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尹嘉铨犯了什么错最后被乾隆绞杀?

尹嘉铨犯了什么错最后被乾隆绞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40 更新时间:2024/1/19 23:08:23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尹嘉铨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官至大理寺卿,在清朝历史上也算小有名气。他不但上书乾隆,希望在全国推广学习《小学》,还编撰了《小学大全》,受到乾隆的嘉许。

但就是这样一位三品大员,居然在退休致仕后,还遭到了“绞立决”的惩罚,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尹嘉铨贪赃枉法,又或是结党谋反,才招致如此刑罚?

其实都不是,尹嘉铨之所以或有如此下场,都来源于他瞎折腾。

那么,一个已经身处江湖之远的闲云野鹤,究竟是什么原因惹得乾隆雷霆震怒呢?

事情还得从尹嘉铨的老子说起。

尹嘉铨的父亲名叫尹会一,在清史上也同样有点名气,官至吏部侍郎。《清史稿》说他“立品端廉,持心忠正”,不但在任上“劝农桑,贩穷黎,敦本务实”,十分重视农业,而且关心百姓疾苦。在雍正五年,荆州石首县遭遇饥荒时,能“立赈其众”,避免了上万饥民流离失所。

同时,由于尹会一幼年丧父,对母亲极有孝心,听说母亲在老家染病后,立即上书“回籍养亲”,辞官回家奉养老母7年。直到老母离世,才又离家赴任,最终积劳成疾,累死在任上。乾隆曾被他的孝心打动,专门赐诗予以表彰。

和父亲比起来,尹嘉铨的政绩就有点相形见绌了。但他有一点比他老子强,那就是能折腾,会嘚瑟,以至于他的名气大过其父很多。

话说乾隆46年,尹嘉铨已从高干位置上退了下来,隐居在河北博野。本来该颐养天年了,但偏偏碰上乾隆朝拜五台山,归来途中驻跸河北保定。

此时的尹嘉铨心中便又起了波澜,寻思着既然皇上驾临我的老家,我这个曾经的“名儒”,是不是也应该去凑个热闹,刷刷存在感,参与接驾呢?但左等右等,既不见地方官的邀请函,也不见皇帝召见的懿旨,真是心急如焚啊。

要不,就亲自去迎接皇上,尽一尽老臣的忠君之心吧。尹嘉铨心里寻思,但一来人走茶凉,没人会搭理他,二来未奉诏私自前往,必定获罪,说不定脑袋不保,该如何是好呢?

尹嘉铨不愧是“名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急忙唤来儿子尹绍淳,交给他两份奏折,如此这般的交代一番,重点是务必亲自将这两份关键的奏折交到乾隆的手上。尹绍淳不敢违抗父命,骑上一匹快马,风驰电掣地赶往保定。

也就是这两份奏折,要了尹嘉铨的老命,也让他“名垂清史”。

这乾隆皇帝正在保定行宫休整,闻报尹嘉铨的儿子觐见,心想好歹是为大清做过些许贡献的老干部,尊老爱幼是大清的优良传统,反正闲来无事,那就见一见吧。

尹绍淳在山呼“万岁”后,急忙从怀里摸出了父亲的第一份奏折呈上,乾隆打开一看就脸色微变,原来尹嘉铨是想奏请皇帝为已故父亲尹会一赐谥号。

这尹嘉铨的小算盘倒是打得挺好,皇帝不是曾表彰父亲有孝心吗,我作为儿子替父请谥,不也是尽孝吗?顺便也让尹家扬名立万,一举两得。

可是,这帝之心素来不可捉摸,不是有“伴君如伴虎”的警语吗?乾隆面露愠色:“谥乃国家定典,岂可乱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逭矣!”

这意思再明确不过了,尹会一有何资格配享谥号?何况你尹嘉铨倚老卖老,不亲自前来见驾,打发一个黄口小儿来,也太不把朕放在眼里了。

如果尹绍淳就此打住,兴许还能救他爹一命,但偏偏尹绍淳是一个榆木脑袋,不善察言观色,只是一味地记住了父亲的要求,无论如何都得把两份奏折交给皇上。于是,他又掏出了第二封要命的奏折再次呈上。

乾隆耐着性子匆匆御览了一下,发现尹嘉铨竟请求皇上恩准他父亲从祀庙。乾隆立即龙颜大怒,将奏折一把扔回给了尹绍淳,破口大骂:“竟大肆狂吠,

不可恕矣!”

就这样,尹嘉铨自作聪明地用两份奏折将自己送进了大牢。在皇帝的亲自过问下,刑部对尹嘉铨进行了刨根问底式的细致审查。

尹嘉铨是读书人,要找出他的罪状,当然得从他读过的书、写过的文章中仔细搜寻,终于,主审官员找到了他“狂悖、僭越、大不敬”等诸多罪状,直审的尹嘉铨在刑部大堂上狂扇自己的耳光,大骂自己是假道学、伪君子,是欺世盗名、寡廉鲜耻之徒。

审讯结束后,主审官员据实呈报乾隆,“相应请旨,将尹嘉铨照大逆律凌迟处死”。乾隆怜悯尹嘉铨,将凌迟改为了“绞立决”,罪不及家人。

尹嘉铨的真正死因,表面上看是因为他瞎折腾,为老不尊。实际上还是封建帝王的皇权思想作祟。在乾隆眼里,太平盛世是不会有名臣的,国富民强全是帝王的功劳,哪有臣子的份儿?尹嘉铨为臣数十年,这个道理都没能悟透,偏要出风头,为父索要名臣谥号,这不是找死吗?

标签: 尹嘉铨清朝

更多文章

  •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 曹操杀孔融的罪名为什么是不忠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孔融

    对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孔融,作为孔子后裔和少年天才,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也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孔融的“谢幕”却是不幸的,他最终被曹操以“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罪名杀死。曹操为什么要杀掉孔融呢?直接原因是孔融经常嘲

  • 三国时期马超、张飞和赵云三人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超,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取益州,张鲁派马超救援刘璋,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诸葛亮对刘备说,能抵挡马超的,只有张飞和赵云,当时,赵云领兵在外,只有张飞在,张飞请战,于是,诸葛亮智激张飞,张飞和马超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在演义中描写的非常精彩。而马超对张飞和赵云

  • 晏几道的一生有何成就?《小山词》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晏几道,北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晏殊第七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

  • 李严作为李自成的谋士为何会被杀 李自成真的下手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岩,李自成

    对作为大顺政权谋士之一,李岩为何会被杀死,是李自成容不下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是李自成要杀死李岩,而是牛金星容不下李岩。大顺政权有三大谋士,分别是牛金星、宋献策和李岩,三人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都因为各自原因加入大顺政权。作为大顺政权内部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三人的关系

  • 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为何仅用三个月就扫平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景帝,西汉

    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即汉景帝,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54年,已经和平了很多年的西汉王朝,突然迎来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忽然以晁错

  • 历史上吕布被李傕和郭汜打败,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吕布,汉朝

    吕布,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号称“飞将”。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吕布在汉末三国,武艺高强,傲视群雄,可以说,基本没有对手,不然,也不会被称为飞将,但是,吕布也有被人打的落花流水,狼狈逃窜的时候,谁这么厉害?吕布究竟败给了谁?吕布弓马娴熟,率领骑兵,纵横天下,被称为是和飞将军李

  • 夺门之变后于谦就被杀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于谦,明朝

    明朝历史上最大变化,当属“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成功,这场政变改变了明朝历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杀于谦,是一件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他杀于谦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历史上并没有说。《明史》也就是这么一句记载:“下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锦衣卫狱。”这句记载只是表述结

  •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晏几道,北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晏殊第七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

  • 明朝中期为什么出现随意封赏和停止封赏 这里边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封赏

    对为何在明朝中期,朝廷出现随意封赏,或是停止封赏的情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期,为了集中自己手里的权力,预防大权旁落,不想让权贵干涉朝政,曾停止册封爵位,造成了爵位封赏停滞的局面。后来这一做法不断被后来即位的君主抄袭,他们也都渴望大权在握,于是一时间朝廷

  • 有哪些与杜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杜衍,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知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