,是据清史记载是顺治与宫女巴氏所生的第一位皇子牛钮,但只活了83天就夭折。

但传说,清廷为了顾全皇室脸面,不愿皇室子女的母亲地位卑微,将皇子送出宫。对外谎称夭折,顺治还与这位庶妃巴氏生育了两个女儿,分别是皇三女和皇五女。

皇二子福全是与董鄂妃一脉的董鄂氏所生,后被封为裕亲王,而皇三子则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康熙帝玄烨,他的生母则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皇五子常宁与皇长女,都为庶妃陈氏所出,常宁后被封为恭亲王,辅佐康熙;而皇六子奇绶生母为庶妃唐氏,七岁时夭亡。

皇七子隆禧为庶妃钮祜禄氏所出,被封为纯亲王,但在其20岁是轰然病逝。皇八子永干也在其八岁时离世,其生母为庶妃穆克图氏。

而皇二女、皇四女以及皇六女分别是庶妃杨氏、乌苏氏、克里纳喇氏所出。

皇二女15岁时被封为和硕恭悫公主,后来嫁给了鳌拜的侄子,皇四女与皇六女都早早夭折。

在清朝医疗条件不好的时代,顺治帝无法治疗自己心爱之人,也无法挽回亲生骨肉的生命,而他也因天花而英年早逝,这样传奇的一生实在让人唏嘘。

标签: 顺治董鄂妃

更多文章

  • 李沆:北宋时期名相、诗人,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沆,北宋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

  •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他为何变得越发独断专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恪,东吴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恪在陆逊病逝后任大将军代领其兵,之后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望。此

  • 司马家族作为百年贵族 最后为什么会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家族,晋朝

    还不知道:司马家族到底得罪了谁?一个绵延百年的贵族,为啥被灭全族?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的影视剧或小说,一说起它,人们就会想到一位经典的人物曹操。他有勇有谋,但身边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人,那就是魏国大军师司马懿。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在他之前的祖祖

  • 刘备临死前将兵权交给李严 刘备为何不给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作为刘备的智囊,平时,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但,其内心还是对诸葛亮有所顾忌的。刘备深知“功高盖主”四字含义。一但,诸葛亮掌握军权,那整个蜀国就无人可以制衡他。如果,诸葛亮有异心,那蜀国就可能

  • 都说乾隆是一个明君 乾隆为何不将大贪官和珅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乾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和珅如此贪污腐败,为何乾隆还如此宠信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之一,嘉庆皇帝派人查抄和珅的家时,发现和珅一人所贪污的钱财竟抵得上清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和珅是乾隆最宠信的官员之一,而乾隆作为一代明君,为何会纵容和珅如此贪污受贿呢?究其

  • 历史上邓愈有什么能力?朱元璋有多看重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邓愈,明朝

    明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爵位,邓愈受封世袭卫国公,是当时受封的六大国公之一,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邓愈是明朝名将,十六岁就统兵万人,骁勇善战,为朱元璋立足江南,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因此被其誉为“长城”,深受重视。那邓愈是如何为明朝建功立业的呢一,归顺朱元璋邓

  • 曹操攻打徐州为什么会失败 吕布为何选择攻打曹操老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徐州

    曹操攻打徐州为何失败?吕布又为何要攻打曹操老家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董卓死后,关东联军实际上分为了两个集团,或者说由于袁家的袁隗被杀,没有明确下一任家主,袁家分裂成了两大派系,此时所谓的群雄割据,实际上就是二袁争锋。袁绍这边的盟友是曹操和刘表

  • 毕士安:北宋初年宰相、诗人,曾在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决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毕士安,北宋

    毕士安(938年-1005年),本名毕士元,字仁叟,小字舜举,代州云中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进士及第。宋太宗即位后,拜监察御史,出知乾州。入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真宗即位后,累迁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 安史之乱中镇守潼关的为何是哥舒翰?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哥舒翰,唐朝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安禄山攻打潼关的时候,哥舒翰已经年迈(虽然无法判断他当时的实际年龄,但从史料记载的,他四十岁时父亲去世,在长安呆了三年才投身军旅来看,那时候哥舒翰至少60多岁了),而且

  • 黄宗羲:明末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宗羲,明末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遗民。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