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九子夺嫡竞争十分激烈 康熙的儿子们为何非要参与

九子夺嫡竞争十分激烈 康熙的儿子们为何非要参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80 更新时间:2023/12/15 11:30:18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帝的儿子们,为什么放着逍遥王爷不当,非要参与九子夺嫡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康熙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共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年号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他在位期间可谓披荆斩棘,一路开挂,平三藩、收台湾、战俄国……可这么强势的一个皇帝,晚年却为皇位的传递而苦恼万分,留下了九子夺嫡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单说九子夺嫡,康熙帝的这些皇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做,非要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夺嫡之争呢?

一、

我们首先讲讲清朝的王爷们,到底逍遥不逍遥?

清朝不同于明朝,明朝是巴不得王爷们都去就藩,留在京城反而是威胁。参考近期大火的《大明风华》,汉王为什么死也不肯离开京城,其目的就是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力。

当然,电视剧是戏说,真正的皇权社会,由不得你不愿意,只要到了岁数,必须离开京城去就藩。没有圣旨,就算亲娘死了,也得在就藩地忍着,不得擅自进京,钱是不少,但是政治权力,几乎为零。

至于这些王爷们有无可能继承皇位,全靠天意,比如嘉靖帝,比如崇祯帝。前一任皇帝无子嗣,一不小心嗝屁了,继承人还在就藩地斗蛐蛐呢,“咣当”一下,皇冠砸头上了。

就算这样的好事轮不到自己头上,当个闲散王爷还是可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福王朱常洵,当年离京到河南洛阳就藩,万历皇上一次性就赏赐良田四万倾,连福王自己都不要意思了,只要了一半。除土地之外,还有盐税、茶税、乱七八糟的税收,均归朱常洵。

不过也把他养成了硕鼠,甚至于民间传闻洛阳富于皇宫,据说洛阳被李自成攻陷后,福王朱常洵连同几头鹿放在一起煮熟,众人分吃“福禄宴”。

当然,福王朱常洵生不逢时,正赶上大明朝内忧外患之计,没能落得个好下场。但明朝的王爷们对于清朝的王爷们来说,虽然没有政治权力,也算是逍遥自在了。

二、

而清朝的王爷们就要苦逼得多,或许是他们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定下了正好相反的规矩:

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

当然,也不能离京,虽然有些王爷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但是经济收入主要靠朝廷发放,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爵位,爵位越高,俸禄越高;二是职务,职务越高,俸禄越高;三是朝廷赏赐的庄园、矿山、铺子等收入;四是一些额外收入,比如节日赏赐、属下孝敬、职场潜规则等。

貌似收入不错,实际上开销更大,我们熟悉的《雍正王朝》剧中,三阿哥和十阿哥,甚至太子,就因为府上的开销过大,而不得不借国库银子。

也就是说,清朝这些王爷们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如果不能勤俭持家,维持生计都成问题。

除此之外,清朝的王爷们,爵位并不是百分百继承的,而是递降的。这个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简单地讲,比如皇上封了一个亲王,亲王的儿子,只有一个可以继承为郡王,后面的就算是正室所生,最高可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往下传不了几代,先是妾的儿子不再享有爵位,再往后侧室的儿子也没有爵位了。

而且前面所说的继承爵位是在最理想状态下,因为王爷们的儿子们还需要考试的。考试内容包括翻译、骑射、布射,只有考到全优才能获得应受爵位,考得不好,就算老爹是亲王,自己也捞不到爵位。

三、

第三点,康熙帝的儿子都封王了吗?

在《雍正王朝》中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发生后,康熙帝一口气封了四个亲王,貌似封王很容易,其实不然。

清朝的皇上也非常重视子女的生母,之所以胤礽一周岁就被立为太子,完全是沾了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光,又是嫡出。之所以对老八胤禩不待见,也完全在于他是系辛者库女所生,所以康熙朝连个郡王都没获封。而看起来傻乎乎的老十胤娥()就因为生母牛叉,康熙朝就被封为郭郡王了,这也是老八胤禩拉拢他的原因所在。

康熙帝封王的众多皇子中,老五胤祺是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被封亲王,为和硕亲王,没有参与夺嫡。老七胤祐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被封多罗淳郡王,也没有参与夺嫡。

其他参与夺嫡的九位皇子中,老大直郡王、老二太子、老三硕诚亲王、老四雍亲王、老十敦郡王,其余都没有封王。

而这些王中,老大胤禔因为魇镇太子胤礽,被永久圈禁,老二太子胤礽又被废。

而康熙帝一共有几十个儿子,没有被封王的大有人在,甚至后来的夺嫡热门人选老八胤禩,也不过被封为贝勒。他的廉亲王的爵位是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稳定人心,才封的。

这么多皇子,王都封不上,俸禄必然就低,生母那边,也就是姥姥姥爷那边势力又不咋地,要想活得逍遥自在也难。

更重要的在于,下一任皇上怎么看待他们,如果自己亲爹这里混不上个王,提前押宝一个皇子,也是有希望被封王的,只不过要冒很大的风险。显然这一点上,老九胤禟、老十胤等就眼光不行,押错了宝,最后被雍正帝整得那叫一个惨。

四、

实际上,九子夺嫡不过是说书先生的噱头罢了,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真的争得死去活来。

因为关键不在于“夺”这个字,而在于“嫡”这个字,而这个“嫡”,关键要看从谁的肚子里钻出来。这玩意不是你长大了,有想法了,能去自己夺了,而是在你还是小蝌蚪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之所以会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并不是皇子们出了问题,而是皇上出了问题,而且充其量也不能算是九子夺,顶多四个。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之所以两次被废,并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康熙帝希望他做什么。在《大明王朝1566》中,若不是因为嘉靖帝只有这么一个裕王,早就不知道把他废了多少遍了。

而真实的历史,也不过如此!

人岁数大了以后,莫说是皇上了,就是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子女们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点遗产。历史上做太子能把位置坐出蘑菇来的,也只有英国的威尔士亲王查尔斯能比了。

越是牢牢抓住权力的人,越害怕失去权力,不同于嘉靖帝,康熙帝是决不允许在自己的朝廷出现另一个小朝廷的。显然那些过早押宝太子胤礽的人,本想扶持和拥护太子,反而成了拉太子下水的人。

下一任皇帝在自己的地盘上跑马圈地,这一任皇帝就会担心自己的安危,毕竟能挡在前面的只剩下自己。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不就是康熙帝自己通过一个行为联想出太子要刺杀自己吗?

“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

五、

眼看着太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其他皇子会怎么想?

当然得为未来做打算啊,康熙帝早晚会驾崩,驾崩之后的皇帝会怎么对自己?

既然无法预测到,但总有历史可以查吧,看看雍正帝之前的皇帝都干了些什么:

努尔哈赤作为第一代,皇位是自己争夺来的,不是老爹传下来的。到了皇太极即位,那就不一样了,努尔哈赤封的四大贝勒,除了就差把心掏给皇太极的代善,其余三个没有一个好下场。

不仅对兄弟如此,对自己的小妈,也就是多尔衮的亲娘,努尔哈赤大福晋阿巴亥都拉去殉葬了。这个仇多尔衮算是记下了,一直在韬光隐晦,等皇太极一死,不仅睡了他儿媳妇,豪格的老婆,据说连孝庄皇太后都差点搭进去。

顺治帝是眼巴巴地看着这一切啊,传说他出家当了和尚,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豪格也罢,多尔衮也罢,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尤其后者,死后也不安静,被挫骨扬灰了。

康熙帝即位总要好多了吧,毕竟他兄弟少,而且都还在吃奶的年纪就跟皇位错开了,没有灭他们的必要。但是顺治帝留下的顾命四大臣就不妙了,这四人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个故事想必大家也听烂了。

索尼算是幸运的,不过父债子还,他儿孙就没这福气了,等到太子胤礽被废的同时,四大辅臣全都完蛋了。

太子胤礽被废,其余皇子一下子就慌了,不是他们要夺嫡,而是康熙帝这个老爹逼着他们去夺。

嫡子被废了,剩下的皇子谁怕谁啊,都TN的是庶出了,比的不就是实力吗?

不争的话,万一哪一天看我不顺眼的兄弟即位了,再赶上他娘跟我娘争过宠,得,没跑了。趁着还能一搏,索性就赌一把吧,就这样,剩下的几个皇子迅速结党,向皇位进军。

康熙帝还算是仁慈,知道雍正帝即位之后必然会冲兄弟下手,这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传统了。于是留下了圣旨,要他善待兄弟,可他一即位,早把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了。

但还算仁慈,最起码,你们的老婆还是你们的老婆,你们的老娘,还是你们的老娘,不过是圈禁到郁郁而终,总比真刀真枪上强得多。

倒是他儿子,弘历这小子当上皇帝之后,对兄弟已经没兴趣了,对死去的老子倒是兴趣十足。把他爹费尽心思弄出来的辩白书《大义觉迷录》,硬是给禁了。还把老爹指定的全国宣讲人曾静,给凌迟了。

由此可知,别说是王爷了,就算是皇上,不在位之后,都有可能被儿子坑,哪里有逍遥自在一说?

标签: 康熙九子夺嫡

更多文章

  • 王同晈:唐朝官员、神龙政变功臣之一,他为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同晈,唐朝

    王同晈(?~706年),相州安阳县人。唐朝中期官员、外戚,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他是东晋丞相王导之后,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唐中宗李显之婿。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同皎出身琅琊王氏,长安年间,迎娶太子李显之女安定郡主,授朝散大夫、典膳郎,神龙政变发生时,李显一开始并不

  • 夏侯婴的一生有多传奇?为西汉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夏侯婴,汉朝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由刘邦建立。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夏侯婴与刘邦同乡,最初在沛县县衙养马驾车。他每次驾车送走客人后,都会顺路到泗上亭,与亭长刘邦喝上几杯,聊上半日。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夏侯婴被录用为试用县吏,成为有身份的人。刘邦天性顽劣,在一次开玩笑时手脚

  • 雍正为何要让鄂尔泰在自己死后辅政?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帝,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但倘心力之所不能,无可奈何之事,亦不得不为预备,不然则朕为天地列祖之罪臣矣……皇子皆中庸之资,朕弟侄辈亦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诚,上天列祖皇考早鉴之矣

  • 诸葛亮北伐国内肯定空虚 孙权为何不选择蜀汉后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北伐,孙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孙权为何不选择攻击蜀国后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斩杀关羽,夺取了刘备集团控制的荆州三郡,孙权可是赚了大便宜,也清楚狠狠地得罪了刘备。既然得罪了刘备,就不能再得罪曹魏。所以,曹丕刚刚称帝,孙权立马向曹丕称臣,以避免两面受敌。刘备称帝后,孙权

  • 关羽死后诸葛亮啥事没有 关兴死后诸葛亮为何会昏倒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诸葛亮

    还不知道:关羽死时,诸葛亮镇定自若,为何得知关兴病亡后,却昏倒于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关羽的历史定位谈蜀汉名将,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都无法绕开关羽。因为他的地位和作用实在太特殊,且还是无人能代替的关键角色。如关羽死后,曹魏那边对关羽的盖棺定论是:蜀,小

  •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藤甲兵

    还不知道:诸葛亮3烧百万曹军,能面不改色,火烧3万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所谓的成功和名利,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手段会比较残忍,但是等到逐渐老去之后,人的很多善良之心就

  • 和珅一共有多少妻妾?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珅,清朝

    和珅,清朝中期权臣、商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年间,大贪官和珅以其贪得无厌的本性,在短短的20年间,通过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等手段,聚敛了惊人的财富,号称中国历史“第一贪”。嘉庆四年,和珅被定20条大罪,收监下狱,同时籍没家产。在查抄和珅的家产时,

  • 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征百越 秦始皇为何没有对匈奴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匈奴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灭六国征百越,为何没有对匈奴赶尽杀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战功卓越,横扫六国,堪称天下无敌手。不仅如此,在成功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还组织远征军讨伐南部的百越,大获全胜,将秦帝国的统治范围向中国南

  • 仆固怀恩对唐朝有何贡献?他选择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仆固怀恩,唐朝

    仆固怀恩,唐朝中期名将,右武卫大将军歌滥拔延后代。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让大唐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叛乱历时八年才被平息,对于唐朝而言,在平息叛乱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有三个人,是郭子仪、李光弼(契丹族)、仆固怀恩(铁勒族)。因为功劳大,且掌握有

  • 如果李林甫没死,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林甫,唐朝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753年,唐玄宗时期的权相李林甫病死,二年多以后,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谈及唐朝的“安史之乱”时,网络上流传有一种说法叫“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这是因为史书上把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