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孝恭与李渊是什么关系?他的结局怎么样?

李孝恭与李渊是什么关系?他的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83 更新时间:2023/12/10 10:48:26

李孝恭,是唐朝宗室、名将,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也是李唐宗室里仅次于李世民的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仅次于长孙无忌,也是里面排名第一的武将。为唐朝平定江南立下巨大功劳。那李孝恭是如何平定江南,助唐朝统一天下的呢

一,出身宗室

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隋朝大将李安(李渊的堂兄弟)之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封堂侄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山南道招慰大使,派他招抚山南各地。李孝恭从金州出发,沿途招抚巴蜀各地豪杰,在他的好言安抚下,有三十多州归附大唐。

李孝恭打败朱粲,将其擒获。众将对他说:“朱粲是个吃人恶魔,祸害了许多百姓,请杀掉他。”他回答说:“不可。从这往东,都是匪徒占据的区域,如果他们得知此事,还会有谁来投降呢?”于是将朱粲赦免不杀,因此李孝恭的招抚书信到的地方,纷纷归附大唐。

二,讨伐萧铣

武德二年(619年),李渊封李孝恭为信州总管。当时萧铣占据江陵,对抗唐朝,李孝恭于是向李渊献上平定萧铣之策,李渊看了很高兴,予以采纳。武德三年(620年),李渊封李孝恭为赵郡王,让他打造战船,训练水师以讨伐萧铣。

李孝恭召见巴蜀豪杰的子弟,按才能授予官职,让他们跟随自己效力,对外显示是提拔任用而实际是把他们当做人质。李渊又任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让他率领大军讨伐萧铣。李孝恭率军沿江而下,直逼江陵,攻克水城,将俘获的敌军船只都散在江中。众将进谏说:“俘获敌军船只,应该借它们发挥作用。为何要抛弃这些船只,这不是在资敌吗?

李孝恭回答说:“不然。萧铣地盘南到交趾,东到洞庭湖。如果我们攻城不克而敌人援兵到达,那我们就会受到内外夹击,进退不得。即使有这些船只,那又能发挥什么作用?江州的梁军一旦看到这些胡乱漂流的船只,一定认为萧铣失败,不敢前来救援。等他们派人前来查探,来来回回要耗费一月时间,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攻克江陵。”

梁军的救兵抵达巴陵,发现己方船只在江中漂流,果然不敢救援江陵。萧铣苦等救兵不至,只得向李孝恭投降。李渊大喜,封李孝恭为荆州大总管,让他治理荆州。在李孝恭的治理下,荆州百姓安居乐业。

三,平定江南

武德六年(623年),李渊封李孝恭为襄州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当时岭南各地还没有归附唐朝,李孝恭于是派人招抚,使得岭南四十九州皆入唐朝版图。辅公祏占据江东反唐,李渊于是派李孝恭讨伐。

武德七年(624年),李孝恭召集李靖、徐世绩等人,准备沿江而下。但在他们出发时,饮宴的水忽然变成了血,众人因此十分害怕。李孝恭神态自若,毫不惊慌的说:“福祸无门,都是人自己招来的。我从来没有做过亏心事,所以诸位不必担心。辅公祏恶贯满盈,这是他被杀掉后的征兆。”于是他将水喝完,众人都佩服他有临危不乱的气度。

辅公祏派冯惠亮、陈当时率水军驻扎在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率步骑军驻扎在青林山抵御唐军。李孝恭到达前线,一方面坚守不战,一方面派人阻断敌军粮道。宋军粮草不足,于是夜袭唐军大营,但李孝恭安卧不动。第二天,李孝恭派老弱病残攻打宋军,让卢祖尚率领精锐骑兵列阵以待。攻打宋军的唐军败退,宋军于是出营追击,结果遭到卢祖尚的埋伏,损失惨重,纷纷逃窜。陈正通只得逃到冯惠亮那里,唐军则乘胜追击,大败冯惠亮。

辅公祏见唐军大胜,逼近丹阳,只得弃城逃走。李孝恭于是派人捉拿辅公祏,将其擒获,自此江南之地皆归大唐。李渊大喜,重赏李孝恭,封他为东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自此长江以南皆受李孝恭节制,他成为仅次于李世民的唐朝第二功臣,因此在石头城修建住宅,用自己的威名镇守江南。结果遭到李渊猜忌,被征召入朝。

四,奢侈玩乐

李世民即位,封李孝恭为礼部尚书、河间郡王。他为人奢侈豪爽,喜欢饮宴游玩,为人谦逊有礼,从不居功自傲,李世民因此对他非常信任,成为宗室中最受信任的大臣。李孝恭对左右说:“我的住宅过于宏大,这并非我的心愿,应该把它卖了,另建一所够住的小屋就行了。我死了以后,如果诸子有才能,守住这家业就行了。如果没有才能,也别便宜了别人。”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孝恭突然暴毙身亡。

总的来说李孝恭是唐朝宗室中很有本事的藩王,安定巴蜀,平定萧铣,擒获辅公祏,使得长江以南皆归大唐,为唐朝统一天下立下巨大功劳。但也因此功高盖主而受到猜忌,被迫沉迷玩乐以自保,最后仍然不得善终,暴病而亡。

标签: 李孝恭唐朝

更多文章

  • 孙皓在位时间有多长?他是如何丢掉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皓,三国

    孙皓,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听信谗言,废太子孙和,立少子孙亮为太子。两年后,十岁的孙亮即位,孙亮在位六年,大将军孙綝废掉孙亮,立24岁的孙权第六子孙休。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孙休病死,时年30岁,孙皓继位

  • 后世是如何评价晏几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晏几道,北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晏殊第七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

  •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给秦国带来了哪些改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鞅,秦国,变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说商鞅变法只能在秦国取得成功?变法为秦国带来了哪些改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纵观我国历史,大多数的变法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变革不够彻底,而商鞅变法则是其中少有的成功案例。正是由于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羸弱的局面,一举成为战国中后期的绝对霸主

  • 袁绍派兵攻打曹操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要选择声东击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曹操

    对袁绍带兵攻打曹操,双方在白马城交锋,为何曹操选择声东击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因为不满意曹操的官职比自己高,因此决定带着兵马直接发动进攻。袁绍的想法就是只要把曹操给击败了,那么汉献帝肯定是会册封自己做大将军。小编认为袁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做皇帝,而只是想要做一个官职

  • 九子夺嫡竞争十分激烈 康熙的儿子们为何非要参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九子夺嫡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帝的儿子们,为什么放着逍遥王爷不当,非要参与九子夺嫡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共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年号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他在位期间可谓披荆斩棘,一路开挂,平三藩、收台湾、战俄国……可这么强

  • 王同晈:唐朝官员、神龙政变功臣之一,他为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同晈,唐朝

    王同晈(?~706年),相州安阳县人。唐朝中期官员、外戚,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他是东晋丞相王导之后,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唐中宗李显之婿。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同皎出身琅琊王氏,长安年间,迎娶太子李显之女安定郡主,授朝散大夫、典膳郎,神龙政变发生时,李显一开始并不

  • 夏侯婴的一生有多传奇?为西汉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夏侯婴,汉朝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由刘邦建立。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夏侯婴与刘邦同乡,最初在沛县县衙养马驾车。他每次驾车送走客人后,都会顺路到泗上亭,与亭长刘邦喝上几杯,聊上半日。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夏侯婴被录用为试用县吏,成为有身份的人。刘邦天性顽劣,在一次开玩笑时手脚

  • 雍正为何要让鄂尔泰在自己死后辅政?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帝,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但倘心力之所不能,无可奈何之事,亦不得不为预备,不然则朕为天地列祖之罪臣矣……皇子皆中庸之资,朕弟侄辈亦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诚,上天列祖皇考早鉴之矣

  • 诸葛亮北伐国内肯定空虚 孙权为何不选择蜀汉后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北伐,孙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孙权为何不选择攻击蜀国后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斩杀关羽,夺取了刘备集团控制的荆州三郡,孙权可是赚了大便宜,也清楚狠狠地得罪了刘备。既然得罪了刘备,就不能再得罪曹魏。所以,曹丕刚刚称帝,孙权立马向曹丕称臣,以避免两面受敌。刘备称帝后,孙权

  • 关羽死后诸葛亮啥事没有 关兴死后诸葛亮为何会昏倒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诸葛亮

    还不知道:关羽死时,诸葛亮镇定自若,为何得知关兴病亡后,却昏倒于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关羽的历史定位谈蜀汉名将,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都无法绕开关羽。因为他的地位和作用实在太特殊,且还是无人能代替的关键角色。如关羽死后,曹魏那边对关羽的盖棺定论是: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