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那拉氏作为乾隆第二任皇后 乾隆为什么要厌恶这个皇后

那拉氏作为乾隆第二任皇后 乾隆为什么要厌恶这个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19 更新时间:2024/1/20 11:43:28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为何会遭到乾隆皇帝的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981年,考古学家对乾隆的妃园寝进行保护性发掘,在打开纯惠皇贵妃的陵墓时,众人都大吃一惊,在纯皇贵妃的棺椁边上竟然还有一个小棺椁。而小棺椁的主人,身份居然比纯皇贵妃还要尊贵!

众所周知,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活得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有众多的妃子,有位份的就有43个。其中有五个妃子与他合葬,分别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和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已经合葬了五位,其他妃子肯定是没办法再合葬了。为了让其他妃子死后有个安身之所,乾隆十二年,乾隆就开始着手建妃园寝。

妃园寝位于乾隆裕陵的西部,因此又称为裕陵妃园寝,规模相当大,前后建了有十几年。

乾隆二十五年(1760),纯惠皇贵妃苏佳氏薨逝。乾隆便下令改建妃园寝,对她的墓葬进行了特别的修缮,修建了明楼竖碑,规模也远超皇贵妃的规格,可见乾隆对纯惠贵妃的重视。

1928年,孙殿英以军事演习掩人耳目,盗取了清东陵,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被洗劫一空,裕陵妃园寝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建国后,国家为了保护帝王陵,明令百年之内不主动发掘帝王陵,裕陵地宫也一直都是封存的状态。

1981年秋天,由于接连一个多月的暴雨,致使裕陵出现了封土塌陷,深埋于地下的地宫暴露了出来,国家文物局便决定对裕陵进行保护性发掘。

当考古人员在陵裕妃园寝对纯惠皇贵妃墓清理时,惊讶地发现,地宫里竟然摆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棺椁。

大的那副显然是纯惠皇贵妃的,小的那副是谁的呢?难道是陪葬的侍女?先不说清朝自康熙朝就明令禁止殉葬,即使是殉葬,也不会另外准备棺椁。

考古学家经过对棺椁进行分析,又查阅了大量的史料,终于得知了这个小棺椁的主人。

只是令考古学家万万没想到的是,小棺椁的主人,身份竟然比纯惠皇贵妃还要尊贵,她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继皇后乌拉那拉氏。

明明是个皇后,不仅没有和皇帝合葬,连自己的陵墓都没有,最后竟沦为一个皇贵妃的陪葬。

乾隆究竟是有多厌恶这个继皇后?既然厌恶,她又是怎么当上皇后的呢?

1、帝后矛盾爆发之前也曾恩爱万分?真实的历史并没有这么美好

继后那拉氏的出身并不显赫,他的父亲纳尔布在她出嫁前只是个佐领,而且当时已经赋闲在家。

甚至连她究竟是乌拉那拉氏还是辉发那拉氏,至今仍有争议,《延禧攻略》中她是辉发那拉氏.淑慎,《如懿传》中她是乌拉那拉氏.如懿。

虽然民国年间编纂的《清史稿.后妃列传》称其乌拉那拉氏,但按照清朝官方文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那拉氏的父亲讷尔布是辉发国贝勒王机砮的后代,祖上归于清室之后编入镶蓝旗。

如果是乌拉那拉氏,那么应该属于正黄旗,而继皇后一族是在她当上皇后之后,全族才被抬为镶黄旗。因此,继皇后那拉氏的姓氏应该是辉发那拉氏比较准确。

虽然海西女真叶赫、乌拉、辉发和哈达四部都姓那拉氏,但只有叶赫和乌拉这两支是最“正统”的那拉氏,而辉发和哈达无论是实力上还是地位都要逊色于其他两部。

之所以在一些史料中继皇后自称乌拉那拉氏,有很大的攀附成份在。《清实录》则直接称为那拉氏,想来也是为了掩饰其身份的尴尬。

总而言之,继后那拉氏的出身并不算高贵,在八旗中算是中等偏下的出身。那么她是怎么嫁给乾隆的呢?

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春季选秀中,17岁的那拉氏被指婚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弘历为侧福晋,虽然出身不高,但毕竟是来自女真四部,因而够格成为侧福晋。

早期的满洲人,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和汉族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不同,只要是满洲贵族迎娶的女子,都被称为福晋,所以侧福晋也是妻子,都要由皇帝亲自指婚,并且要得到礼部正式登记和册封,属于明媒正娶的,和庶妃、格格这些侍妾们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弘历并没有因为那拉氏是侧福晋对她宠爱有加,在她嫁入宝亲王府的第二年,弘历就迫不及待地向雍正请旨,将包衣出身的侍妾格格高佳氏(后来的慧贤皇贵妃)超拔为侧福晋。

弘历为何对这个身份并不高的侍妾如此抬爱?这是因为高佳氏比富察皇后还早侍奉弘历,算是弘历的初恋情人,而且与富察皇后情同姐妹。

试想一下,此时的弘历身边,既有他一生最爱的富察皇后,还有与富察皇后情同姐妹的初恋情人,那拉氏当时的处境有多尴尬。

历史的进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一年后,乾隆继位,嫡福晋富察被封为皇后,颇受恩宠的高佳氏一举被册封为贵妃,而比高佳氏早一年被指婚为侧福晋的那拉氏,只被封为娴妃。

一直到乾隆十年,高佳氏病逝,一些后来的嫔妃们也相继封妃封嫔,乾隆才将那拉氏抬为娴贵妃。

但是从雍正十二年侍奉乾隆一直到乾隆十六年的18年间,在最适合生育的年纪,其他嫔妃们相继诞下子嗣,只有那拉氏无所出,连怀孕都没有过。

从后来那拉氏诞下二子一女来看,并非那拉氏不孕不育,而是因为在那18年间,乾隆几乎都让她苦守空床。

2、难道那拉氏在宫中生活的几十年,都没有得到过一丝温暖吗?并非如此

乾隆十三年,紫禁城发生了一件大事,与乾隆相敬如宾恩爱非常的富察皇后死于东巡途中。乾隆悲痛万分,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并没有另立皇后的打算。

但是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却对立后的事非常关心,她认为后宫不能为主,力荐那拉氏为后。

这也是那拉氏聪明的地方,她知道自己不得宠,入宫多年都没能生下一男半女,无法“母凭子贵”,所以她曲线救国,从太后身上入手,每天都去对太后嘘寒问暖,因而深得崇庆皇太后的喜爱。

崇庆皇太后以那拉氏“端庄贤惠,有母仪天下之风”,建议乾隆立那拉氏为后。

对于此事,乾隆内心是不情愿的,谁都知道他对富察皇后的感情有多深,怎么能在她尸骨未寒时就让别人取代了她的位置呢?

但乾隆是个孝子,不愿意违背崇庆皇太后的意思。就以先皇后尚在丧期内,先晋封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为此,乾隆还写下了“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的诗句。

乾隆十五年七月初十,乾隆又在皇太后的敦促下册封那拉氏为皇后。乾隆不愿意违抗母命,只得照办,但接连下令取消了之后在冬至大典接受百宫朝贺的礼仪,以及元旦庆典时皇后的贺礼。

因为此事,乾隆对富察氏的愧疚颇深,更加有意地疏远了那拉氏。

一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富察皇后的周年忌日上,乾隆好像突然良心发现一样,对这个自己冷落了十几年的少年妻子有了些许歉意,写下了“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圣湖桃柳方明媚,怪底今朝只益愁。”

这首诗将那拉氏比喻成“新琴”,将富察皇后比喻成“旧剑”,写出为自己为什么不喜欢那拉氏的原因,意思是说难道新皇后真的处处不如旧皇后吗?也并不是,主要是因为我和你恩情年深日久,其他人实在是无法代替。

可见《如懿传》中演绎的乾隆与那拉氏的感觉多么深厚,和历史是不相符的。

但终究乾隆是有意识到这样对那拉氏是不公平的,一时之间便心生怜悯,决定多少弥补一下。之后,他便开始频繁地出入坤宁宫。

乾隆十七年,35岁高龄的那拉氏产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皇十二子永琪;乾隆十八年,那拉氏诞下了皇五女(幼殇);乾隆二十年,那拉氏诞下皇十三子永璟(早夭)。

可以说,这段日子是那拉氏在紫禁城里过得最惬意的日子,然而这样的日子也不过持续了五六年。

随着那拉氏年色衰,令妃娘娘的盛宠也开始如日中天,后宫中也添了更加年轻貌美的妃子,容妃和卓氏(《还珠格格》中的香妃的原型)、颖贵妃巴林氏等,那拉氏再次受到了冷落。

3、断发明志成为皇家丑闻,乾隆讳莫如深

人最怕的不是从来没有拥有过,而是曾经拥有过却又失去了。当你尝过灯火酒绿,又怎会甘心扬汤止沸?

有这种经历的人,心态最容易崩塌,他就一定会想方设计再重新拥有。

在乾隆众多的妃子中,多的是长年坐冷板凳的,但他们都能安安稳稳地熬到乾隆驾崩。可那拉氏不同,她毕竟曾经得到过温存。

在她看来,自己之所以会再次“失宠”,是因为丈夫身边出现了太多的莺莺燕燕,自己作为后宫之主,本就有责任对皇帝进行劝诫。

总之,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对一国之君的身体着想,那拉氏成天对乾隆苦口婆心,让他要节制宠幸嫔妃,让他不要太过奢侈挥霍。

别说乾隆是个皇帝了,就是个普通男人,谁能听得进去女人以“为你好”的名义来管着自己啊,乾隆就开始对那拉氏越来越反感,也越来越疏远。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皇帝的第四次南巡,继皇后那拉氏和一众妃子都在随行之列。南巡之初,一切正常,在途中,乾隆还提前为那拉氏庆祝了她的48岁生日。

闰二月十八日,南巡队伍来到了杭州。这天早上,乾隆还很正常地和那拉氏一起在美丽的蕉石鸣琴处吃早餐。可到了晚膳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和乾隆一起用餐的嫔妃之中,却独独不见继皇后那拉氏的踪影。

此后,大家就再也没有见过继皇后那拉氏。

后来,人们才知道,就在那天吃完早膳后不久,乾隆就命人悄悄地将继皇后那拉氏从水路送回紫禁城了。

虽然此次南巡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中断,但也没有持续很久,乾隆就提早返回京师了。

回宫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回继皇后那拉氏被封为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的四份册宝,虽然没有下旨废后,但收回宝册等同不废而废。

之后,乾隆又将那拉氏宫里的佣人裁减至2人,还不如一位答应的配置。

帝后之间从此视如仇人,乾隆也再不上坤宁宫来,那拉氏形同被打入冷宫。

对于后宫如此大的人事变动,乾隆没有给出任何正式的说明,只说:

前近,朕恭侍皇太后驾临杭州,正欲返回,于程前之日,皇后忽然想要出家,肆行翦发。身为皇后,所行如此,着实不像话。

人们才知道,那拉氏是因为断发惹怒了乾隆,在清朝,只有丈夫或长辈死的时候才可以断发,那拉氏此举就是在诅咒皇帝和皇太后。

4、究竟此次南巡发生了什么,会让那拉氏做出如此“疯狂之举”?

或许是乾隆觉得这是一桩皇家的丑闻,见不得人,对此事讳莫如深,正史上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真正的原因只有乾隆一个人知道了。

但是民间野史关于那拉氏断发的猜测却从不间断。

有说是当时乾隆宠幸令妃娘娘,一意孤行要册封她为皇贵妃,那拉氏见劝不动,就断发明志。因为册封皇贵妃就表示是下一任皇后的继承人,那拉氏担心自己的位置被令妃取代。

还有一个说法是乾隆下江南时,每天都深夜换上便服去青楼,那拉氏见到就前去规劝,夫妻俩因此吵架,那拉氏一时激动,就割了头发。

对此,我比较认同第二个说法,因为通常来讲,除非皇后有犯什么大错,才有可能被废,否则不用担心自己的位置被取代。

而从此前那拉氏的一贯做法,和女人的正常反应来讲,第二种的可能性最大。

就像普通夫妻一样,丈夫身边有很多女人时,作为妻子苦口婆心一直相劝,但丈夫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每天都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作为妻子自然是要发作的,性格刚硬的人,很容易在情急之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只是可怜的那拉氏,被打入冷宫后的第二年,就抑郁而终了。

当时乾隆正带着一众妃子们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在听说那拉氏死后,他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只是下了一道谕旨:所有丧仪,只可照皇贵妃例行。

但实际上,那拉氏的丧礼规制连一个答应的规格都不如。

按照清朝的礼制,作为皇后,死后是应该要和皇帝合葬的;作为有位份的妃子,无论地位有多低,都是各自为券,有自己的一处墓地。

而继皇后那拉氏不仅没有附葬裕陵,连自己的墓地都没有,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地宫的一侧。。根据大清会典,皇贵妃的棺木应该用梓木,漆饰35道,而那拉氏的棺木却是用杉木制的一个小棺椁。

考古专家正是根据清朝内务府记载的这些记载,才确认了纯惠皇贵妃地宫里那个小棺椁的身份。

这场丧事总共仅花了207两7钱9分7厘,都还不够内务府给一个最低品级官员的丧事份例。

总而言之,乾隆皇帝对那拉氏的厌恶并非因为某一件事,其实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

根据《清史稿.列妃后传》记载,乾隆二十五年后,乾隆的心思都扑在和卓氏(香妃)身上,无论是外出巡幸,还是木兰秋围,或者去盛京祭祖,和卓氏都随行左右。

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去带着一众嫔妃去避暑山庄避暑,和舒妃、颖妃、豫嫔、慎嫔、容嫔一起用晚膳,继皇后那拉氏却独自用餐。

乾隆二十八年,乾隆驾行热河,继皇后那拉氏也没有随驾。而至于乾隆三十年的南巡,那拉氏之所以能够随行,乾隆还帮她庆祝生日,很有可能是因为那一次皇太后也一并跟着过去。

所以,帝后早就离心了,南巡途中发生的事只是导火索。

本身乾隆本身就没有那么爱那拉氏,让她坐了18年的冷板凳,因为同情和怜悯给了她5年惬意生活,然而这一切却如昙花一样短暂。

或许继皇后那拉氏是一个好皇后,她恪守皇后的职责,对皇帝的行为进行适时的劝诫以免皇帝犯错。

但对于乾隆来讲,那拉氏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妻子,她性格太过刚毅,不如富察氏温柔体贴。

要处理好夫妻关系,也是需要大智慧的,一味地说教或劝诫很容易起来反效果。

中国历史上,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了。

标签: 乾隆那拉氏

更多文章

  • 叶适:南宋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叶适,南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

  • 于谦在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隐藏了什么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于谦,明朝

    说起明朝的于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于谦之死,乃是明朝政治潜规则使然,更是于谦作为官场边缘化、信奉儒家文化而导致的孤立和格格不入,最终,明朝第一国士冤死于刀下。一、从“土木堡之变”说起公元1449年,在土木堡之变

  •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徐妙云,明朝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史慈,孙策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天下,为自己

  •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桂英,,明朝

    高桂英,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仇远《葛雄女子舞剑歌》:我怜健妇胜丈夫,却欲骄兵如处女。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古代女子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乏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诚如上面的诗歌描述的那样,她们中有的是巾帼英雄,忠孝节义,有

  •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匡胤,赵光义

    对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两个,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就治国才能来说,兄弟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格局,是开国之君。也可称有

  •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雍正为何只有13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乾隆

    还不知道:康熙当61年皇帝,乾隆60年,为何雍正只当13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许多人眼里,中国人是公认的“工作狂”。但是有一个人要说自己工作勤奋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这个人就是“雍正皇帝”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当年火遍大江南北且现在热度依旧不减的《甄嬛传》。其中,陈建斌

  •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不论是出入庭院还是带兵打仗,手里都会拿着一把羽扇,那么这把扇子有何讲究和来历吗?坊间关于羽扇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是师傅水镜先生送的。师傅给了诸葛亮两样宝贝,羽扇和八卦衣。师傅也有交代,每遇烦心棘手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贵妃,唐朝

    杨贵妃四大美女”之一,唐朝时期后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乐》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李白用这句话来形容杨贵妃,可以说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写诗赞美女人不好写,写诗赞美皇帝的女人,那更是难上加难。为

  •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清朝

    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何名声差?强迫读书人互相指责,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怎么好,这大概和他残酷对待兄弟手足和逼压官员士绅纳税有关。不过雍正也是个很有趣的皇帝,在对待某些敌视他的官员士绅方面,雍正不像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