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怎么死的,可见于《旧唐书》。上官婉儿是西汉时期上官桀、上官安以及上官期三代的后代。她的曾祖父上官贤官官至在北周幽州太守,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宰相上官仪。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因起草废除武则天的诏书,同父亲上官廷之一起被武则天杀害。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和他的母亲被充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上官婉儿母亲的悉心栽培下,饱读诗书,明晓事理。凤仪二年(677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当场考试,上官婉儿现场挥毫,转瞬即成,文理畅通,镂云裁月。
因得到武则天赏识,被封为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被誉为“巾帼宰相”。
不过据说是宫殿寂寞。婉儿与当时则天的男宠相爱。此事被武则天知晓后,气的不轻,但因惜其才,只是被处以黥面之刑。这个印记算是耻辱的象征,但人家上官婉儿可不是一般人。她以朱砂为印,以伤痕为底,画红梅,以梅妆引领宫中风尚。
神龙元年(705年),张謇之等大臣支持唐宗室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而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上官婉儿依然很受信任。后拜为昭容,封其母为郑国夫人。上官婉儿受唐中宗李显信任,后世有诸多猜测,最为可能的便是她曾背后示好李显,或韦皇后。
后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交好便也不难理解了,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事。因此,韦皇后在上表中要求全国所有的百姓士族一律为被父亲遗弃母亲哀悼三年。还规定所有的人只有到了23岁才算成年,到了59岁就免除苦役,改变制度,用来笼络人心。李显都同意了。
上官婉儿向韦皇后推荐了武三思,并把武三思带进宫。李显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受到武三思的约束。不久,依靠和安乐公主的支持,武三思先后设计杀死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位权贵,个个骄横跋扈。上官婉儿与他有染,在诏令中经常夸赞武氏,打压皇族,这让太子李重俊很生气。
景隆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与左将军李多佐等。矫诏命御林军三百余人,杀其府武三思、武崇训,罚其亲党十余人,引兵斩张苏门,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逃往唐中宗韦皇后处,扬言说:‘看太子行事,就是先杀我,再依次杀皇后、陛下、皇后”李显一时大怒,带着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到玄武门避南,命右羽林将军飞身二千余人,守在太极殿前。李重俊军战败被杀。
但据墓志记载,上官婉儿曾四次进谏中宗,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从上谏,到辞官,再到削发为尼,她都没有得到唐中宗的同意,最后以死相谏。喝了毒药,后得太医救治,才保住一条命。景隆四年,为李隆基所杀。