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40 更新时间:2023/12/20 2:30:32

还不知道:诸葛亮3烧百万曹军,能面不改色,火烧3万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所谓的成功和名利,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手段会比较残忍,但是等到逐渐老去之后,人的很多善良之心就会出现,并且左右着一个人的决定。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神机妙算的厉害角色,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更是无所不能,可是即使在这种类似于神话的演义小说中,在对诸葛亮的描述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比如诸葛亮在初出茅庐的时候,3次火烧100多万曹军,诸葛亮面不改色,可是后来44岁之时,当他故伎重施,火烧3万藤甲兵时,却一直感慨自己“必损阳寿”,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013烧曹军百万士兵

刘备47岁之时,三顾茅庐,终于将27岁的诸葛亮请出山,而诸葛亮初出茅庐,就遇到曹操率领大军前往,想要一举拿下刘备所在的新野,此时危在旦夕,要是诸葛亮不略施小计,可能情况就很不容乐观。

当然,此时的诸葛亮年轻气盛,再加上初出茅庐,自然也是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施展一下手脚的,于是诸葛亮隆重上演了3烧百万曹军的戏码,让曹操瞬间失魂落魄,而诸葛亮在刘备麾下的地位也直线上升。

第一次是火烧博望坡,当时夏侯惇带领10万大军来攻打刘备他们,诸葛亮经过仔细思索,最终决定让赵云诱敌深入,将10万大军带入自己准备好的火坑之中,一把火让其灰飞烟灭,诸葛亮等人拍手叫好。

第二次就是火烧新野,在第一次的夏侯惇10万大军惨遭失败之后,曹操十分生气,派曹仁带领50万大军去攻打新野,在诸葛亮的安排计划下,此次采用了火烧和水淹结合的战术,让曹军感受了一下水火无情,并且最终惨败。

第三次就是著名的火烧赤壁,这次是诸葛亮与周瑜合作的一场完美战役,当时曹操可是80万大军攻打他们,可是诸葛亮与周瑜面不改色,一起策划出来一次火烧赤壁的经典战役,让曹操再次感受了一波大火无情的痛苦,并且损失惨重。

经过3烧曹军百万大军后,诸葛亮的地位得以提升,同时曹军损失惨重,对蜀国而言,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自始至终,诸葛亮即使烧掉数百万大军,依旧面不改色,因为此时的诸葛亮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心中所想,更多的还是名利以及利益,所以对于曹军的损失,自己是不会在乎太多的。可是时间匆匆流逝,后来刘备也西去,当诸葛亮再次采用火烧计谋之时,为何却感慨万千呢?

02火烧3万藤甲兵

这时诸葛亮已经44岁,刘备也已经西去,诸葛亮辅佐那个人们眼中扶不起来的刘阿斗,鞠躬尽瘁,实在操心太多,当时有一个将士叫做孟获,此人骁勇善战,但就是怎么都不肯降服蜀国,不肯乖乖听话。

诸葛亮为了能够让他顺从并且心服口服,就上演了七擒孟获的戏码,结果前6次擒获孟获之后,他还是不服气,诸葛亮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对这个家伙的态度十分无语。

在第六次孟获离开之后,他联系了乌戈国国主兀突骨帮助自己抵抗诸葛亮,他们总共只有藤甲兵3万,数量不多,但是也算十分勇猛,诸葛亮一开始还是抱着降服他们的态度。

谁曾想这些藤甲兵身上所穿的是用油脂浸泡过的藤甲,根本就是刀枪不入,让人十分头疼,可是这种藤甲因为用油浸泡过,所以对于火而言,就是根本不能沾的,一遇到火就会迅速点燃,并且火势无法控制。

经过几个回合的大战之后,诸葛亮实在有些无语,只能出此下策,利用大火将这些藤甲兵一次性灰飞烟灭,而孟获也无法逃出生天。可是最后胜利之后,诸葛亮一点高兴不起来,他看着满地的残骸,心中十分抑郁,并且感慨万千说“必损阳寿”。

为何此时他会有这样的感慨呢?主要还是岁月不饶人,年轻时候的自己看到的更多是成败胜负,对于很多道义之事也就会比较淡漠,可是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善心逐渐开始左右自己决定,这个时候人更多考虑的就会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不再单纯只是考虑成败的问题了。诸葛亮此时44岁,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与最开始那个初出茅庐一心想建功立业的少年相比,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一些稚嫩与急功近利,这也许是件好事,可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许又是一件坏事。

03结语

这个故事是《三国演义》中发生的,虽然整个故事中有很多地方都比较夸张,但是我想在故事背后透露出来的那种岁月不饶人的无力感以及人的心境变化过程,似乎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人生一世,也许很多所谓的功名利禄,随着年龄增长,就会逐渐淡化,到头来,真正在乎的,还是问心无愧。

诸葛亮3烧曹军百万大军,依旧面不改色,可是当他烧掉3万藤甲兵的时候,却大呼“必损阳寿”,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吧,随着年龄增长,心境也就变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标签: 诸葛亮藤甲兵

更多文章

  • 和珅一共有多少妻妾?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珅,清朝

    和珅,清朝中期权臣、商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年间,大贪官和珅以其贪得无厌的本性,在短短的20年间,通过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等手段,聚敛了惊人的财富,号称中国历史“第一贪”。嘉庆四年,和珅被定20条大罪,收监下狱,同时籍没家产。在查抄和珅的家产时,

  • 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征百越 秦始皇为何没有对匈奴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匈奴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灭六国征百越,为何没有对匈奴赶尽杀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战功卓越,横扫六国,堪称天下无敌手。不仅如此,在成功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还组织远征军讨伐南部的百越,大获全胜,将秦帝国的统治范围向中国南

  • 仆固怀恩对唐朝有何贡献?他选择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仆固怀恩,唐朝

    仆固怀恩,唐朝中期名将,右武卫大将军歌滥拔延后代。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让大唐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叛乱历时八年才被平息,对于唐朝而言,在平息叛乱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有三个人,是郭子仪、李光弼(契丹族)、仆固怀恩(铁勒族)。因为功劳大,且掌握有

  • 如果李林甫没死,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林甫,唐朝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753年,唐玄宗时期的权相李林甫病死,二年多以后,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谈及唐朝的“安史之乱”时,网络上流传有一种说法叫“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这是因为史书上把安禄山

  • 乾隆一死嘉庆为何着急处死和珅 作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嘉庆,和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刚断气嘉庆立即赐死和珅,“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真是这样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799年乾隆刚死,嘉庆帝便对和珅开始动手,和珅虽感觉不太妙,但是对嘉庆帝的计划一无所知;和珅不知道的是在嘉庆帝安排下,已经把他视为眼中钉的朱桂已悄悄入京,并藏到了东华门的一套小

  • 孙权拿下荆州都达到了目的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东吴,关羽

    对孙权都已经拿下荆州了,为何还要杀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问中国哪段历史最让男人着迷,那么各色英雄人物不断登场的东汉三国一定会高票位于前列,而在诸多三国英雄人物中,义薄云天的关羽的人气非常高,而对于关羽的粉丝们来说,关羽被东吴杀害这一结局显然是很难接受的,以致于很

  • 从取缔门阀到大力推广科举 武则天为什么会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为何取缔门阀?为何又大力推广科举制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则天之前的封建王朝,基本上是皇帝轮流做,士族永不倒。不管王朝如何变化,这士族家族总是能够拥有绝对的资源。他们虽然不一定会走上政治巅峰,却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武则天消灭门阀家族,是功

  • 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怎么样?整个清朝皇室都敬重她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麻喇姑,清朝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苏麻喇姑是蒙古人,于1612年前后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家庭。最初的名字叫做苏茉儿,意为“毛制作的长口袋”。幼时的苏茉儿活泼机灵,阳光爽朗,整个草原上都充斥着她天真无邪的笑

  • 高湛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湛,南北朝

    高湛是北齐第四位皇帝,561年~565年在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齐武成帝高湛是东魏大丞相高欢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娄氏,他长得仪表堂堂,魁梧英俊,高欢极为钟爱。高湛3岁时,封长广公,次年封长广王,8岁时,高欢为他聘蠕蠕太子盭罗辰之女,而他却冠服端严,神情闲逸,华戎无不叹异。

  • 夏侯渊死后曹操是什么表现?他为何会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夏侯渊,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夏侯渊是汉末三国名将,也是曹魏宗族大将,夏侯渊武艺高强,善于统兵,为曹操平定西部地区立下汗马功劳,曾追着马超打,虎步关右。然而,定军山一战,夏侯渊因为轻敌,中了法正之计,被黄忠斩杀。曹操听说夏侯渊战死,为何放声大哭?夏侯渊对曹操意味着什么?夏侯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