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仁简介,从明末开始,有一万多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南怀仁是其中死后唯一被皇帝赐谥号的人。南怀仁死后一年,康熙派人追悼,赐谥号“勤敏”。称赞他“识通治历,能符七政之占,非惟推步无差,抑且艺能兼备;铸为军器,较旧式而呈奇,用以火攻,佐中坚而致胜。恪恭不怠,奉职惟勤,术数咸精,造思独敏。”可见当局对南怀仁的重视,也可见南怀仁对中国的贡献举足轻重。
南怀仁(1623-1688)是天主教耶稣会的一名牧师,原名费迪南·维尔比斯特。南怀仁来自比利时,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像大多数传教士一样,他虔诚的信仰使他对传教工作有极大的热情。起初,他来到中国并被派往陕西进行传教活动,后来,他受宫廷传教士汤若望的邀请成为清廷官员。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1664年,杨光先首先发难状告汤若望新历法,指责它“新法十谬”。南怀仁和汤若望多人被下狱。他在狱中遭受了各种酷刑,但一直坚持为汤若望辩诬,直到1669年被释放平反。
1667年,14岁的康熙掌权,他开始处理汤若望案,此时,汤若望已经去世,南怀仁出庭。年轻的康熙,既没有历法守旧派的刻板印象,也没有杨光先“西洋人亡我之心不死”的准则。他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组织了一个团队,让杨光先和汤若望事先给出日影、金、木、水、火、日月的位置,然后进行测试,看谁预测的对,才能判断谁胜谁负。经过两个月的实际调查,检测班子报告:“南怀仁测验,与伊所指仪器,逐条皆符,吴明烜(杨光先指派的预测者)所测验,逐条皆错。”
此后,南怀仁步步高升,升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康熙非常信任南怀仁,不仅把天文历法方面的事情交给了南怀仁,还让南怀仁铸造火炮用于军事。后来更是奉南怀仁为老师。
到清初,南怀仁主要从事天文学和武器研究。在后期,也就是在南怀仁的晚年,他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传教工作上。南怀仁死前被任命为耶稣会的副省会长,这也是对南怀仁传教工作的认可。一六八八年,南怀仁,在北京病逝,他去世的时候很安详,因为他认为他是投入了主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