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综和孙权是什么关系?孙权为什么因为世袭制而心烦?

韩综和孙权是什么关系?孙权为什么因为世袭制而心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72 更新时间:2024/1/6 19:00:44

这个不愉快的消息来自边境地区,据边境官员报告,韩综又带领魏军侵犯边境,杀害军民,抢劫财物。

韩综是东吴开国元老韩当的儿子。韩当病故后,根据东吴世袭制的老规矩,韩综继承了石城侯的爵位,接曾了父亲部下的将士。但韩综品质恶劣,淫乱不轨,屡次犯法,闹得很不像话。孙权看在韩当的份上,没有对他依法治罪,谁知道这就更加纵容了他。最后,韩综越滑越远,终于在黄武六年率领部下投降魏国。

到了魏国,韩综凭着他熟悉江东的情况经常为魏军打头阵,来骚扰东吴的边境,成了东吴边境的大祸害。

今天,从情报上知道韩综又来侵犯,孙权恨得咬牙切齿,痛恨之余,孙权又深入地考虑了很多有关的问题。

他想,东吴的文武将相中间,程普是父亲时期的人,周瑜张昭是哥哥时期的人,而人数最多的是和他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从建安五年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年了。那时候二十岁的青年将领,今天至少都在五十上下。父亲和哥哥的老部下,至今还健在的已廖廖无几。可是在封赏功臣的时候,孙权按照大臣们的建议,照例没有忘记所有的功臣,本人健在的,封赏本人,加官进爵;对已死的功臣,根据死者生前的功劳,封赏他们的子孙。这样,就不管这些子孙是否德才兼备,只要父兄有功,他们便理所当然地飞黄腾达。

想到这些,孙权的心情很矛盾。因为,孙权掌权后,倡导“举贤任能”,选拔文武官员的主要标准是:资“贤”唯“能”,也就是德和才。孙权一反过去讲究门第高低、出身贵贱、资历深浅的陈规陋习,打破了世家豪族垄断仕途、埋没人才的状况,使大批德才兼备的人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正确的用人路线吸引了大批有本领的人都来投奔孙权,使江东谋臣如雨,猛将如云。这也正是三国时代东吴能够在群雄争霸的局面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孙权想道,假如照现在这样下去,功臣死后,儿子继承父亲的职位,并率领父亲的部下,那么要不了多久,“举贤任能”就变成了一句空话。但他又想到自己也是通过承袭了孙策的职位而统治江东的,所以只好容忍这种世袭制的盛行。

标签: 韩综孙权

更多文章

  • 左慈真的存在吗?真的像《三国演义》那样神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左慈真的存在吗

    大家都知道左慈应该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在书中,左慈是一个世外高人,并是讲道的。但是,《三国演义》虽然把历史讲得很有意思,而且有很多英雄人物,但这只是一部言情小说,不是正史,里面很多东西都不科学。就像这本书里的左慈一样,他可以瞬间转移到任何地方,就像一个神仙。那么,左慈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左慈真的存

  • 张昭是吴国著名的大臣,为什么孙权要封他的家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昭,孙权

    孙权十八岁袭位的时候,张昭亲自扶他上马,两人并马同行,视察江东六郡,一路上,孙权像一个勤恳好学的学生那样,向张昭请教安邦治国的办法;当年,孙权虚心听取进谏,欢迎文臣武将们提出不同的意见,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那时,每逢遇到国家大事,孙权总是召集群臣商量,兼听博采,集思广益,动员群策群力,使谋无遗算,

  • 宋代词人有哪些?宋朝都有哪些著名的词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代词人

    众所周知,中国词文化兴盛于宋代,于是有了所谓的“宋词”。宋词是相对于古代诗歌而言的一种新的诗歌类型,是宋代词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从南朝的萌芽,到宋代经历了隋唐五代的逐渐演变,再到宋代的全面繁荣,一种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为宋代默默耕耘的文人,更离不开每一位为宋代做出杰出贡献的

  • 左宗棠简介,左宗棠和曾国藩最初因何结怨,左宗棠非科举出身而受重用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左宗棠简介

    左宗棠简介,左宗棠为晚清三杰之一,但和三杰之一中的另一位曾国藩恩怨纠葛了几十年。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他随父赴长沙求学。1827年(道光)被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1832年(道光)十二年,左宗棠因“搜遗”中第,但在此

  • 徐渭简介,徐渭是怎么成为书画大家的,徐渭和明总督胡宗宪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渭简介

    徐渭简介,浙江,古称山阴,历来是名人辈出的地方。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四日,一个婴儿在这里出生,不过婴儿的母亲只是一个婢女出身的小妾,父亲在他出生百天后就去世了。10岁那年,徐渭又被家中的主母卖掉。所以,其悲惨童年养成了他早慧的性格。而当时任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明代中期的作家、画家和书法家。嘉

  •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诸葛亮说了什么让王朗口喷鲜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王朗

    王朗来到阵前,高举双手,深深一揖,然后说:“尊敬的诸葛先生,我是久仰您的大名了。今天能见到您,实在是莫大的幸运。我有几句心里话,奉劝于您,希望采纳。当今曹魏取代汉室政权,是天意决定的。老天爷的意旨是不能改变的。人们只能顺应天命。因此,像蜀国这样擅自建立国家,自称皇帝,公然与魏国对抗的作法,是违背天命

  • 诸葛亮是怎么解决益州地区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益州

    益州地区,长期以来受刘焉父子法禁松弛的影响,豪强地主彼此勾结,排除异己,甚至置国家法纪于不顾。如果不整肃内部,不仅没有北伐曹魏的基础,刘禅集团想在益州站稳脚跟,也将大成问题。诸葛亮本是荆州的首领,刘备的亲友,入益州后,又加入益州地主集团。如何把这几部分人拧在一起,是治好蜀国的重大课题。刘备去世前后,

  • 史可法简介,史可法不愿拥立福王的原因,史可法在选择新君的犹疑造成什么恶劣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简介,史可法祖上史应元,父亲史从智,母亲尹氏,从小对他寄予厚望。虽然家中贫寒,但他苦学不辍。明天启元年(1621年)冬,19岁的史可法前往祖籍顺天府大兴县应举,投宿大兴县郊一所古寺,当时的时任京畿视学的左光斗,带着几个随从微服前往大兴县,因躲避风雪进入这座古寺。看到一个书生爬在书桌前,桌上放着

  • 著名丞相诸葛亮是怎么治理国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刘备进入益州,诸葛亮不仅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还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和自然资源的开发。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是当时最大的水利灌溉网,是成都农业生产的命脉。诸葛亮对它极为重视,明确指出:“此堰是农业的根本,是国家的资源。”他专门设置堰官精心管理,还在人力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征发一千二百名壮丁常驻堰区,负责保护和

  • 诸葛亮南征,拉下七擒孟获帷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南征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季的一天,丞相诸葛亮来到议事大厅,召集文武官员,商讨军机大事。后主刘禅,身着皇冠龙袍,在一群宫娥彩女的簇拥下,也来到了议事大厅。群臣们行过朝拜礼后,就转入到议事正题。这时,只见诸葛亮手捧表章,呈给后主,并恳切地提出:“先主去世已经两年了,我受先主托孤的重任,对大小事情,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