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继位是因为丰台大营吗 电视机演的是不是真的

雍正继位是因为丰台大营吗 电视机演的是不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59 更新时间:2024/1/8 1:42:07

雍正依靠丰台大营才平稳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其实历史上的雍正压根就没见过丰台大营。说雍正继位主要依靠丰台大营是出自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的说法,而这部历史大剧改编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说《雍正皇帝》,影视剧也好,小说也罢,都是艺术加工的效果罢了,与真实历史并不相同。

丰台大营在电视剧和小说中非常重要,是卫戍京畿部队中实力最强的军队

按照《雍正王朝》中的说法九门提督管理的步军统领衙门、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是拱卫京畿的三支重要武装部队。

在电视剧中曾交代过丰台大营的最高军事长官为一品武官提督,而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早已经是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安插的心腹,所以胤禩认为自己掌控了丰台大营,可以有恃无恐,也因此凸显出了丰台大营在整部剧中对继承皇位起到了武力威慑的作用。

按照电视剧中交代,步军统领衙门也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可以调动两万多士兵,虽然没有详细交代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力,但是三支部队齐名,因此三支部队人数都差不多,也都在两三万人之间。

而在原著小说中则交代,步军统领衙门和西山锐健营都有两万兵力,丰台大营则有三万兵力,是这三支卫戍京畿的部队中兵力最多,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因此丰台大营才能成为电视剧和小说中雍正继位的关键助力,毕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谁掌控了卫戍京畿最强的军队,谁就能说了算。

按照小说和电视剧中的交代,雍正实际上是把步军统领衙门、西山锐健营以及丰台大营全部掌控才最终压制住了老八胤禩顺利继位。

步军统领衙门的长官九门提督隆科多已经被雍正拉拢住,西山锐健营的统领则是雍正一党的老十七胤礼亲舅舅,也站在了雍正这一头,唯有丰台大营不受雍正控制,但是丰台大营的不少军官都是跟随老十三胤祥出生入死的下属,胤祥在丰台大营中很有威信,而胤祥又是雍正的死党,因此康熙去世当夜,雍正立刻释放出圈禁的胤祥,并让胤礼跟着胤祥一同接管丰台大营到畅春园来帮自己,最终胤禩一看卫戍京畿的三支部队全部为雍正所控制,才不得已认命接受雍正继位的现实。

而丰台大营对雍正的帮助并没有随着他的继位而结束,后来老八胤禩准备做殊死一搏,联合了关外的旗主王爷们,通过蒙骗的手段接管了丰台大营军务,还拉拢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这时候胤禩手里掌控着丰台大营和步军统领衙门,因此他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就准备搞八王议政向雍正逼宫。

结果关键时刻又是病重的胤祥凭借在丰台大营中的威信,重新接管了丰台大营,然后带着丰台大营的军队入宫护驾,压制住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这才使得胤禩功败垂成。

可以说在电视剧和小说中丰台大营非常重要,是卫戍京畿部队中兵力最多,装备最精良,也就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所以丰台大营才能成为雍正继位的关键助力,又能让雍正在最后的八王议政时化险为夷。

因此似乎电视剧中给观众营造出了丰台大营是雍正重要的依靠,雍正两次都是靠丰台大营击败了老八胤禩,所以凸显出了丰台大营的重要性。

其实真正的历史上除了步军统领衙门之外,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雍正都没有见过,而且它们的作用也并不像步军统领衙门那么重要。

历史上清朝卫戍京城的军事力量是由驻京八旗所组成,并且军事力量比较分散

在真实的清朝历史上丰台大营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之后才设立的带有民兵性质的巡防营,整个丰台巡防营的军队建制也不过300人左右,最高军事长官为四品官的管带。

因此先不说雍正没见过丰台大营的成立,就算是雍正的时候真有丰台大营,难道雍正要依靠这300人的兵力去和老八胤禩斗吗?估计要是那样的话,雍正早被胤禩给玩死了。

雍正不光没见过丰台大营,他也没见过西山锐健营。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了第一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乱,乾隆特意命小舅子傅恒在北京西山组建了一支300多人善于攀爬攻城的特种部队。

到了乾隆晚期,西山锐健营才扩编为三千多人,并改名为健锐营,最高军事长官为正三品的参领,直接受皇帝统率,正式成为卫戍京畿的部队之一。

不过从健锐营也能看出来,虽然是卫戍京畿的部队,但是军队规模并不大,也不过三千人左右。其实清朝的卫戍京畿部队军事力量都很分散,并不会集中在某些部队那里,就是防止统军武将权力过大威胁到皇帝。

清朝的京城布防力量始于入关时期摄政王多尔衮所设立,在清朝入关时共有八旗兵大概20万人左右,多尔衮把10万八旗兵留守在了京城,分驻各地,用以拱卫京畿,这些留驻京城的八旗兵称之为驻京八旗,剩下的10万八旗兵则被分派各省协助绿营汉军驻防,这些分派到各省的八旗兵称之为驻防八旗。

同时多尔衮还吸取了明朝把兵力分派到京城外围各地,导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进京城时分驻各地的勤王军队救援有时间差的教训,多尔衮在带领清军入关后,立即强制将北京内城的百姓全部迁出,然后让八旗兵以皇宫为中心分驻内城,并在内城划分旗属驻地,也就是说多尔衮是让大部分八旗兵屯驻北京内城护卫皇宫紫禁城。

按照内城与紫禁城之间的距离,多尔衮也进行了详细安排,距离紫禁城最近的由满洲八旗兵驻防,靠外一些由蒙古八旗兵驻防,最外围由汉族八旗兵驻防,因此紫禁城实际上是处于满蒙汉三族八旗兵的包围保护之中。

所以按照多尔衮的布防设置十万驻京八旗兵的主力基本都是驻扎在内城,而处于北京外围的丰台根本不会驻扎大规模的军队。

其实清朝在北京外围地区驻防的八旗兵加起来也就一万人左右,在北京外围驻兵最多的地区就是天津和热河,而这两个地区的驻防兵力都差不多只有两千两百人到两千五百人左右,而距离北京最近三处驻兵地点分别是采育镇、郑家庄、密云,在采育镇驻防兵力只有一百余人,在郑家庄驻防兵力也不过六百多人,密云驻兵最多才两千人左右,也就是说距离北京最近的这三处地方加起来驻兵不超过三千人,所以清朝在北京外围地区并没有大规模驻军。

再来看丰台的地理位置,它距离北京城仅30余里地,并不算太远,可它毕竟是属于北京外围地区,在北京内城已经设立了重兵布防的情况下,清朝没有必要再在丰台这种距离北京内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地方设立重兵驻防了。

事实也是如此,一直到晚清时期,列强入侵,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朝才认为有必要在北京外围近郊设立驻军以应变,因此洋务运动之后,300人编制的丰台巡防营才被设立出来。

所以清朝时期卫戍京畿的部队是由多支军队组成,而且兵力比较分散,兵力最强的两支军队分别是步军统领衙门和皇帝的禁卫军骁骑营。

步军统领衙门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因此最高军事长官才被称为九门提督。整个步军统领衙门在清朝时期一直维持有大概三万左右兵力的编制,而且这支军队还是一支属于军警合一性质的军队,不光要负担有卫戍京城的责任,还要负责维护京城日常的治安和消防工作,并且还要替皇帝办理一些特务工作,比如侦查探听百官私人情报等等,因此凡是出任九门提督的人大多是皇帝的亲信。

骁骑营是皇帝身边的亲兵,属于禁卫军性质,装备最为精良,部队建制规模大概在三万人左右,可以说骁骑营才是护卫皇帝最精锐的部队。

皇帝身边的禁卫军除了骁骑营之外,还有善扑营、前锋营、护军营等等,这些禁卫军部队人数就比较零散了,多则三五千人,少则二三百人,加起来总兵力大概在三万人左右。

因此构成拱卫京城的主要军事力量就是步军统领衙门和骁骑营,而皇帝身边的禁卫军编制则比较分散,这三者加起来大概八万多人构成了共同护卫京城和护卫皇帝的军事力量,再加上驻扎在京城外围地区的一万多八旗兵,这些就是当年多尔衮入关时设置的布防京城的全部八旗兵力。

除了这些驻京八旗兵之外,京城还有顺天府、五城兵马司、五城巡城御史等地方组成的治安武装部队,这些兵力加起来大概在一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实际上京城平时总共驻扎有十万左右的军队,这些军队都与丰台大营没有任何关系。

九门提督隆科多才是历史上雍正继位的最大助力

历史上能帮助雍正顺利继位的助力者其实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九门提督所掌控的步军统领衙门相比于骁骑营,步军统领衙门侧重于负责整个京城的防卫工作,而骁骑营则是侧重于皇帝私人的护卫工作。

通常情况下,在前任皇帝去世后,骁骑营则只认遗诏,接受遗诏由新皇帝领导,所以康熙去世后,只要雍正持有康熙遗诏,骁骑营都不需要他拉拢,直接就会听他指挥。但是骁骑营主要是护卫皇帝,在卫戍京城方面还是得靠步军统领衙门。

因此在雍正继位后,能立刻帮助他稳定京城内外局势,还能压住不服雍正的皇子和文武百官的人只有当时的九门提督隆科多才能做到。

隆科多是典型的皇亲国戚,他是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维第三子,从血缘上论是康熙的表弟,同时他的亲姐姐还嫁给了康熙,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妹妹也嫁给了康熙,是康熙的悫惠皇贵妃,因此隆科多既是康熙的表弟也是小舅子。

在二废太子胤礽时,当时的九门提督托合齐与胤礽勾结,爆发了托合齐会饮案,康熙十分震怒,将托合齐挫骨扬灰,此后便让隆科多接替了托合齐成为九门提督。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曾经特意在朱批中告诫隆科多,要持身端正,不能结党营私,要吸取托合齐的教训。所以隆科多在任九门提督时,兢兢业业,对康熙极为效忠,因此在康熙晚年被康熙视为股肱重臣。

康熙在临终时,特意召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入内接受临终顾命,也算是把雍正托付给了他们俩。

而康熙召隆科多接受临终顾命也是有他的深思熟虑,康熙晚年被诸子争位整得身心俱疲,他就是担心死后雍正继位会有人不服,掌握卫戍京城兵权的隆科多正好可以为雍正继位保驾护航,隆科多与雍正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雍正是隆科多的姐姐孝懿仁皇后的养子,从法礼上论,隆科多算是雍正的舅舅,因此康熙才会让掌握兵权的隆科多接受临终顾命。

康熙去世后,马齐和隆科多坚决执行康熙遗诏,隆科多在康熙去世当夜指挥军队关闭京城九门,并在内城实行军事管控,这才使得雍正能顺利继位。

所以历史上的雍正能顺利继位主要依靠的是隆科多和马齐,因此他在继位后才会让二人出任总理事务大臣,委以重任。雍正尤其是对隆科多极为恩宠和信任,经常对外公开称隆科多为舅舅。

当然,隆科多后来也是太过居功自傲,真拿自己当雍正舅舅了,所以才被雍正圈禁至死,而雍正在收拾隆科多之前,就顾忌他掌控步军统领衙门的兵权,特意先把他调离九门提督之职才收拾的他,可见步军统领衙门的兵权让皇帝都颇为忌惮。

写在最后

所以历史上的雍正继位与丰台大营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雍正都没见过丰台大营的成立,雍正能顺利继位的关键就在于九门提督隆科多对他的支持。

历史上的胤祥在康熙时期根本就没掌过兵权,更没参加过康熙三次征讨准噶尔的战斗,胤祥在历史上就是一名文官,在军队中根本没有太高的威信,更不可能去动用军队帮助雍正继位了。

而且历史上是在晚清时期才设立的丰台巡防营,但只有300兵力,即便丰台大营真穿越回去,胤祥又真能调动他们,那么胤祥带着这300兵力去帮助雍正继位,是不是有些搞笑呢。

标签: 雍正清朝丰台大营

更多文章

  • 张春华与司马懿的感情如何?她的狠辣之名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春华,魏晋

    张春华(189年-247年),三国时期历史人物,曹魏粟邑县令张汪之女,晋宣帝司马懿正妻,晋景帝司马师和晋文帝司马昭母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春华谥号宣穆皇后,是晋朝司马懿的正室夫人,不过司马懿并没有当过皇帝,是他孙子当皇帝之后又追封的帝后名分。(一)张春华和司马懿感情如何?

  • 后世是如何评价温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温峤,东晋

    温峤(288~329年),字泰(太)真,并州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东晋名将,司徒温羡的侄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太原温氏,博学孝悌,善于清谈,起家司隶校尉都官从事。举秀才出身,授司徒东阁祭酒、潞县县令。进入司空刘琨(姨夫)幕府,拜司空左长史。西晋灭亡后,拥戴晋元

  • 刘邦是个好色之人吗?他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魏王豹

    刘邦是个好色之人吗?他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女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宗室子弟,当时魏豹是魏国的贵族,那个时候,秦国踏遍他们的国土。魏豹也是背负着恢复家族荣耀的使命,和其他兄弟一起揭竿而起。可是在当时几经周转,魏豹也没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 邓艾带着一两万疲惫之师 诸葛瞻为什么还是败给了邓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瞻,邓艾

    还不知道: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占据天时地利,为何败给邓艾的疲惫之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末期,魏国分三路大军伐蜀,最后钟会、诸葛绪大军被阻挡在剑阁之外,而邓艾从阴平小道进入了蜀汉腹地,打了蜀汉一个措手不及。刘禅原本派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前往御敌,结果却被邓艾击败,

  • 薛绍最后为何会被饿死?与武则天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薛绍,唐朝

    薛绍是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卫尉卿薛怀昱和城阳公主的第三个儿子,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武则天虽然是帝王,但她也是人。她的想法,她也非常重视太平公主的婚姻问题。薛绍这个女婿,也是武则天亲自为太平公主挑选的。挑选以后,武则天非常满意。所以,她才给太平公主准备了一场

  • 全皇后与丈夫孙亮有血缘关系吗?孙亮死后她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全皇后,东吴

    全皇后(244年-301年),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尚之女,母孙恭之女,吴大帝长女全公主的侄孙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代有张嫣嫁亲舅舅,孙吴有全皇后嫁祖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七岁成为太子妃说到三国,说到全氏,应该有很多人觉得熟悉,或者起码应该知

  • 房遗爱谋反案到底是什么真相?高阳公主为何因此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高阳公主,唐朝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排行十七。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高阳公主之所以在历史上出名,是由于她和写帮助玄奘写《大唐西域记》的高僧辩机和尚的风流韵事,而被后世所津津乐道。而高阳公主最后被李治赐死,则是因为她参与了荆王李元景的谋反案。最终作为高阳公主弟弟的唐高宗李治忍不可忍,终于

  • 陈子昂最后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子昂,唐朝

    继初唐四杰之后,在诗歌创作理论的探索及诗歌影响力两方面来看,以陈子昂功绩最为显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说到陈子昂,人们总能想到他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这位和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的大诗人,其诗作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风靡一时。不过,也许是天妒英

  • 桓彝:西晋时期大臣,颇有政绩,深受爱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桓彝,西晋

    桓彝(276年~328年),字茂伦,谯国龙亢人。西晋时期大臣,东汉名儒桓荣九世孙,大司马桓温父亲。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谯郡桓氏,能文善武。晋惠帝时,辟为豫州主簿,拜骑都尉;投靠晋王司马睿,担任中兵参军;晋元帝即位,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晋明帝即位,

  • 在古代各朝代的皇帝都是如何选择侍寝的妃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清朝

    古代将夫妻房事称为“周公之礼”,而在尤为注重礼制的皇宫中,这种制度体现的就尤为明显了。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古代皇帝拥有全天下最好的资源,身处权力最高峰,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然后宫佳丽三千,也是他们独一无二的标配。清宫剧是很多导演和编剧热衷的题材,因为后宫发生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