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飞被杀时为何没有人发现 张飞的死对伐吴造成了什么影响

张飞被杀时为何没有人发现 张飞的死对伐吴造成了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98 更新时间:2024/1/29 18:37:06

还不知道:张飞被刺杀时,为何没被大家发现,他的死为伐吴带来了什么影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三国时期,死得最憋屈的大将当属张飞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将领,在战场上无人敢当,被古人选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可是他却没有战死在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而且他的首级还被凶手拿去邀功请赏,这就实在让人无语了。那么,我们有一个疑问,一位大将怎么会被自己的部下谋害在自己的营中,还不被人所知呢?

一、《三国演义》中的描述。

张飞之死在《三国演义》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张飞是在关羽被东吴所害后,因为兄弟情深,日夕号泣。他的部下为了劝解他,用饮酒为手段,谁知道张飞喝醉酒后,怒气更盛。他为了出气,手下有冒犯他的,都遭到鞭挞,有不少人被鞭挞而死。

刘备准备讨伐东吴前,张飞来见刘备,要求出兵伐吴。刘备答应了张飞的要求,让他率领部下从阆中出发,与自己在江州会合,一起伐吴。张飞回去后,便要求军中在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出征。他的手下范疆、张达请求缓期,被张飞鞭背五十。张飞还说如果来日制办不齐,就杀二人示众。

范疆、张达无奈之下,只得铤而走险。他们在半夜中,各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告机密事情,直到床前。他们见张飞酒后酣睡,便趁机刺死了张飞,并割下张飞的首级,引了数十人,连夜投东吴去了。我们看《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描写,对范疆、张达刺杀张飞如此容易就会有三分疑惑,更何况张飞临死前还大叫了一声。难道张飞的大帐就没有卫士把守,听不到动静吗?

其实,《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态度十分认真,他的描述环环相扣,让人感到合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来看的原因。其实,张飞之死没人察觉的原因,在书中已经写得很明白了。

首先,张飞之死的环境。当时,张飞的大帐肯定是有人把守的。因为范疆、张达是打着禀报机密事的幌子进入大帐的。这就说明了当时是有守卫把守的。可是,范疆、张达进入大帐后,却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张飞一人醉卧帐中,这就给范疆、张达行刺创造了条件。

张飞的营帐中之所以没有其他人,一是张飞酒醉后休息,大家退走免得打扰。二是张飞在关羽去世后,心情不好,借酒浇愁。在酒醉之后,他为了出气,专门拿身边人找茬。找到毛病就鞭挞他们,还打死了不少人。这让大家在张飞酒醉后,都对他敬而远之,没人敢接近他。因此,张飞的帐中才会没有他人。

而张飞临死前的那声大叫没人注意,也应该是张飞在酒醉后,经常借着酒劲喊叫。大家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甚至可能还有因为跑去查看被张飞责打的情况。这样一来,听到张飞大叫的人,还以为张飞在发酒疯,就更不敢进帐查看情况了。

其次,是范疆张达行刺的时机。范疆张达选择的行刺时机正是军中混乱的时候。为了三日后的出征,张飞的部将都忙着做各种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军中四处忙乱,守卫的警惕性自然下降。可以说,这个时候是军队防备最差的时候,这也给范疆张达刺杀成功创造了条件。

第三,是刺杀张飞的凶手问题。我们看范疆张达的表现,就会感觉这两人虽然是张飞帐下的末将,可是跟张飞的关系不一般。在张飞下令全军准备白旗白甲的时候,所有将领都不说话,他们两位末将却越众而出,要求缓期。这说明了其他将领都不好说话,指望他们能够向张飞求情。这显示了他们与张飞的关系不一般,深受张飞的信任。

我们知道,刘备曾经给张飞指出他的缺点,那就是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作用。这范疆张达就应该属于那些健儿中的一员。而他们又是末将,说明他们没有什么指挥才能,纯粹是靠武力得到张飞青睐的人。可是,他们的要求正碰到张飞的气头上,不但遭到了张飞的鞭挞,还受到了张飞的限期的威胁,逼着他们铤而走险。

由于范疆张达是张飞信任的将领,这才使得他们能够进入张飞的营帐。把守营帐的卫士由于知道他们与张飞的关系,才没有对他们产生疑心,这给他们刺杀张飞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四是范疆张达并不是独自作案。我们虽然只看到范疆张达两人进入张飞的营帐刺杀张飞,但是后面说道他们带着几十人投奔了东吴。作为两名降将,还能够带走几十人,这说明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他们在行刺的时候,没有动用这些人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想到,如果他们在刺杀张飞时出现差错,肯定会把这些人也增加进去。因此,张飞的大帐虽然有卫士把守,也顶不住数十人的袭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张飞的死是他对部下暴而无恩造成的。范疆张达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刺杀了张飞,从侧面也显示出张飞治军不严,内部管理混乱的状况。这是张飞被刺杀而不被发现的主要原因。

二、历史上对张飞之死的记载。

在历史上对张飞的死,记载要比《三国演义》里简略得多。《三国志张飞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疆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这段记载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基本与《三国演义》中的一致。只不过没有夜晚入帐行刺的情节,那个情节应该是作者的艺术加工,但也还是站得住脚的。不过,我们从这段历史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张飞之死的一些端倪。

首先,是张飞被范疆张达刺杀的时间是在张飞率领军队即将出征的时候。范疆张达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刺杀张飞,应该与上面的分析一样,是趁着大军即将出发,做各种准备忙乱的时候,这是军队防备最松懈的时候。

其次,是历史记载中,在张飞之死前,专门写道了刘备经常告诫张飞的话,那就是他对手下粗暴,经常鞭挞健儿,还让他们在自己的左右,这是取祸之道。张飞听了但并不改正。这说明,张飞被部下范疆张达刺杀,与这个缺点有关。

第三,是刺杀张飞后,范疆张达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奔了东吴。在《三国演义》中,范疆张达最后是东吴为了求和,送给了刘备。刘备将他们杀掉,为张飞报了仇。在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这两人至此也没有了下文。

历史上的记载虽然没有描写张飞之死的细节,不过对张飞之死的原因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张飞爱敬君子不恤小人,对待手下过于粗暴,这最终遭到了部下的报复,糊里糊涂地丢掉了性命。

三、张飞之死与伐吴的关系。

张飞是死在他即将出兵伐吴的时候,这使得他的死与伐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刘备得到张飞部下都督的奏章,就发生了叹息,说“噫,飞死矣”。这更加激发了刘备伐吴的愤怒,向东吴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

张飞之所以在伐吴前被杀,不仅仅是因为凶手选择时机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这是凶手最大的机会。这是因为,当孙刘联盟的时候,凶手是难以下定刺杀张飞的决心的。这是因为张飞驻军在阆中,如果凶手刺杀了张飞,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逃跑。

如果想要向北投降曹魏,由于有秦岭天险的阻隔,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曹操撤走的时候,将汉中的百姓全部迁走,只给刘备留下一片荒原。这样,凶手很可能在逃到曹魏的控制区前,不是饿死荒野,就是被蜀军擒获。

只有在蜀吴发动冲突的时候,凶手才有逃跑的目的地。那就是顺流而下,逃往东吴。由于从水路逃走,蜀汉就算是知道了张飞的死讯,也无法去拦截捉拿他们。有了这个有利条件,才使得凶手下定决心,在部队出征前刺杀了张飞逃走。可以说,在蜀汉决定伐吴的时候,张飞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后人在评价张飞之死的时候,曾经说过张飞一死,蜀军可以无出也。这个意思是说,在蜀军中,张飞是仅次于关羽的武将。张飞一死,刘备就失去了能征惯战的猛将。这给蜀军的作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夷陵之战前,黄权建议让自己担任先锋,刘备在后方压阵。这个建议主要是让蜀军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并使得刘备不亲自到第一线指挥作战。但是刘备拒绝了黄权的建议,自己亲临前线指挥。这主要因为刘备并不认为黄权的指挥作战能力,能够达到摧破吴军防线的水平。如果张飞尚在的话,刘备就会放心地让张飞担任先锋了。

这样,以张飞的能力,就可以采取陆逊最害怕的战术,水陆并进,夹江而下。张飞在前冲锋,刘备在后支援,蜀汉有希望夺取夷陵之战的胜利。即便是不能胜利,在东吴反击的时候,也不会遭受那么重大的损失。

这是因为刘备亲临前线指挥,使得他成为东吴的主要攻击目标。东吴集中兵力攻打刘备,打乱了蜀军的指挥,大部分军队都陷入混乱,遭到了重大的损失。东吴派兵一路死死咬住刘备穷追猛打,使得刘备一路逃亡,没有喘息的机会。很多没有遭受攻击的蜀军,都自行溃散了。如果张飞尚在的话,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可以说,张飞的存亡,在很大方面上左右了夷陵之战的胜负结果。

结语:

张飞被部下刺杀而没有被大家察觉,主要是在时间、环境、凶手各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张飞不听从刘备的劝诫,不思悔改的结果。他对部下暴而无恩,还将鞭挞的健儿放置在身边,这使得他的被刺杀成为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张飞的死,对夷陵之战的影响极大。正是因为他的死,使得刘备手下没有了能征惯战的将领,迫使刘备亲自到前线指挥。在东吴采取火攻的时候,由于刘备身处第一线,失去了指挥能力,造成了蜀军的混乱,乃至崩溃。如果张飞不死,夷陵之战的胜负还不可知。因此,张飞因为对自己的缺点明知故犯,不但造成了自己的杀身之祸,也给蜀汉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后人应当引以为戒的地方。

标签: 张飞蜀汉

更多文章

  •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顾邵,东吴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

  • 赵云长坂坡被围都能突围成功 吕布和关羽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云,吕布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同样被围,为何赵云在长坂坡成功了,有赤兔马的吕布关羽失败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代,武力值能够达到超一流水准的人不多,其中最强的猛将则是公认的三国第1勇将吕布,其次就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了。这6人武艺超群,都曾有过高光时刻:吕布在虎牢关一个人单挑

  • 历史上上官婉儿的一生都没有结婚,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上官婉儿,唐朝

    上官婉儿,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唐朝时期一代“巾帼宰相。“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古有妹喜嗜血残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又有苏妲己祸乱苍生,历史上类似的女人,她们仗着君王的宠信,有的祸乱宫闱,有的胡乱干政,做出了泯灭人性,令人发指的无道之事,留下了千古骂名。而我们今天要说的

  •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康熙

    乾隆提前退位,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古代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在位时期的父亲或者是退位的老皇帝,太上皇名义上至高无上,比皇帝还还要尊贵,实际上并无半点实权,而且有的太上皇甚至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与囚徒无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自愿成为太上皇的男人——清朝乾隆皇

  •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妻子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绝情的对待糟糠之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曹操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懿狠心对待糟糠之妻,他为何如此绝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司马懿的一生褒贬不一,他前期对魏国鞠躬尽瘁,尽心尽力的辅佐着四代曹氏主公。当然也有人说他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着雷霆一击,从他能为了不出仕装病八年就可以看出,司马懿这个人腹中城府之深厚。司马懿这一生有九子一女,不

  •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荀勖,曹魏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又任大

  •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重耳,春秋

    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重耳的童年和少年都过得非常幸福。他好读书,也好结交士人,生活别提多平静了。不过,当重耳长大后,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在小老婆骊姬的蛊惑下,引发了骊姬之乱。申生自杀后,重耳也深受其害,万不得已,只得亡命

  • 关羽在白马之围时,没有选择收服廖化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三国

    白马之战又称“白马解围”,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关羽在曹操手下时,为曹操斩了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挂印封金,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在这期间,关羽遇到了廖化和周仓,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两人都要跟随关羽,而关羽只要周仓,不要廖化,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廖化比周仓差很

  • 刘备要是统一了天下 刘备最后会不会还政给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汉献帝

    对如果蜀汉统一,刘备真的会还政于汉献帝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始至终刘备都没有说过要还政于汉献帝,他一直都想学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中兴汉室,而不是想学如西周周公匡扶周成王那般匡扶献帝。先不说蜀汉统一之后刘备会怎么做,就看看蜀汉还没有统一华夏,与魏吴三分天下的时候刘备怎么

  • 麋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被刘备待以上宾之礼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麋竺,蜀汉

    麋竺(又作糜竺)(?~约221年),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病死后,奉其遗命迎接刘备,成为其幕客。更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跟随刘备周旋。在刘备潦倒时,麋竺给予他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